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0164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南动物资源野外调查手册》,邓学建1998

《狩猎工作者手册》,于之汾1960

《森林鸟兽生物学》,范谦中1958

《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盛和林1982

《实用生物学技术》,吴志强1993

《钓鱼与捕鱼》,吴延明1988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鉴定手册》,田婉淑1986

《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

《哺乳动物野外研究方法》,盛和林1992

《脊椎动物分类学》,郑作新1998

《动物资源学实验指导》自编教材

《生物资源学》,赵坚城等,科学出版社,2002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应用生态学》,张金屯,科学出版社,2003

《景观生态学》,小笃文等,科学出版社,2003

《湖南省地理志》上下册,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湖南国土资源》上下集,湖南省国土委员会,内部资料,1985

《湖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野外调查实用手册》,邓学建,内部资料,1998

《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培训班教材》邓学建叶贻云等内部资料1997

《湖南鱼类志湖南水科所》湖南科技出版社1975

《中国鱼类系统检索》上下册,成庆泰郑葆珊,科学出版社1987

《中国无尾两栖类》,刘承钊、胡淑琴科学出版社1961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鉴定手册》,田婉淑。

江耀明,科学出版社1986

《中国动物志爬行纲总论》,张孟闻、宗愉等、科学出版社1998

《中国动物志爬行纲蜥蜴亚目》,赵尔宓、赵肯堂等,科学出版社1999

《中国动物志爬行纲蛇亚目》,赵尔宓黄美华等,科学出版社1998

《中国珍稀及经济两栖动物》,叶昌媛费梁等,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中国鸟类志》,赵正阶,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张荣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刘明玉,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动物药志》,高士贤,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动物生态学原理》,孙儒泳,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87

《食用菌学》,张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普通真菌学》,邢来君、李春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国鸟禽文化实验指导》,邓学建自编

《鸟类学验指导》,邓学建自编

《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自编)

《植物学》(上册),陆时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学》(下册),吴国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被子植物胚胎学》,胡适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各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掌握生物系统、发育与演化的规律,学习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要求:

1、根据培养目的,完成大学本科相关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生物学基本技术和方法的教学。

 

2、让学生具有一定技术理论水平。

3、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考核形式及要求:

凡在生物学实验中心从事的实验项目,均需进行考试或考核.

学生实验成绩评定包括对学生所掌握的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评定。

成绩评定分配比例为:

平时考核占60%-70%:

实验习惯或基本技能10%、实验操作与过程30%~40%、实验结果10%、实验报告10%;

期末考试/考核占30%-40%:

实验理论考试占20%,实验设计、操作与完成占10%-20%。

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适用专业-时数

每组人数

(必/选开)

目的要求

开课学期

1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验证

A-3

B-3

C-3

D-3

必开

了解普通显微镜和其他特殊显微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维护;

初步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学期

2

高等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综合

A-18

B-6

C-6

了解植物营养器官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及其发生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观察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次生结构以及叶的结构,并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观察几种不同类型的根,加深对根的结构、功能的了解。

了解侧根发生的部位及形成规律。

草本茎与木本茎的结构差异、形成层活动产生次生结构的情况。

观察单、双子叶植物气孔和皮孔结构,理解其功能;

了解单子叶C4植物和C3植物在结构上的区别;

叶的生态类型、营养器官的变态。

通过解剖油菜花、水稻花,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花的形态结构;

观察各种花托、胎座类型、花序类型及子房位置变化类型。

全面了解花药、花粉和胚囊发育的全部过程并能对花粉及胚囊发育的任何一个时期作出判断;

观察花药和胚珠的结构。

观察和解剖各种果实和种子。

3

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B-9

C-9

了解组成植物体的常见的组织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通气组织等)及其功能;

了解不同组织细胞的结构特点。

观察柑橘果皮的分泌腔,了解其形成方式和结构特点。

了解植物细胞壁以及单纹孔的结构;

认识纹孔和胞间连丝的形状及其功能;

了解细胞骨架在植物细胞中的形态和分布。

学习徒手切片方法。

掌握用去污剂破坏细胞膜的方法,学习一些细胞器的活体染色技术。

观察动、植物活体细胞内原生质流动现象和各类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有色体、高尔基体)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并分析其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

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及其标本制作

学习压片法制作有丝分裂玻片标本。

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掌握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特点。

5

低等植物系统学特征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掌握地衣门植物主要特征及其3种生活类型。

掌握藻类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细胞构造、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特征,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植物如念珠藻、无隔藻、羽纹硅藻、海带、水绵、轮藻等,了解蓝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和褐藻门在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类型方面的区别。

学习观察和鉴定藻类植物的基本方法;

理解什么是世代交替,什么是核相交替。

理解藻类植物在植物界系统演化中的重要意义。

了解、识别苔鲜、蕨类植物的常见种类,学习观察和鉴定苔藓、蕨类植物的基本方法。

掌握苔藓、蕨类植物与其它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学习观察和鉴定真菌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常见真菌根霉、碗菌、黑粉菌、蘑菇等的菌丝体和/或子实体类型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生殖方式,掌握藻菌纲、接合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化关系,掌握真菌与其它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的区别。

第二学期

6

高等植物系统学特征和多样性分析

A-15

D-6

1-

15

解剖观察各科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器官特征特别是花的构造,掌握这些结构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在教师带领下认识本地常见的30-40个科的代表植物,让学生掌握重要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特征。

掌握常见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各科特征和分类;

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常见种类。

选取常见的裸子植物特别是苏铁科、银杏科、松柏科的常见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重要类群如木兰科、樟科、毛茛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大戟科、芸香科、伞形科、木犀科、茄科、玄参科、唇形科、菊科、莎草科、百合科、禾本科等科的代表植物进行解剖、观察。

掌握各科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常见种类及主要用途。

说明:

A—15:

做全部实验内容;

B—6:

做其中的松柏科、木兰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蝶形花科、茄科、百合科、禾本科的实验内容;

C—6:

D—3:

做其中的松柏科、十字花科、茄科、百合科的实验内容。

第四学期

7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

了解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类型或式样;

学会编制植物分类检索表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学会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

8

野外植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

研究

A-12

通过观察和识别周围环境(校园内、郊区或岳麓山)中的植物,包括校园裸子植物、园林绿化植物、郊区菜地农田杂草(含生态入侵种)、常见蔬菜及岳麓山森林植物等,了解和认识本地常见植物种类及一些重要种类的主要经济价值;

通过考察本地天然林植被,了解本地天然林植被的类型、主要组成成分及代表性群落的建群种、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等;

了解本地植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方式;

学会和掌握野外识别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9

无脊椎动物系统学特征和多样性分析

A-33

B-18

C-18

通过对眼虫和变形虫的观察,了解鞭毛纲和肉足纲的一般特征及生活情况。

(A)

通过草履虫、间日疟原虫的形态观察,了解并掌握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生活情况。

(A、B、C、D)

通过对毛壶的观察,了解海绵动物的基本特征;

通过观察水螅和其他腔肠动物,了解本门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种类。

观察涡虫、华肝蛭、血吸虫及其他吸虫,了解自由生活的涡虫纲和寄生生活的吸虫纲的主要特征。

观察猪绦虫,了解绦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以及它们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认识本纲的几种常见寄生虫。

通过对线形动物常见种类的分类观察,掌握线形动物门及常见种类的识别特征,认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寄生线虫。

学习和掌握粪便中寄生虫卵的检查方法。

观察环毛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了解环节动物门的特征及其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认识环节动物常见种类。

通过圆田螺和乌贼的观察,了解腹足纲和头足纲的一般特征;

认识软体动物各纲的常见种类。

以河蚌为代表,了解软体动物瓣鳃纲的一般特征;

认识瓣鳃纲常见的经济种类。

观察沼虾,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并认识一些常见种类。

认识甲壳纲、肢口纲、蛛形纲、多足纲的常见种类。

通过观察棘皮动物各纲代表,了解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其特殊的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10

脊索动物形态结构和生存适应性特征分析

通过对文昌鱼、海鞘、七鳃鳗的观察,了解脊索动物各亚门的区别、动物特定的生活方式与结构特征的关系。

11

脊椎动物主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与功能分析

A-24

通过对鱼的外形观察,了解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性;

通过解剖观察,了解硬骨鱼和软骨鱼的骨骼的结构及特点,进一步了解鱼类循环、呼吸、消化、泄殖等系统的特点。

通过观察蛙的骨骼、皮肤、肌肉,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在上述结构和机能上所表现出的适应性。

通过解剖,了解两栖类循环、消化、呼吸、泄殖和神经等系统的特点,理解它们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了解鸡的外部形态、羽毛、骨骼特征;

学会解剖鸟类的方法,掌握其内部结构的特点,了解其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通过解剖家兔,掌握哺乳动物的解剖方法,同时了解哺乳动物内部器官的主要特征。

(A、B、C)

第三学期

12

常见脊椎动物的识别

学习鱼类度量和记载的方法;

掌握鱼类检索的初步方法和部分分类术语;

认识常见或代表性鱼类。

通过对给出的鱼类标本进行系统检索,辨别其真实名称,巩固专业知识,学会检索方法。

按照描记顺序和要求,为给出的标本进行详细描记,从而熟悉和掌握动物资料保存和整理的基本技能。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两栖类的检索方法;

掌握主要目和重要科的特征,认识常见或代表性种类。

掌握爬行动物的分类方法,认识常见或有代表性的爬行动物,了解其多样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学习鸟类的检索方法,认识部分常见或代表性鸟类,了解鸟类的多样性。

学会兽类检索的方法,了解分类术语;

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多样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13

动物标本的制作

1-2

了解标本制作工艺的全过程,学会常见动物的标本制作技术,强化动手能力。

建立动物保护意识。

14

脊椎动物的野外观察与研究

通过野外观察,学会野外调查的常用技术和技巧,培养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精神。

通过野外采集,学会动物的采集方法,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通过野外采集与观察,认识各类群的常见种类。

通过实验了解原生动物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培养方法。

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

通过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活动的观察,加深理解细胞吞噬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掌握小白鼠腹腔注射给药和脊椎脱臼处死方法。

16

显微摄影术

学习和掌握显微摄影技术和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

17

微生物形态多样性及其鉴定

A-21

B-21

C-21

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学习并掌握荚膜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初步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学习并掌握细菌鞭毛染色法及细菌运动的观察方法;

学会区分细菌真性运动和非真性运动。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放线菌形态特征。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原理;

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水样(食品)的采取方法和水样(食品)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了解水源(食品)的平板菌落计数的原则。

第五学期

18

消毒和灭菌、培养基的配制

了解消毒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高压蒸汽灭菌操作方法。

明确各类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9

细菌增殖曲线的测定

设计

学习掌握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0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试验

A-6

学习细菌鉴定中常见生理生化反应试验的原理及方法,包括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糖发酵试验和IMVIC试验等。

21

凝集反应

了解血清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学习玻片凝集与微量滴定凝集反应的操作方法;

观察凝集现象。

掌握用微量滴定凝集法测定抗血清的效价反应。

了解细胞表面有一层由多糖链组成的细胞外被,以及细胞凝集有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22

自然环境中目的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学习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纯化噬菌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噬菌斑。

掌握噬菌体增殖技术,针筒过滤器除菌技术及双层平板技术。

(B)

掌握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与纯化,及其产酶性能的测定。

学习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和纯化目的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稀释分离技术,平板划线分离技术;

根据菌落特征学会区分四大类型微生物。

23

水样的细菌学检查

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了解平板菌落计数的原则。

24

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4-5

掌握单层扁平和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等上皮组织的显微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某些特殊结构。

通过人头皮切片的观察,了解哺乳动物皮肤的特点。

掌握结缔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显微形态结构特征。

掌握骨骼肌和心肌显微特征;

掌握神经元和有髓神经纤维的显微结构。

以蛙或蟾蜍为模式生物,掌握体腔膜或肠系膜铺片、疏松结缔组织活体染色标本的制作原理和技术。

了解血液涂片的制备技术;

熟练区分血液的各种有形成分并认识各自的显微形态特征。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了解临床输血原理。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心音听诊;

视野的测定;

盲点的测定;

视力的测定;

声波传导途径。

25

人体器官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适应性分析

掌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其重要器官的外形、位置及大体结构。

了解心脏的位置、外形、大体构造,熟悉心房、心室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之间的联系;

掌握全身主要动脉和静脉的分支分布;

掌握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掌握骨的一般结构和化学成分;

掌握人体206快骨的名称、位置、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处椎骨的特点;

掌握人骨的结构特点、关节的构造、全身主要骨骼肌或肌群的配布和功能。

掌握小肠壁、肝脏、肾脏的组织结构;

掌握各级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卵巢中各级卵泡和黄体的形态结构特点。

掌握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的构造;

掌握眼球外肌、其他眼副器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掌握内耳的分布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作用。

26

神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分析

A-9

掌握浅感觉、躯干四肢的深感觉等传导路的传导途径;

熟悉视觉传导路;

掌握锥体系的传导路径;

了解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特点、分布、中枢及主要分布。

掌握脊髓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了解脊髓的位置和被膜;

掌握脊神经的组成及主要分支、分布;

脑干外形和内部核团及重要传导束结构。

掌握间脑的位置、分布及主要核团;

掌握大脑的分叶、主要沟回及皮质的功能定位;

掌握基底核的组成、位置和大脑半球白质的主要纤维;

掌握小脑的位置、分叶及中央核。

27

文昌鱼的胚胎发育观察

掌握均黄卵卵裂、囊胚、原肠的特点,了解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变化。

了解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一般过程。

第六学期

28

动物生殖细胞发育规律和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与分析

C-12

掌握操作技巧,观察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领会染色体交换、后期I染色休分离遗传学意义。

通过对马蛔虫及家鱼卵自受精细胞学的形态观察,了解与掌握受精过程中受精卵的结构变化特点。

观察鱼类精、卵子的发生及其成熟卵子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家鱼生殖细胞发育规律。

29

鱼类和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观察及人工繁殖技术

了解蛙、鱼类人工繁殖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蛙从受精卵到蝌蚪阶段外形变化的特点,了解与掌握家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结构变化。

课程2:

生物学分析与测试实验

10014002课程名称:

A-(4.5/147);

B-(4/129);

C-(3.5/111);

D-(/21)。

生物学实验中心。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第2版,王秀奇、秦涉媛等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第1版,梁宋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细胞生物学实验》第2版,杨汉民主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遗传学实验》(自编,彭文仲编)

《遗传学实验》(第二版),刘祖词、江绍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刘进元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SambrookJ.etal.(金东雁等译),科学出版社,2003年

《发酵工程实验》(自编)

《发酵工程实验技术》第1版,陈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基因工程原理》(上、下册),吴乃虎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

《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彭秀玲,袁汉英,谢毅,王洪海编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

《酶工程实验指导》,湖南师范大学微生物学系编

《酶工程》第一版,罗贵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现代酶学》第一版,袁勤生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酶制剂工业》(上、下册),张树政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

《酶学》第一版,陈石根等著,1987

《应用酶学》第一版,袁勤生等著,1994

《基因表达调控与生物技术中的酶学》第一版,杨开宇等著,1990

《食品酶学》第一版,王璋,1990

《Enzymes》(3rd),DixonM.andWebbE.DLongman,1979.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三版,张志良,瞿伟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生理学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