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282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题目类型:

材料分析;判断;简答;论述

第一章绪论

1.农业的根本特性: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所谓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矿物质养料转化成为有机物,用于自身生长,并繁殖后代,由此构成生生不息的植物世界。

作为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产品由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社会成员,凭借一定的生产手段和劳动对象生产出来;然后通过交换和分配,部分投入消费领域,部分又重新成为劳动对象而回到下一个生产过程,如此周而复始。

2.农业的地位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B、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

C、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A、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B、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3)农业份额下降与农业的经济地位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

B、农业份额下降不等于农业重要性下降

(4)农业比重下降规律的原因

A、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不必保持原来的规模,一部分人会从事其他产业的劳动。

B、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

C、农业比较优势下降,导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下降。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

(2)要素贡献(劳动力,资本,土地)

(3)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

(4)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

4.农业的多功能性

(1)环境功能

(2)社会功能(3)粮食安全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

农产品供求均衡是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

2.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因素

供给:

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农产品生产者数量、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农业产业政策

需求: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中间需求的变化;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观念;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

 

P1时,大量生产导致供大于求,产品滞销,市场剩余

P2时,生产无利可图,减产,导致供小于求,市场短缺

农产品供求平衡并非一直保持固定不变的,只要一个因素变化,就会引起供求双方变化,打破原有的平衡,通过市场自我调控形成新的平衡。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农产品市场有什么构成?

各有什么功能?

1、农产品零售市场

①增强了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

②扩大了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方便了群众生活,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④加快了城镇建设,安排了大量社会就业人员。

2、农产品批发市场

商品集散功能(吸收和汇集,产地-销地)

价格形成的功能(同场竞争,按质论价)

信息中心的功能(收集、整理、发布信息)

供求调节的功能(均衡价格)

综合服务的功能(全面、周到的服务)

3、农产品期货市场

发现价格功能

回避风险功能——套期保值

其他功能:

风险投资、资源配置、节省交易费用、培植市场秩序、信息功能、减缓价格波动幅度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

1、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

(1)减缓价格波动

(2)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

(3)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

2、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微观作用

(1)锁定生产经营成本或利润

(2)引导农产品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拓展农产品的销售与采购渠道

(4)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第四章农产品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一)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

(三)要素禀赋理论(郝克歇尔——俄林定理)

(四)里昂惕夫反论与要素禀赋论的扩展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农产品的基本规则

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主要内容

(1)市场准入条款

(2)出口补贴条款

(3)国内支持条款

(4)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条款

加入WTO,农产品的环境,政策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我国承诺,到2005年,关税水平降为10%,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现在美国和日本为3.1%,欧洲为8%,而美国准备降为2%,日本1.5%,欧洲5%,而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零关税。

关税保护将大幅降低,国外价格较低的农产品将进入国内市场,如粮豆等产品国内价格比国际市场高10%一70%。

这对目前“粮贱伤农”的我国农业极具挑战,农产品贸易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1、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

●2、农产品进口剧增,压低了国内市场价格,使农民的利益受损。

●3、中国农产品出口仍然面临着较高的市场准入堡垒。

第六章土地与水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2.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

3.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4.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1、因地制宜

2、节约用地

3、保护资源

4、有偿利用

土地集约经营三个类型

劳动集约、技术集约、资金集约

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

2.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3.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和物质装备,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

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1、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4、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5、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途径与措施

1.推进农村工业化,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

2.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3.重视扩大生产项目的经营规模

4.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5.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中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2)水利建设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

(3)水资源开发不均衡,贫水区开发过度

(4)水资源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

(5)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重建(开发)轻管,重用轻管,重新轻配等现象,保护不力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1、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市场机制

2、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

3、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4、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缺乏市场化机制。

(二)农村土地规模流转难度较大。

(三)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亟待加强。

(四)乡村基层组织工作力度不大。

第七章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

1、农业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

2、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供大于求,但是产业供给不足)

3、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农业劳动力生产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

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增加产量P

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加强农业基本建设;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增加农业投入

★降低t或L:

合理配置劳动力

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调动劳动力的积极性

农业剩余劳动力

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

1、人口政策的失误

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耕地的减少

4、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劳动力少。

5、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及其二、三产业的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

1、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仅基数大,而且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2、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严重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4、城镇化水品严重滞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与城镇待业人数众多的矛盾突出。

5、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及配套措施

1、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

2、继续扶持与引导乡镇企业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高其就业容量。

3、抓好城镇建设,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

4、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

常规的农业技术进步类型?

1、劳动节约型技术

2、资源节约型技术

3、中性技术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结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借鉴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应该是:

第一阶段是资源节约型为主;第二阶段是资源节约与劳动节约全面发展,有机结合。

当然,由于中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各不相同,故应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

例如:

东部地区:

人多地少,资金充足,应采取资源节约型技术(生物、化学技术)

西部地区:

人少地多,资金缺乏,应采取劳动节约型技术(机械化)

第九章农业资金

资金的来源

农户资金(自有资金)——最主要的投资主体

农业财政资金

农业信贷资金

社会集资

国外农业资金(外资)

第十一章农业家庭经营

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

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

农业家庭经营可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它是一种弹性很大的经营方式。

农业家庭经营大量广泛存在的原因

1、农业的产业特点

2、农业的分工协作

3、农业技术进步

4、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

5、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关于双层经营体制,指农民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

*双层经营体制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大部分地区承包土地基本上是以人口或主要按人口平均承包,土地经营规模偏小,既使土地难以得到高度、合理的利用,又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了生产技术的提高。

第二,部分农民将土地经营权的回归看成是土地的个人所有,以致出现撂荒,随意挖地改造,乱建房和建企业等。

第三,部分地区在平分土地时将已经形成生产力的生产资料都分掉了,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地遭到损坏。

第四,大包干虽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但实际上部分村级集体组织由于组织涣散,以致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提留,集体成了一个“空壳”,无力扩大再生产、为家庭分散经营提供社会化服务。

第五,农民长期缺少“合”的意识,因此,很大部分地区不仅“分”得彻底,而且在统一经营的环节和项目上又没有及时组织,社会化服务滞后,基础设施老化,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六,有些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加上非农产业效益较高,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下降,这势必影响到农业发展的后劲。

第七,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停滞甚至在趋于下降,使不少素质高的农业劳动力外流,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素质下降。

*稳定与完善家庭承包经营

1、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行产业化经营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