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影响气顶驱、重力驱动采收率的因素。
13、开发层系划分的概念、从多油层储层非均质特征说明层系划分的必要性。
划分开发层系:
就是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的一套开发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必要性:
⑴有利于发挥个油层的作用,为油层比较均衡开采打下基础,减少层间矛盾;
①水驱油田,高K层水淹后,会加剧层间矛盾
②编制方案是以平均参数来设计井距、排距、生产压差,而实际生产时,Pfw反映高k/μ层
③干扰:
高渗透层的生产受到低渗透层的干扰
⑵提高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
⑶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
⑷适应采油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
14、掌握层系划分原则
①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当接近,尤其渗透率要接近。
②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
h有>10m单井控制储量>10万吨
③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大庆)隔层厚度>3米
④要考虑到采油工艺技术水平,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15、注水的时机(早、中、晚)的定义、特点、优点、适用条件。
㈠早期注水
⑴定义:
在油田投产的同时进行注水,或是在油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之前就及时进行注水,使油层压力始终保持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或原始油层压力附近。
⑵特点:
①油层内不脱气,原油性质保持较好;
②油层内只是油、水二相流动,渗流特征清楚;
③油井产能高——自喷期长
④采油速度高——较长的稳产期
⑶缺点:
投产初期注水工程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长。
⑷适用:
地饱压差相对较小的油田。
㈡中期注水
⑴定义:
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当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气油比上升到最大值之前开始注水。
⑵特点:
①随注水压力恢复,地层压力略低于饱和压力,形成水驱混气油方式;
②注水后,地层压力恢复到饱和压力以上,可获得较高产量。
⑶优点:
初期投资少,经济效益好;可保持较长稳产期,不影响最终采收率。
⑷适用:
地饱压差较大、天然能量相对较大的油田。
㈢晚期注水
⑴定义:
开采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在溶解气驱之后注水。
⑵特点:
①驱动方式转为溶解气驱;
②注水后,可能形成油气水三相渗流;
③产量不能保持稳定;
⑶优点:
开发初期投资少,原油成本低。
⑷适用:
原油性质好,天然能量足,中、小型油田。
16、什么叫注水方式,及主要的注水方式类型。
㈠注水方式(也称注采系统):
注水井在油层所处的地位和注水井与生产井
之间的排列关系。
㈡注水方式分类:
边缘注水:
将注水井按一定的形式布置在油水过渡带附近进行注水。
切割(行列)注水:
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较小的面积,成为独立的开发区域。
面积注水:
把注水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
17、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㈠边缘注水
⑴适用条件:
①适用于中小型油田,油层构造比较完整;
②油层分布比较稳定,含油边界位置清楚;
③外部和内部连通性好,流动系数(kh/μ)高。
⑵优点:
①油水边界比较完整,水线推进均匀;
②控制比较容易,无水采收率和低含水采收率高;
③注水井少,注入设备投资少。
⑶局限性:
①在较大油田的构造顶部效果差,易出现弹性驱或溶解气驱。
②注入水利用率不高。
㈡切割注水(行列注水)
⑴适用条件:
①油层大面积分布,有一定的延伸长度;
②注水井排与生产井排连通性好;
③较好的流动系数(kh/μ)
⑵优点:
①根据地质情况,选择最佳切割方向及切割区的宽度;
②便于修改原来的注水方式;
③可以优先开采高产地带,使产量达到时间要求。
⑶局限性:
①不适应非均质严重的油田——水线推进不均匀
②注水井间干扰大——吸水能力降低
③有时出现区间不平衡——造成平面矛盾
㈢面积注水
⑴适用条件:
①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
②油层渗透性差,流动系数低;
③面积分布大,构造不完整,断层分布复杂;
④适用于强化采油。
⑵优点:
①所有生产井置于注水井第一线,有利于油井受效;
②注水面积大,受效快;
③油井有多向供水条件,采油速度高;
④便于调整。
18、画出基本井网的二种形式(三角形井网、正方形井网);
面积井网的命名(正、反);
二种基本井网下的面积注水井网的画法,及其油水井数比是多少;
井网密度、单元控制面积概念。
m-生产井数与注水井数之比.
F-每口注水井控制的面积.
S-钻井密度(每口井的控制面积)-井网密度
19、面积和体积波及系数定义,影响水驱波及系数(或水驱采收率)的因素。
㈠面积波及系数:
水淹面积与井网控制面积之比
㈡体积波及系数:
水所波及到的孔隙体积与所研究的注水单元的孔隙体积之比。
㈢影响因素:
①注水井网类型
②注水流度比
③油层非均质性
④重力分异
⑤毛细管力
⑥注水速度
20、断块、断块油藏、断块油田、复杂断块油田、断块区、油气富集区、滚动开发,及其以面积划分的级别。
⑴断块:
被断层分割开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不同规模的地质体。
⑵断块油藏:
断层遮挡所形成的油藏称为断块油藏。
⑶断块油田:
在一定构造背景基础上,以断块油藏为主的油田,称为断块油田。
⑷复杂断块油田:
含油面积小于lkm2的断块油藏,且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50%以上的断块油田,称为复杂断块油田。
⑸断块区:
有相似的地质特征和相似的含油特点的若干个分布在一起并具有一定联系的断块总体,称为断块区。
⑹油气富集区:
油气相对富集的断块区,则称为油气富集区,简称“富集区”。
⑺滚动开发:
在复杂断块油田上、重点对油气富集区采取与详探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在实践与认识上多次反复逐步发展的开发方法,称为滚动开发。
⑻面积划分的级别
①大断块油藏:
含油面积>l.0km2;
②较大断块油藏:
0.4km2<含油面积≤1.Okm2;
③中断块油藏:
0.2km2<含油面积≤0.4km2;
④小断块油藏:
0.1km2<含油面积≤0.2km2;
⑤碎块油藏:
含油面积≤01km2
21、了解断块油田的开发方法——滚动开发基本工作程序
⑴整体部署:
根据断块区钻探资料并结合地震细测资料,从认识主力断块与开发主力断块的需要出发,以本块主力含油层系为主,设想一套开发井网,作为钻井实施基础。
⑵分步实施:
在设想井网基础上,根据断块区存在的地质问题,分批逐步加以解决,先打关键井,后打一般开发井。
⑶及时调整:
根据关键井的资料进行研究,按新的认识及时调整原来设想井网的部署,提出下一批井位,以适应本断块区的特点。
⑷逐步完善:
一般经过几次调整,补打少量开发井,就能较好地控制主力含油断块,逐步形成开发井网。
22、什么是弹塑性,以及弹塑性(压力敏感)对储层物性影响;
弹塑性(压力敏感)驱动下的开发特征(指示曲线特征)。
压力下降时的产量公式(径向流公式)。
G=Ko{1-exp[-αo(po-pc)]}/αo
Ko=(2πkooρoh)/[μoln(R/rc)]
23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其中油藏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4、掌握开发调整的几种主要的方法,以及基本的井网变换的形式。
⑴采油工艺调整
⑵工作制度调整
⑶驱动方式调整
⑷层系调整
⑸井网调整
25、合理注采井网要满足的条件。
⑴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
⑵要适应差油层的渗流特点,达到一定的采油速度;
⑶保证有一定的单井控制储量;
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6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式。
最佳经济井网密度、极限经济井网密度概念。
①井网密度与采收率关系:
R=Ae^(B/s)
R-采收率;s-井网密度,口/Km2;A-驱油效率%;B-参数(储层与流体特征)
②最佳经济井网密度——经济效益最大点
③极限井网密度——经济效益平衡点
第二章
1推导(不考虑重力和毛管力)分流量方程,毛管力对分流量的影响。
2概念:
含水率、含水上升率、视粘度、平均视粘度、无水采油期、无水采收率、端点流度比、采出程度、注入倍数、采油速度、
3见水前或见水后的油藏平均含水饱和度计算公式与方法。
4掌握倾斜油藏重力分异条件下,稳定驱替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5了解重力分异条件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及其特征
6了解多油层条件下,分流量方程、饱和度方程、前沿推进速度
7概念:
底水锥进、稳定锥进、不稳定锥进、临界产量、突破时间
8锥体的势特征、锥体上升高度取决于哪些因素(力)
9理解面积注水产量公式,能根据不同面积法进行化简。
10剩余油、残余油及其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的监测方法有那些
11、毛管数及其物理意义和对剩余油流动性的影响
12、油田开发调整中常用的水动力学方法
13、周期注水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
14、了解一般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富集区域)
第三章
1、试井、试井分析、试井的分类,试井的作用。
2、无穷大地层基本解及其简化形式。
幂积分函数
3、理解和掌握Horner方法MDH方法
4、Horner方法和MDH方法求平均地层压力
5、地层系数、流动系数、表皮系数、导压系数
6、典型压力恢复曲线特征(定性分析),
不同流动阶段的定义,
影响不同流动阶段的因素。
7、边界影响、井筒影响
8、有界地层拟稳态条件下压降与时间关系
拟稳态开始时间、调查半径
9、形状因子、无因次时间、无因次压力
10、求地层压力的MBH方法步骤、Dietz方法
11、试井方法确定地质储量、到边界距离;
Y函数定义、Y函数探边、
不同边界性质的Y函数特征(示意图)。
12、双重介质油藏,稳态窜流、不稳态窜流
13、双重孔隙介质流动模型、以及流动形态的三个阶段。
14、弹性储容比、窜流系数、截距差Dp、斜率
第四章
1、物质平衡方法的平衡原理
2、推导综合驱动方式下物质平衡方程
3、能写出各种驱动形式下的物质平衡方程(水驱,弹性驱、刚性驱替、溶解气驱动)
形成的条件及其方程;驱动方式下生产特征。
4、水侵系数、弹性产率、弹性采收率、综合压缩系数
5、驱动指数及其各种驱动指数的表达式
6、体积系数、二相体积系数、生产气油比、亏空体积、
7、主要驱动方式下的储量核实的方法
8、溶解气驱动下:
饱和度方程、瞬时气油比方程
9、了解溶解气驱动动态预测的方法步骤
10、水侵量计算的四种形式、及其计算表达式
11、物质平衡方法:
图解法确定地质储量和水侵系数方法
12、了解物质平衡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13、了解水驱规律的推导思路,
掌握基本水驱规律方程及其应用、参数(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14、水油比与累积产水量的关系
15、用水驱曲线评价开发调整与措施效果的方法
14、修正水驱规律公式、以及修正参数的推导。
15、产量递减率的基本定义
16、任意时刻的递减率与初始产量、初始递减率的关系。
17、产量递减类型及判断标准
18、产量递减的三种规律表达式、三种规律的应用(预测产量和累积产量)
19、三种递减规律的递减快慢程度顺序、递减周期、半周期
第五章
油藏管理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