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4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B.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C.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2.亚里士多德说:

“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设立“四百人会议”

3.孟德斯鸠曾说:

“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4.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5.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

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B.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

C.雅典体制优越于斯巴达体制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6.《十二铜表法》规定: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这一规定旨在()

A.保护私有财产B.保障平民利益

C.促进社会公平D.维护法律尊严

7.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

“你究竟怕谁啊?

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

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

”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精英政治B.代议制民主

C.直接民主D.贵族政治

8.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9.罗马诗人贺拉斯说:

“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A.罗马与希腊相似的国情使二者文化相似

B.罗马法的发展体现了古希腊的理性精神

C.罗马文化风格与希腊文化风格完全契合

D.罗马共和国选择了与希腊相似的政治体制

10.《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

”第二十四条中规定:

“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贡献牧羊为祭品。

”这说明该法

A.包含神权迷信色彩B.保护私有财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所定刑法具有残酷性

11.《海国图志》记载:

“(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

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举有才识学术者处之。

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物论。

”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法国的共和制B.英国的议会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D.德国的二元制君主制

12.19世纪中期,法国几乎所有的阶层都经历了怀旧与恐惧的相互交织心态,贵族对恐怖时期的恐惧,激进派对滥用自由的恐惧,农民对回到封建统治的恐惧,以前的官员向往国家过去的伟大,资产阶级年轻一代怀念年轻人掌权的时期,下层阶级怀念曾给他们带来某种家长制保护的旧制度。

这说明法国当时

A.仍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农业国B.还没有结束“恐怖”统治秩序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D.已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13.《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记载: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

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其中“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

A.启蒙运动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

14.1862年《纽约晚邮报》写道:

“在美国政府行政系统,总统大胆地乐于承担一切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大家共同负责的想法。

从最上边发号施令,要下边行动,有时内阁官员对这些号令并不同意。

”出现上述情况是由于

A.美国总统的工作作风专横B.美国总统具有强烈责任心

C.美国内阁实行共同负责制D.美国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

15.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

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16.从欧洲来到北美,清教徒的梦想被现实击碎,实现一种思维的转变,由于除印地安人外,其余都为移民,人们的等级观念不强,有一种平等的意识在其中并且人们都为自由而来。

材料所述表明当时的北美人()

A.具有追寻理想的决心B.具有战天斗地的勇气

C.积极追求社会的公平D.具有崇尚自由的天性

17.下面是反应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

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

B.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

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

18.光荣革命前,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

1690年,哈德逊湾公司宣布:

“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

”这反映出光荣革命()

A.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B.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

C.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D.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

19.18世纪以来在英国行使最高行政权力的是()

A.议会B.总统

C.国王D.法院

20.一位英国学者对《环球时报》的记者说,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

这表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经无任何价值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利益

C.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行政权的扩张弱化了议会权力

21.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

“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22.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漫画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23.《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

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24.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

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必然性B.偶然性C.可能性D.必要性

25.太平天国的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26.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

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

27.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28.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

该纲要说明()

A.日本强化中日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日本要有步骤地在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29.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

以下解读中,错误的是()

A.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B.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C.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D.中国式道路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0.有学者提出:

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D.南昌起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40分)

31.(本题10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

……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

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

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时期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

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32.(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