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中国教育史部分 背诵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340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中国教育史部分 背诵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中国教育史部分 背诵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中国教育史部分 背诵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中国教育史部分 背诵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中国教育史部分 背诵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中国教育史部分 背诵整理.docx

《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中国教育史部分 背诵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中国教育史部分 背诵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中国教育史部分 背诵整理.docx

学前教育史自学考试中国教育史部分背诵整理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⑴生产劳动教育⑵生活习俗教育⑶原始的宗教教育⑷原始的艺术教育⑸体格和军事训练

2、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大约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历史将由无阶级的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化。

教育逐渐从其他的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产生了学校的萌芽,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庠”,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的虞舜时期。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

⑴实行公养公育(性质)⑵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简单多样

⑶没有专门场所或专职人员(长者为师)⑷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4、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⑴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

⑵获取功名,光耀门楣

⑶立志做人,修养品德

5、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⑴学前教育计划:

①古代国家没有严格统一的入学年龄的规定②东汉官方经典著作《白虎通义》及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所撰《大学章句序》,均主张8岁入学,15岁入大学,便成为封建时代占主要地位的观点③较为系统的按年龄划分的学前教育计划,最早的记载见于《礼记·内则》④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对六岁以上儿童加多了知识教育,而七岁以下又皆为“孺子”,可早睡晚起,进食也不必受三餐之限⑤我国古代的中医学者,形成保教统一的教养计划⑥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不外乎生活常规教育、初步的道德教育、早期的知识教育等。

⑵婴幼儿身体的养护:

①穿勿过暖②食勿过饱③任其啼哭④安全避险⑤避免惊吓

⑶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

常规教育包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封建礼教是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人们的言语行为都要合乎“礼”的要求,儿童进行的礼教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

礼教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⑷初步的道德教育:

①培养志向②教以孝悌——孝是指尊重长辈,悌是指友爱兄弟,孟子指出教育就要“明人伦”③勤俭耐劳④诚实无欺⑤行善积德⑥礼貌谦让

⑸早期的知识教育:

①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语言教育;识字教育;计算;自然常识

②神童教育

6、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⑴教儿宜早——按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礼记·保傅》、司马光的《家范》、宋代哲学家、教育家程颐《小学·总论》都有记载。

⑵教子义方——父母要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

⑶信而勿诳——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即要以身率先,要培养孩子什么品德,自己首先要具备什么品德。

⑷潜移默化——或潜移暗化,是强调环境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⑸量资循序——是指教育儿童不能求之过急,要根据儿童的才能,逐步将教育加深加宽,“量资循序”另一个含义是:

要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及时地给以教育,不要失掉儿童才能发展的可能性。

⑹有教有爱(严慈相济、不偏爱不溺爱)

方法:

⑴游戏——公元前四五百年就已有投箸下棋这样的游戏了。

《韩非子》一书也曾记载类似今天孩子玩的“过家家”的游戏,游戏在我国古代流传久远,种类繁多。

⑵讲故事——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子女的最普遍的方法

⑶体罚——体罚就是扑教,教育家颜之推就曾提倡责打教育,这是侮辱儿童人格、压制儿童个性发展、违背自然原则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7、宫廷儿童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⑴早在商代就已存在,殷商时代已有“师保”之职

⑵西周时期,有“三公”、“三少”之设,周成王时期,便成定制,太傅周公旦制订的教育文件——《世子法》,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为我国保傅教育奠定了基础。

⑶春秋战国时期,设立保傅制度保障下一代成长,保傅制度已确立并已有所发展。

⑷西汉汉高祖执政后,师保傅制度逐渐趋向制度化。

⑸汉代以后,帝王关注教育问题,除继续师保傅制度外,还亲自教育。

⑹宋代以后,对保傅制度略有改动,保傅官成了有虚无实的荣誉称号,对于太子、王子的日常教育,常聘请一些专门学者担任侍读、侍讲。

8、胎教的作用与目的

作用:

中国的胎教,最初是宫廷中的早期教育,封建统治者实施胎教,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合格君主。

春秋战国以后,胎教逐步下移民间,也成为人们培养合格后代的措施。

要让儿童的教育有一个好的起点,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以便孕育一个德才兼备、健康长寿、形貌端正并且最好是男性的后代。

目的:

⑴才德过人(特别强调)通过对母亲的良好的道德修养间接影响胎儿

⑵健康长寿(胎教的首要任务)

⑶形貌端正(外象内感说)

⑷选择男女(重男轻女,唯心的)

9、胎教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

⑴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

⑵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割不正不食、饥饱适中、食物禁忌)

⑶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首先要求居处简静、还必须避免不利因素的干扰

⑷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方法:

⑴监督法⑵小劳法⑶瘦身法

10、古代儿童教材(蒙养教材)的类型和特点

儿童诗歌:

⑴识字类

《千字文》是南朝梁时周兴嗣所著,全文均为四言韵语,有规律、易记诵。

《三字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代童蒙读物,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较《千字文》浅显易懂。

其特点:

①从性善论出发,讲明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②讲封建伦理纲常,应遵守的道德礼教规范③进行了知识教育,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常识知识④作者用了很长篇幅,详述历代王朝更替和历史常识⑤生动具体地讲述了历代勤学成才者的故事,激励幼童学习。

《百家姓》

⑵训诫类

是指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为人处世及伦理道德方面教育的儿童诗歌。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童蒙须知》、南宋学者陈淳的《小学诗礼》。

用儿童口语编辑成的,以明代吕得胜、吕坤父子撰写的《小儿语》《续小儿语》为代表。

⑶知识掌故类

是传授历史知识和一般知识的蒙养教材。

历史知识性的蒙书,以《蒙求》流传最广。

《蒙求》三卷,唐人李翰撰,宋徐子光作注,四言韵语,两句成对,每句讲一个历史人物故事。

儿童故事:

影响比较大的如《书言故事》《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图说》等。

《书言故事》作者是宋人胡继宗,共12卷,以十二干支为序,分为12集,如“守株待兔”。

《日记故事》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故事性童蒙读物,元代虞韶编,主要有勤学聪慧、为人处世、做官为政等方面内容,还包括很多劝勉儿童努力求学上进的故事,如囊萤、映雪之类,如《磨杵作针》。

《二十四孝图说》作者不详,成书于元代,中有很多孝亲故事,其编辑很有特色,故事、诗、图都能起到吸引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封建色彩极为浓重。

儿童图画:

明代焦竑的《养正图解》、陶赞廷的《蒙养图说》、涂时相的《养蒙图说》,宋李元纲的《圣门事业图》,清丁善长的《初学人物》、慎三生的《养正图说初编》等。

《养蒙图说》图文并茂,图画这种视觉艺术带有可视性和具体性,更易为儿童接受。

儿童歌舞和游戏:

11、古代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内容:

⑴常规,一般指生活规则和行为规则,用以约束人的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它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⑵古代对儿童的常规教育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

礼教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尊长敬上,是对儿童进行常规训练的最重要的内容。

⑶严格规定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如坐、立、行、跪、拜、起居、饮食等各方面,其目的是使儿童自幼行为规范,动静有度,举止端雅。

⑷养成卫生习惯,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特点:

⑴要求严格,内容繁多,处处带有向儿童灌输封建礼教的色彩。

⑵也有些有益儿童成长的规矩,体现了古人对儿童生活常规训

练的认真的、严格的精神,同时对儿童行为举止有些规范和

约束也是必要的。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1、试述贾谊“早喻教”的主张

贾谊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前两个阶段属于幼儿教育。

⑴胎教:

贾谊是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①选择父母是胎教的根本问题②要对孕妇进行“正礼”的教育③安排适宜的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

⑵学前教育:

①早喻教,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就开始

②聘请“三公”“三少”为专任教师,负责教诲幼小太子之职

③为太子创造特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其“左右前后皆正人”

④学前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包含体、德、智三育的要求,身体养护放首位。

2、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⑴及早施教⑵严慈结合⑶均爱勿偏⑷熏渍陶染

3、《颜氏家训》的地位

⑴作者颜之推,北齐文学家,儒家学者,其学术思想又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颜》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⑵《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家庭教育教科书,它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全书共七卷二十篇,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著作。

4、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

⑴朱熹提出,15岁前儿童的教育内容,主要以儿童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眼前事”去教他们,有道德规范训练、读书写字基本训练、“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的训练。

⑵他认为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注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力求形象生动以便幼儿接受,以正面教育为主,讲道理,不能只用惩治。

⑶朱熹与刘子澄编撰《小学》,共六卷,包括刻苦学习、忠君、孝宗、事长、守节等德行方面的格言、故事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易于儿童接受。

⑷《小学》一书影响深远,以正面教育为主,利用古人道德规范、言行举止,内容生动,通俗易懂。

5、《童蒙须知》的内容、评价

内容:

⑴行为习惯——分为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等方面

⑵学习习惯——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⑶道德习惯——有礼貌、敬长辈、友爱兄弟等内容

评价:

《童蒙须知》是朱熹为儿童制定的学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为儿童言行举止打下规范化基础,有利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但也有压制儿童个性发展的封建专制礼教的成分。

6、王守仁改革儿童教育的主张

2007年4月

 

第三章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1、癸卯学制及蒙养院制度

1903年,张百熙等制定《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1904年1月颁布执行。

癸卯学制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蒙养院不单独设立,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育婴堂收的都是幼儿,着眼点不在教育,而在救济孤苦无依的儿童,教员是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乳媪。

育婴堂不是教育机构。

敬节堂是收留寡妇的场所,教师由“节妇”担任。

2、蒙养院的保教内容

蒙养院对儿童的教育,包含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的内容,在教育原则上,提出了应该照顾儿童性情及心理特点,指出教育要量力适度,还要利用榜样的教育作用。

3、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⑴向学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⑵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被动出现的。

⑶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

⑷严重抄袭日本。

教员由日本人担任,课程、教法也参照日本,设备也由日本购进。

4、康有为的胎教理论

⑴胎教的意义:

①正本②防感清源

⑵胎教内容和实施方法:

①适宜的环境的选择②胎教的宗旨及保胎、养胎,主要是要做好医护、饮食和衣着三件事

⑶孕妇的教育:

①防止“邪念”②培育其德性③设女师、女保、女傅④读好书,听好音乐

5、论婴幼儿教育

婴幼儿教育是康有为为大同世界设计的学前教育公养公育制度的又一级。

⑴环境的选择,康有为看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婴幼儿的影响

⑵教育宗旨,“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为主

⑶管理制度。

 

第四章外国教会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1、外国教会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的实质与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⑴外国教会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有:

设立幼稚园和兴办“慈善”事业;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⑵实质是要在中国培养他们所需要的“安分之小国民”

⑶帝国主义在华的学前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