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285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六、当堂训练

1、一个鸡蛋重()一个西瓜重()

2、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七、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八、作业布置:

课后实践活动1:

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课后实践活动2:

我的

体重

同伴的体重

一个

土豆

书包

估计

称量

结果

板书设计:

克(g)千克(kg)

1千克=1000克1kg=1000g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

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秤、两个鸡蛋、两袋500克的盐、四个苹果、课件,每人准备不同的水果各两个。

实践法、引导法。

体验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

估计一下:

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

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二、出示练习目标:

1、在掂一掂、猜一猜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独立尝试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

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2、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有:

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

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

直接用秤称等。

四、全班反馈交流。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

2、问题:

从课件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自学检测,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3、以小组为单位,用厨房秤称自带的水果1千克,然后用手再次掂一掂1千克的东西有多重。

六、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

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七、作业布置:

课本48页2、3、4、5题写作业本。

板书设计

有多重(练习课)

千克(kg)克(g)

1千克=1000克1kg=1000g

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1吨有多重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各种秤、课件、小黑板。

引导法,列举法。

自主探究法。

一、情境导入:

今天淘气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

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出示自学目标:

1、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会用字母表示吨。

二、出示自学指导:

(时间5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47页的内容,看看你能获得什么知识?

三、出示自学检测:

(1)、猜一猜。

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利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以此让学生从多角度感知1吨有多重。

(3)、说一说。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

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四、当堂训练(小黑板或课件出示)

1、4千克=()克3吨=()千克

50000克=()千克()t=2000kg

18t=()kg()kg=6t

2、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一条鱼重500一个鸡蛋重50

一头牛重250一桶油重5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一些什么了解?

六、作业布置:

48页练一练2、3题写作业本。

1吨=1000千克1t=1000kg

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概念。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件、小黑板。

体验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

课件出示

1、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2、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

3、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故事以后及计算后的想法。

5、出示课本48页练一练第3题,完成相关题目。

1、进一步认识1吨有多重。

2、熟练的进行质量单位间的互化。

三、当堂训练:

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然后集体反馈交流。

四、教师精讲。

(根据练习题出现的问题精讲)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说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读题,寻找题中的数学信息。

(2)分析题意。

(3)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4)同伴互相交流。

第五单元面积

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学习目标: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方法:

活动中学习

课本,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

一、导入,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1)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桌子)

(2)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

(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3)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

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

(板书:

观察比较)

(4)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

(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交流反馈

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

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40页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

(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当堂训练

1.练一练习题1:

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

为什么?

(用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图形面积在大小)

2.练一练习题2:

说一说哪个图形在面积大,哪个图形在面积小。

(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3.练一练习题3:

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二个图形同桌间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

4.练一练习题4:

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数方格)

5、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是怎么知道的,把小组同学中认为说得最好的请上来,告诉大家他的方法。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注意不满一格的情况)

五、总结:

你今天学习到了什么?

课后习题

七、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

3.掌握厘米2、分米2、米2等面积单位。

体会并掌握厘米2、分米2、米2等面积单位。

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

三角尺,直尺

一、自学

1.量一量,认识和体会1平方厘米。

要求学生用自选的方格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交流测量的结果,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说一说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4、估计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5、要求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量一量课桌面,借此使他们产生更大的面积单位的心理需要。

6、认识和体会1平方分米。

向学生介绍1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

说一说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3)用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格子纸来量一量课桌面有多大。

7、认识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1)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方格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2)猜一猜度量更大的面积,该用什么单位呢?

(3)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

(4)用自己对1平方米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估一估教室地面和黑板的面积。

二、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51页说一说,做一做,教师提问检查。

2、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或平方米)填空。

①一个信封面约2()。

②黑板的面积约5()。

③一张餐桌的面积是100()。

④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约300()。

3、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每格1平方厘米)

①②③

图①面积是()平方厘米,图②面积是()平方厘米,图③面积是()平方厘米。

4、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再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格子纸来量一量。

四、课堂总结,升华运用。

1、先估计学校操场的面积,再调查一下。

2、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事物,并动手量一量,分别找到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的面,并把它记下来。

1平方厘米的有:

()

1平方分米的有:

1平方米的有:

五、作业布置:

完成剩下的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一、复习

1、填空

3米=()米=()分米=()厘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复习: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活动

1、出示小黑板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

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

阅读课本第,书空。

交流

(4)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

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当堂训练

3平方米=()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

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A、160平方厘米B、1600平方厘米C、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A、48平方米B、80米C、80平方分米

四、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第三题

五、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正方形纸,小黑板

学具准备:

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导入新课。

小黑板出示下面两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

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的图形的面积,你会感到怎样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求面积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1.估一估。

引导学生估计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几个面积单位,在头脑中再次建立表象。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哪个面积单位进行估计最合适。

学生独立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估计,然后将估计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2.摆一摆,填一填。

(打开书)

(1)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这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数一数上面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检验估计的结果。

(2)学生独立操作后,将获得的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认真观察填好的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在观察、比较之后,发现其中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如图课本53页。

引导学生先估计一下它的面积。

然后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2)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三、当堂训练。

1.完成54页“试一试”第一题。

学生能够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注意强调不能丢掉面积单位。

2.一个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5米,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完成54页“练一练”第2题。

4、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4米。

墙上有一块4平方米的黑板。

现在要粉刷这面墙,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下面是教学楼的平面图,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这个平面图的面积?

6、室的窗户长18分米,宽15分米,三个相同的窗户至少要做多大的窗帘呢?

7、有一张长100厘米、宽64厘米的纸,把它对折四次后裁开,有多少张小纸?

每张纸的面积是多少?

四、小结:

怎么估算一个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学具:

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小黑板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

(2)个别同学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

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

(3)汇报结果

二、导入新课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

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三、小组合作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

长是多少?

沿宽边摆了几个?

宽是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检测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想一想:

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1、完成课本第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1、2、3、4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教师自拟作业题目

七、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

正方形面积=边长×

边长

面积单位的换算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合作学习

挂图、格子图、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老师给每组学生准备1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若干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思考:

1平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二、合作学习(出示挂图)

教师先把问题进行特殊化,引导学生解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用几块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纸片摆满。

让学生估计1平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2.填一填。

通过操作,学生掌握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引导学生求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要用几块方砖。

然后填完填一填和想一想。

三.讨论交流。

刚才我们推理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

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完成57页“练一练”第2题。

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五、小结:

宽:

57页“练一练”第2题写作业本。

七、板书设计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换算方法。

挂图、格子图等。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1.填空。

(出示下黑板)

5平方分米=()平方厘

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7平方米=()平方分米

8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解决问题。

1、教室长11米,宽9米,用1000块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够不够?

2、放学后,小红做完作业就下楼去玩。

她看见邻居王爷爷正在浇花。

小红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她主动上前支帮忙。

她一边浇花一边问王爷爷,这块花园有多大?

王爷爷把数据说给她。

回到家之后,小红画了一个图。

同学们,你能算出这个花园有多大吗?

三、当堂训练

独立完成课本57页1-4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四、总结与反思

完成本课相关配套练习

六、板书设计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面积单位,能熟练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实践应用

教具准备:

练习题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前几节课所学习过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个别同学回答。

二、当堂训练

1.选适当的单位填空。

(1)操场一圈长400()。

(2)教学书的封面长20(),宽15(),面积300()。

(3)客厅长6(),宽5(),面积是30()。

(4)一个脚印的面积约180()。

(5)双人床的面积约4()。

(6)一张方桌的桌面大约1()。

(7)学校操场的面积约3000()。

2.足球场的长是90米、宽是45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3.学校要在操场上用16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花坛。

你有几种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