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已审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7905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已审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已审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已审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已审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赣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已审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已审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西省赣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已审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已审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已审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

在这个精神气息异常稀薄的时代,原本已经有待拯救的文学艺术,是否还可能成为拯救者呢?

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尤其在生态领域更是如此。

21世纪初,时代的格局已经悄悄发生了某些变化,现代史中的战无不胜者有可能成为被挑战的对象,而今日的待拯救者,比如自然生态与文学艺术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

在人类社会的那个最初的“原点”,诗歌、艺术曾经就是人类的生长、繁衍、创造、自娱、憧憬、期盼,就是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吹拂在天地神人之间的和风,就是灌注在自然万物之中的灵气,就是人生的“绝对使命”

“最高存在”。

人类曾经与诗歌、艺术一道成长发育,凭靠着诗歌与艺术栖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

 

 

(摘编自鲁枢元《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

1.根据文意,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到处铺满的水泥地覆盖住了一切原本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植物。

B.各种高大密集的建筑物遮住了我们的视线,难以看到自然美景。

C.我们的饮用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而不是来自溪流或蓝天。

D.各种美术绘画作品的欣赏,无形中加深了我们对自然山水的理解。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自然是文学艺术的根本,两者关系密切,它们的割裂或分离,会导致以往文学艺术失去产生恢弘力量的动因。

B.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诗歌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地位。

C.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面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文学批评都表现得异常麻木迟钝,不能担负起拯救的责任。

D.时代的格局发生变化后,原本战无不胜者有可能难以持续,而今日的待拯救者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

3.关于“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精神气息变得异常稀薄,文学艺术和自然能够担负起互相救助的责任。

B.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文学艺术丧失天地自然,必然会衰败枯萎。

C.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依赖语言建构起来的文学艺术所遭遇的,实际上是一场自然的生态灾难。

D.人类能栖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是因为得益于文学艺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

宾客围桌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

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当时,大多人家的日子,本就过得窘迫,再办喜宴,往往捉襟见肘。

加上菜样单一,能在有限的荤腥中,做出丰盛可口的宴席,确实要看厨子的手段。

其中,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

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

幸好,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

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

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

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毫无身价。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

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

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

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

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

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泡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

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

铁厨子一旁,闷声说了句,爹,你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炸。

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铁厨子听后,方才坐下喝了一杯热茶。

这时,主家慌慌张张跑来,说新媳妇的娘家人要留下闹洞房,晚上又多添了两桌酒席。

主家事先没有准备。

铁厨子先稳下主家,问,家中有啥多余的菜?

主家一脸无奈地说,只有萝卜。

铁厨子沉思片刻,慢条斯理地说,把萝卜准备好。

主家疑惑不安。

到了晚上,铁厨子还真就鼓捣出两桌花样不一,清香扑鼻的菜肴。

满桌宾客,风卷残云,吃罢,竟没品出满桌的菜料全是萝卜。

事后,主家感激万分。

回到家,铁厨师问起,铁厨子说,客人中午饱餐荤腥,晚上的口味自然偏喜清淡,所以蒙混过关。

铁厨师闻罢,连连点头,说,你可独挑大梁了。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

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

其间,他推陈出新,精心搭配,那些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如雨后春笋。

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

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店。

并费番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

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

你的?

等攒下钱,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

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

只是,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

养母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

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

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

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

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

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家母的寿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家母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

铁厨子最终应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

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指大动。

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董事长问起寿桃的配料,铁厨子直言相告,无非一些杂面加豆腐渣,精心搭配蒸制而成。

你想想,再好的美味佳肴也有吃腻的时候。

董事长恍然大悟,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

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

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

铁厨子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伺奉。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

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你的亲儿子。

(选自《小说林》,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

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情节曲折,并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文中风偏瘫作伏笔。

B.小说一开头写“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交代故事背景,同时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C.小说结尾,养母和铁厨子均落泪令人动容,小说这样安排结局,既感动作者也巧妙地暗中扣准了题目,发人深省。

D.小说采用悬念设置的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

描述铁厨子成长故事及知恩图报的优秀品质。

5.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主要特征?

请简要分析。

(4分)

6.文章对养母有四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奇绅鸿儒刘大鹏

郝岱

一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名不出乡里”,但在沈艾娣所著《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

一个农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美誉?

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

刘大鹏并非是先知先觉的圣贤,聪明过人的天才。

刘大鹏在日记中自述“生而顽钝,年七令甫能言。

”他七岁才会开口说话。

七年不鸣,一呜惊人。

童年刘大鹏在私塾先生刘丽中门下读书16年,毕业后,他又先后在太原县桐封书院、太原府崇修书院学习深造10年,仅读书就长达26年。

在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他读书时间长达半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可谓一奇。

刘大鹏在刘丽中、杨深秀(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等名师的精心培育下,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大鹏完成学业后,就到大谷县南席村当了整整21年的私塾先生,后到太原县女子学校任教十余年,他教书时间又占据了人生的半辈。

刘大鹛在世85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可谓一瞬间,他在有生之年既要教书,又要种地,还要经营煤窑,忙里抽闲,用毛笔手抄洋洋34部巨著,亿万字手稿。

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能够熟练背诵的经典著作达六十多万字。

刘大鹛超人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创作天才,德高望重的思想品德,实乃奇人奇才也。

刘大鹏34岁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临终前五日,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

日记真实客观地记叙了清末民初、抗战期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可谓包罗万象,是中国这段历史的缩影,史料珍贵,堪称百科全书,更被山西省图书馆誉为“镇馆之宝”。

刘大鹏的德才、廉洁名扬省城。

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急需人才为其效力,曾多次派人请刘大鹏出山,先生屡屡婉言谢绝,不接受聘任。

读书做官,仕人之追求,刘大鹏却是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可谓奇也怪也。

在人生的旅适中,他一直努力拼搏,曾务农、务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轿等业务)、教书、写书,走完了光辉的人生历程。

1915年,58岁的刘大鹏当选为山西省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省议会议员选举大会。

有些议员为了拉选票,纷纷向代表行贿或宴请。

有参选议员对他行贿,他以“不义之财不可取”的修身之道一一拒绝。

世上哪有和钱财有仇有恨之人,唯有刘大鹏既不贪财也不受贿,实属奇人也。

日寇占领太原县后,狂轰滥炸,烧、杀、抢、奸无恶不作。

每当鬼子进村扫荡,村民纷纷扶老携幼逃难时,刘大鹏却视死如归,独自一人留村,并上到屋顶,指天骂日。

有一年,日寇的一名军官久闻先生大名,恳请先生为其题写一副条幅,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婉言谢绝,日本人无奈,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1934年,山西遭受大旱,阎锡山政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

刘大鹏看到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愤怒至极,他以鲍伯平的化名上书南京中央政府,请求中央政府责令阎锡山减免税收,收到预期效果。

这几则真实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刘大鹏爱国亲民的高尚情操和政治远见,不贪生不怕死的气质和风度,可谓奇人奇事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

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这是刘大鹛先生在1897年为晋祠同乐亭题写的一副楹联。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西代表团讨论会上,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这副楹联。

李克强总理日理万机,在众多的晋祠楹联中,竟然熟记刘大鹏的这副楹联,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意境,引起总理的共鸣,飘扬五洲四海,实乃奇事也。

摘编自《文史月刊》2016年第10期)

【相关链接】

①刘大鹏,字友凤,号卧虎山人,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地

方文化学家。

著有《晋祠志》《晋水志》等地方志,尤其是《退想斋日记》,二百多册,五十多万正楷毛笔字,记述了近、现代中国和晋祠发生的重大变迁。

②乡邦

文献,关怀有缘,表扬潜德,著进连篇,天不应遗,杀青何年。

晋水潺潺,相与呜咽,千秋万祖,其视此锈。

——刘友凤先生碑铭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刘大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晚清文人、农村绅士,尽管在国内知名度较小,但在沈艾娣所著的《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

B.刘大鹏在“戊戌变法六君子”中的刘丽中、杨深秀等几位名师的培养下,勤奋钻研,积累了渊博的知识,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刘大鹏在世85年,从34岁开始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日记内容包罗万象,堪称百科全书,是中国清末民初、抗战期间这段历史的缩影。

D.纵观刘大鹏一生,曾经务农、做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轿等业务)、教书、写书,一生都在努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光辉的人生之路。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大鹏求学期间,不仅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并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刘大鹏五十一年的日记里,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内容,内容详实,资料珍贵。

C.刘大鹏在1897年为晋祠同乐亭撰写了一副楹联,上下两联“同”“乐”二字相互交替,表现了他与民同乐以及改善民生的进步思想。

D.刘大鹏一生著述丰富,对晋祠、晋水颇有研究,是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和地方文化学家,五十多万字的笔记均用毛笔正楷书写。

E.刘大鹏的碑铭,用简洁凝练整齐的文字,高度概括了刘大鹏在教书育人、写作方面的成就,表达了深切的缅怀之情。

9.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刘大鹏“奇”在何处?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

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

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

纯仁属撰乐语,浩辞。

纯仁曰:

“翰林学士亦为之。

”浩曰:

“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

”纯仁敬谢。

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

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

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

“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京东大水,浩言:

“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

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

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

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

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

言:

“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

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

”迁兵、吏二部侍郎。

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

母张氏曰:

“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

”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

稍复直龙图阁。

瘴疾作,危甚。

杨时过常州,往省之。

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

卒,年五十二。

高宗即位,诏曰:

“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

”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节选自《宋史·

邹浩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B.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C.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D.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纯仁敬谢”一句中,“谢”应解释为“为自己的错误向别人认错道歉”。

B.在“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一句中,“治”应解释为“惩罚”。

C.“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

D.“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朝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

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B.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

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

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C.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

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是要谨慎地施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

D

.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

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5分)

(2)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

初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1分)

池上早秋

唐·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

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

②风干:

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直己年迈体衰。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15.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一句,写出了蜀道旁崖谷雷鸣的奇险场景。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 

”两句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把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受学校普遍大力推行普通话教育,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外来人口定居珠三角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粤语童谣或许会成为绝唱。

B.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没有小鲜肉,有的是40多位资深老戏骨的倾情演绎,却名副其实成为收视口碑双赢的热播剧。

C.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如今,打通老百姓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以其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品类繁多等诸多优势,深得人们的喜爱。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政治和道德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缺一不可。

①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自由,②不妨碍别人的自由,我们也许就不需要政治。

③,这只是理想,每个人的“为所欲为”④会影响别人。

⑤这时候,政治就需要出面,让人们建立契约,而且要用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保证人们都遵守契约,⑥ 

保证大多数人的自由。

A

只有

才能

当然

一定

/

B

假如

但是

所以

进而

C

如果

而且

必然

从而

然而

自然

因而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

①,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

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

在你绝望的时候,②;

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

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

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

③。

21.下面是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