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3879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这种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的不良倾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危险的。

我国一向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然而德育的缺陷也不容忽视,一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

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同时,这些悲剧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班级必须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感恩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是不会任意地糟蹋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为了我们的教育,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

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

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懂得珍惜,尊重他人。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2012年我们着手“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从而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行动的回报。

研究表明,97%的孩子就是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的品性的。

因此,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应从小开始,越早越好。

二、课题的关键词界定及政策理论依据

1、关键词

(1)“感恩教育”什么是感恩呢?

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报恩。

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小学生”指小学(1~6)年级学生。

2、政策理论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2)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3)主体教育理论。

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4)人本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三、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1)文本阅读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感恩教育的文献收集和研究,尤其关注我国传统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调查分析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调查分析我校的现状等,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措施。

(3)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研究每一种具体做法的效果。

(4)个案研究法:

对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5)经验总结法:

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在实践中检验、提炼、提高认识。

四、课题实施的基本过程

(一)阶段范围

1、准备阶段:

2012年3月——2012年4月

建立课题组、落实分工、加强理论学习、拟订总课题方案、构建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做好课题实施准备。

2、实施阶段:

2012年4月——2014年12月

根据本方案的研究内容和策略落实研究计划,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举行实践研讨整合意见,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推广,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3、总结阶段:

2015年1月至今

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作课题总结;

整理物化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提请有关部门进行课题鉴定。

(二)措施保障

1、健全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组织领导。

课题成员年龄结构均衡,业务能力较强,素质较高。

采用课题专人负责制,由校长亲自主抓,政教主任具体抓,分工明确,层层落实,全体成员在研究中积极参与,合力攻坚,形成领导重视,师生协同作战的课题研讨氛围。

2、理论提升。

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实现对课题研究的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监督。

针对课题研究内容,强化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多样,有教师读书自学、专题讲座等。

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多次聘请专家来校指导,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建构充实的理论框架,促进教师先进教育理念的不断内化。

教师们在不断学习研究、交流中,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提高了理性认识。

3、享受过程、关注评价。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信息,正确调控研究过程,加强课题资料的研究、建档、积累、整理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

4、创造和谐的教育实验氛围。

我校注重校内外环境建设,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及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加强与各实验学校的交流研讨活动,创造和谐的教育实验氛围。

5、关注信息交流。

我校充分运用学校网络,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扩大信息的接触面,大量地占有信息。

积极开发信息资料,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环境。

6、保证课题研究必要的经费,加强软硬件的建设。

课题研究经费,全部用于购置课题研究资料和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之中,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执行情况

1、全校每个年级各选一个班开展初步研究工作,把这六个班作为实验班开展实验工作。

以张兆峰、陈燕、冯莉、滕培战、马文、刘盼六位实验教师所在的班级作为实验班首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课题组副组长孙同林、马拓全程参与指导。

实验过程中,六位实验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按照实验计划,有条不紊的展开研究,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通过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使他们的感恩心理潜能得到理想的开发。

(1)举行感恩主题班会。

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感激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因为他们才使自己能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

感激养育自己的人,因为他们的爱才使自己不断长大;

感激教育自己的老师,因为他们的教导才使自己变得有文化,有修养。

感激一切给予自己点点滴滴关心和帮助的人。

感恩主题班会,给了学生一个倾述爱的平台,让学生在感恩的盛宴中吸取营养,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2)通过晨会课、班会课、课余活动等,给学生营造一个以“感恩”为主体的的教育氛围,净化学生的心灵。

(3)通过翻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与“感恩”相关的句子,并在教室的展示栏书写,然后在晨会课上朗读。

找寻句子的学生要多,朗读时,要求都要带着感情,认真体会每一段感恩的语句,让人听起来就好像一棵棵种子已播撒进了他们心灵中那片神奇的土地,遇到雨露,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4)收集“感恩”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在班级中宣扬“感恩”,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知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的关爱,由心底发出感慨,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舍弃以自我为中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艰辛,体味人生的冷暖,感受浓浓的亲情。

(5)布置写一封感恩的信。

由于学生在写感恩信时,首先触动的是自己的心灵,因此字里行间必定蓄满了久藏于心底的那份真挚之情和对父母的无比感激。

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情真意切,让人读来,必定泪光莹莹,难以忘怀。

表达爱心的方式有很多,如:

①帮父母做家务:

打扫卫生、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②给父母捶捶背、按按肩膀、洗洗脚等。

经常问候,让工作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中,便能从自己孩子口中,听到最舒心的话语,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忘却一天的疲劳和烦恼。

③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④帮助别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学生每做过一件感恩的、有爱心的事,就在爱心记录卡上记录好,每月评比一次,评出最有爱心的五名学生,给予表扬并颁发“爱心”小勋章。

借此活动,鼓励和推动学生开展感恩活动。

(7)利用特殊日子,开展感恩活动

特殊的日子是感恩的最好时机,如父母的生日、母亲节、父亲节、国庆节、教师节、感恩节等。

可送上一张贺卡,一朵鲜花,一封感恩的信或一条信息,哪怕一句温馨又真诚的祝福也可以。

经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进一步懂得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的先天优势。

因此,我们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让学生知恩,学会感恩。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等。

如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

《我不是最弱小的》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新风尚;

《特殊的葬礼》使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等。

每月课题组成员集中交流实验状况,五位实验班的实验教师介绍实验现象、实验成果、实验经验等,再把实验中的困难和困惑提出来,大家讨论想办法解决。

课题组副组长孙同林组织课题组成员陈燕、张兆峰不定期的进行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从另一方面了解课题实验的进程效果,另一位课题组副组长马拓组织课题组成员冯莉、马文对实验材料进行整理,总结一些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

4、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感受祖国之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每周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每月有两节“爱祖国,爱华夏”的主题班会活动。

腰鼓、国画班课程成为学生的至爱、学校的品牌,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真正体现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大语文观。

最后学校还将自己亲自画的作品送给来校参观的领导、送给了社区的孤寡老人等。

这样的活动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让孩子们学会了关心他人。

5、积极开展感恩教育评价

(1)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为孩子们构筑了各种形式的情感交流的形式,又潜移默化地通过“情感渲染”和“情景管理”的理念,加强了感恩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每学期,班级都开展“班级十大感动”或“班级十大感恩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表彰一批以德报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同学,并以喜报的形式通知家长,以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发挥辐射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