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3182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三次按大按钮时,表针归零。

知识点4误差

9.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

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刻度尺的选取怎样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选取合适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

根据测量要求和精确程度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分度值反映刻度尺的精确程度,过大时测量结果不够准确,过小则没有必要。

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在使用刻度尺读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刻度尺使用口诀:

平行正放,刻度紧靠;

视线正对,注意估读,正确记录。

(2)如果被测物体的始端没有对准零刻度线,则用末端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始端对应的刻度值。

(3)单位换算口诀:

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时间的测量停表的小表盘和大表盘怎样读数?

怎样根据大表盘、小表盘的读数确定所测时间?

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种,机械停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和60s两种。

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表盘)和秒(大表盘),并将它们相加,特别注意的是秒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s的停表需要判断分针是否过半刻度,若已过半刻度,需要加30s。

误差与错误误差和错误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相同吗?

测量长度与时间时,误差越小越好,但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在测量过程中尽量减小。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1机械运动

10.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

知识点2参照物

1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

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13.参照物应该怎样进行选择?

(1)参照物根据需要来选择。

平时我们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默认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2)参照物一旦选定,我们就假定它是静止的。

(3)除被研究物体外,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

1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可能不同。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参照物及其选择我们一般说某个物体在运动,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参照物的辨别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看研究对象相对哪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则此物体就是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怎样理解相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步骤:

一“选”(参照物);

二“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三“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1速度

1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16.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17.速度的计算公式:

,求路程的变形式:

,求时间的变形式:

18.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常用单位是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

换算关系:

1m/s=km/h。

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

19.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20.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1.自然界中很难找到严格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我们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有关运动的图像问题s-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平均速度是s/t。

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斜率表示平均速度是0。

在应用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时,首先要清楚横、纵坐标物理量的含义,即是v-t图像还是s-t图像。

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平均速度需要哪些条件?

解平均速度问题的基本原则:

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就是平均速度。

无论题目如何变化,原则不变,绝对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各段路程速度的平均值。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匀速直线运动有何特征?

(1)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绝对的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中是不多见的,只是为了简化问题便于研究,才将某些运动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快慢不变且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在任何时刻、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2.如何用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用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通过的路程。

23.准备玩具小车、木块、斜面、金属片:

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

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1)实验设计:

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若坡度太大,小车运动太快,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

若坡度太小,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

(2)测量路程时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的末端或中点,必须从开始计时的小车的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或从开始计时的小车的尾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

(3)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时应使小车做直线运动。

(4)将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全程的路程

和小车通过的时间

,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测出上半程的路程

和小车通过的时间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6)用

算出下半程的路程,用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程的时间,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7)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快。

平均速度的测定实验中路程怎么测量?

时间怎么测量?

测得路程和时间后怎么处理才能获得准确的平均速度?

(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2)注意小车运动路程是哪一段,这段路程小车用多长时间,记录数据时要一一对应。

(3)在计时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停表的操作与运动物体始终同步。

(4)在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和记录数据,斜面的倾角适当小些。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每段路程速度的平均吗?

如果物体做变速运动,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

,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

,由平均速度公式

可以推导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推导过程:

因为

所以

如果物体做变速运动,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

=

=

整合探究专题1机械运动及其应用

突破点1对物理量的估测估测是我们学习物理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也是物理考试的重点,我们应该根据生活经验,把题目中的问题与所熟悉的物体的长度或体积、时间等进行比较并判断。

突破点2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由于在精确的测量中,我们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一定是刻度尺分度值的整数倍,而估计值就是不够一个分度值时估计到分度值的十分位。

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个测量结果换算成只有一位小数的数值,这个数值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突破点3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对一个物理量的测量的方法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对一些细小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可以采取累积法间接测量。

突破点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同一个研究对象是运动还是静止,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必须仔细审题,确定研究对象是相对哪一个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根据比较的结果再下结论。

突破点5相对运动的速度我们平常说的速度都是指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如果我们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也发生了变化。

运用相对速度来解题能使问题简化。

突破点6匀速直线运动中的计算运动的物体有两个,对于每一个运动的物体来说,运动的时间、路程、速度中已知其中任何两个量都可以根据

求出第三个量。

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要紧抓住它们在运动的时间、路程、速度这三个物理量中的等量关系。

突破点7数学思维法解答物理问题需要数学工具,运用方程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使用时我们需要找出题设条件中的等量关系来建立方程。

突破点8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

平均速度:

,速度的平均值:

突破点9变速运动中的复杂计算不知道路程,也不知道速度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平均速度与时间的乘积相等,可以用两个成等量关系的表达式列方程。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

2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5.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26.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27.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3声速

28.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29.声音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1.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要晚s以上,人耳就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如何观察微小的振动?

转换法认识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些物体的振动不易察觉,我们可以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片、泡沫、乒乓球、水花的振动等来观察发声体的振动。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

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吗?

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其次,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小。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温度、压强都有观。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1音调

32.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33.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赫兹,简称赫。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高音调的波形密集,低音调的波形稀疏。

34.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不同,很多动物能听到一些人听不到的频率。

知识点2响度

35.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响度大的波形高,响度小的波形低。

知识点3音色

36.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对于不同的发声体,即使音调或响度相同,波形也不同。

我们能辨别出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就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音调及其决定因素

实验:

准备材料:

若干空瓶子,水,一根细木棒。

实验步骤:

1.往若干空瓶子中依次加入高于前一个瓶子水位的水。

2.对瓶口吹气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瓶内空气柱越长,发声音调越低,瓶内空气柱越短,发声音调越高;

瓶内水多的,空气柱短,发声的音调越高。

3.用细木棒敲打瓶口时,是瓶子本身振动发出声音,瓶内水越多时,对瓶子的振动发声阻碍就越大,音调就越低;

瓶内的水越少时,对瓶的振动阻碍就越小,瓶子振动产生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结论:

一般而言,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发声体越长、越粗、越厚、越松,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耳的听声能力人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是一样的吗?

人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不一样。

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从85Hz到1100Hz;

人的听觉频率是从20Hz到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动物的低,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比较

音调的定义是声音的高低(尖细低沉程度),决定因素是频率的高低(振动的快慢)。

响度的定义是声音的大小,决定因素是振幅的大小和距发声体的远近。

音色的定义是声音的特色,决定因素是物体本身材料、结构等。

第3节声的利用

知识点1声与信息

37.声波能传递信息。

38.回声定位:

蝙蝠利用超声波,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

回声定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超声导盲仪和倒车雷达。

根据回声定位发明了声纳,利用它探知海洋深度,获得鱼群的信息。

39.超声诊断:

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如医生常用B超来获得人体内部器官的图像信息。

知识点2声与能量

40.声波能传递能量。

41.在生活中可应用超声清洗、超声波加湿器、超声碎石、超声加工。

超声除尘等。

回声定位的应用利用超声波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

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测速仪测量车速:

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时,一定要明确“发出的声波一去一回”的物理过程,从而找准时间和路程。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在生活中的的具体应用及区别

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时物体没有变化,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时物体会产生一系列改变。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点1噪声的来源

42.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叫做噪声。

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3.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乐音的波形有规则,噪声的波形无规则。

知识点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44.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dB。

45.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dB-40dB。

知识点3控制噪声

46.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47.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乐音和噪声的区别它们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吗?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会成为噪声,但在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永远都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控制噪声的途径:

一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可简记为“消声”“隔声”和“吸声”。

整合探究专题2声现象

突破点1声现象回声是一种声现象,人要在空气中听到回声,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17m。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由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决定。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s。

人耳就不能区别回声和原声,回声就与原声混合使原声加强。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7m来回是34m。

突破点2声速的有关计算在解答情景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时,最好能根据题意作出相关的情景示意图,以便直观地分析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解题变得更加容易一些。

突破点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则声音传播相同的路径所用时间的长短不同。

突破点4音调、响度及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中,音调与响度最易混淆。

音调只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大小无关;

而响度只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也没有任何关系。

不能误认为音调高也就是响度大,响度大音调也就高。

所以要区分这三个声音的特性,必须准确领会每一个物理概念的意义和正确理解生活用语实际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突破点5根据波形图判断声的特性波形的间距疏密反映振动的频率,波形上下振动的幅度反映了振幅。

波形图的疏密相同,表示音调相同。

振幅不同,表示响度不同。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所以根据波形图判断声的特性,要分清楚是波形的疏密相同还是上下振动的幅度相同。

突破点6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的特性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变量)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这叫做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的要点是在研究某一个物理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能改变这一个物理量,而其他所有的物理量都要保持相同。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知识点1温度与温度计

48.常见的温度计是用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制成,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9.摄氏温度的规定: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知识点2温度计的使用

50.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1)看:

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停: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知识点3体温计

51.常用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1)结构上:

常用温度计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2)使用上:

常用体温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使用前不用甩;

体温计可以离开身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温度计的读数温度计是如何读数的?

温度计读数时,首先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再观察所测得的温度是正值还是负值,然后进行读数。

体温计及其读数体温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体温计与其他温度计不同,它的分度值是℃,使用前需要甩几下,否则就会出现“低温不准高温准”的现象。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

52.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需要放出热量。

知识点2晶体和非晶体

53.固态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

知识点3熔点和凝固点

5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就是晶体的凝固点。

同一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熔化和凝固现象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定义是什么?

判断物体是否发生熔化或凝固,关键看“两态”,即是否从“固态”变为“液态”,或从“液态”变成“固态”。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

晶体和非晶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从凝固点和熔点区分。

(2)根据形状区分。

(3)根据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来区分。

(4)根据熔化和凝固图像进行区分。

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什么特点?

熔化图像——温度总体随时间增加而上升;

凝固图象——温度总体随时间增加而下降。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区别: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中间有一段水平线,此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或放热,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1汽化

55.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56.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知识点2沸腾和蒸发

57.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58.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

59.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要吸热,温度会降低。

60.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知识点3液化

6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62.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常见方法。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蒸发加快还是减慢的问题时,要注意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如何变化,再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答。

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液体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高压锅的密闭性强,使用时能增大液面上方气压,提高水的沸点,食物在高温下能更快煮熟。

液化现象的辨别水蒸气是无色的,不可见的,只有当它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对光产生反射时,我们才能看到这些小水珠组成的“白气”。

云雾露雨和“白气”都是液化,应当要牢记。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1升华与凝华

6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升华要吸热。

64.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要放热。

知识点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从右到左放热

凝华

||

|凝固液化|

||←|←|

固态液态气态

|→|→||

|熔化汽化|

升华

从左到右吸热

生活中的凝华和升华现象

雾凇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

池塘中的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植物液化形成的;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判定生活中的凝华和升华时,要注意物态变化中的“直接”:

气态直接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