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846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docx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3)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分类及症状学………………………………………(3)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病理学………………………………………(6)

第四章临床心理诊断与评估…………………………………………(7)

第五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8)

第六章神经症与人格障碍……………………………………………(10)

第七章内因性精神病…………………………………………………(15)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16)

第九章心身疾病………………………………………………………(17)

第十章性心理障碍……………………………………………………(18)

第十一章儿童心理发育障碍与心理疾病………………………………(20)

第十二章器质性及其他精神障碍………………………………………(22)

 

第一章绪论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用实验的方法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现象的研究模式。

他被公认为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2、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①旧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②新的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分类及症状学

第一节精神障碍的分类

精神障碍的具体分类

分类和诊断标准: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

器质性或功能性精神障碍

素质性或境遇性的精神障碍

重性或轻性的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精神障碍

精神病性或非精神病性障碍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障碍

1、感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个别属性(如颜色、气味、味道、光滑、粗糙等)通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反映。

2、幻觉:

指患者的感觉器官在没有客观刺激的前提下产生知觉体验。

3、错觉:

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产生歪曲的知觉。

 

第三节思维障碍

1、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

3、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4、妄想只见于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最具有特点和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第四节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的分类

注意增强

注意减弱

注意狭窄

 

第五节记忆障碍

1、记忆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包括感知过、思维过、体验过、操作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存、再认、重现4个过程,四者既相互关联又密切组合。

2、记忆障碍的分类:

记忆障碍的分类

记忆增强

记忆减退

遗忘

错构

虚构

似曾相识感和旧事如新感

遗忘综合征

 

第八节情绪与情感障碍

以脑器质性损害为主的情绪与情感障碍

情感脆弱

易激惹

强制性哭笑

欣快

 

第九节意志与行为障碍

意志

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

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性

 

第十节人格障碍

人格:

即个性,指个体表现出的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格具有独特性、

相对稳定性、统一性、功能性。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病理学

第一节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体质因素

性别和年龄因素

器质性因素

生物进化因素

 

第三节心理与社会因素

心理与社会因素

自我矛盾与潜意识因素

学习教育因素

家庭与社会因素

 

第四章临床心理诊断与评估

第一节概述

心理诊断的标准

经验标准

社会适应性标准

医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

 

第二节心理诊断方法

1、心理诊断方法:

心理诊断方法

临床晤谈法

临床观察法

调查法

心理测量法

2、心理测量的特性:

心理测量的特性

可量化性

间接性

概括性

相对性

 

第五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

 

第一节概述

心理治疗技术

是指消除和减轻人的心理障碍,矫正不良情绪与不适应行为,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手段。

心理治疗技术的分类

精神分析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

认知心理疗法

中医疗法

宗教心理疗法

 

第三节精神分析疗法

焦虑的分类

①现实性焦虑

②神经质焦虑

③道德焦虑

自我防卫机制的分类

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成熟的防御机制

 

第四节行为疗法

厌恶疗法:

依据经典条件反应原理,将某种不愉快的刺激(如电刺激、催吐药物刺激、想象中的羞辱等厌恶刺激)与对患者有吸引力的,但不受社会欢迎的不良行为(如酗酒、吸毒等)联系起来,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第五节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

是指通过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的一组心理治疗方法。

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的特征

①要求的绝对化

②以偏概全

③糟透了

 

第十二节药物疗法

抗精神病药

按照药物临床作用特点分为

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

②抗抑郁药(氟西汀)

③抗焦虑药(地西泮)

④心境稳定剂(碳酸锂)

⑤抗躁狂药

⑥精神振奋药

⑦脑代谢药

 

第十三节中医心理疗法

中医心理疗法

顺志从欲法

精神内守法

认知疗法

情志相胜疗法

暗示疗法

 

第六章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神经症

是指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精神障碍。

种类

焦虑症

强迫症

恐惧症

躯体形式障碍

神经衰弱

癔症

特征

①较强的主观不适感,而体格检查未能发现相应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

②主观的精神痛苦程度与现实处境不相称

③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

④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

⑤治疗愿望强烈

⑥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症状的发生与发展往往不取决于环境中应激刺激的强度,而常与神经质性素质和人格特点有关。

 

第一节焦虑症

焦虑的分类

(弗洛伊德按来源不同)

现实性焦虑

神经症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

焦虑症的临床分类

广泛性焦虑障碍

(慢性焦虑症)

是指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

(急性焦虑发作)

是指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焦虑。

第二节强迫症

强迫症

是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并同时对自己的症状具有自知力的一种神经症。

临床表现

强迫观念

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的表现

①强迫检查;②强迫询问;③强迫清洗(洁癖);

④强迫整理;⑤强迫仪式行为;⑥强迫计数;

⑦强迫性迟缓

强迫行为是强迫观念的结果,所以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往往同时发生。

 

第三节恐惧症

恐惧症

指个体对某种特定的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的紧张与恐惧情绪,患者极力回避,并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一类神经症。

恐惧症的分类

①社交恐惧症

②场所恐惧症

③特殊恐惧症

 

第四节躯体形式障碍

1、躯体形式障碍:

患者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痛苦,自认为经受着可能出现或被认为正在承受的危险和折磨,他们所报告的症状与感受是他们心理上真实的反应,虽然他们身上并没有被发现存在真正意义的躯体疾病。

2、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

内因

①敏感和偏执的人格特质

②过强的健康意识

③以偏概全的疾患经验

④对躯体不适及其病理意义解释的错误认知

⑤病态的求医模式

外因

Ps:

性别:

女多于男

①负性的生活事件刺激

②亲友患病的所见所闻

③有关疾病问题的新闻报道影响

 

3、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表现:

长期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担心或者怀疑自己有某种严重疾病,因躯体无症状而四处求医,持续疑病态度和忧心忡忡。

4、诊断与治疗:

诊断

症状标准

①符合神经症标准

②以多种多样的、反复出现的、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诉,对躯体症状过分担忧

③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

④疑病的优势观念,使患者痛苦烦恼

严重标准

社交、职业、家庭行为等活动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特点为慢性波动,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排除标准

排除: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

治疗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镇静、镇痛类药物

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森田疗法

 

第五节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

临床表现

脑功能衰弱

突出特点:

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同时存在

情绪症状

不良心境,容易烦恼,易怒,紧张不安

心理生理症状

睡眠节律错乱,肌肉疼痛,消化不良,月经错乱

 

第六节癔症

癔症的

临床表现

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型障碍

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型障碍

特殊形式

流行性癔症

赔偿神经症

 

第七节人格障碍

人格

即个性,是个性表现出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格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一性和功能性。

主要分为人格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人格障碍的

临床表现

(★必考)

①偏执型人格障碍

②分裂型人格障碍

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④冲动型人格障碍

⑤表演型人格障碍

⑥强迫型人格障碍

⑦焦虑型人格障碍

⑧依赖型人格障碍

 

第七章内因性精神病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从现象学看)

阳性症状

幻觉、妄想、怪异行为及思维云集

阴性症状

情感平淡或迟钝,意志缺乏,兴趣减少,社交缺乏,思维贫乏

治疗

首选措施——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最顽固的症状——幻听

情感反应与外界刺激不协调是本病最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节心境障碍

主要临床表现

抑郁发作

躁狂症

躁狂症的

“三高症状”

①心境高涨

②思维奔逸

③精神性运动性兴奋

抑郁发作的

“三低症状”

①心境低落

A抑郁心境;B兴趣缺乏;C精力不足;D自我评价低;E精神运动迟滞;F自杀观念和行为;

G躯体症状群:

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抑趣

②思维迟缓

③意志减退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的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

①临床表现与应激源密切相关,伴有情感体验,容易让人理解

②治疗预后良好

③发病与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格特点、教育程度及生活态度和信念密切相关

 

第二节创伤后应激障碍

1、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

自发性高度警觉状况

持续性回避

其他(迷惑、麻痹、失去兴趣、对未来心灰意冷)

2、闪回:

患者有挥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头脑中反复出现创伤的体验情景,有时患者出现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数秒到几天不等。

 

第三节适应障碍

1、适应障碍:

是指在生活环境改变的条件下,与个体一定的人格缺陷共同作用所发生的短期主观的烦恼和情绪失调,常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功能。

2、临床表现:

①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

②焦虑心境的适应障碍

③混合性情绪的适应障碍

④品行异常的适应障碍

⑤情绪和品行混合型适应障碍

⑥躯体不适型适应障碍

⑦工作抑制型适应障碍

⑧退缩型适应障碍

 

第九章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

概念

狭义

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生、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