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二第四章 海气作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1875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二第四章 海气作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二第四章 海气作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二第四章 海气作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二第四章 海气作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选修二第四章 海气作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二第四章 海气作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选修二第四章 海气作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二第四章 海气作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二第四章 海气作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东南信风的增强

读下图,完成下面四题。

4.①—④海区中,多暴雨天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世界三大洋热量平衡沿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根据各大洋的特点,可以推测,三条曲线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

A.E为太平洋、F为印度洋、G为大西洋

B.E为印度洋、F为太平洋、G为大西洋

C.E为大西洋、F为印度洋、G为太平洋

D.E为太平洋、F为大西洋、G为印度洋

6.关于海洋热量收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海区到高纬海区逐渐减少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地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下图,完成1~4题。

7.海域甲—丁中,海—气间水热交换最活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

下图为“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8.图中A海区表层海水热量的直接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陆地

D.大气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三题。

9.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10.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11.海域甲—丁中,海—气间水热交换最活跃的是(  )

12.海域甲—丁中,海—气间水热交换最活跃的是(  )

读“三种水循环简单模式图”,回答1~3题。

13.2012年8月17日,台风“启德”在广东湛江登陆,它应属于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

14.2012年8月17日,台风“启德”在广东湛江登陆,它应属于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

15.2012年8月17日,台风“启德”在广东湛江登陆,它应属于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

16.2012年8月17日,台风“启德”在广东湛江登陆,它应属于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

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

读下面“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17.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18.在沃克环流中(  )

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9.该纬度带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②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 ③寒流的作用明显 ④暖流的作用明显

A.①③

B.①④

读某区域图,完成1~3题。

20.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

21.海域甲—丁中,海—气间水热交换最活跃的是(  )

22.海域甲—丁中,海—气间水热交换最活跃的是(  )

丰富的海洋资源,多变的海洋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23.当“拉尼娜”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

B.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

C.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D.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多

24.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25.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26.在沃克环流中(  )

27.在沃克环流中(  )

以洋流上升为特征的水在大范围内增温的现象,科学家称之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到来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读“洋流模式图”,回答下面四题。

28.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②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的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④使全年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29.使1克物质的温度增加1℃时所需热量,称为比热容;

使1立方厘米物质的温度增加1℃所需热量,称为热容量。

它们的关系是:

热容量=比热容×

物质的密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通过计算可知,海水的热容量约是空气热容量的______倍。

(2)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________(快、慢)。

(3)沿海地区一般具有日温差小和冬暖夏凉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0.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新华网北京(2009年2月6日)讯:

近四个月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根本原因是拉尼娜现象导致今冬副热带高压偏弱,太平洋西侧水汽输送较弱,同时全球大气环流异常造成青藏高原空气偏暖,南支槽不活跃。

(1)请解释2009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遭受严重干旱的原因。

(2)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在2009年1月的是(  )

A.秘鲁沿岸鱼类大量死亡B.澳大利亚东北部干燥少雨

C.沃克环流减弱D.东南信风增强

(3)为减少拉尼娜现象带来的损失,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应怎样做?

3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循环过程分别是:

A__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

H________。

(2)图中甲是________循环;

乙是________循环,它能使陆地上的水________和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________;

丙是________循环。

(3)乙循环主要通过大气中的______输送和地表的________________而实现,目前人类主要是通过影响________而影响水循环。

(4)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____圈、________圈、______圈和________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________运动的过程。

32.读“拉尼娜现象与天气异常图”(北半球冬季),回答下列问题。

(1)联系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推测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原因。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地区降水偏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偏冷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总结其空间分布规律。

(3)收集资料,为组织一场“拉尼娜现象的利与弊”的辩论写一份辩论提纲。

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

3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11年1月18日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始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美关系回暖,但欧洲正在变得越来越冷。

怎么回事呢?

原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格陵兰岛的冰盖和北极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量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使北大西洋海水盐度降低,密度减小,进而使海水下沉速度减慢,大量淡水积聚在洋面上,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缺乏向北运动的动力,速度减慢,使欧洲越来越冷。

(1)与同纬度的大洋西岸海域相比,欧洲西部海域向大气输送的热量________(多/少)。

(2)与墨西哥湾相比,欧洲西部水分交换____________(活跃/微弱)。

(3)在向高纬地区输送的热量中,墨西哥湾海域海洋输送的热量________(超过或少于)大气输送的热量。

(4)请分析“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缓,使得欧洲越来越冷”的科学性。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大西洋和太平洋都存在沃克环流,其方向相同;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缩小,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减弱;

相反,当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2.【答案】C

【解析】厄尔尼诺现象是由赤道逆流的异常变化导致太平洋东、西部水温异常。

3.【答案】B

【解析】拉尼娜现象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降水增加。

每隔几年东南信风会突然减弱,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4.【答案】D

【解析】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耗热,故④正确。

受太阳辐射影响,海水热量净收入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但赤道地区因降水多,热量收入少于副热带海区。

7.【答案】A

【解析】海域甲~丁中,水温最高的是甲,海—气间水热交换最活跃。

8.【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海—气间热量传递关系的分布图。

6.A处于200×

0.484W/m2闭合等值线区域内部,而200×

0.484W/m2等值线两侧为平行的150×

0.484W/m2等值线,因此可判断A处的数值范围为200<A<250,从选项中可推断为A项。

7.A处海水温度明显高于两侧,应该是受到一股暖流的影响所致。

9.【答案】B

【解析】海水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四个海域中,海域④水温最高,蒸发量最旺盛。

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

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

海域④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

海域②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低,盈余量为负值且最低,净辐射值最低。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B

【解析】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其中台风登陆能给陆地带来大量降水,应属水汽输送。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D

【解析】从图看出,40°

N—60°

N差值最大。

25.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是海水蒸发消耗的热量,从图中可以看出,热量平衡值在北半球40—60度最大,且为负值。

大西洋该海区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蒸发旺盛使海水热量支出较多,而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纬度又较高,导致太阳辐射较少,故该处收入和支出差值最大。

20.【答案】D

21.【答案】A

22.【答案】A

23.【答案】D

【解析】该海域位于西北大西洋纽芬兰岛附近,为纽芬兰渔场。

“拉尼娜”现象出现时,热带太平洋东部不是暴雨频繁,而是易出现旱灾;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

东南亚地区因上升流增强而降水增加。

24.【答案】B

25.【答案】B

26.【答案】C

27.【答案】C

28.【答案】D

29.【答案】

(1)3127.7 

(2)慢

(3)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解析】根据材料中提供的热容量公式可计算得出数值。

海水热容量大,其热量传递给大气耗费的时间也长,而陆地热容量小,吸热快,放热也快,因此陆地上空气温度变化也快。

在沿海地区,受海洋“调节器”的影响,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都较小。

30.【答案】

(1)我国的暖湿空气主要来自东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西南方向的印度洋、孟加拉湾;

“拉尼娜现象导致了副热带高压偏弱”,导致来自太平洋西侧水汽输送较弱;

“全球大气环流异常造成青藏高原空气偏暖,南支槽不活跃”,导致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减弱,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

(2)D

(3)加强对拉尼娜现象的监测与预报;

加强地区与国际间的合作;

研究并预测其影响。

【解析】第

(1)题,我国北方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偏南风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带来的暖湿气流,降水偏少,说明由海洋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我国北方地区的水汽量减少。

(2)题,“近四个月”是关键词,报导日为2009年2月6日,2009年1月正好在此次拉尼娜现象期间,受其影响,沃克环流增强、澳大利亚东北部降水增加;

秘鲁沿岸鱼类大量死亡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标志;

东南信风增强是拉尼娜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3)题,减少拉尼娜现象带来损失的措施,可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归纳。

31.【答案】

(1)蒸发 凝结降水 水汽输送 凝结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植物蒸腾和蒸发 

(2)陆地内 海陆间 得以更新 补充 再生 海上内 (3)水汽 径流 地表径流 (4)水 大气 岩石 生物 循环

【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要求准确掌握三大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关键是抓住海陆间循环,因为这一循环运动过程是各个环节中最全面的,然后再依此思路进一步分析即可。

32.【答案】

(1)东南信风过于强盛,向西运动的海水增加,秘鲁寒流过于强盛,冷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

(2)西太平洋、亚马孙平原及附近海域 秘鲁西北部及其附近海域、太平洋中部 规律:

赤道附近的大洋西岸降水偏多,赤道附近的大洋东岸和太平洋中部气温偏冷。

 (3)略。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并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的现象;

降水偏多的地区也就是偏湿的地区,气温偏冷则要受洋流、天气等要素的影响。

分析拉尼娜现象的利与弊一般从工业、农业、生活、物种或群落等生态问题角度分析。

答案不唯一,关键让学生养成综合评价某项地理事象的习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展示思维过程的方法。

33.【答案】

(1)多 

(2)微弱 (3)超过 (4)北大西洋暖流减弱,输送热量的能力相应减弱,欧洲获得的热量减少,因此越来越冷。

【解析】第

(1)题,欧洲西部海域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高于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要多。

(2)题,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水分交换越活跃;

墨西哥湾海域海水温度高于欧洲西部。

第(3)题,墨西哥湾位于中纬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的热量。

第(4)题,由于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可根据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按下列思路归纳:

欧洲地处高纬,地球表面的热量支出大于热量收入,之所以能维持热量稳定,主要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和大气环流从低纬输送来的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