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6826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可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归纳。

     提示:

 (         )的长城

     随机学习生词:

气魄雄伟

  3、检查朗读情况。

三、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图片等资料。

四、板书设计

17、长城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一、导入

通过课外搜集资料,你了解到有关长城的什么内容?

(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收获。

二、学文感悟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是抓住长城的什么特点来写,为了说明它长课文还用上了什么词语?

(具体数字)

  建这么长的城墙容易么?

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2、近看长城又是怎样呢?

(1)细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介绍了长城是有哪些材料筑成的,城墙由哪些部分构成?

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指出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位置,并指导学生试着用简笔画把长城的结构画出来。

(2)通过了读文画画,我们知道了城墙的特点是高大坚固。

你认为长城这样的设计合理吗?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俗话说触景生情,所以作者站在长城上…… (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体会词句: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个句子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明白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这个句子引导学生先联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这一句话进行理解。

如:

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让学生比较一下大概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从而体会出修筑长城的的确确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再联系第1、2自然段进行体会。

课文先写长城的长,从侧面反映出工程的艰巨:

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

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

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为什么呢?

因为:

 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山势“陡峭”。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三、总结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讨论交流:

通过读文体会你明白了写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2、回顾课文,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设计

  根据课文的介绍结合自己的理解当小导游,设计导游词介绍长城。

【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 气魄雄伟

 17、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 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你凝成

【教学反思】

18《颐和园》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写作顺序。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

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

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

颐和园

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

(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师:

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生说,师板书:

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

 你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

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

板书:

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

(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这是什么写法?

(首尾照应)

3、指导朗读:

 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

(生说:

惊喜、喜爱)

 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四、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

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巩固要认的字,练习要写的字。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18、颐和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一、复习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按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点的?

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颐和园吧!

学习课文

1、师:

各位“游客”,带上摄像机或者照相机,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吧。

你最想在哪里“留影”,就把描写那里风景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吧!

学生自主选择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师:

你最想在哪儿“留影”呢?

为什么?

 (生自由说,师点拨)

(1)有的想在长廊留影,为什么?

出示长廊课件。

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了长廊,啊!

好美呀,你们最想把长廊的哪儿拍摄下来?

柱子、栏杆、横槛、花木)

   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长廊的特点是,文中用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这一特点。

  谁来向游客介绍这么美、大的长廊?

该用什么语气?

(喜欢、惊奇)

     指导朗读。

  

(2)有的想在万寿山脚下留影,为什么?

  出示课件:

佛香阁、排云殿。

用上面学过的方法学习这一段,并突出佛香阁、排云殿的特点朗读时读重,表示强调。

   

长、美

闪闪发光、金碧辉煌

 (3)有的想在佛香阁留影,为什么?

  师:

一转眼,我们就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哇,我留影的背景好美呀,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板书:

葱郁的树丛,黄绿屋顶,朱红的宫墙,昆明湖的静、绿,古老的城楼,白塔

 师:

这些景点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从远到近)

 谁来介绍一处景点,按从远到近的顺序。

这些景色中那些词用得好?

(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形容词)

 文中“滑”这个动词,为什么不用“划”?

 生谈,师引导:

“滑”字让昆明湖更静、更美,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来读读。

 (4)有的想在昆明湖留影,为什么?

     自学这一处美景,师板书: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游览了颐和园,在各处留影了吧!

感觉怎样?

我们带着对颐和园的喜爱来读一读全文吧!

4、再次感受颐和园的美:

  美丽的颐和园让我们流连往返,我们把刚才拍摄的颐和园的录象,大家一起来共享一下吧!

师放录象。

二、创设情景,拓展练习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美,所以作者在课文最后发出感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

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来当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介绍时,请用今天学过的游览的顺序来介绍。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也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景。

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那你们还了解哪些“世界遗产”呢?

请同学们去了解了解。

四、作业

 1、回家,用游览的顺序,把颐和园介绍给爸爸、妈妈。

 2、用游览的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长廊           长、美

          万寿山脚下 佛香阁     闪闪发光

          (抬头看) 排云殿     金碧辉煌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葱郁的树丛

          登上万寿山        黄绿屋顶

  (向下望)    朱红的宫墙

          昆明湖           静、绿

          古老的城楼、白塔

          昆明湖堤岸、石桥、杨柳

          小岛、宫殿、十七孔桥、石柱、狮子

19、秦兵马俑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学会本课生

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总多,个性鲜明”

在文中的作用,学习抓住这句话来分段和概括课文内容。

3.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4.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边读边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2.出示课题,齐读。

3.说说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

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1)读读下面成语,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所向披靡南征北战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中的多音字“乘”“撒”标注拼音,读顺文中的长句子。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过渡:

人们把秦兵马俑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是为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用“_______”画出来。

根据这一句话对应的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结合这一句话,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第一段:

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

第二段:

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

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

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6.想一想,如何根据过渡段来分段,概括主要内容时,应该注意什么?

可以利用文中的过渡句进行概括,但是要注意语言的简洁、通顺。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文物。

它出土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让我们走进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吧!

2.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表示数量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在文字旁边坐简要的批注,与同学交流时能够举例说明。

3.抓住“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想象秦始皇当年统帅军队的强大阵势。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数量词,与我们学校的面积,教室的大小进行比较,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抓住“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进行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5.作者是怎样展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6.同学们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这支在地下隐藏了两千多年的兵团,是一支浩浩荡荡、气势恢弘的雄壮之师,是一支军容严整、行动有序的威武之师,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

是他们,在秦始皇的指挥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下一节课,让我们和他们来个零距离的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吧!

五、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一)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弘。

听,战马嘶鸣,喊声震天。

这支威武雄壮的胜利之师正踏着激越的鼓点,穿过历史的硝烟,迈着铿锵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让我们和他们来个零距离的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吧!

(二)精读课文第4-9自然段,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他们有什么样鲜明个性?

2.研读第4-9自然段

①默读,看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完成表格)想一想:

作者抓住兵马俑的哪些方面来写的?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②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

③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摆一个造型,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3.学习将军俑

过渡:

人常说:

“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那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

(出示图片)

①这位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如何感受到的?

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这位将军呢?

A(学生自由读)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将军?

B你能把对这位将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其他同学听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将军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

C学生交流汇报,体会“身材魁梧”、“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感受将军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英勇善战、胸有成竹的特点。

D指名感情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能抓住将军的特点,准确地把它模仿出来。

E生上台模仿,师生评价。

齐读,加深理解感悟,内化将军的英勇形象。

②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你喜欢将军麾下的哪一个神兵呢?

结合学生的汇报,展示相应的课件,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兵马俑的特点。

③从同学们的朗读和模仿中,我看到一个个兵马俑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的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神兵,正是他们,缔造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神话。

3.作者为什么能把兵马俑描写得栩栩如生,你发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抓住兵马俑的外貌和神情、动作,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写。

(三)精读课文第10自然段,感受“形态各异”

1.过渡:

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而且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引读第十自然段)

2.自读第十自然段,思考:

①把具体描写兵马俑不同神态的句子画出来,然后读好它。

②闭上眼睛回味一下,你能看懂它们的神态吗?

能听懂它们的心声吗?

③八千个兵马俑就有八千种不同的神态,兵马俑的“神态各异”还体现在哪里?

请学习课文写法,快乐仿写。

它们神态各异:

有的,好像在;

有的,好像在……

3.交流

(1)出示句子: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

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

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

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

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身边,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2)展示交流。

(3)小结: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仿佛看到一个个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在我的眼前闪过,他们或蓄势待发,或摩拳擦掌,或一马当先,或视死如归,我似乎也听到了他们轻细的呼吸声。

4.作者是如何把这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表现得栩栩如生呢?

(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

(四)欣赏视频,升华感情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散发着生命活力的兵马俑,再一次去感受它们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播放秦兵马俑视频,感受其特点。

2.看着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道:

“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留下了“能创造这个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的祝愿。

此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学生自主交流)

3.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

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

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师激情引读:

这就是我们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秦兵马俑);

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秦兵马俑)!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秦兵马俑)!

六、当堂练习,检测完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练笔:

秦兵马俑神态各异:

语文园地五

  1、口语交际:

保护文物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2、习作:

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

  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安排

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在习作活动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我的发现:

  读一读2个例句和小林、小东的对话,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

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4、日积月累:

  熟读并背诵4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交流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感受风景名胜的优美。

  5、宽带网:

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2、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

【教学时间】

4课时

  1、我的发现:

  读一读2个例句和小林、小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