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5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知识讲解.docx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知识讲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知识讲解.docx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知识讲解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不进位的笔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与(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0和13页信息窗1、2两个红点。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算法的过程,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含义。

3.体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的乐趣,同时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笔算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笔算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引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写的什么?

(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从这句话,你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2.出示情境。

为了我们的健康,咱们学校在大课间都组织了一些活动。

(师出示课本信息窗图画)仔细观察情境图,从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谁来读一读,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类整理,将提前写好的信息贴在黑板上。

(1)三

(1)班跳舞的同学分2组,每组20人。

(2)三

(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3.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自己所提的问题时,要求学生说出是根据哪条信息提出来的。

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1)三

(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三

(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学习第一个红点问题“三

(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理解算理。

1.把需要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思考:

怎样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指名列式,师板书:

20×2=

2.学生先独立思考20×2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要求:

(1)可以用自己想到的办法算一算。

(2)也可以用学具袋里小棒摆一摆。

算出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内其他同学一听,可以相互补充或质疑。

(3)小组长负责简要记录小组成员的口算方法。

(4)评一评:

你认为哪种口算方法适合你,说说理由。

(5)试试看:

假如你是老师,你会写出类似的口算题目考考小组内的同学吗?

动手写写看。

教师深入小组学习内部倾听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运用摆小棒的方法理解口算算理。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活动一:

汇报交流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1.交流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会出现:

(1)加法:

2个20相加:

20+20=40(条)。

(2)摆小棒:

学生展示摆的过程并讲清:

1捆表示10,2个2捆是4捆,4捆就是40。

(3)用乘法:

20×2=40我是先算2×2=4,再在4的后面添上一个0就得40。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算理:

师质疑:

先算2×2等于4,再在4后面添上一个0,明明是20乘2,为什么可以先算2×2=4呢?

这个2其实表示什么?

生:

表示2个十。

师:

是的,20其实就是2个十、2个十乘2当然等于4个十,就是40。

(第三种方法通过课件演示让更多的学生明白2个十×2=4个十=40)

师并板书:

2个十×2=4个十=40

指名把口算的道理完整的说一遍。

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

其实不是没看这个0,而是很巧妙的把这个0藏在了2个十里面,这样我们又可以用乘法口决口算了。

二二得四,添一个0等于40。

喜欢这种方法吗?

(生:

喜欢)

同位说一说这种口算方法。

2.优化算法

教师:

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的方法,自己想出了20×2的口算方法。

大家表现得非常棒!

你比较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同位说说看。

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先算几乘几,再添上一个0,这种算法大家比较喜欢。

3.小试牛刀

①基础练习

请四个同学来当小老师,你出题其他同学答,谁想来?

(学生举手)

四个同学出题并指人回答,每一道题都要求说出计算过程。

②并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先算几乘几的乘积,再把因数后面相应的0添上。

活动二:

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及笔算过程。

学习第二个红点问题:

(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自主探究。

将喜欢的方法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小组交流算法?

最后汇报展示。

汇报时让学生在展台上展示,说说算理。

算法1:

先算10×3=30再算2×3=630+6=36

算法2:

加法。

12+12+12=36

算法3:

用简单的图画一画。

(通过摆小棒、口算等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为教授笔算的方法铺垫),让生充分感受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每种算法的算理,师重点教学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算法4:

笔算:

学生出现竖式后,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评价和学生共同归纳出正确的竖式书写格式,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的积是怎样乘出来的,并根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十位上的“1”乘“3”的30,个位上的“0”,写出与不写出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感受到个位上的“0”,写与不写一样;个位上2乘3的,在个位写6,十位上1乘3,实际上是3个十,在十位写3,最后总结出一般竖式的写法:

回顾交流计算过程: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怎样写积?

师根据生回答小结:

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在写积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概括总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快乐大课间的活动,学习了整十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方法。

口算整十乘一位数的时,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因数中有几个零,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2.提升认识

我们通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解决了许多生活问题。

老师相信,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一定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对应小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2×4=5×6=9×7=

20×4=5×60=90×7=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交流:

通过计算,再对每一组上下两题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得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上有几个零,就在几乘几的得数后面添上几个0。

2.看13页第7题。

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规范写法。

3.综合练习。

国庆节到了,小乐一家3口去游乐园,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出示游玩项目价格表:

旋转木

碰碰车

激流勇进

登月火箭

过山车

(每人每次)10元

(每人每次)

12元

(每人每次)

13元

(每人每次)

32元

(每人每次)

22元

(1)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同位合作一人提问题,一人解决。

(2)如果3人都去玩登月火箭,100元够吗?

4、出示儿歌,学生默读体会:

两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

个位乘起要铭记,书写格式要仔细。

板书设计:

20×2=40(条)

20+20=40(条)

先算2×2=4,再在4的后面添一个0。

2个十乘4就是8个十,是80。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及不进位笔算

1、三

(1)班跳舞的同学

分2组,每组20人。

(1)

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三

(2)班跳舞的同学

分3组,每组12人。

(2)

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亮点:

(1)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

教学中,我尽量把学生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让他们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

如:

计算12乘3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探究出多种不同的方法,对于自己探究出的笔算方法,学生更有成就感,从而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运用迁移类推,发现解题规律。

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索学习。

老师的恰当总结,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认识。

2.使用建议:

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不进位)的口算、笔算,实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并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需要设计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趣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

2.需破解的问题:

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习,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