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3224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比2万填图及其它工作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20米。

测区范围见任务书。

磁测参量选择为总磁场强度T,最终成图数据为经各项改正后的△T磁场总量异常。

磁测工作的总精度为5nT,总精度的误差分配见下表:

磁测

总误差

(nT)

野外观测均方误差(nT)

基点、高程及正常场改正误差(nT)

总计

操作及点

位误差

仪器一致

性误差

仪器噪

声误差

日变改

正误差

正常场改

高程改

总基点改

5

4.36

2.65

2.O

2.0

2.45

1.0

1.O

每个测区分别设日变观测站一个(临近测区可以使用同一日变站),但日变站控制范围不能超过50km。

日变站即为总基点观测站。

另外,每个测区要设校正点一个,野外观测始于校正点,终于校正点。

当测区范围内或剖面长度内正常场变化超过表1误差限时,要进行地磁场正常梯度改正。

当测点与总基点(日变站)的高差超过高度改正的误差限时,要进行地磁场垂向梯度改正。

否则,只进行日变(总基)改正即可。

磁测仪器均采用质子核旋磁力仪或氦光泵磁力仪。

正式生产前,应对所有用于生产的(包括备用的)仪器的性能、可达到的观测精度和各仪器间的一致性进行现场校验,以保证满足设计书和《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的要求。

校验应在工作现场进行,观测点数不少于50个,其中少数点要处于较强的异常场上(约为均方误差的5倍以上)。

同时要在测区内几个不同的典型地段,作3~4个高度(如0.5、1、2、4m)的磁测试验,仔细研究表层磁性不均匀的影响,以此作为选择最佳探头高度的依据。

探头最佳观测高度一经确定,必需在全测区内保持不变,其误差不应超过探头高度的十分之一。

用于生产观测、日变观测及磁性参数测定等各类仪器应配套,原则上不同型号的仪器不能在同一个测区使用。

每个测区均要进行岩(矿)石磁性参数测定,按每个异常都应解释和交待的原则确定标本采集点的分布,适当考虑均匀分布。

要求尽量采集新鲜的岩(矿)石标本,充分利用岩(矿)石露头及岩(矿)芯。

与异常有关的岩(矿)石标本不少于30块,其它岩石每类不少于10块。

按测定方法的要求,确定标本的大小、规格,提出进行岩矿鉴定、化学分析等补充研究的方案。

地面磁测质量检查率不应低于3%。

平稳磁场上用均方误差ε计算,异常场上用平均相对误差η计算,精度要求ε<±

5nT,η<±

0.2%,计算方法按照《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相应规定执行。

其它质量技术要求按照DZ/T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执行。

2、综合剖面测量

综合剖面测量主要进行磁法、激电中梯、激电联剖、激电测深等方法。

其中激电联剖视情况可少布置或不布置。

(1)、磁法

综合剖面磁法测量比例尺为1:

5千,观测点距为20米,异常区适当加密到5—10米。

剖面应布置在最能反映异常特征,最少干扰,最有利于进行定量计算的地方,并尽可能与已有勘探线重合或通过已有探矿工程。

剖面方向应垂直于异常走向或通过异常的正负极值点。

剖面数量视异常情况而定,剖面长度要使两端出现正常场。

剖面的质量检查率应达到10%,绝对点数不少于30点。

质量检查点的分布要均匀。

其它方法技术要求同地面磁法面积测量。

(2)、激发极化法

在开展正式野外生产前各仪器要进行效验及一致性对比实验,性能必须满足说明书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要求,并有记录作为原始资料。

供电电源要求电路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大于5MΩ/500V。

供电导线要保证导线绝缘电阻每公里大于2MΩ/500V,内阻不超过10Ω/㎞。

供电电极使用铁电极,野外工作应保持电极表面清洁无锈。

测量电极使用不极化电极,要求性能稳定,内阻小于2kΩ。

激电中梯短导线测量区段为(1/2—2/3)AB,。

按双向短脉冲方式供电,供电周期不低于32″;

供电极距不低于1000米;

测量极距根据情况选择40—80米;

供电电流不低于3A;

其它按照《时间域激发极化发技术规定》执行。

激电测深用以确定激化体埋深和空间分布情况,选择等比对称四极测深,MN/AB=1/10装置。

具体极距见下表:

AB/2(m)

2

4

6

9

15

25

40

65

MN/2(m)

0.2

0.4

0.6

0.9

1.5

2.5

6.5

100

150

220

340

500

750

1000

1500

10

22

34

50

75

供电方式采用双向供电,供电时间不低于30″,AB/2最大不低于1000米。

当需要进行激电联剖测量用以解决激化体产状问题时,其极距选择根据工作区地质情况和实验确定,无穷远极须为AO的5—10倍,MN在(1/3—1/5)AO之间选择。

按双向短脉冲方式供电,供电周期不低于32″。

野外测站布置、导线敷设、电极接地、漏电检查、观测结果的记录和整理、对突变点和异常点的现场处理、技术保安等其它技术要求均按《时间域激发极化发技术规定》执行。

录取和整理ηs和ρs两个参数。

野外观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对两个相邻排列的接头处的异常,应改变供电排列位置使异常位于观测区段的中部进行补充观测。

②异常地段必要时应加密测点使其异常形态完整地反映出来。

③供电过程中供电电流变化不得大于2%。

质量由两方面评定,个人每天重复自检不少于总观测点的5%。

系统质量检查应根据生产情况安排在整个野外工作过程中,在时间、地段上都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异常地段必须进行质量检查。

检查观测应在同一测点,由不同操作员用不同仪器在不同时间进行,检查工作量应为总工作量的3%—5%。

精度要求:

Mηs<±

5%、Mρs<±

5%。

对激电测深点的检查,应对原始观测的所有极距都做检查测量。

其它要求同激电中梯测量。

精度要求见下表:

视极化率εs

视电阻率ρs

总均方相对误差M

(ηS>3%时)

总均方误差M

(ηS≤3%时)

有位差

无位差

A

4%

0.12

7%

三、钻探工程

1、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人员要明确施工钻孔的目的及意义,严格钻孔施工质量。

及时对钻孔岩矿芯进行地质编录及素描,布置和指导采集各类样品,严防丢矿、漏矿。

终孔3日内,用微机完成钻孔柱状图并组织钻孔质量验收与评定。

2、钻孔施工质量要求

原则上按“钻探规程”中规定的钻探“六项指标”要求执行,但根据新规范要求,矿体及矿体顶底板5m内岩石采取率不得低于80%,围岩分层采取率不得低于65%。

钻探施工人员亦应明确钻孔施工的目的及意义,听从地质或地质编录人员有关钻孔施工质量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确保钻探工程质量。

基岩钻口径不得小于φ56毫米。

四、槽探、浅井及坑探工程

1、工程施工要求

探槽主要用于揭露地表覆盖层小于3米的矿化体、蚀变带及主要地质现象,探槽的延长方向要尽量垂直地质体走向。

开口宽1.2——1.5米,深不得大于3米,槽底宽不得小于0.7米。

浅井主要用来揭露埋深20米以内的矿体、矿化体,要求浅井截面边长为1.2——1.4米,视具体情况可放大到1.4——1.8米。

坑探工程主要指竖井、平巷、斜井等,多用于矿床首采区或主要资源/储量区,布设时应考虑为矿山建设所利用。

其质量要求按DZ/T0141—94《地质勘查坑探工程规程》执行。

2、地质编录方法及质量要求

探槽编录一壁一底,重要地质现象区段可绘制两壁一底,比例尺1:

50或1:

100。

其记录内容按有关“规范”执行。

浅井、竖井采用四壁展开法进行编录,具体要求亦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平巷、斜井采用压顶法进行编录,其要求按“规范”执行。

五、样品采集、加工与化验分析

根据年度内铁矿普查工作需要,拟采集光、薄片样和化学简项分析样。

1、光片、薄片样:

为研究普查区岩(矿)石类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及其相互关系、蚀变特征等,要进行光薄片样品的采集。

地表及工程中采用打块或拣块法采取,岩芯采光薄片长4—5厘米,岩石光薄片规格3×

9厘米。

2、化学简项分析样:

为查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及有害组分含量情况,了解矿石质量、划分矿石类型、圈定矿体、资源/储量估算,对施工的工程根据矿化蚀变情况均应采取化学样。

分析项目:

TFe、SFe、SiO2、P、S、MFe。

其它要求按规范DZ/T0200—2002有关规定执行。

六、工程测量工作

1、勘查线剖面测量:

剖面端点布设与实测均采用经纬仪交会法,当采用引点法时应在未知点设站观测水平角一测回作为内业计算检查。

剖面测量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各转站点均要测记垂直角一测回。

2、钻孔测量:

钻孔布设与实测采用经纬仪交会法,当采用引点法时要求同剖面端点测量。

3、坑道测量:

坑道测量采用经纬仪支导线法,导线各点均应观测水平角、垂直角各一测回,并采用钢尺丈量导线各点间的距离,或用激光测距。

近井点应满足一级图根的精度要求。

4、探槽、浅井测量:

该项工作用经纬仪极坐标法视距实测,当控制点密度不足时,可采用经纬仪交会法进行补充。

5、物探测量工作:

(1)、地面磁法面积测网布设:

地面磁法观测点平面点位相对于三角点在图上点位中误差低于1.25毫米,相邻点相对中误差小于12.5%。

对测网基线的端点、磁测总基点(日变站)及主要异常位置,以及建议的异常查证工程位置,都应与附近三角点进行联测,求出坐标值并标绘在地形底图上,并在实地埋设固定标志(水泥桩)。

测区基线点布设采用经纬仪视距测量,基线点必须用粗木桩做标记,竖立明显标记,并用红色油漆标明点线号。

测点布设采用经纬仪定向,测绳量距,但控制长度不能超过相应规范要求。

测点的标记采用隔点做一带有点线号的木桩,其它点仅做醒目标记即可。

基线、测线布设允许最大长度按《物化探测量工作规范》相应比例尺规定执行。

(2)、综合剖面测量:

综合剖面物探观测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相对于最近三角点在图上为1.0毫米,最大视距及其它要求按《物化探测量工作规范》相应规定执行。

综合剖面端点要与三角点连测,并埋设固定标志(水泥桩)。

综合剖面测点布设要采用经纬仪视距测量,地形较平坦地区,可以采用经纬仪定向,测绳量距布设,但要保证点位误差满足设计要求。

上述测量工作的内业均应满足相应比例尺的《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和《物化探测量工作规范》中的精度要求,各项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精度统计计算,对测量成果做出质量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