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685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docx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docx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第一章导论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

收入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稳定。

2、公共经济学:

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学问。

3、政府:

在国民经济中唯一经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实体。

政府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① 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

政府为满足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② 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

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4、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中央政府;

第二层次是广义政府。

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附属机构;

第三层次统一公共部门,广义政府+非金融的公共企业;

第四层次广义公共部门。

统一公共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

5、研究政府经济行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研究财政收支;

第二层次,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三层次,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6、财政学发展时所面临的问题:

(1)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

(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

(3)评价政府各种经济政策。

7、相比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

(1)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

(2)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公共经济学全面采取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

即注重实证分析法(已经发生了什么)又注重规划分析法(应该怎么办)。

8、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连接点

(1)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市场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直接经济行为

(2)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能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

此外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也被公共经济学广泛使用。

9、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政府的职能和经济行为归纳为配置、稳定和分配三方面。

这三大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10、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围绕三个命题构建起来的。

(1)共同利益问题

(2)公平分配问题(3)社会福利问题

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1、资源稀缺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资源最优配置的涵义

资源配置优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资源配置优化主要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也就是说,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产更多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

它只注重效率问题,而不考虑收入分配公平及宏观经济稳定的等。

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

(1)效率():

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

通过市场机制来到达,其衡量标准是帕累托最优。

(2)公平():

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

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对公平又不同的标准。

公平的衡量标准有两个:

①劳伦兹曲线():

以几何图形表示的社会财富分布状况。

②基尼系数():

由劳伦兹曲线而来,是劳伦兹曲线的指数化。

(3)稳定():

指宏观经济运行有秩序,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之中。

衡量的标准有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

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无论作任何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

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大大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

①基本前提:

产品总的净社会受益非负;()社会总收益:

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产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总成本:

指生产一定量的改产品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净社会受益>0。

该条件保证了某项目能够实现“帕累托改善”,但要达到“帕累托最优”还需满足下面的条件:

②总社会受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即净社会受益最大化。

当配置在每一种产品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与其社会边际成本时,可实现总的社会净效益最大化,用公式表示就是:

()社会边际收益:

指人们对该种产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成本,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产品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每多生产一个单位这种产品所增加的效益大于所消耗的成本,这时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产品上可以获得追加的效益。

<,每多生产一个单位这种产品所增加的效益消于所消耗的成本,这是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产品上必然会遭受亏损。

只有当,配置在该种产品生产上的资源的总的净效益才实现了最大化。

4、资源配置方式

●习惯——传统社会的习惯

●命令(政府)机制

●市场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

5、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

市场机制的基本点是主要的价格和分配决策都是在市场上做出的。

在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供求状况决定着价格的变化。

概括的说,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这样解决的:

①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即他们每天做出的购买这种东西而不是那种东西的决策。

企业收到利益的驱使,被引向生产需求和利润高的产品,离开那些利润较低的部门。

②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取最大利润,生产者的唯一办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以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点。

③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这些市场决定工资率、地租、利息率和利润,这些又构成人们的收入。

因而,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取决于他们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6、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①人数众多的小规模买者和卖者;(不存在市场垄断)

②产品是同质的;

③自由进入和退出各行业,即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

④完全的信息或知识;

除以上工人的特点,为达到帕累托最优,还有一些条件必须满足:

⑤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一致性。

即作为消费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个人,都一致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同样,生产者也一致地追求林伦的最大化,也就是说所有的经济行为的主体都是理性的;

⑥经济利益的可分性与所有权的确定性。

产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能够购买的单位,从而使物品的所有权具有确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能以价格来计量;

⑦所有的生产资料都为私人所有;

⑧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经济;

⑨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也就是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收益越大的情形。

7、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产品非同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交易成本阻碍市场的自由进出。

(2)公共产品问题。

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投入大、收效慢,私人企业不愿意提供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

(3)外部性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或收益有着显著的外溢性。

这类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对他人产生了额外的成本或收益,但并未因此进行赔偿报酬,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一个企业进行核算时往往不予考虑,故将这种现象称为外溢性现象。

有外部特征的产品,其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是不一致的,其差额就是外部成本(收益)。

(成本外溢,如污染;收益外溢,如教育)

(4)市场的不完全。

有些产品是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的,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

有些投资大、高风险、获益周期长的产业,私人部门是不敢贸然经营的,比如某些高科技新型产业等。

在这些领域也是需要政府部门介入的。

(5)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

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的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但是在现实的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

可能某种产品能给个人带来较大的利益,但消费者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给予它较低的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在很低的价格下才愿意购买;或者相反。

例如低估了教育的好处而高估了香烟的好处。

人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优值品;把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值品。

这两种情况都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由。

(6)信息的不完全。

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是指生产者及消费者不仅充分掌握市场当前出现的情况,而且了解明天、后天出现的事情。

但是由于市场的日益复杂化,私人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很不足,信息的不充分会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从而影响到市场机制的运转效率。

(7)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

对于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市场可以自发的进行调节,但是一种事后调节,并且是采用经济危机的手段。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经验表明,这种调节的代价太高昂,不能为社会所接受。

另外,一些政治上、地理上的障碍也使得市场自发调节功能受到限制。

这就为政府部门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提供了依据。

(8)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市场经济的运行只保证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并没有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市场竞争在实现效率的同时,有可能产生极大的收入分配不公平。

如果经济最初处于不公平的状态,那么越是接近帕累托最优状态,可能达到的收入分配结果越是不公平,也就是越高的效率,往往自发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要素和财富的最初分配恰恰是不公平的,人们进入竞争的条件、实力、能力不同,这往往受家庭出身、家庭机构、遗产继承、性别等许多个人不能左右的因素的影响,这样能给经过竞争达到的最终分配结果往往更加不公平。

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安定和凝聚力,而且也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观念。

8、帕累托改善只要当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又不损及另一个人的境况,这时就存在一个福利的增进,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改善。

9、混合经济的定义及特点

定义:

混合经济是当代国家以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政府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政策,以政府调节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特点:

(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也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

(3)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是介于自由放任(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集中计划)这两种极端方法之间的“中间方法”;

(4)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上的合作关系;

(5)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由于政府加入经济过程而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的相对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选择政府的自由而得到补偿。

10、造成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因素

(1)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

(2)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

(3)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11、各国的混合经济体制

(1)以美国为典型的国家需求管理型混合经济体制

(2)以英国和瑞典等国为典型的福利国家型混合经济体制

(3)以德国为典型的社会市场型混合经济体制

(4)以法国为典型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混合经济体制

(5)以日本为典型的国家发展导向型混合经济体制

1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