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机考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40685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机考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机考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机考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机考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机考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机考题Word下载.docx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机考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机考题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机考题Word下载.docx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C)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是人的主观经验的产物。

这一观点属于(D)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4.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问题叫作(A)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5.从前有个人,吃了生芝麻觉得一点都不好吃,炒熟了再一尝,满口喷香很有味道。

他想:

“既然熟芝麻好吃,我就用熟芝麻来当种子,不就直接收获熟芝麻了吗?

”于是就种了很多熟芝麻种,结局可想而知。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D)

A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C在矛盾特殊性的基础上概括出矛盾的普遍性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6.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

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

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

这表明(D)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7.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

他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树叶,病人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故事蕴含的哲理是(B)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8.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C)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9.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

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

这说明(A)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相对的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0.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结果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B)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11.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B)

A辩证法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B)。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1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14.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C)

A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5.“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A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事物的质具有不确定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16.“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A)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夸大了主观条件的作用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17.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8.“盲人摸象”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告诉我们的哲理是(A)

A看问题要全面,反对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B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坚持适度原则

19.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建设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的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

21.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程序,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教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媒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

这表明(B)

A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联网也不例外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消极和积极的对立统一

D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在无条件地进行着,否则就不会有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2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23.“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4.“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A)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25.毛泽东指示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能厚古薄今,又不能崇洋媚外。

毛泽东的思想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C)

A事物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的原理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原理

26.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理想和愿望等因素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

这种说法违背了(C)

A社会规律的可知性

B社会规律的属人性

C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D社会规律的差异性

27.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B)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

C时间的客观性

D时间的相对性

2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1.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32.“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A)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33.唐代诗人顾况写道:

“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下列(C)

(1)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

(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3)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4)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A

(1)

(2)(3)

B

(1)

(2)(4)

C

(1)(3)(4)

D

(2)(3)(4)

34.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住处周围有很多竹子。

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

有诗云: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3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C)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

C“重点论”的观点

D两点论”的观点

第二章

1.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发展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2.实践的本质是(D)

A实践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 

B实践就是日常生活活动 

C主观改造客观的精神性活动 

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3.创客圈里有句名言:

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为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

这种说法(D)

A否定了认识活动的能动性

B忽视了人类认识思维的创造性

C突出了认识的发展性

D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4.马克思认为虽然蜜蜂建造蜂房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它本质上还是一种本能活动。

相反,即使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因为他在实践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体现了(B)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5.下列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B)

A张三去农村参加扶贫

B李四在阅览室看小说

C王五在天工楼给学生上课

D赵六在百川楼做科学实验

6.毛泽东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这表明(D)

A认识世界并不重要

B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C认识是为了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获得真理

D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7.“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D)

A实践永无止境

B对真理的认识永无止境

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D受实践条件的制约,人类永远不能认识世界

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0.“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客观规律性

11.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D)。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12.“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这一论断说明了(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14.列宁指出: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D)。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真理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15.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B)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6.“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C)

A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C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17.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机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50年前受到教廷宣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B)

A谬误在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18.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D)

A不受任何框架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19.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

“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这句话体现了(C)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

B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

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个人价值

20.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B)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2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C)

A感觉B分析

C知觉D表象

22.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C)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2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

A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4.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执行计划,付诸实施

D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26.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A)

A积极能动的过程

B消极被动的过程

C完全自发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

27.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D)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第三章

1.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主要体现在(A)。

A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对统治阶级的反映

C对社会规律的反映

D对科学文化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其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划分为(C)。

A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3.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A政党结构

B哲学思想

C国家政权

D文学艺术

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D)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6.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B)

A法律制度

B经济条件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8.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C)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D思想路线

9.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B吃喝穿住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10.“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

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人生观道理是(D)

A奉献和索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的主观动机来决定

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

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C)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的发展规律

12.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1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D)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

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16.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科学技术

B劳动者

C劳动对象

D管理方式

17.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18.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C)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9.(A)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社会存在

D上层建筑

第四章

1.下列关于劳动力商品正确的说法是(B)

A劳动力商品没有价值

B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商品没有使用价值

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它的交易价格决定

2.下列关于剩余价值正确的说法是(B)

A剩余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平等交易的关系

B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C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资本带来的,跟雇佣工人没关系

D剩余价值由资本家创造被雇佣工人无偿占有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B)

A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之间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