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单元检测.doc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单元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单元检测.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第四章
(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
(1)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②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④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氯气和盐酸分别与铁反应,每个铁原子失去的电子数是( )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相等D.不能确定
3.在1L1mol/L的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1molNH3分子B.含NH3和NH之和为1mol
C.含NH3、NH、NH3·H2O之和为1molD.含NH3·H2O1mol
4.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排出大量尾气B.自然界中硫化物分解
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D.可燃冰燃烧
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l2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大多数金属反应
B.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直接转化为NO2
C.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硅是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易液化,液氨常作制冷剂
B.NO、NO2都是有毒气体
C.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铵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
7.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
现用60%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品红溶液褪色
C.溴水橙色褪去
D.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
8.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B.SO2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D.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试液褪色
9.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0.为了加快漂白粉的作用,最好的方法是( )
A.加入苛性钠溶液B.用水湿润C.加少量盐酸D.加干燥剂使用
11.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H2O IO―→I2 MnO―→Mn2+ HNO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
A.H2O2B.IOC.MnOD.HNO2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铜粉加入到Fe2(SO4)3溶液中:
3Cu+2Fe3+===2Cu2++2Fe
B.钠块投入到CuSO4溶液中:
2Na+Cu2+===2Na++Cu↓
C.Cl2通入到NaOH溶液中:
Cl2+2OH-===Cl-+ClO-+H2O
D.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CO2:
OH-+CO2===HCO
13.下列气体中,易溶于水且为无色的是( )
A.NO2B.NOC.N2D.NH3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②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③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④夏天到了,游客佩戴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 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⑤D.③⑤
15.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
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其中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16.向NaBr、NaI、Na2SO3的混合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A.NaCl、Na2SO4B.NaCl、NaBr、Na2SO4
C.NaCl、Na2SO4、I2D.NaCl、NaI、Na2SO4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7.请分析回答某同学在探究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中发生的有关问题。
Ⅰ.探究上述四种酸的氧化性相对强弱及其与铜反应的还原产物的性质:
(1)分别向盛有等量铜片的四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①浓硫酸 ②稀硫酸 ③浓硝酸 ④稀硝酸,能随即发生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微热则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加热后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加热也不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由此可以得到上述四种酸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将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持续通入如右图所示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再将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Y也持续通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包括________(选填序号)。
A.通入X气体后产生白色沉淀 B.通入X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通入Y气体开始产生沉淀 D.通入Y气体后沉淀溶解
E.通入Y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3)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HNO3的酸性比H2SO4强 B.盐酸的酸性比H2SO3强
C.BaSO3能溶于盐酸 D.HNO3能氧化H2SO3(或SO2)
E.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溶液
Ⅱ.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甲能否证明铜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是NO气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简述理由(用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实验装置乙进行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可观察到锥形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请将可能观察到的其他现象补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气温的原因,上述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不太明显,需向锥形瓶内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才能看到明显的现象(填代号)________。
A.NaOH固体B.生石灰C.浓H2SO4D.NH4Cl固体
19.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__作干燥剂
(3)用图Ⅰ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只提供如图Ⅱ所示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装有100mL某浓度的稀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
当容器中剩有铁粉,收集到NO气体448mL(标准状况下)时。
①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C 2.A 3.C 4.C5.A 6.D 7.A8.A 9.D 10.C11.B 12.C
13.D 14.D 15.A 16.A
17.Ⅰ.
(1)③ ④ ① ② ③>④>①>②
(2)BC (3)BCDE
Ⅱ.
(1)3Cu+8H++2NO===3Cu2++2NO↑+4H2O
(2)不能 因为烧瓶内有氧气,能氧化NO气体生成红棕色的NO2:
2NO+O2===2NO2
(3)关闭止水夹b,打开活塞a,通过分液漏斗向U形管内加水,若加入少量水后分液漏斗中的水不再下滴,则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8.
(1)在锥形瓶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生成,铂丝保持红热
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O3
(2)ABD
19.
(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引发喷泉
22.①Fe(NO3)2 ②0.8mol/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