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规则培训讲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3649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规则培训讲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规则培训讲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规则培训讲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规则培训讲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规则培训讲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规则培训讲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规则培训讲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规则培训讲学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规则培训讲学Word文件下载.docx

山地户外运动是集体项目,鼓励队伍中运动员之间的配合和帮助。

2队伍及运动员行为

2.1总则

山地户外运动竞赛是由多个户外运动项目组成的集体体育运动,比赛的战术、策略只是队伍之间相互竞争的一方面,运动员还必须做到:

2.1.1始终奉行和遵守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2.1.2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任;

2.1.3理解中登协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规则;

2.1.4遵守比赛当地的交通规则,听从裁判员的指挥;

2.1.5对待其他运动员、裁判员、官员、志愿者和观众要尊重和有礼貌;

2.1.6不使用不文明语言;

2.1.7故意违反规则的运动员,如有必要裁判员可责令其队伍立即退出比赛;

2.1.8运动员商业行为不得影响赛事及运动员安全;

2.1.9运动员退出比赛,必须并有义务通知比赛当执裁判员;

2.1.10所有参赛运动员及领队必须遵守国家的一切法律法规。

2.2兴奋剂

中登协严禁参赛者使用任何目前被IAAF、UCI或者ITU禁止的药品。

2.3身体条件

山地户外运动竞赛是高强度的体能类运动项目。

要参加此类运动项目的比赛,运动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体能状况,运动员的健康与安全至关重要。

每次比赛各赛段及全程的关门时间将由赛事技术组决定。

这些关门时间写在赛前相关的资料内。

2.4参赛资格

2.4.1基本参赛资格

●比赛以队伍的形式进行,每队由四名参赛队员(其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异性)和一名教练兼领队组成;

●参赛队员在比赛期间年龄必须在18周岁至50周岁之间;

●参赛队员必须掌握各比赛项目技术、具备良好的水性和体能;

●被国际或国内任何单项组织停赛的运动员没有资格参加中国登山协会(登山中心)主办/审批的任何比赛。

2.4.2体检

每名参赛队员必须交体检表,并附心电图。

2.4.3参赛服装

各队伍的队员在比赛场地时必须穿着相似或相同的队服,包括上衣及长或短裤(每天赛事的队服都应该是同一种设计的)。

3计时与成绩

3.1总则

每个比赛赛段的名次将以每个队伍完成该赛段的时间决定,而整个赛事的最终成绩则以所有比赛赛段成绩相加。

赛事的计时器会在每天比赛的发令枪响起之后开始计时,在每队最后一名队员通过比赛终点线时停止计时。

赛会可能会在个别赛段让各队伍先后间隔或分批出发。

3.2交替站规定

在赛道中,项目间的交换处设有交替站。

运动员及队伍须按下面规定执行:

3.2.1某些赛程中设有强制休息站,每名运动员必须在休息站内休息至少15分钟,休息时间超过15分钟后计入比赛时间。

最多不得超过25分钟。

除非其中有队员在等待或接受赛会医疗人员治疗。

3.2.2队伍可以停留在任何交替站的最长时间是25分钟,任何队伍停留在一个交替站/休息站多于25分钟或在休息站停留少于15分钟,将按多出或不足时间的3倍给予罚时。

3.2.3队伍需按上述两条规则自行负责计划在交替站内花费的时间。

3.2.4山地车在交替站内不许骑行,须推出交替站后方可骑行。

3.2.5不得有意或无意使用及损坏其他队伍任何器材装备。

3.2.6在交替站和补给站内除运动员和必要的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3.2.7每支队伍必须四名队员同时进入和离开交替站和补给站。

3.3完赛、替补和退出

3.3.1完赛

完赛是指队伍按开始指定的参赛运动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赛段的比赛。

完赛的队伍都有正式的排名。

3.3.2替补

在每个队伍中有一名教练兼领队,他/她可作为替补参加比赛,须按以下规定执行:

●队伍中有一名队员因伤病不能参加下一天的比赛,可在比赛前一天向赛会递交书面替补申请材料,经赛会和医疗组同意后领队或教练可作为替补继续参加比赛;

●替补后的队伍中仍有一名异性。

比赛成绩在所有未使用替补队伍之后排名。

3.3.3退出

●如有队员或整个队伍要退出赛事,该队伍必须马上在最近的检查站/交替站通知赛道工作人员。

任何队伍未能及时和清楚地通知赛道工作人员而退出赛事,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需要退出比赛的运动员的队友需负责协助该名要退出比赛的运动员到达附近的检查站或交替站,以便工作人员能安排交通工具和医疗服务。

如运动员需要退出比赛而同队队员没有提供协助,该队伍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队伍中如有一名或两名队员退出了赛事,该队伍余下的队员仍可完成余下的赛事,但没有赛事的正式名次,在比赛中不得影响其他参赛队伍正常比赛。

而当队伍只余下一人时就不能继续参加比赛。

●根据赛事制定的关门时间,如队伍在关门时间之前未通过指定地点,赛会将强制该队退出比赛。

●由于健康、时间及其它以外原因,医生和裁判有责任提出强制运动员退出比赛的建议,由裁判长决定并通知运动员。

4装备

4.1赛会提供的设备

根据比赛的需要赛会将为队伍提供必要设备,每名运动员都不得故意破坏赛会提供的装备。

4.2装备的基本规则

4.2.1装备规则的设定是以安全性、公平性和简单参与的几个目标为基础。

4.2.2根据赛事运动员需按通知要求自带个人装备。

4.2.3队伍在全程比赛中携带指北针。

4.2.4队伍在比赛中不得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4.2.5运动员在全程比赛中必须戴头盔,在交替站内可以摘下头盔。

4.2.6如在比赛中队伍山地车出现故障,队伍自行修理。

4.2.7个人装备检查:

比赛前将进行装备检查,工作人员将会对赛事所需自带装备仔细检测,包括检查运动员对装备的使用情况。

对于缺少或不合格装备不得参加相应项目比赛,不会使用装备的运动员也将不得参加相应项目比赛。

4.2.8器材箱

赛会将把指定的器材箱运送到指定的交替站内。

参赛队伍需自己负责:

●根据赛事资料提供的器材箱计划和时间表正确地将器材放进器材箱;

●队伍在交替站需自行取放装备,领队不得进行帮助;

●没能把所需要的设备放到指定的器材箱里的队伍,将会由于没有所需装备而不能继续进行比赛;

●队伍必须将所有用过或没用的器材装备在离开交替站前放回本队的器材箱,盖好箱子;

任何队伍把装备放到器材箱外或器材箱盖子未盖好,将被处罚。

5赛道

5.1赛道标记

赛道上将会有路标、方向指示牌、丝带、粉笔字、浮标及其他装置作记认。

各队伍需:

5.1.1沿正确赛道比赛;

5.1.2慢速度以留意赛道标记及指示;

5.1.3对赛道的方向作出合理的推断及决定;

5.1.4对危险路段按指示牌所示减速前进,并不得超越前方队伍。

5.2赛道规定

通常,赛道都有显著的路标。

除了定点穿越、划船等个别项目。

5.2.1所有参赛队伍必须在指定的赛道上进行比赛,任何不小心离开赛道的队伍,需在离开赛道的地点重新返回赛道,否则将被判罚加时。

任何队伍故意离开赛道,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5.2.2在可以同时看到两个标记的情况下,队伍必须选择最近的一个标记前进;

队伍必须沿合逻辑的赛道前进,除非赛事标记有特别指示;

队伍在之字形赛道上走捷径将被当作故意缩短赛道,每次违规罚加时最少一个小时。

5.2.3比赛路线可能会因天气情况或安全因素而临时更改。

若比赛路线在比赛进行时有更改,赛事组委会有权因各队所完成的路线的差异来调整时间。

5.2.4任何队伍作出任何破坏或损害比赛场地的生态环境的行为,包括乱拋或弃置任何废物、垃圾或用品在赛道上,将受到判罚加时最少十分钟或被取消比赛资格。

6起点与终点

6.1起点

6.1.1每天比赛出发前20分钟进行检录,如果队伍三次检录未到将按退出比赛处理;

6.1.2每天出发前裁判将分别在离出发前5分钟、3分钟、1分钟时给予提示;

6.1.3如比赛出发时间有变动,赛会将会及时发出通知;

6.1.4队伍首日出发站位顺序将按号码的排位顺序进行,以后每日出发站位顺序按累计成绩的顺序进行。

例:

5号队累计成绩6小时30分,3号队累计成绩6小时32分,那么5号队站在3号队前面出发。

6.2终点

6.2.1队伍中最后一名队员通过终点时停止计时;

6.2.2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得妨碍裁判人员工作,如:

不准围着计时裁判询问成绩等。

7团队配合

山地户外竞赛的比赛策略是一个完整比赛的重要部分。

队员可以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配合:

7.1必须在每个赛段四名队员同时出发;

7.2四名队员必须一起完成赛程;

7.3四名队员必须一起进入及离开交替站;

7.4在越野跑、登山、定点穿越项目中队员之间最大距离不得超过50米;

7.5在山地车项目中队员之间最大距离不得超过100米。

7.6所有形式的团队合作,包括推、拉和运送队员都是允许的,但不得帮助其他队伍或接受其他队伍的帮助。

8各项目规则

8.1越野跑

8.1.1指不借助任何代步工具,在各种自然场地(非水域)进行的徒步运动。

包括跑步、登山、丛林/戈壁/沼泽穿越等。

8.1.2运动员可以跑,可以走,也可以爬行;

8.1.3运动员不可借助任何交通工具。

8.1.4在峡谷穿越项目中,运动员需注意看路标,沿着河道行进。

在个别路段必须按现场裁判的要求连接绳索保护,否则将取消比赛资格。

8.2山地车

8.2.1赛事指示牌显示危险路段需减速慢行,不可超车;

8.2.2运动员或队伍必须同山地车一起通过山地车赛段,不准扔下山地车及其部件;

8.2.3如山地车在比赛中损坏,自行修理;

8.2.4必须佩带头盔。

8.3划船

包括团队划船、双人皮艇、竹筏、自制船只等。

8.3.1规定路线划行,不准离开河道或湖面抬船行进;

8.3.2不准下水游泳;

8.3.3在比赛中队员必须穿救生衣等必要装备;

8.3.4运动员不准丢弃船桨和救生衣。

8.4山地车/赛跑交替赛

8.4.1每队4名队员交替使用2辆山地车,1辆自行车不得多人同时使用;

8.4.2山地车与越野跑的运动员之间不得使用绳索拖拽;

8.4.3每名参赛运动员必须佩带头盔;

8.4.4运动员必须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比赛;

8.4.5运动员必须靠右侧进行比赛,山地车必须放在道路右侧,在路口和狭窄的路段不得停放山地车。

8.5越野技能

8.5.1越野技能包括速降、攀岩、定点穿越、跨越障碍、生存技能等项目。

8.5.2越野技能项目设置会尽量避免积压等待,如出现队伍等待赛会坚持先到先得的原则,不给予减时。

若因工作人员的原因或不可遇见的因素造成队伍等待,赛会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减时。

8.6直排轮滑

8.6.1必须使用直排轮滑鞋;

8.6.2必须佩带头盔;

8.6.3可以使用登山/滑雪杖;

8.6.4不可以改造成偏离生产厂家所设计原来的功能。

(例如:

从五轮的旱冰鞋上撤除其中一个轮子的)

9中立援助

队伍可以从任何中立人士那里得到援助。

“中立者”来源于比赛官员、比赛工作人员、其他对手(但不得违反1.2.2)。

例一:

队伍在比赛期间可以在当地商店购买食品和饮料

例二:

队伍可以从沿途为队伍加油的观众那里获得自行车修理工具。

例三:

队伍在比赛期间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从领队、家庭、朋友、相识、经理人或者代理商接受食品,饮料及工具等帮助。

例四:

除了比赛裁判或者官员以外,队伍不可以计划在比赛途中任何地方放置补给品或者工具。

10医疗

10.1赛事医疗人员有权要求询问和检查运动员,被询问或检查的运动员必须停止比赛,配合医疗人员的询问和检查。

10.2根据医疗人员的检查结果,有权让运动员停止比赛休息或退出比赛。

10.3参赛运动员如在比赛中需要静脉注射,该运动员将会被移离赛道(该运动员所属队伍将被取消比赛成绩)。

10.4在比赛期间队伍中任何一名队员要求给予非治疗性的静脉注射或吸氧将会被罚加时。

罚则如下:

第一公升的静脉注射将罚时30分钟,以后的每公升将一律罚时15分钟,而罚时将以每名运动员每天作基本单位。

例子:

如同一队伍里有两名队员接受了各一公升的静脉注射,该队将被罚加时一小时。

另如果一位队员在第一天比赛后接受了一公升而第二天比赛后接受了两公升的静脉注射,该所属队伍将被罚时一小时十五分钟。

10.5在遇上医疗紧急事件时,整个队必伍须停止比赛直到适当幷且有效的援助到达现场。

11标志

11.1整个赛事期间,所有在赛道上的参赛运动员必须按以下规则穿上由赛会提供的比赛号码背心:

11.1.1号码背心穿在衣服的最外面。

背包、救生衣和水袋都必须穿在赛事号码背心内。

11.1.2参赛者只能在交替站内脱下赛事号码背心。

参赛者在赛道上任何地方不得脱下号码背心(除接受赛会医疗人员检查时,要求脱下),先到达运动员在等待其他队员进入交替站时不能脱下背心。

11.1.3在背心前面的底部中央,可放置一个赞助商的商标,队伍放置标志的赞助商不得与赛事赞助商有行业冲突。

上述所允许的标志,必须放置在赛事标志之下,以及不能大于25厘米长、15厘米宽。

11.2队伍号码必须恰当地装好和显示在每一辆自行车的前面把横上。

11.3各队伍均不能更改、涂污或修改大会提供的比赛编号及背心。

违例的队伍将会被罚加时或取消比赛资格。

11.4按照赞助商种类的规则,运动员赞助商的标志可随意放置在比赛衣服和器材上。

运动员赞助商的商标必须整齐和稳当的放置在衣服/器材设备上。

赛会有权摘除认为是不雅、不恰当或不合标准的商标。

11.5参赛者的赞助商不可与赛事冠名赞助商产生利益冲突。

11.6赛会将给领先的队伍提供特别颜色的背心以方便媒体辨认。

11.7各队伍的队员在比赛场地时必须穿着相似或相同的队服,包括上衣及长、短裤(每天赛事的制服都应该是同一种设计的)。

12补给站

在每天的赛程中都将设有补给站,运动员必须按以下规定执行:

12.1运动员不可以把补给站的水瓶或运动饮料容器带离补给站或交替站。

队伍必须把垃圾扔到垃圾箱或装在自己背包中,不得把垃圾扔到赛道中。

12.2队伍需自行带着在每一天各赛段期间需要的所有食品和水。

在赛道上的补给站将有装瓶的水,补充水分和营养的产品供应。

13罚则

违反山地户外竞赛规则的队伍及运动员将受到警告、加罚时间、取消比赛资格、停赛或者禁赛的处罚。

相应视情节严重和责任给予参赛单位处罚。

下面是对于规则违反的处罚方针。

这些仅仅作为一个大纲,仲裁委员会保留最终决策权。

13.1警告

在对运动员做出严厉的判罚之前,裁判员无须先给予警告。

警告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醒运动员可能会出现犯规行为和表明裁判员的“已关注”态度。

13.1.1警告的判罚

裁判员给予运动员警告的方式为:

a)吹哨或喇叭;

b)出示黄牌;

c)呼叫运动员的号码。

13.1.2警告的理由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裁判员可判罚警告:

a)运动员无意犯规;

b)裁判员认为运动员可能要出现犯规行为;

c)运动员没有获利。

13.1.3判罚警告后的处理

当运动员受到裁判员警告后,需按裁判员的示意正确操作。

如果仍然没有理会裁判员的意图,裁判员根据情况给予该队处罚或者停止比赛,待搞清楚裁判员的安全意图后,可继续进行比赛。

13.2加罚时间

加罚时间是对参赛运动员及队伍犯规行为的相应处罚,根据情节加罚时间。

13.2.1判罚的理由(加时判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

(1)故意违反行为

a)骚扰另一队的前进或者破坏器材;

b)不立即和恭敬地服从比赛裁判的指令;

c)公然对官方的决定显示出厌恶;

d)移走或改变赛道标记;

e)故意走短程赛道;

f)在自行车/越野跑交替赛项目中两名队员同时骑车;

g)接受非中立的外界援助;

h)拒绝赛事医疗人员询问和检查。

处罚--根据意图的严重性和意向,队伍将被取消参赛资格或最少罚加时1小时。

(2)装备违反

a)使用不合要求的器材装备,如山地车、速降装备等;

b)改造装备原来的功能。

处罚--每个项目赛程所出现的装备违反将被罚时30分钟。

(3)安全违反

a)没有带上或没扣好头盔;

b)没有穿上或没扣好救生衣;

c)缺少必须的安全装备。

处罚--第一次违反将罚时15分钟,随每一次附加违反而升级。

(4)比赛背心使用违反

a)未能够作为最外层的衣服;

b)在比赛过程,赛道上,脱下背心。

处罚--第一次违反将罚时5分钟,随每一次附加违反而升级。

(5)无意违反

a)防碍另一队的前进;

b)损坏另一队的装备;

c)离开有标记的赛道;

d)在自行车/越野跑交替赛中把自行车搁在错误的道路的侧面。

处罚--每一次违反将处罚加时3分钟

(6)环境违反

a)对生态环境有害的行为;

b)从交替站或补给站带走饮料容器。

处罚--第一次违反罚时10分钟,处罚随每一次附加违反而升级

13.3取消比赛资格

13.3.1概述

取消比赛资格是对运动员及队伍严重犯规行为的相应处罚。

13.3.2判罚

裁判员判罚取消运动员比赛资格的方式为:

a)吹喇叭或哨;

b)挥动红旗或出示红牌;

c)呼叫运动员的号码;

d)完赛后宣布。

13.3.3判罚取消比赛资格的理由

a)对任何裁判员有不文明用语或举动,或者严重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

b)拒绝听从裁判员的指示;

c)把山地车或者船只丢弃在赛道上;

d)提出欺诈性的抗议;

e)故意扰乱赛场秩序;

f)使用未经批准的装备获利,或对他人构成危险。

13.3.4判罚取消比赛资格后的处理

运动员被判罚取消比赛资格后,可终止比赛。

被取消比赛资格的队伍可根据本规则中有关上诉的条款规定,对此判罚提出上诉。

13.4停赛

13.4.1定义

停赛意味着运动员在停赛期间,不能参加中国登山协会主办或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批准的比赛。

13.4.2判罚停赛的理由

运动员可能因下列原因被停赛(但不仅限于下列原因):

a)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

b)欺诈手段,如:

谎报姓名或年龄,伪造相关资料,或提供虚假信息;

c)在没有参赛资格的情况下参加比赛;

e)服用兴奋剂;

f)停赛决定由比赛仲裁委员会做出。

视运动员犯规情况而定,停赛期可为3个月到4年。

13.5禁赛

13.5.1定义

运动员终生不得参加中国登山协会主办及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批准的比赛。

13.5.2判罚禁赛的理由

运动员可能因下列原因被禁赛(但不仅限于下列原因):

a)第二次被查出服用兴奋剂;

b)罕见和粗暴的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

13.5.3判罚禁赛后的处理

a)被判罚的禁赛的运动员或队伍终身不得参加中国登山协会主办或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批准的比赛。

b)被判罚运动员所代表单位在一年内不能参加中国登山协会主办或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批准的比赛。

13.5.4因服用兴奋剂而被禁赛

如果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而被停赛或禁赛,则该运动员不能参加任何被国际奥委会或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所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举办的比赛。

13.5.5处罚的通知

如果运动员或队伍被停赛或禁赛,则中国登山协会将在30天内以书面方式通知其所属会员协会、俱乐部及高校。

13.5.6复赛

停赛期满后,运动员及其所在的协会、俱乐部或高校必须向中国登山协会提出恢复参赛的申请。

14奖品

14.1奖金

赛事对取得前8-12名的队伍颁发奖金或奖品。

14.2奖杯

对取得前三名的队伍颁发奖杯。

14.3单项奖项

比赛设道德风尚奖和拼搏奖,颁发奖杯。

对每天取得前三名的队伍颁发奖金。

15裁判

15.1总则

15.1.1裁判

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竞赛中的裁判包括:

a)仲裁委员会:

由中国登山协会指定,负责指导裁判员的资格认证以及对犯规行为做最终裁决。

b)裁判长:

负责分配并监督所有裁判员的工作。

c)裁判员:

负责检录,起点/终点,转换区,各项目及装备控制等部分的工作。

每个比赛区域都将分配到足够数量的裁判员,并由他们在各自授权范围内确保比赛规则的实施。

15.1.2仲裁委员会的职责

对一切抗议和上诉做出裁决。

15.1.3仲裁的公正

仲裁委员会应遵守以下原则:

a)公平衡量一切证据和证词。

b)认识到由于个体观察和记忆不同,诚实的证词也会出现多样性和矛盾性。

c)接受并获取所有的证据。

d)在对犯规的判罚得到仲裁委员会认可之前,都认为运动员是无辜的。

16抗议

16.1对参赛资格的抗议

对某运动员或队伍参赛资格提出的抗议应在赛前书面提交给仲裁委员会,对抗议的处理决定将在比赛成绩公布之前做出。

16.2对比赛路线的抗议

对比赛路线安全或不符合规则之处提出的抗议必须在赛前24小时书面提交给仲裁委员会。

16.3由参赛运动员提出的抗议

参赛队伍对其他队伍运动员或裁判提出的抗议,应在其完成比赛后15分钟内书面提交给裁判长。

16.4对计时的抗议

对计时错误的抗议应在裁判长公布非正式比赛成绩后的30分钟内提出。

对正式比赛成绩的抗议可由俱乐部、协会或高校代表在赛后3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中国登山协会提出。

16.5对比赛装备抗议

对某名运动员或队伍不符合规则的器材装备的抗议应在完成比赛后15分钟内书面提交给裁判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