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571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docx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工业发展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docx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明显提升,在全球纺织产业中地位进一步巩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成纺织强国的冲刺阶段。

为促进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创造竞争新优势,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成效

1.规模效益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分别增长8.5%、9.2%和11.5%,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70714亿元,利润总额3860亿元;全行业纺织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5.1%,2015年达5300万吨,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50%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长6.6%,2015年达到2912亿美元,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同类贸易的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

2.结构调整持续深入。

2015年,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比重由2010年的51:

29:

20调整为46.6:

28.1:

25.3;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化纤比重达84%,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比重由2010年的74%提高到2015年的76.9%;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新兴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达到23.2%,比2010年提高6.4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持续加快,纺织工业技术、标准、产能、设计、品牌、营销渠道等国际合作全面开展。

3.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2014年,大中型纺织企业研究与试验(R&D)经费支出257亿元,比2010年增长81%,研发投入强度为0.67%;有效发明专利数5381件,是2010年的2.3倍。

“十二五”期间,人均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左右;1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碳纤维、间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与海洋生物基纤维等实现技术突破;信息化集成应用与智能制造形成若干试点示。

4.品牌建设有效推进。

“十二五”时期,全行业品牌意识进一步提高,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与品牌价值评价体系初步形成。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服装大奖、中国国际时装周、各地服装节等活动连续举办,纤维、面料、家用纺织品流行趋势研究和发布,《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品牌发展报告》发布等,推动了行业品牌发展。

目前活跃在国市场的服装家纺品牌约3500个,全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00多个。

一批服装家纺品牌在海外建立设计机构和销售网络,中国设计师作品在国际舞台展示交流。

服装家纺网上销售额年均增长超过40%,高速增长的电子商务扩大了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

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广泛推广,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5.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十二五”时期,大量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百米印染布新鲜水取水量由2.5吨下降到1.8吨以下,水回用率由15%提高到30%以上,全面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取水下降以与污染物总量减排等约束性指标。

再利用纤维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由2010年的9.6%提高到2015年的11.3%。

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捡和综合利用产业链建设启动,“旧衣零抛弃”活动推动了旧服装家纺规回收和再利用进程。

“十二五”以来,纺织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困扰行业发展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

产业创新投入偏低,创新型人才缺乏,综合创新能力较弱;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国际比较优势削弱;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部分行业存在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棉花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国棉花质量下降。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1.全球纺织产业与贸易呈现新格局。

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

发达国家在科技研发和品牌渠道方面优势明显,在高端装备、高性能纤维、智能纺织品服装等领域的制造能力仍将增长。

亚洲、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代表的区域性贸易协定的实施将降低有关国家贸易成本,印度、越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纺织业呈明显上升趋势。

“十三五”期间,全球纺织产业格局将进一步调整,尽管我国拥有全产业链综合竞争优势,但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紧迫。

2.国外纺织消费市场蕴含新空间。

人口增长和经济复将支撑全球纤维消费需求继续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球纤维消费量年均增速为2.5%以上。

需扩大和消费升级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与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等发展红利和改革红利叠加,将推动升级型纺织品消费增长,预计国居民服装与家纺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左右。

随着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医疗健康等方面投入稳步增长,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3.纺织与互联网融合催生新变革。

“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深入应用,将推动生产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大数据、云平台、云制造、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发展将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纺织工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出挑战。

4.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局面。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为促进纺织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机遇。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以与支持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一系列政策实施,将推动纺织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将增强中西部纺织工业发展的生动力。

全球纺织分工体系调整和贸易体系变革加快,将促进企业更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提升纺织工业国际化水平,开创纺织工业开放发展新局面。

5.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

环保技术与标准成为发达国家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围绕化学品安全控制、碳排放等容的技术性壁垒将有所增加。

我国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执政理念和国家整体战略层面,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治理要求,对印染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要从建设生态文明新高度推动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纺织经济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纺织工业发展环境和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总体看,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积极把握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利用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纺织工业将保持中高速发展,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重点,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形成发展新动能,创造竞争新优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初步建成纺织强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坚持市场导向,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把握个性化、时尚化、健康安全消费新趋势,形成有效供给与消费升级良性互动。

2.坚持创新驱动。

完善行业创新体系,加强两化深度融合,推动技术、管理、生产和经营模式创新,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增强行业软实力,提高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贡献率。

3.坚持优化结构。

加快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质量管控和品牌运营能力,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提高产业用纺织品比重,推进纺织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升级。

4.坚持协调发展。

坚持行业发展与资源、要素、环境相适应,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行业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国区域优化与国际化发展相协调,坚持培育骨干企业与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推进,促进行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

(三)发展目标

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生产制造和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地位,形成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品牌效应明显、国际合作加强的纺织工业发展格局,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初步建成纺织强国。

1.行业增长目标。

“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7%;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保持基本稳定。

纺织工业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科技创新目标。

“十三五”末,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

“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

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两化融合能力增强,成套智能纺织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智能制造成为推动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3.结构调整目标。

“十三五”末,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比例达到40:

27:

33;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

高品质、功能性、智能化产品比重大幅提升,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快速发展。

4.质量品牌目标。

“十三五”末,纺织服装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品牌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品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品牌国际运营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美誉度好的知名品牌。

5.绿色发展目标。

形成纺织行业绿色制造体系,清洁生产技术普遍应用,到2020年,纺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

突破一批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循环利用纺织纤维量占全部纤维加工量比重继续增加。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1.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纺织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建设和完善纤维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服装家纺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和应用、军工和民用之间的协作创新。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与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企业建设,推进纺织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与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升为企业服务能力。

2.加强行业关键技术突破。

把握全球纺织发展趋势,跟踪前沿和高端技术,加强行业科技创新研发。

进一步突破高性能纤维高品质低成本技术以与生物基原料和纤维绿色加工技术,突破新型非织造、多种材料多层复合、立体织造等关键技术,推动高性能纤维与其复合材料在建筑交通、国防军工与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技术研发。

研究无水少水印染、高速低成本数码印花技术,功能性面料整理技术,大幅提高纺织绿色制造技术与应用水平。

加大纺织智能装备(生产线)与智能产品的研发推广,开发纺织专业应用软件。

专栏1:

纺织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一)创新服务平台。

推动建设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创新中心,过滤、医疗、防护等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创新平台,提升产业集群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开发、质量品牌、智能制造等方面服务水平。

(二)化纤新材料关键技术。

突破高强高模碳纤维、对位芳纶、连续碳化硅等高性能纤维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