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15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2500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15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心理学15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心理学15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心理学15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心理学15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15Word下载.docx

《心理学15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15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15Word下载.docx

3.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

4.心理的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

5.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B.自我努力C.性格特征D.倾向性特征

6.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认知过程B.意志过程C.决策方式D.认知方式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作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8.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9.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的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

11.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

西孟量表B.斯坦福?

比纳量表C.比纳?

推孟量表D.维克斯勒量表

13.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其核心是:

()

A.能力B.气质C.性格D.需要

14.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

1.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心理发展。

2.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3.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其心理成分包括:

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4.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6.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其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造成的。

7.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8.智商(IQ)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9.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0.个体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群体差异。

11.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

12.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为德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4.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15.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性、内倾性。

16.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精确性。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认知发展说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桑代克D.赞可夫

2.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B.华生c.斯金纳D.赫尔

3.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A.指导法B.讨论法c.发现法D.接受法

4.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5.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斯金纳C.托尔曼D.桑代克

6.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刺激一反应理论B.认知发展理论c.联结一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7.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8.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9.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之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lo.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称之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态度D.动作技能

1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B.维果茨基c.赞可夫D.斯金纳

12.主张学习的目的是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桑代克c.斯金纳D.奥苏伯尔

1.人类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正规学习、随机学习两种类型。

2.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和态度五种类型。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和___。

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___和___两大类。

5.教育心理学领域最典型的两大学习理论派别是___和___。

6.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桑代克的___和斯金纳的___。

7.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学习规律有效果律、___和___。

8.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___和___。

9.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强化可分为___和___。

10.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___,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说及奥苏伯尔的___。

1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___与___。

12.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与___。

1.正规学习随机学习2.智慧技能动作技能3.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4.心智技能操作技能5.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6.尝试—错误说操作条件作用说7.练习律准备律8.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9.正强化负强化10.完形一顿悟说有意义接受学习说11.接受学习发现学习12.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第四章学习动机

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

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

A.学习兴趣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目的

4.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之为:

A.需要B.动机c.强化D.诱因

5.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6.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称为: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7.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B.成就动机C.赞许动机D.交往动机

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

9.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斯金纳c.布鲁纳D.维纳

1.C2.A3.B4.D5.B6.A7.B8.D9.A

1.直接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是____。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和____。

3.奥苏伯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____、____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4.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和____。

5.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和____。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和____。

7.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____、成败归因论、____。

8.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____、审美和____的需要。

9.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____和____。

10.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____、____和自我强化。

1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____。

12.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形成的途径主要有____和____。

l3.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____。

1.动机2.学习需要学习期待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4.高尚的动机低级的动机

5.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6.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7.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8.认知创造9.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10.直强化替代性强化11.成败经验12.直接发生途径间接发生途径13.问题情境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

3.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4.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问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5.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

1.A2.B3.C4.D5.C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活动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2.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3.垂直迁移表现在____和____两个方面。

4.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____与____。

5.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

一种是强调____在迁移中的作用;

一种是强调____对迁移的影响。

6.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____和____两种。

7.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____、一体化、____。

1.学习迁移2.迁移3.自下而上的迁移自上而下的迁移4.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

5.认知结构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6.促进阻碍7.结构化网络化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1.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2.反映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知识称为:

3.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生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4.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5.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

6.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

7.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

A.同位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8.下位学习又称:

A.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

9.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

A.同位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0.上位学习又称:

A.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

11.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总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

12.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认识的过程称为:

A.定势B.变式c.直观D.表象

13.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

14.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15.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

16.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使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17.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18.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A.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

1.A2.B3.C4.I)5.B6.C7.C8.A9.B

10.B11.D12.C13.B14.C15.A16.B17.C18.A

二、填空题

1.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____及其____。

2.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知识可分为____和____。

3.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____和____两种水平。

4.理性知识是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其形式包括和___.

5.依据反映活动的形式,知识可分为和。

1.信息组织2.感性知识理性知识3.感知表象4.概念命题5.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6.心智技能认知策略7.符号学习命题学习8.上位学习下位学习9.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应用

10.直观概括11.实物直观言语直观12.感性概括理性概括13.正例或肯定例证14.反例或否定例证

15.同类比较异类比较16.瞬时记忆长时记忆17.直接记忆工作记忆18.先快后慢

19.前摄抑制倒摄抑制20.变式21.组块22.审题联想与有关知识的重现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1.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称之为:

A.心智技能B.演讲技能C.驾驶技能D.操作技能

2.人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称之为:

A.绘画技能B.创造技能C.心智技能D.操作技能

3.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

4.技能的形成,在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

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谷现象

6.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不平衡现象B.不协调现象C.停顿现象D.起伏现象

7.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

8.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A.原型启发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10.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之为:

11.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2.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3.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14.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整合D.原型内化

1.D2.C3.D4.D5.C6.D7.C

8.D9.ClO.D11.A12.B13.C14.D

1.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____和____。

2.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___、操作模仿、___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3.操作技能练习中的反馈一般来自____和____两个方面。

4.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为___、原型操作和____。

5.我国心理学界通常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和____。

6.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____的____活动方式。

7.智力技能也叫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____的____活动方式。

1.操作技能心智技能2.操作定向操作整合3.内部反馈外部反馈4.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5.创拟确立模型检验修正模型6.合乎法则操作7.合乎法则智力

第八章学习策略

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B.学习方法c.学习策略D.学习行为

2.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人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3.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4.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5.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能力c.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计划

1.C2.B3.D4.A5.A

1.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____、____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2.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____和____。

3.常用的组织策略有____、利用图形、____。

4.在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图形有:

____、流程图、____、网络关系图。

5.在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常用的表格有____和____。

6.元认知策略包括____、____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7.____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8.元认知具有的三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____、元认知体验与____。

9.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___、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____。

1.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3.列提纲利用表格4.系统结构图模式或模型图

5.一览表双向表6.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7.元认知8.认知过程认知行为9.元认知学习方法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

A.原型B.定势c.变式D.问题

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3.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B.无序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4.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明确问题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