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6033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2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2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2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2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修.docx

《12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修.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修.docx

12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修

第十二章制药用水设备

学习目标

①熟悉GMP对制药用水的要求。

②熟悉纯化水、蒸馏水制备的方法。

③掌握多效蒸馏水机结构、原理。

第一节制药用水定义、用途和法规要求

水在制药工业中是应用最广泛的工艺原料,用做药品的成份、溶剂、稀释剂等。

制药用水作为制药原料,各国药典定义了不同质量标准和使用用途的工艺用水,并要求定期检测。

水极易滋生微生物并助其生长,微生物指标是其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在水系统设计,安装,验证,运行和维护中需采取各种措施抑制其生长。

水是良好的溶剂、尤其是与自然界失去平衡的纯化水和注射用水,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和极少的杂质,广泛用于制药设备和系统的清洗。

鉴于水在制药工业中的既作为原料又作为清洗剂,各国药典对制药用水的质量标准,用途都有明确的定义和要求;各个国家和组织的GMP将制药用水的生产和储存分配系统视为制药生产的关键系统,对其设计,安装,验证,运行和维护等提出明确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水质不同,季节的变化也会导致水质的巨大变化,我国制药企业使用的最初原料水未必常年符合饮用水的标准要求,需将其依次处理成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等制药用水,适合不同的工艺需求。

一、制药用水的定义、用途

制药用水通常指制药工艺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质量标准的水。

对制药用水的定义和用途,通常以药典为准。

各国药典对制药用水通常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用途规定。

1.中国制药用水的定义、应用范围

新版GMP通则和附录中有如下要求:

第九十六条制药用水应适合其用途,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

制药用水至少应采用饮用水。

第九十七条水处理设备及其输送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应确保制药用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

水处理设备的运行不得超出其设计能力。

第九十八条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

第九十九条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

第一百条应对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

第一百零一条应按照操作规程对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有相关记录。

发现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达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时应按操作规程处理。

无菌药品附录第四十九条无菌原料药的精制、无菌药品的配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等最终清洗、A/B级洁净区内消毒剂和清洁剂的配制用水应符合注射用水的质量标准。

无菌药品附录第五十条必要时,应当定期监测制药用水细菌内毒素,保存监测结果及所采取纠偏措施的相关记录。

原料药附录第十一条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应至少符合纯化水的质量标准。

中药制剂附录第三十一条中药材洗涤、浸润、提取用水的质量标准不得低于饮用水标准,无菌制剂的提取用水应当采用纯化水。

在《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中,有以下几种制药用水的定义和应用范围:

饮用水:

为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纯化水:

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

不含任何添加剂,其质量应符合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注射用水:

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应符合细菌内毒素试验要求。

注射用水必须在防止细菌内毒素产生的设计条件下生产、贮藏及分装。

其质量应符合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

灭菌注射用水:

本品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

不含任何添加剂。

表12-1制药用水应用范围

类别

应用范围

饮用水

药品包装材料粗洗用水、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清洗、浸润、提取等用水。

《中国药典》同时说明,饮用水可作为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用具的粗洗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也可作为药材的提取溶剂。

纯化水

非无菌药品的配料、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器具和包装材料最后一次洗涤用水、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直接接触非最终灭菌棉织品的包装材料粗洗用水等。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

也用作非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

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注射用水

直接接触无菌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最后一次精洗用水、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直接接触无菌原料药的包装材料的最后洗涤用水、无菌制剂的配料用水等。

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精洗。

灭菌注射

用水

灭菌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其质量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

2.制药工艺用水的质量标准

在《中国药典》2010版中,规定纯化水检查项目包括酸碱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

电导率;总有机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重金属;微生物限度,其中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与2005版相比,增加了电导率和总有机碳的要求,取消了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的检验项目。

在《中国药典》2010版中,规定注射用水检查pH值;氨;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电导率、总有机碳、不挥发物与重金属;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

与2005版相比,增加了电导率和总有机碳的要求。

在《中国药典》2010版中,规定灭菌注射用水检查pH值;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氨、电导率、不挥发物与重金属;细菌内毒素。

表12-2《中国药典》2010版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纯化水

注射用水

酸碱度

符合规定

pH

5-7

硝酸盐

<0.000006%

同纯化水

亚硝酸盐

<0.000002%

同纯化水

<0.00003%

同纯化水

电导率

符合规定,不同温度有不同的规定值,例如

20℃,<4.3μS/cm;

25℃,<5.1μS/cm。

符合规定,不同温度有不同的规定值,例如

20℃,<1.1μS/cm;

25℃,<1.3μS/cm;

70℃,<2.5μS/cm;

95℃,<2.9μS/cm。

总有机碳

<0.50mg/L

同纯化水

易氧化物

符合规定

——

不挥发物

1mg/100ml

同纯化水

重金属

<0.00001%

同纯化水

细菌内毒素

——

<0.25EU/ml

微生物限度

100个/1ml

10个/100ml

注:

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3.国外对制药用水要求

各国家、地区或组织对制药用水的定义、水质要求和用途的规定不尽相同。

表12-3欧盟药典6.7对制药用水的要求

检验项目

纯化水

注射用水

性状

无色澄明液体

无色澄明液体

硝酸盐

不超过0.2ppm.

同纯化水

不超过10ppb,如果用于制造透析液

同纯化水

重金属

不超过0.1ppm.

不超过0.1ppm.

电导率

符合规定,不同温度有不同的规定值,例如

20℃,<4.3μS/cm;

25℃,<5.1μS/cm。

符合规定,不同温度有不同的规定值,例如20℃,<1.1μS/cm;

25℃,<1.3μS/cm;

70℃,<2.5μS/cm;

95℃,<2.9μS/cm。

总有机碳

<0.50mg/L

同纯化水

细菌内毒素

如果用于制造透析液并且没有后续内毒素去除程序小于0.25IU/ml。

<0.25EU/ml

微生物限度

100个/1ml

10个/100ml

表12-4USP32对纯化水和注射用水要求

检验项目

纯化水

注射用水

电导率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总有机碳

<0.50mg/L

<0.50mg/L

细菌内毒素

<0.25EU/ml

表12-5纯化水检验指标中外药典对比

检验项目

Ch.P2010

EP6.7

USP32

性状

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无味。

无色的澄清液体

无色、无臭的澄清液体

酸碱度

应符合规定

——

——

氯化物、硫酸盐

与钙盐

——

——

——

硝酸盐

≤0.000006%

0.2ppm

——

亚硝酸盐

≤0.000002%

——

——

≤0.00003%

——

——

二氧化碳

——

——

——

易氧化物

总有机碳(0.5mg/l)或易氧化物

总有机碳(0.5mg/l)

或易氧化物

总有机碳(0.5mg/l)

不挥发物

≤1mg/100ml

——

——

重金属

≤0.00001%

≤0.1ppm(药典规

定:

如果电导率符合

注射用水的要求,此

项可以不做)

——

电导率(见备注)

应符合规定

应符合规定

应符合规定

微生物限度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100个/ml(一般营养琼脂、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

——

——

好氧菌总数:

≤100

个/ml(琼脂培养基

S在30-35℃培养5天)

菌落总数100cfu/ml。

[高营养培养基

(TGYA、m-HPC琼脂,

30-35℃48-72小时。

低营养培养基(R2A琼

脂、HPCA)20-25℃更长时间(可延至14天)],也可进行一些控制菌的检查。

备注:

①琼脂培养基S即R2A培养基。

②USP工艺用水的微生物限度是属于指导性的,非强制标准。

电导率:

EP和Ch.P2010对纯化水电导率要求一样,USP的纯化水电导率要求和注射用水一样。

表12-6注射水检验指标中外药典对比

检验项目

Ch.P2010

EP6.7

USP32

酸碱度

pH

5-7

——

——

硝酸盐

≤0.000006%

最大0.2ppm

——

亚硝酸盐

≤0.000002%

——

——

≤0.00003%

——

——

电导率

符合规定,不同温度有不同的规定值,例如

20℃,<1.1μS/cm;

25℃,<1.3μS/cm;

70℃,<2.5μS/cm;

95℃,<2.9μS/cm。

符合规定,不同温度有不同的规定值,例如

20℃,<1.1μS/cm;

25℃,<1.3μS/cm;

70℃,<2.5μS/cm;

95℃,<2.9μS/cm。

符合规定,不同温度有不同的规定值,例如

20℃,<1.1μS/cm;

25℃,<1.3μS/cm;

70℃,<2.5μS/cm;

95℃,<2.9μS/cm。

总有机碳

<0.50mg/L

<0.50mg/L

<0.50mg/L

易氧化物

——

——

——

不挥发物

1mg/100ml

——

——

重金属

<0.00001%

最大0.1ppm

细菌内毒素

<0.25EU/ml

<0.25EU/ml

<0.25EU/ml

微生物限度

10个/100ml

10个/100ml

10个/100ml

对于水质的化验指标,从美国药典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使用电导率指标代替

几种盐类的化学测试、使用TOC代替易氧化物的检测,此两种指标均可以实现在线检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的干扰,欧盟药典虽不与美国药典完全一样,但化学测试项目也在逐步减少,因此采用TOC、电导率这样的可在线检测的技术应当是发展的趋势,我国药典2010版关于制药用水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与国际组织药典趋于一致。

第二节纯化水制备

1.水的存在方式

自然界水的存在可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形式,由于其存在方式的不同,因此含有的杂质也不尽相同,其中包括:

(1)悬浮物:

颗粒在10-4mm以上,主要是泥沙、粘土、动植物及其遗骸、微生物、有机物等。

(2)胶体:

颗粒在10-5mm—10-4mm之间,主要是硅酸及铁、铝化合物及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等。

(3)溶解物:

颗粒在10-6mm以下,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溶解物又可分为:

①盐类(又称矿物质),均以电离状态存在于水中,主要的阳离子是Ca2+、Mg2+、Na+、K+,,还有Fe2+、Mn2+等,主要的阴离子是HCO3-、Cl-、SO42-,还有CO32-、NO3-、HSiO3-、PO43-等;

②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天然水中氧的含量一般在5-10mg/L,污染严重的水中含氧量较低,地下水含氧量比地表水低,深层地下水含氧量几乎为零。

一般二氧化碳在地下水中含量较高,在地表水中含量较低;

③有机物:

天然水中溶解的有机物主要为腐殖酸和富维酸,为大分子有机酸群,其它还有有机碱、氨基酸、糖类等。

2.各种水源的特性

不同的水源,水质特性也不尽相同。

(1)地下水:

由于地下水流经地层时,地层土壤起了过滤作用,悬浮物和胶体含量较少,水质清澈透明,其硬度、含盐量、含铁量等通常比地表水高。

(2)江河水:

悬浮物和胶体含量较高,随季节波动,其硬度、含盐量较低,易受污染。

(3)湖泊与水库水:

悬浮物较少,含盐量较高。

通常情况下纯化水制备系统的配置方式根据地域和水源的不同而不同,纯化水制备系统应根据不同的原水水质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配置相应的组件来依次把各指标处理到允许的范围之内。

一、纯化水制备方法

(一)纯化水生产主要工艺

根据水源的不同目前在国内纯化水制备系统的常见主要配置方式如下图所示,但并不局限于只有这几种。

 

图12-1纯化水制备方法

(1)传统处理工艺

 

缺点:

阳树脂/阴树脂床及混合床,消耗大量酸碱,严重污染环境。

(2)现代处理工艺

 

特点:

二级反渗透对有机离子处理能力强。

(3)最新处理工艺

 

特点:

电混床(EDI)同时强化对有机离子和无机离子处理能力。

EDI技术:

电导<0.1µS/cm,TOC<50ppb,细菌总数<10cfu,符合美国药典注射用水要求。

EDI技术保持了离子交换混床对水中无机物离子去除能力强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传统离子交换混床大量使用酸碱再生,腐蚀严重的缺点。

(二)纯化水生产主要构成

纯化水制备系统主要分成3个部分:

预处理、后处理、储存与配送系统。

1.预处理

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可以确保纯化水系统操作的可靠性及终水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后处理步骤中的维修费用和时间。

预处理步骤的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杂质和颗粒;

②降低硬度和金属;

③降低有机物质和生物杂质;

④控制微生物的生长,除去杀微生物的药剂。

2.后处理

制备药用的纯化水,应当使用后处理系统。

单独或联合使用各种处理设备,比如:

离子交换(IE)、二级反渗透(RO)、电子解离(EDI)和紫外光(UV)。

3.贮水及管路分配

纯化水水箱采用304不锈钢制作,内壁电抛光并作钝化处理;管路采用304不锈钢制作,内壁电抛光并作钝化处理,阀门采用不锈钢聚四氟乙烯隔膜阀、卫生快装接头,管道采用循环布置,回水流入贮罐,管路定时进行消毒杀菌。

二、主要组件

(一)多介质过滤器

一般称为多机械过滤器或砂滤,过滤介质为不同直径的石英砂分层填装,较大直径的介质通常位于过滤器顶端,水流自上而下通过逐渐精细的介质层,通常情况下介质床的孔隙率应允许去除微粒的尺寸最小为10~40μm,介质床主要用于过滤除去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胶体及泥沙等以降低原水浊度对膜系统影响,同时降低SDI(污染指数)值,出水浊度<1,SDI<5,达到反渗透系统进水要求。

根据原水水质的情况,有时要通过在进水管道投加絮凝剂,采用直流凝聚方式,使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和胶体变成微絮体在多介质滤层中截留而去除。

根据压差的升高以及时间推移,可通过反向冲洗操作来去除沉积的微粒,同时反向冲洗也可以降低过滤器的压力。

一般情况下反向冲洗液可以采用清洁的原水,通常以3~10倍设计流速冲洗约30分钟,反向冲洗后,再以操作流方向进行短暂正向冲洗,使介质床复位。

通常情况下反洗泵多采用立式多级泵。

(二)活性炭过滤器

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游离氯、色度、微生物、有机物以及部份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以防止它们对反渗透膜系统造成影响。

过滤介质通常由颗粒活性炭(如椰壳、褐煤或无烟煤)构成的固定层。

经过处理后的出水余氯应<0.1ppm。

微生物的生长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过滤器内部的表面面积大

以及相对低的流速,同时过滤介质还是一个细菌滋生的温床。

由于活性炭过滤器会截留住大部分的有机物和杂质等,使其吸附在表面,因此,可以采用定期的巴氏消毒来保证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其反洗和正洗可参照多介质过滤器。

(三)软化器

软化器通常由盛装树脂的容器、树脂、阀或调节器以及控制系统组成。

介质为树脂,目前主要是用钠型阳离子树脂中有可交换的Na+阳离子来交换出原水中的钙,镁离子而降低水的硬度,以防止钙,镁等离子在RO(反渗透)膜表面结垢,使原水变成软化水后出水硬度能达到<1.5ppm。

软化器通常的配备是两个,当一个进行再生时,另一个可以继续运行,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容器的筒体部分通常由玻璃钢或碳钢内部衬胶制成。

通常使用PVC或PP/ABS或不锈钢材质的管材和多接口阀门对过滤器进行连接。

通过PLC控制系统来对软化器进行控制。

系统提供一个盐水储罐和耐腐蚀的泵,用于树脂的再生。

(四)膜技术:

微滤、超滤、纳米过滤和反渗透

1.微滤

微滤是用于去除细微粒和微生物的膜工艺。

在微滤工艺中没有废水流产生。

如果滤芯的尺寸相同,微孔过滤器的壳体是可以通用的,只不过是滤芯的材料和孔径不同。

在最终过滤的过滤器中,孔径的大小通常是0.04~0.45μm。

微滤应用的范围很广,包括不进行最终灭菌药液的无菌过滤。

微孔过滤器一般应用于纯水系统中一些组件后的微生物的截留,那里可能存在微生物的

增长,微孔过滤器在这个区域内的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操作步骤来保证在安装和更换膜的过程中过滤器的完整性,从而来确保其固有的性能。

微孔过滤器最适合应用于纯化水制备系统的中间过程,而不适用于循环分配系统。

过滤器在系统中不应是唯一的微生物控制单元,它们应当是全面微生物控制措施当中的一部分。

减少微孔过滤器位置及数量会使维护更容易些。

微滤在减少微生物方面的效率和超滤一样,但不会产生废水。

然而微滤不能像超滤来降低溶解有机物的水平,由于孔径大小不一样,微滤不能去除超滤所能去除的更小的微粒。

如果选择合适的材料,微孔过滤器可以耐受加热和化学消毒。

2.超滤

超滤系统可作为反渗透的前处理,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细菌,以及病毒和热源等,确保反渗透进水品质。

超滤与反渗透采用相似的错流工艺,进水通过加压平行流向多孔的膜过滤表面,通过压差使水流过膜,微粒、有机物、微生物、热原和其它的污染物不能通过膜,进入浓缩水流中(通常是给水的5~10%)排掉,这使过滤器可以进行自清洁,并减少更换过滤器的频率。

和反渗透一样,超滤不能抑制低分子量的离子污染。

超滤系统的设备主要包括原水箱、原水泵、盘式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产水箱、反洗泵、氧化剂加药装置等。

膜的材质是聚合体或陶瓷物质。

聚合膜元件可以是卷式和中空纤维的结构。

陶瓷的模块

可以是单通道或多通道结构。

超滤膜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消毒。

大多数聚合膜能承受多种化学药剂清洗,如次氯酸盐、过氧化氢、高酸、氢氧化钠及其它药剂,有些聚合膜能用热水消毒,有些甚至能用蒸汽消毒。

陶瓷超滤材料能承受所有普通的化学消毒剂、热水、蒸汽消毒或除菌工艺中的臭氧消毒。

超滤不能完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离子和有机物的去除随着不同的膜材料,结构和孔隙率的不同而不同,对于许多不同的有机物分子的去除非常有效。

超滤不能阻隔溶解的气体。

大多数超滤通过连续的废水流来除去污染物,通常情况下废水流是变化的,通常是2到10个百分点的变化。

有些超滤系统运行可能导致堵塞,要及时地进行处理。

超滤流通量和清洁频率根据进水的水质和预处理的不同而变化。

很多超滤膜是耐氯的,不需要从进水中去除氯。

超滤系统的主要处理装置为超滤装置。

超滤膜分离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出水SDI小于3)、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例如,SFP超滤装置

(1)采用全流过滤、频繁反洗的全自动连续运行方式,运行60分钟,反冲洗60~120秒。

系统采用PLC控制。

化学清洗频率1~3个月,化学清洗时间60~90分钟。

图12-1超滤装置

(2)主要特点

①中空纤维外表面活化层孔隙率高,故纤维单位面积产水量大;

②中空纤维强度高,采用反向冲洗和气洗工艺,使组件可在全流过滤状态下工作,化学清洗周期大大延长;

③较低的操作成本;

④操作和维护简单。

采用超滤系统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系统可适应较大范围的进水水质变化,浊度小于50的情况下均可使用,且产水水质较好,产水SDI值小于3。

超滤的采用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反渗透装置,使反渗透膜免受污染,通常情况下使用寿命可从3年延长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同时可提高反渗透膜的设计通水量,即在产水量不变的前提下可减少膜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反渗透装置的设备投资。

3.纳滤

纳滤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方法,纳滤膜的理论孔径1nm(10-9m)。

纳米膜有时被称为“软化膜”,能去除阴离子和阳离子,较大阴离子(如硫酸盐)要比较小阴离子(氯化物)更易于去除。

纳米过滤膜对二价阴离子盐以及分子量大于200的有机物有较好的截留作用,这包括有色体、三卤甲烷前体细胞以及硫酸盐。

它对一价阴离子或分子量大于150的非离子的有机物的截留较差,但是也有效。

与其他压力驱动型膜分离工艺相比,纳滤出现较晚。

纳滤膜大多从反渗透膜衍化而来,如CA、CTA膜、芳族聚酰胺复合膜和磺化聚醚砜膜等。

但与反渗透相比,其操作压力要求更低,一般为4.76~10.2bar,因此纳滤又被称作“低压反渗透”或“疏松反渗透”。

经过纳滤的最终产水的电导率范围是40~200μS/cm,但这还取决于进水的溶解总固体含量和矿物质的种类,一个单通道RO单元的产水电导率是5~20μS/cm。

目前在我国的纯水制备系统当中,纳滤还没有普遍使用。

4.反渗透系统

反渗透系统承担了主要的脱盐任务。

典型的反渗透系统包括反渗透给水泵、阻垢剂加药装置、还原剂加药装置、5μm精密过滤器、一级高压泵、一级反渗透装置、CO2脱气装置或NaOH加药装置、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装置以及反渗透清洗装置等。

(1)阻垢剂加药装置

阻垢剂加药系统在反渗透进水中加入阻垢剂,防止反渗透浓水中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钙等难溶盐浓缩后析出结垢堵塞反渗透膜,从而损坏膜元件的应用特性,因此在进入膜元件之前设置了阻垢剂加药装置。

阻垢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质,除了能在朗格利尔指数(LSI)=2.6情况下运行之外,还能阻止SO42-的结垢,它的主要作用是相对增加水中结垢物质的溶解性,以防止碳酸钙、硫酸钙等物质对膜的阻碍,同时它也可以降低铁离子堵塞膜。

系统中是否要安装阻垢剂加药装置,这取决于原水水质与使用者要求的实际情况。

(2)NaOH加药装置

如果采用的是双级反渗透,在二级反渗透高压泵前加入NaOH溶液,用以调节进水PH值,使二级反渗透进水中CO2气体以离子形式溶解于水中,并通过二级反渗透去除,使产水满足EDI装置进水要求,减轻EDI的负担。

(3)反渗透装置

反渗透(RO)是压力驱动工艺,利用半渗透膜去除水中溶解盐类,同时去除一些有机大分子,前阶段没有去除的小颗粒等。

半渗透的膜可以渗透水,而不可以渗透其它的物质,如:

很多盐、酸、沉淀、胶体、细菌和内毒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