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济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地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507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考济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地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考济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地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考济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地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统考济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地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统考济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地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考济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地理Word文档格式.docx

《统考济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地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考济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地理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考济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地理Word文档格式.docx

2.北京某中学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

A.气温高低B.太阳高度C.经度差异D.昼夜长短

3.资料中所涉及我国某城市可能位于

A.东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4~5题。

4.古寺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550米B.650米C.750米D.850米

5.下列旅游景色中,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A.湖光山色B.幽谷藏寺C.急流飞瀑D.林海雪原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土地。

读图回答6~7题。

6.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高约120多米,黄土覆盖的古原)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

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A.断裂谷地B.风力沉积作用

C.向斜谷地D.流水侵蚀作用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霜期长短的认识,正确的是

A.北方多平原,霜期短B.南方降水多,霜期长

C.北方纬度高,霜期长D.南方植被茂盛,霜期短

9.为了探究霜冻的形成机制,该小组选择了邻近的沙地和林地两个地块,并对同一季节不同天气状况的霜冻发生几率进行比较研究,正确的调查结果是

①沙地的霜冻发生机率高②沙地的霜冻发生机率低③晴天的霜冻发生机率高④阴天的霜冻发生机率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下图为某河流示意图,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1月和7月的河面宽度,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该河及其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B.河流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C.1月河流输沙量少于7月D.流域内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11.甲、乙、丙、丁四处河床,坡度最缓的是

A.甲B.乙C.丙D.丁

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海拔)。

读图回答12~13题。

12.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13.图中海拔2100——3000米处为云杉林,其成因为

A.位于向阳坡,热量充足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多降雪

2011年4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公报。

回答14~15题。

14.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地区妇女生育率较城市低B.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经商

C.城市大量老年人迁往农村养老D.乡村人口平均寿命高于城市

15.在人户调查阶段,前五次人口普查中采用人工绘制住宅小区的平面图。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次人口普查可以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

A.RSB.GPSC.GISD.互联网

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下表为某城市群2010年的部分统计数据,回答16~17题。

16.关于该城市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B.乙市的城市化水平最低

C.丙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乙市

D.丁市为中心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17.从21世纪的新城市观看,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下列做法,能较好体现“宜居城市”思想的是

A.大力拓宽城市道路,保证车流畅通

B.增加绿地面积,发展现代服务业

C.鼓励低层别墅式住宅建设,改善居住条件

D.积极发展重化工业,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

图层,读图回答18~19题。

18.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最不可能

A.东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19.若在该区域新建大型物流基地,最宜选择在

超级稻是利用杂交优势和野生水稻的增产基因培育的高产水稻。

2011年9月18日,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项目获得成功,试验田的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

回答20~21题。

20.以上现象说明,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生物资源的多样性B.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C.市场需求D.农业技术的进步

21.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说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B.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重要方式

C.各类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

2012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成果。

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

读下图,回答22~24题。

22.有关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正相关

B.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D.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注:

圆形大小反映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23.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主要原则

A.共同性B.持续性C.公平性D.阶段性

24.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减缓工业化进程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下图为“煤变油生产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的主要理由是

A.当地石油资源短缺B.煤炭资源丰富

C.科技力量雄厚D.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26.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煤变油”工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28.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A.耕地后备不足B.水资源浪费严重

C.人均土地面积少D.缺水问题突出

下表是我国某乡村地1~100亩耕地作物种植情况的跟踪调查统计数据。

读表完成29~30题。

29.该村最有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

30.导致该地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题号

31

32

33

34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二、综合题(共4题,40分)

31.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

“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修条件。

(4分)

(2)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2分)

(3)“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

(3分)

32.读某城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规划在甲处建设热电厂,请评价其布局的合理性。

(3)乙处新建高档楼盘,请你为该楼盘设计广告词,以体现其区位优势。

33.读非洲南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示季节,甲地比乙地的气温________(高或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地比乙地的降水量__________(多或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地形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出现分合变化的现象,请说明原因。

34.2011年5月,影响我国气候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往年整体偏弱,且湖区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鄱阳湖大幅“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试分析鄱阳湖“瘦身”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评价图示区域大力发展炼铜工业的有利条件,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据报道,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千米的大坝,以控制鄱阳湖水量。

对于这一建坝计划,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2011——2012学年度高三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A2.D3.B4.A5.A6.D7.D8.C9.A10.C11.D12.C13.B14.B

15.C16.D17.B18.B19.D20.D21.B22.C23.A24.D25.B26.C27.A

28.D29.A30.A

31.(9分)

(1)“南大荒”;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四大荒”;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2)“北大荒”;

热量;

“西大荒”;

水源。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联片,便于机械化耕作;

黑土肥沃;

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

32.(9分)

(1)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3分)

(2)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靠近河流;

取水方便;

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3)广告词应体现出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靠近高等院校、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如“上风上水之地,学府文化名邸”。

(体现出三方面即可,3分)

33.(12分)

(1)高(1分)。

原因:

甲地地势较低,沿岸有暖流流经(或乙地地势较高,沿岸有寒流流经)。

多(1分)。

甲地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甲地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

受暖流影响。

(或乙地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

受寒流影响。

)(2分)

(2)地形以高原为主(1分);

地势起伏和缓(或答沿海平原狭窄)。

(1分)

(3)两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1分);

沼泽所在流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1分);

湿(雨)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1分);

干(旱)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1分)。

34.(10分)

(1)夏季风(暖湿气流)偏弱,降水较往年偏少;

(1分)气温偏高,蒸发加剧;

(1分)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或长江上游来水减少)。

(2)铜矿、水电丰富(近原料地、能源地)。

(2分)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造成环境污染。

(3)赞同(1分)。

理由:

建坝后可增加翻阳湖枯水季节水量,可减轻鄱阳湖区丰水季节的洪水威胁,具有供水(灌溉)、航运、旅游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反对(1分)。

建坝拉截湖水不入长江,可能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

可能影响鄱阳湖的天然调查调蓄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

可能改变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鱼鸟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