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最新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7706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最新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常州市最新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常州市最新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常州市最新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常州市最新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最新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常州市最新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最新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最新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相应实验

A.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NaC1

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稀盐酸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钠

C.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

对NaCl溶液蒸发浓缩

D.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

A.AB.BC.CD.D

10.《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2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

11.“辣条”等劣质食品中常添加过量的“甜蜜素”有害人体健康,工业上由环己胺(《化学式是C6H11NH2)与氢氧化钠反应合成“甜蜜素”。

下列对环己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类别上看:

环已胺属于有机化合物

B.从性质上看:

环己胺可以与碱反应

C.从结构上看:

环己胺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

D.从组成上看:

环己胺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6:

7

12.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金属材料的熔点:

C.金属活动性顺序:

D.氯元素质量分数:

13.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肉含有血红素铁,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并恢复体内的铁,人体缺铁会引起佝偻病

B.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聚氯乙烯薄膜可用于包装食物,废弃塑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观察到火焰呈黄或橙色时,需将灶具的空气进风口调大

14.小轩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

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

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②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有大量白烟

15.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微粒观:

氯酸钾是由钾离子、氯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

B.转化观:

金属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化镁

C.元素观: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结构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16.如图是由传感器采集实验相关信息描绘出的曲线,其中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X

纵坐标y

A

溶液的质量

B

溶液的PH

C

氢氧化钠溶液

溶质的质量

D

氢氧化钙溶液

溶液中钙元素质量

 

17.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5%

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同

18.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六种物质,B、C、D、F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可溶性银盐,D与E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图中用“-”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各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可能是Ca(OH)2

B.上述反应中涉及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B与C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D.E转化为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2NaOH+H2SO4=Na2SO4+2H2O

19.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硫元素质量分数占3.2%,现将100g该混合溶液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

A.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9.8gB.氢氧化钠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为4.6g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4.2gD.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二、填空题

20.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从以下不同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序号):

A天然气;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E硝酸钾

(1)常用于家庭燃料的是______;

(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是______;

(4)可以用来做复合肥的是______。

21.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用“>”“=”“<”“≥”“≤”填空:

(1)含碳量:

生铁______钢;

(2)质子数:

氧原子______氧离子;

(3)amL酒精与bmL水混合后的体积为cmL,则c______a+b;

(4)xg镁与yg氧气充分反应,得到zg氧化镁,则x+y______z。

(5)相对分子质量:

油脂______淀粉

22.研究主题:

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资料:

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浓度越大。

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

相同温度下同和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1)方案一:

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曲线所示。

①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_____色;

④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42-结合成BaSO4

BM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

C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

(2)方案二:

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肽试液。

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乙曲线所示。

①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

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Na+数目一直增大

②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填离子符号)。

③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____(填“增大”或“减小”)。

23.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土豆中富含淀粉,检验淀粉的方法是_____

(2)新鲜蔬菜瓜果中富含_____,可以有效防止坏血病。

(3)洗涤剂可用来洗碗,是因为它对油污具有_____功能。

(4)鱼胆破了,胆汁酸沾到鱼肉上会使鱼肉带有苦味,影响食欲。

去除胆汁酸的方法1:

在沾有胆汁的鱼肉上涂抹白酒,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有关;

方法2:

在沾有胆汁的鱼肉上涂抹纯碱,若用HL表示胆汁酸,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

24.水是宝贵的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与动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

(1)水的组成:

电解水产生的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

(2)水的作用:

①营养物质最终溶于水后方能被机体吸收利用,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

A食盐B蛋白质粉C植物油D蔗糖

②植物根系吸收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方程式为_____。

(3)水的净化: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经过①加明矾吸附沉降,②过滤,③活性炭层吸附,④消毒杀菌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区别净化后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到的物质是_____,生活中常采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三、实验题

25.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实验的设计首先考虑实验目的,其次考虑操作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节约药品等。

①上述实验A可以与B归为一类,设计中均注意了实验的便利性设计,B实验便利性是指_____,b仪器的名称_____,A实验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C实验装置制氢气,足量锌粒与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_____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有些氧化物与水反应可以生成对应的酸或碱。

如:

CaO+H2O=Ca(OH)2或CO2+H2O=H2CO3等。

按照此规律:

①氢氧化钾可以由水与_____(填化学式)反应得到。

②写出氧化物与水反应得到硫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6.已知:

氨气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气难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受热易分解,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为检验碳酸氢铵分解后的气体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

为从碳酸氢铵分解出的气体中回收氨气,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瓶中的液体是_____,将图中的装置如何改进能到实验目的(在图中画出来)_____。

27.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AlaMgb(OH)16CO3·

4H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Mg(OH)2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溶液反应。

②Al(OH)3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可溶于水的NaA1O2。

(实验一)取m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装置如图一。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H2O,若要测定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

C_____、D_____。

(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碱石灰③氯化钙④纯碱

(2)实验开始前关闭弹簧夹____(填a或b),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装置A中盛放的是碱石灰,它的作用是_____

(3)一段时间后,打开和关闭相应的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_____。

(实验二)另取mg该药片,加入100g9.8%的稀疏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MgSO4和Al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的关系如图二。

(4)图中当加入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0.80g时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_____。

当加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中Al(OH)3的质量是_____g,x=______g

(5)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

四、流程题

28.工厂产生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

为节能减排,回收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部分流程。

(1)步骤I中操作名称是_____。

(2)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

步骤Ⅱ中滤液C内所含溶质有______。

(3)写出步骤Ⅲ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B。

2.C

我国于1965年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故选C。

3.C

A、玉石“变”印章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树根“变”根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变”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玩具机器人“变”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4.C

A、O3、SO2是空气污染物,CO2不是空气污染物,是温室气体,故A不正确;

B、铁锈、冰水共存物是氧化物,酒精是有机物,故B不正确;

C、甲烷、一氧化碳、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故C正确;

D、Ag、Hg是金属元素,I是非金属元素,故D不正确。

5.A

A、金属元素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故铝元素为Al,故A正确;

B.干冰是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

C.氢氧根离子是

,故C不正确;

D.氯化银化学式为

,故D不正确。

故选A。

6.C

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本反应是置换反应;

故选项正确;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7.A

【解析】

A、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错误;

B、保鲜膜属于塑料的一种,正确;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D、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正确。

8.B

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挤瘪橡胶头,再将胶头滴管伸入到液体,吸入液体,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错误;

C、实验室进行模拟炼铁时,为防止爆炸,应先通一段时间的CO气体,然后再加热,故C正确;

D、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时,为防止瓶内气体受热逸出,点燃红磷后要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并塞紧橡皮塞,故D正确。

故选B。

9.C

【分析】

泥沙不溶于水,过滤能除去泥沙,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A、提纯含少量泥沙的NaC1,要过滤,仪器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缺少漏斗,故A不正确;

B、稀盐酸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钠,仪器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反应无明显现象,应该加入指示剂,故B不正确;

C、对NaCl溶液蒸发浓缩,仪器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正确,可以提纯氯化钠,故C正确;

D、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仪器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缺少称量仪器,故D不正确。

10.A

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A错误,但符合题意;

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空气中差不多,氧气能支持燃烧,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铜粉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消失但氧原子经反应存在于二氧化碳中,并未消失,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1.C

A.环己胺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环己胺(化学式是C6H11NH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即环己胺可以与碱反应,故正确;

C.环己烷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环己胺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

6):

14=36:

7,故正确。

12.D

A、地壳中元素含量是氧、硅、铝,故A不正确;

B、金属材料的熔点是汞、铜、武德合金,故B不正确;

C、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铝、铁、铜,故C不正确;

D、氯元素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氯化钠、次氯酸钠、氯酸钠,故D正确。

故选D。

13.D

A、红肉含有血红素铁,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并恢复体内的铁,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故A不正确;

B、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其主要目的是增大可燃物接触面积,故B不正确;

C、聚氯乙烯薄膜有毒,不能用于包装食物,废弃塑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故C不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观察到火焰呈黄或橙色时,需将灶具的空气进风口调大,故D正确。

14.D

A、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

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故正确;

B、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正确;

C、②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说明硫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D、在③中观察到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错误。

15.A

A、微粒观:

氯酸钾是由钾离子、氯酸根离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

B.转化观:

金属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故B正确;

C.元素观: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结构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D正确。

16.B

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Y表示烧中的某个量,则在持续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Y逐渐减小,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的质量应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逐渐增强,pH逐渐减小,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质的质量应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钙元素质量逐渐减小,至完全反应,减少至0,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17.B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

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5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5%,故C错误;

D、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明显,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大于B,故D错误。

【点睛】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18.B

A、B、C、D、E、F分别表示六种物质,B、C、D、F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是铁,B是可溶性银盐,B是硝酸银,D与E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A与E反应,E是硫酸,E会转化成F,F转化成D,D是碱,D是氢氧化钙,F是水,硫酸转化的C会与硝酸银、铁反应,则C是盐酸,B是硝酸银。

A、D与E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A与E反应,E是硫酸,E会转化成F,F转化成D,D是碱,D是氢氧化钙,D可能是Ca(OH)2,故A正确;

B、D与E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A是铁,B是可溶性银盐,B是硝酸银,是置换反应,F是水,F转化成D,D是碱,D是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没有分解反应,上述反应中涉及了三种基本反应类型,故B不正确;

C、B是硝酸银,C是盐酸,B与C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正确;

D、E是硫酸,F是水,E转化为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2NaOH+H2SO4=Na2SO4+2H2O,故D正确。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A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设钠元素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z

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无法确定,故选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质量乘以百分之百。

20.ADCE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烧碱是氢氧化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1)家庭常用天然气做饭,故常用于家庭燃料的是A。

(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故选D。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是小苏打,故选C。

(4)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可以用来做复合肥,故选E。

21.>

=<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

生铁>

钢。

(2)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故质子数:

氧原子=氧离子。

(3)分子间存在间隔,故amL酒精与bmL水混合后的体积为cmL,则c<

a+b。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xg镁与yg氧气充分反应,得到zg氧化镁,则x+y≥z。

(5)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相对分子质量:

油脂<

淀粉。

22.Ba(OH)2+H2SO4=BaSO4↓+2H2O无CANa+、OH-、SO42-减小

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浓度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