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开发与设计 褚艾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校课程开发与设计 褚艾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课程开发与设计 褚艾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组成部分。
一般定义:
以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
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评价是否为校本课程的五个标准:
1、明确的教育目标;
2、特定的教育内容;
3、稳定的师资
4、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5、对课程有一定的评价。
三、校本课程发展的三个向度:
课程范围、发展阶段、参与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特点
1、实践性;
2、校本化;
3、特色化;
4、规范性、灵活性;
5、创新性;
6、学校自主性的特点;
7、行动研究的特点。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教育目标
2、协调性原则——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均衡协调
3、整合性原则——整合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
4、适宜性原则
六、校本课程的类型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参与程度,校本课程分为:
选择性课程、改编性课程、整合性课程
补充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创编性课程
1、选择性课程
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选择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
选择性课程至少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力;
还要有可供选择的课程。
选择课程的层次:
科目的选择;
具体教科书的选择。
选择课程的标准:
结构性(知识结构);
一致性;
完整性;
适切性。
2、改编性课程
指教师对已有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具体学校情境或课堂情境。
需要考虑的因素:
课程目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各种配套的学习资料等,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整合性课程
按照某个重要的主题将两门及以上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一门新的课程。
4、补充性课程
指以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
课程补充材料的两种类型:
活动(有别于阅读或谈论某事的活动);
与科目内容有关的材料。
5、拓展性课程
主要指对原有课程的优势而进行拓展,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也可以是对校本课程的拓展,还可以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6、创编性课程
主要指全新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例如:
许多体现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和地域特点的“乡土课程”。
七、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
(教师、学生、学校与外部力量合作)
1、以教师为主导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这类模式主要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面向学生的实际需要而组织开发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以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
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最重要的开发模式。
开发程序: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公布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公布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和类型;
教师个人或团队认领课程开发模块,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工作;
教师自己或由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者聘请专业指导顾问进行合作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模块开发结束后,组织教师集体展开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聘请有关专家、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组成评委会,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点评,对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设;
在评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教师或团体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2、以学生为主导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根据全体、部分或某几个学生的学习或兴趣爱好的需要,组织教师、学生、家长或专家学者等进行合作开发。
开发程序:
聘请专业指导顾问,在专业顾问的指导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结束后,组织教师集体展示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聘请有关专家、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组成评委会,对开发小组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点评,并对其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评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开发小组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3、基于学校与外部力量合作的开发模式
校际合作开发:
——学校—专家合作开发
——学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发
——学校与教育行政机构合作开发
——学校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开发
校际开发模式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理念或教育宗旨上相近,区域跨距小,资源可在一定范围内共享并互动的几所学校,采用学校与学习联合的形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开发策略:
互补整合策略:
是指合作的学校在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原则后,对同一课程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分别开发,然后对各自开发结果进行整合补充;
流线作业策略:
合作学习各自执行课程开发计划中的不同部分,最后加以整合,实现成果共享;
合并交叉式策略:
把两个或多个学校联合的开发人员合并在一起,分成课程开发小组,每组负责不同部分的开发任务。
目前运用较多的是合并交叉式,它的优势是使合作贯彻到开发的每个部分,充分地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
4、校际合作开发的特点
——校际合作的课程开发能够比较好地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
——该模式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
如何在体现各自校本课程特色的基础上真正实行平等的合作机制
如何有效地进行分工协作
以及如何进行意见整合……等
5、学校—专家合作开发模式
学校与专家合作开发模式是指一些拥有较丰富的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或专业知识的专家与学校在平等、合作、互动的原则上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学校—专家合作的模式应该突破传统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
——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指专家以自身的研究课题而在学校进行的理论试验;
——一种则是自下而上的课程开发模式,也称指导式,是指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以学校为主体聘请专家作顾问进行指导。
特点:
优势:
专家可以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较为充分的理论指导;
困难:
如何使专家与学校能够平等地进行合作,而避免陷入传统的以专家为中心的“两难”困境中?
6、学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模式
当学校进行规模较大、难度较高的校本课程开发时,应寻求与研究机构进行合作、联合。
学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发主要是指学校与具有系统开发能力与研究能力的研究机构联合开发一些规模较大、难度较高的校本课程。
这一模式与专家与学校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这一模式更适合与学校进行规模较大、难度较高的课程开发。
联合方式:
——基地法:
指某些研究机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由学校积极参与。
——现场法:
指学校设置课程开发项目,研究机构到现场给予指导(在开发中由学校自己来计划课程开发项目)。
研究机构拥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具有系统开发和研究能力;
可能面临的问题:
科研机构如何真正地投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中?
专家可能依据自己理论、经验或本机构利益而偏离学校的实际,当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做好协调并坚持以“学校为主”的原则?
7、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联合模式
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开发主要是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建立平等的关系来促进校本课程的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更好地支持与督导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提出方针与原则,给予学校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以及地区间学校资源的调配利用等。
局限性: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教育行政部门是否能够真正做到非干涉性与指令性,以及是否能够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资源上的支持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8、学校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
这里的社会是指社区、家庭或社会上其他一些机构。
这一模式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发,即学校利用与发展社区的各种资源,同时社区还可以号召组织本社区的居民、企事业单位、各种团体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为该社区内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支持。
学校与家庭合作开发模式,学校发动家长联合会等组织与学校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致力于学校课程的开发。
学校与其他各类社会组织机构的合作开发,如有些学校与交警大队一起合作开发的交通安全课程,与环保局合作环保课程等。
八、校本课程与校本管理
校本课程与校本管理有着最明显的共同之处,或者说理解校本管理有助于加深对校本课程基本特征的了解,因为校本管理强调的首先也是管理权或控制权的下移。
在校本管理中,决策时在需要解决问题的最基层做出的,在校本管理的体系中,学校是教育决策的主要单位。
校本管理中的学校自主主要包括财政自主、人事自主以及课程自主。
而这种课程自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维模型:
——活动类型:
选择现有课程、改编现有课程、创设性课程等;
——人员参与:
个别教师、教师小组、全体员工、家长或学生;
——时间承诺:
一系列活动、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
九、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无疑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没有教师的参与,可以说就不会有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
但是,大多数教师不具备与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其有限的专业程度,从而制约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性。
2、许多学校沿袭以学校与教师为本位的开发思路,而忽视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定位不准,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位为创办学校特色的手段;
——根据教师的特长来考虑学校该开发什么样的校本课程。
3、许多学校把校本课程开发理解为教材的编写,成为国家课程的翻版。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知识的生成,强调师生在开发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强调学生在开发过程的体验中获得感悟,从而获得经验。
它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它是一门动态的、生成的、体验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否需要文本资料做载体,回答是肯定的。
这种文体包括讲义、网络资源、挂图以及影像资料等。
二、怎样开发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注意事项
四、如何上好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