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5812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抄送:

市教育局,县委办、县人大办、县府办、县政协办,

县纪委、县委宣传部。

德清县教育局办公室2011年9月14日印发

第16期

中共德清县委办公室2011年9月9日

王勤同志在全县教育工作暨庆祝

第27个教师节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9月8日)

在第二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县委、县政府今天下午隆重举行全县教育工作暨庆祝第27个教师节表彰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我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部署“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充分调动全县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努力开创我县教育工作新局面。

对于开好这次会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都非常重视。

会前,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对于我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表彰先进等内容专题听取了汇报;

前段时间,县人大、县政协对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德清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决议。

下面,我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教育工作。

在去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进行了全面部署,号召全党、全社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专题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动员全省各方面积极推进浙江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快浙江教育现代化建设。

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全市上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全面实施《湖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促进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德清素有耕读传家、尊师重教的传统和良好氛围,至今流传着“沈约博才好学、沈麟士拒官重教、孟郊游子吟孝”等佳话。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倾心投身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教育五化”和“科教兴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发展更加均衡。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高度重视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全面实施了农村学校“三进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电脑空调进教师办公室、多媒体进教室完成率均达到100%,塑胶运动场进农村中小学完成率达到75%,校舍改造已累计完成12.3万平方米,完成率达到93.14%;

大力实施《德清县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大幅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共合并学校15所,撤并村教学点92个,新建莫干中心学校、雷甸中心小学及西点南点分校、乾元小学城南分校等一批乡镇中小学;

推广完善“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名师名校长助教服务”、“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向农村倾斜”等机制,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目前已有9个乡镇创建成为“湖州市示范性教育强镇”。

二是各类教育统筹推进。

制定并实施《德清县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管理体系,省三级以上幼儿园达到30所,占总数的91%;

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一体”的发展机制,省标准化学校达到36所,占总数的86%;

高中教育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和内涵建设,实现了公办普通高中“省一级重点”全覆盖;

职教、成人和社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积极探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县内两所职校均为国家级重点中职、技工学校,省示范成校达到6所,占总数的50%;

特殊教育迈出新步伐,2010年成立了我县第一所培康学校,招收县内适龄智力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目前已有4个班、42名学生。

三是教育惠民扎实有效。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学生交通保障工程”,对全县5000多名12周岁以下小学生实行专车接送,成为全国首个“国标”校车全覆盖的地区;

顺利启动校园“无偿托管服务”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建成区部分学生“放学早、无人照管”的难题;

全面实施以“助学教育券”为主体的中小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逐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平等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确保其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四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以“有效教学”为抓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稳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高考连续16年取得优异成绩,本科重点万人人口上线率连续8年超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2009年全省实施新高考政策以来,我县已连续三年上重点分数线人数破400人大关;

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实施“2+1”文体活动工程,省级、市级特色学校分别达到10所、16所,并成功创建成为“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

我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联系点”,被省教育厅确立为“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县,连续两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单位”。

五是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开展了教师“三三工程”、现代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强化专业培训,以领雁工程、教师外派跟师拜学、名师工作室等为载体,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名优教师培训机制,实施新教师上岗培训、教师全员培训、教师业务考试等举措,有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涌现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名教师和名校长。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有45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春蚕奖、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110名教师获得县功勋教师、农村长期任教奉献奖、县十佳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六是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2010年,全县教育投入达到6.5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84.83%,其中财政投入4.8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19.83%。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县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引领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的结果。

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离退休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向即将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们已经踏上了“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

“十二五”发展对我县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教育现代化,用战略的眼光看待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增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加快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迫切要求。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后劲。

从我县来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建设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奋斗目标已经明确,同时要致力实现“三个突破、三个领先”,即力争在产业基地建设、城市功能提升、科技人才集聚等三个方面实现有效突破,确保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

实现这一目标,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只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将教育优势转化为人才、科技和发展优势,才能为经济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支撑我县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增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过,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过,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教育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读好书”、“就好业”已经成为每位父母的共同心愿。

当前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两大社会热点问题,就充分体现了教育对个人前途的重要作用。

企业招工难,不是没有工人,而是缺少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工人;

群众就业难,不是没有岗位,而是缺乏胜任岗位的一技之长以及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

只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生活。

(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新形势下德清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照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迫切期盼,对照先进地区的教育水平,我县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

教育理念还不够新,素质教育推进还不够理想;

教育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整合优化,尤其是武康建成区的学校数量、资源、布局已不能满足城市化扩张的需要;

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学前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和经费投入机制已不能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仍然比较薄弱;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没有完全形成,学校内涵积淀、文化建设、办学活力相对不足;

教育与德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人才培养模式、学科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还不够匹配;

师资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校园安全、校园维稳压力也不断加大。

要切实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新老问题,就必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明确目标、狠抓重点,牢牢把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我县根据全国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德清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这是“十二五”时期指引我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规划要求,未来五年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两个率先、一个争创”:

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争创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县。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全面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在加强薄弱环节上敢于攻坚克难,在发挥现有优势上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加快德清的教育现代化建设。

(一)坚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前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德清教育要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切实做到“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确保我县教育工作继续在省市保持领先行列。

一要坚持规划优先。

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在调整经济结构、制定区域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时都要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

各乡镇(开发区)要加强与教育部门协调对接,使区域教育布局规划与全县教育整体规划保持一致,做到整体谋划、超前部署、科学安排。

二要坚持投入优先。

增加教育投入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教育经费依法实现“三个增长”,即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确保全县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超过省市核定比例;

确保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比例。

要征足用好教育费附加,统筹安排相关政府性基金用于教育,土地出让金等按国家规定比例用于教育。

三要坚持资源配置优先。

抓好教育资源整合和学校布局调整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

各乡镇(开发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管辖范围内教育实际,以《德清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布局规划》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幼儿园)的改造力度,按照“初中向中心大镇集聚、小学向乡镇集镇集聚、幼儿园城区按规范配套、乡镇至少办好一所省二级以上中心幼儿园”的总体战略部署,在积极组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园舍安全工程”,新建改建一批规模适度、办学条件达标的学校和幼儿园,撤并一批规模小、效益低的学校(幼儿园)和村教学点,切实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

同时,要合力抓好校产“两证办理”、“教育闲置资产”排查处置工作,确保学校布局调整进程中教育资产不流失,撤并学校资产仍然用于教育。

(二)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石。

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群众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要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进一步均衡配置设施、师资、经费等教育资源,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努力实现教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一要实现教育硬件设施的高标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和等级幼儿园建设作为加快实现教育均衡化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新建校舍面积45.94万平方米,新征土地面积突破1000亩,投入资金近12亿元,各类建设项目覆盖各个乡镇(开发区)、各个学段;

要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重点,促进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级标准,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校级网络实现“校校通”、“园园通”、“班班通”。

二要实现教育软件管理的多手段。

在教师培养方面,通过“优秀校长和教师资源柔性与刚性流动相结合”、“拜师跟学行动”、“校本研训”、“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有农村任教经历”等举措,加快优质人力资源的整合步伐,使教师队伍管理做到“人尽其才”;

在管理方法上,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工程”、“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模式”、“连锁办学”等做强做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完善教育包干督学机制、实施城乡学校分类考核等充分调动农村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从而实现城乡学校之间、新老学校之间的均衡优质特色发展。

三要实现教育助学体系的全覆盖。

教育公平最终要体现和落实到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身上。

要建立完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社会联动的扶困助学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好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企业部门爱心助学活动、春蕾计划等,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受教育的资助力度,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在对涉农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助学金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公办普通高中“三限生”(普通高中招生中部分择校生限制人数、限制分数和限制钱数);

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保障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继续办好培康学校,建立健全轻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我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三)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

要充分发挥省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试点县的导向功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根本标准,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要坚持德育为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对学生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养成、职业道德、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切实抓好德育导师制的落实和深化,建立健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学生的帮教制度;

切实加强实践体验教育,有序开发县内的德育基地资源,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纳入成长记录,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坚持能力为重,明确每个学段的能力培养重点。

学前教育重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义务教育重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普通高中重点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职业高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

特殊教育重点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

坚持健康为要,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艺术2+1”项目,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使我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在90%以上;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关爱生命,提高生活品质。

坚持质量为本,巩固推进“轻负担高质量”的成果,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要切实规范各类社会办学机构;

继续强化“有效教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把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究适合学生的教育。

二要切实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队伍建设是关键。

要大力实施“师德师能双提升工程”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积极探索教师退出机制,尤其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把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心态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使教师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教育教学中;

努力提升校长队伍素质,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教育”的新风尚,积极培育专家型、学者型校长;

扩大“拜师跟学”范围,在选派骨干校长、教师到上海、杭州等地名校挂职学习的基础上,逐步“走出长三角、走出国门”;

重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全面实行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快实施非义务段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对长期在边远农村基层和村教学点工作的教师实行待遇、评职评优等方面的倾斜,切实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三要建立健全质量提升长效机制。

要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按标准组织实施。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教育质量评估与监管,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引导学校把工作的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要转变观念、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我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要推行管理体制改革。

明确各级政府对各学段的管理责任。

学前教育要落实“乡镇为主、部门合作”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增强乡镇对办好学前教育的责任;

义务教育和普高教育要完善“以县为主、政府保障”的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

职业教育要健全“政府统筹、行业参与”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特殊教育要健全“政府负责、分类管理”的教育体制;

继续教育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

二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克服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政化倾向;

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逐步使小学班额不超35人、初中班额不超40人;

以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抓紧研究制定和认真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民办教育招生、收费、办学自主权,充分保障民办学校合法权益;

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在办学体制改革中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和项目,特别要抓住我县大力实施“开放创新、接沪融杭”战略的机遇,加大与上海杭州名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集聚优质教育资源。

三要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认真落实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切实降低择校生比例;

不断改进高中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积极探索与高考相适应的中考招生录取方式,扩大学生和学校的选择权。

(五)坚持把优化服务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我县的教育工作要着眼于服务全县发展大局,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紧密结合与联动发展。

一要强化人才培养。

各级各类学校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满足我县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对各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要强化工学结合。

我县职业教育要加大集聚整合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依托去年新组建的“职业教育联盟”,大力开展省中职学校“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试点,紧紧围绕我县三大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际和趋势,有针对性地建设几个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三要强化继续教育。

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把继续教育纳入各行业、各乡镇的总体发展规划;

健全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网络、队伍建设,确保社区教育经费按不低于全县人均2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

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基础上,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深入推进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作,实施“项目引领、送教下乡、订单培训、远程教育、合作培训、综合服务”等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民培训模式。

四要强化智力支持。

鼓励引导教育系统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思维活跃的优势,紧扣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强化领导、真抓实干,切实形成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始终把推动教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