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微生物的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2748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微生物的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基础微生物的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基础微生物的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基础微生物的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基础微生物的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微生物的Word格式.docx

《基础微生物的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微生物的Word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微生物的Word格式.docx

E、四环素

尽管钩端螺旋体结构类似革兰阴性菌,但临床上常用青霉素治疗。

10、第二期梅毒的典型临床体征是

A、硬性下疳

B、梅毒疹

C、动脉瘤

D、脊髓痨

E、全身麻痹

梅毒疹是二期梅毒典型的临床体征,内含梅毒螺旋体,有传染性。

11、诊断钩端螺旋体病最为常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为

A、肥达试验

B、外斐反应

C、补体结合试验

D、显微镜凝集试验

E、玻片凝集试验

D

钩端螺旋体病感染后机体可产生抗体,通常采用当地流行的多种钩端螺旋体血清群为抗原,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与病人血清标本的凝集情况并判断效价。

12、用于梅毒病人确诊的常用实验室方法是

A、RPR

B、TPHA

C、FTE-ABS

D、TPI

E、捕获ELISA

梅毒螺旋体血凝(treponemalpallidumhemagglutination,TPHA)试验以梅毒螺旋体为抗原,特异性较强,故可用于梅毒病人确诊。

13、实验室常规检查钩端螺旋体用

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B、暗视野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荧光显微镜

E、普通光学显微镜

14、以鼠类和猪为主要储存宿主的螺旋体是

A、梅毒螺旋体

B、钩端螺旋体

E、回归热螺旋体

15、对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B、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以复制的方式增殖

D、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

E、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仅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RNA或DNA。

16、在生物学上病毒与衣原体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只有一种核酸

B、非细胞结构

C、严格细胞内寄生

D、对抗生素敏感

E、以复制方式繁殖

衣原体与病毒的相同之处是严格细胞内寄生,其余均不相同,如:

衣原体有RNA和DNA两种类型的核酸,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以类似细菌的二分裂方式繁殖。

17、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A、复制

B、裂殖

C、二分裂

D、芽生

E、分泌

病毒进入活细胞后,不是进行类似细菌等的二分裂繁殖,而是根据病毒核酸的指令,改变细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动,复制出大量子代病毒,并导致细胞发生多种改变。

18、关于病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病毒能侵害动植物

B、病毒可产生类毒素

C、病毒对抗生素敏感

D、病毒不具有免疫原性

E、抗病毒药物种类多、效果好、副作用小、价格低

类毒素是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了毒性但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制品,并非由病毒产生。

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具有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及体液免疫。

病毒为严格的胞内寄生性微生物,抗病毒药物必需进入细胞内才能作用于病毒,且病毒的复制过程与宿主细胞额生物合成过程相似,故很难获得理想的抗病毒药物,目前抗病毒药物仍不能满足临床病毒性疾病治疗的需要。

19、病毒的感染性核酸指的是

A、双链DNA

B、单链RNA

C、去除胞膜的病毒核酸

D、去除衣壳的病毒核酸

E、去除衣壳仍能进入宿主细胞引起感染的游离核酸

20、下列病毒复制周期中,不正确的一个环节是

A、吸附

B、穿入

C、脱壳

D、生物合成

E、分裂

病毒的复制周期依次包括: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成熟和释放。

21、病毒的遗传信息从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

A、转导作用

B、转化作用

C、逆转录

D、重组

E、翻译

22、病毒垂直传播主要经

A、胎盘

B、蚊子叮咬

C、吸人

D、皮肤损伤

E、其余选项都不是

垂直传播是指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

多种病毒可经垂直传播引起子代病毒感染,如: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HIV及乙型肝炎病毒等。

23、在病毒的致病机制中,除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外,还有

A、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病理作用

B、致细胞病变作用

C、细胞转化

D、细胞融合

E、包涵体形成

其余选项均属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24、潜伏性病毒感染的特点是在间歇期

A、可以分离出病毒

B、不能分离出病毒

C、不产生抗体

D、可以分离出病毒但测不出抗体

E、不能分离出病毒但能测出抗体

在显性感染时,可查到病毒的存在,而在潜伏期查不出病毒,但可测出抗体。

25、在感染早期,能非特异杀伤病毒感染的免疫因素是

A、B细胞

B、巨噬细胞

C、NK细胞

D、Th1细胞

E、CTL

非特异性免疫是针对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可针对病毒的进入迅速发生反应,并激活特异性免疫预防系统。

其中干扰抗生素和NK细胞起主要作用。

26、关于干扰素抗病毒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干扰素必须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B、干扰素必须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C、细胞内基因需要被激活后才能产生抗病毒蛋白

D、2ˊ-5ˊA合成酶导致病毒mRNA的降解

E、蛋白激酶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

干扰素首先与敏感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结合,触发信号传递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激活细胞内基因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实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抗病毒蛋白主要有2ˊ-5ˊ腺嘌呤核苷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

他恩通过不同途径降解病毒mRNA或阻断转录和翻译,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使病毒复制终止。

27、抗病毒免疫对游离病毒起直接作用的是

A、NK细胞

B、淋巴因子

C、干扰素

D、中和抗体

E、补体结合性抗体

28、防止病毒血形扩散的最有效免疫物质是

A、SIgA

B、IgA

C、IgG

D、干扰素

IgC分子量小,在体液中含量最高,存在时间长,而且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29、终止细胞内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中和抗体

B、NK细胞

C、巨噬细胞

D、CD4+Th1细胞

E、CD8+CTL

CD8+CTL受MHCI类分子限制,是发挥细胞毒作用的主要细胞。

在多数病毒感染中,因CTL可杀伤靶细胞达到清除或释放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体,从而在抗体的配合下清除病毒,因此被认为是终止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

30、某医院外科医生在给一位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手术时,不慎被手术剪刀割伤手指。

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B、注射抗生素

C、注射丙种球蛋白

D、注射HBIg

E、注射α-干扰素

作为应急预防措施,首先应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31、成年男性患者,被确诊为HIV感染者,消瘦衰竭经常发生肺感染,造成免疫低下的机制主要是

A、神经胶质细胞减少

B、树突状细胞减少

C、吞噬细胞破坏

D、中和抗体保护作用低

E、CD4+T细胞大量被破坏

艾滋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CD4+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32、15个月的婴儿出现严重水样腹泻及呕吐,病程持续5天,临床粪便标本检查未见致病菌、寄生虫及虫卵。

考虑为何种病原体感染

A、轮状病毒

B、肠道病毒E71型

C、埃可病毒

D、柯萨奇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6~24个月龄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体,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00万儿童因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而死亡。

33、一个4岁女孩轻微发热,口咽部疼痛,空腔粘膜、牙龈、咽部、嘴唇,以及手和脚后跟边缘有无数水疱状病变。

小泡不含巨细胞或异常细菌。

患者一周后自愈。

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单纯疱疹病毒

B、麻疹病毒

C、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肠道病毒E71型

E、立克次体

5岁儿童,在口腔黏膜、手和足出现小泡状病变,未查到巨细胞,支持手-足-口病的诊断。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E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引起,常在1周左右痊愈,仅极少数病例可伴有无菌性脑膜炎和心肌炎。

若病变部位存在巨细胞,则提示是疱疹病毒感染。

34、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性实验,以下有关中和试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

B、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短

C、是病毒在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D、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

E、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

考点: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test)是病毒在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故C正确;

是用系列稀释的病人血清与等量的已知病毒悬液混合在适温下作用一定时间后接种敏感细胞进行培养,以能保护半数细胞培养孔不产生CPE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作为终点效价,故A正确;

中和试验常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情况,多用已知抗原检测中和抗体,故D正确;

中和抗体特异性高,而且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长,故E正确。

因此选择B。

35、从可疑病例中分离病毒,采集标本时应注意的事项中错误的是

A、运送标本时注意保温(室温)

B、采取急性期标本

C、采集适当部位的标本

D、标本应尽快送检

E、可采集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

病毒标本的采取和运送原则。

其具体要求为采集病人急性期标本,在抗病毒治疗前采集,对易受污染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时应使用抗生素以抑制标本中的细菌或真菌等生长繁殖,标本采集后要注意冷藏并及时送检,检查抗体IgG时应采集双份血清。

因此选项A的内容是错误的,故答案选A。

36、减毒活疫苗对人体有潜在危险性的原因不包括

A、毒力回复性变异

B、激活机体潜伏病毒

C、可引起持续感染

D、不便于保存

E、可能进入机体引发相应并发症

减毒活疫苗的相关知识。

减毒活疫苗有潜在的危险性,最大的缺点是减毒活疫苗可以发生毒力回复变异,重新获得致病性。

对于有免疫缺陷的机体,接种疫苗可引起感染或并发症,可能活化人体内其他潜伏的病毒而引起持续感染。

因此选D。

37、某孕妇,怀孕14+周,疑似感染风疹病毒,为防止畸形胎儿的出生,应进行的快速、简易诊断是

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D、中和试验

E、病毒核酸检测

风疹病毒是引起风疹的病原体。

孕妇在孕期4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易引起垂直传播,致使胎儿出现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因此对孕妇及时、快速诊断可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

对孕妇的风疹病毒诊断最快速的是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故选C。

38、婴儿7个半月,医院出生,根据其免疫特点和我国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完成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应不包括

A、乙肝疫苗

B、麻疹减毒活疫苗

C、卡介苗

D、百白破三联针

E、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活疫苗

疫苗初种时间是:

出生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

2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

3个月:

百白破混合疫苗;

8个月:

麻疹疫苗。

所以正确答案选B。

39、某护士给一位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注射时,不慎被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

A、注射抗生素

B、注射丙种球蛋白

C、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目前乙肝疫苗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已经广泛应用于乙肝的预防,其中对高危人群(尤其是HBsAg阳性,同时HBc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

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入眼结膜或口腔黏膜或输入HBsAg阳性血液、手术刀损伤皮肤等)多主张立即(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因此选择D。

40、SARS的病原体是

A、呼吸道合胞病毒

C、鼻病毒

D、流感病毒

E、冠状病毒

从人分离的冠状病毒主要有普通冠状病毒229E、OC43和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三个型别。

SARS-CoV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病毒经飞沫传播,粪口途径亦可传播。

41、由麻疹病毒引起的SSPE是

A、隐性感染

B、潜伏感染

C、慢发病毒感染

D、亚临床感染

E、慢性感染

约百万分之一的麻疹患者疾病恢复后数年内或在学龄期前,可以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sclerosingpanencephalitis,SSPE),为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渐进性大脑衰退,一般在1~2年内死亡。

42、关于麻疹病毒叙述错误的是

A、DNA病毒

B、有特异性预防方法

C、病后免疫力持久

D、与SSPE有关

E、感染细胞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麻疹病毒为球形或丝形,有胞膜,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核心为不分节段的单负链RNA。

43、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抗原性不强,故免疫力不强

B、流感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

C、流感病毒型别多

D、甲型流感病毒易变异成新的亚型

E、乙型流感病毒易变异形成新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或两种抗原结构发生大幅度的变异,或者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并出现与前次流行株的抗原结构不同的新亚型(如H1N1转变为H2N2等)。

由于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这些新亚型可以与旧亚型交替出现或共同存在,引起人间流感大流行。

44、20个月男孩出现发热、易怒、红色皮疹,起始于面部,后扩散到全身。

9岁时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被诊断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下列哪个说法正确

A、缺陷性水痘-带状孢疹病毒在脑组织中出现

B、在脑髓液中检测到高滴度的麻疹病毒抗体

C、风疹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D、大脑功能渐进性衰退

E、注射疫苗的偶发现象

约百万分之一的麻疹患者疾病恢复后数年内或在学龄期前,可以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45、70岁老人未接种流感疫苗而感染流感。

一周后死于急性肺炎,可能是下列哪个病原体引起的

A、军团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麻疹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李斯特菌

流感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死亡病例多见于有细菌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婴幼儿、老人等,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6、骨髓灰质炎病毒常发生

B、急性(病原消灭型)感染

C、慢性感染

D、潜伏感染

E、慢发病毒感染

47、单纯疱疹病毒常发生

48、属于小RNA病毒科的是

A、风疹病毒

C、冠状病毒

D、鼻病毒

E、流感病毒

49、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是

50、能引起SSPE的是

51、分离腮腺炎病毒最常采取的材料是

A、粪便

B、咽漱液

C、血液

D、痰

E、唾液

52、属逆转录病毒的是

B、柯萨奇B组病毒

C、流感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腮腺炎病毒

53、主要引起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是

54、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

A、迟发感染

D、急性感染

E、隐性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免疫力的强弱显著影响其感染的结局。

至少有90%的感染者表现为隐性感染,只有0.1%~0.2%的感染者才出现严重的结局,甚至导致呼吸、心脏衰竭死亡。

55、柯萨奇病毒分为A、B两组,其分组的主要依据是

A、对新生小鼠的致病特征

B、补体结合试验

C、对人的致病特征

E、血凝试验

最早对柯萨奇病毒额分类就是根据其对乳鼠的致病性从肠道病毒中分类出来的,再对其分组也是根据其感染乳鼠后的不同表现来划分的,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新生乳鼠松弛型麻痹,而B组柯萨奇病毒引起新生乳鼠痉挛性麻痹。

56、柯萨奇病毒B组是病毒性心肌炎额重要病原体,其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蚊虫叮咬

D、血液和血制品

E、母婴垂直传播

肠道病毒感染的特点就是病毒虽经粪-口途径传播,但多引起肠道外的感染性疾病,如B组柯萨奇病毒(CVB)虽然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但它的传播途径仍与其他肠道病毒一样,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57、下列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中,错误的一项是

A、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途径

B、可形成两次病毒血症

C、易感者多为5岁以下幼儿

D、多变现为隐性感染

E、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肢体痉挛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病毒归属于肠道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其致病过程中有两次病毒血症;

易感者为5岁以下的儿童,90%的感染者变现为隐性感染,只有0.1%~0.2%的感染者出现迟缓性肢体麻痹,所以答案E是错的。

58、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额初服年龄为

A、新生儿

B、2个月龄

C、4个月龄

D、6个月龄

E、8个月龄

我国从1986年起就实施的脊灰疫苗接种程序是:

2个月龄的婴儿开始连服三次OPV,每次间隔一个月,4岁时再加强一次的免疫程序。

59、一名女孩在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后出现发热、颈背强直、暂时性肢体麻痹等症状,初步诊断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

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

A、不用减毒活疫苗

B、不用灭活疫苗

C、先用OPV,再用IPV

D、先用IPV,再用OPV

E、OPV+IPV同时使用

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疫苗(IPV)两种,OPV免疫效果好但有毒力回复额可能,IPV虽可避免毒力回复但免疫效果稍差。

因此,新的免疫程序建议先使用IPV两次,然后再口服OPV全程免疫,所以选答案D。

60、一患儿出现发热、头痛。

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症状,脑脊液涂片未查见细菌,初步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

下列病毒中哪一种不可能是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新型肠道病毒69型

C、柯萨奇病毒A2型

D、埃可病毒1型

E、新型肠道病毒71型

本题的五个选项中,除了B以外均有可能成为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

就新型肠道病毒而言,包括68、69、70和71四型,其中唯一还不清楚致病性的就是新型肠道病毒69型,所以它不可能是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

61、柯萨奇病毒的分组依据

A、中和试验

B、宿主范围

C、对新生小鼠的致病性

D、血凝试验

E、抵抗力

62、轮状病毒的基因组为

A、完整双股RNA

B、分节段双股RNA

C、完整单股NA

D、分节段单股RNA

轮状病毒核心含有病毒核酸和RNA合成酶,病毒基因组为双链RNA,由11个基因片段组成,所以其核酸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形成特征性的电泳图谱。

63、埃可病毒

A、在细胞培养中形成CPE

B、提取核酸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鉴定意义

C、凝集人类O型红细胞

D、对热较稳定

E、所致疾病有季节性的地方性

64、轮状病毒

65、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是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D、轮状病毒

E、肠道病毒71型

66、可用被动免疫紧急预防

E、肠道病毒72型

67、具有双层衣壳

E、肠道病毒73型

68、肠道病毒70型是

A、疱疹性咽峡炎的常见病原

B、脊髓灰质炎的病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