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生的成长经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5075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高中生的成长经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个高中生的成长经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个高中生的成长经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个高中生的成长经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个高中生的成长经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高中生的成长经历文档格式.docx

《一个高中生的成长经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高中生的成长经历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高中生的成长经历文档格式.docx

如果我今天玩了,玩的不亦乐乎,到明天就淡忘了,后天就忘记了,那多没意思,也没什么好处。

但是,如果我今天学习了,学的很投入,虽然明天就记不清今天我做了些什么题,但是,你给我出道题,我就能把它做出来,这多好,又不浪费时间,还能提高成绩。

24.在这几天的实践与观察中,我发现,沉默是一个很好的态度。

25.以前我总是怀疑勤奋的功效,现在,我终于相信“天道酬勤”这个道理了。

26.学习方法一旦找到,成绩就不会有很大的波动。

27.通过看状元们写的自己的生活,我发现了他们之所以能考上清华的共同的三项优点:

勤奋、志向、心如止水。

28.天道酬勤,努力之后总会有好成绩。

就像我刚上高一下学期的日子,整日埋在书中,吃饭回来还上阅览室看辅导书,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我不闻不问。

凭着这股干劲,我从36名上升到第9名。

勤奋的力量实在不可小看。

29.我对错题本的痴迷可以达到晚自习两节全用在改错上。

30.学习就像是在赚钱,每做一道题,我就挣了一块钱。

31.千万不要放弃。

32.面对困难要保持一种良好的态度。

这次失败给我的压力不小,但我最终挺过来了。

33.这次考试适逢阴天,又在多媒体考试不适应,加之没有进入好的状态,导致很多基础题做错,粗心程度很大。

34.错题本要常看。

35.做题时要完全投入到题目中去,大脑反应快点,不要磨蹭。

36.错题本上的题拿出来还不会做,这说明一个问题:

当时就没完全掌握。

37.薄弱环节要及时掌握。

38.少说话勤动脑,不要随意选答案。

39.整理小卡片,便于记忆。

40.好的成绩需要所有科目均衡,但最好有一门突出的科目。

扩展阅读:

一个高中生的心路历程

写在前面:

战略规划上,高中三年,有人说,“从高一开始努力,可以考上北大清华;

从高二开始努力,可以考上一流大学;

从高三努力,就只能考上重点大学了”。

这话是有道理的,可谓金玉良言。

因为基础和积累确实很重要。

别人努力了3年,你如果只努力了一年,智力大家都差不多,高考固然有运气因素的成分,但发挥也是公平的,但是平均来看,别人当然比你更有理由去名校。

大学里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正兵以正取胜,不在于诡诈机巧。

看过银英的人应该知道,杨威利和莱因哈特同样推崇正兵,因为这才是王道。

这不是打击高三努力的问题,这是辨证的结果,高三努力非常重要。

每一年都很重要,高三更加重要。

每一位高三的同学,我都祝福大家。

我自己也是高三有了巨大的飞跃。

但是如果没有前两年的积累,这个飞跃可能就不会出现了。

战略规划2:

学科上,有某省的文科状元说,语数外要从高一开始积累,文科综合是可以高三学出来的;

这一句话放到理科同样适用,我个人觉得,语数外要从高一打好基础,而物理化学,只要学懂了,透彻了,一般不需要太多时间,也都很容易保持高分。

不是说物理化学生物不重要,而是说这些学科上花的时间不如语数外,因为语数外都要求大量的时间积累,正因为如此,是门槛很高的学科,不是短期突击就能考到140的;

但是物理化学生物,任何一门在一个普通中学,如果满分100,每次也都有考到90多分的同学在。

同时,语数外同时优秀的同学非常稀少,所以要尽量不偏科,语文120,数学140,英语135,这是一个可行的参考。

我一直觉得分数才是王道,无论何时750考到670以上都是很好的分数,而名次不同学校的意义不大,不用太计较。

2.学习方法概论

这部分不是我打算写的重点项目。

因为具体的方法不胜许多,可以参考前人的各种经验贴,各种理科帝,文科帝,竞赛帝;

只要有心,定能找到许多例子。

这里我只讲几点对我个人有用的。

所以,如果有人要问我,怎么提高自己的分数,如果你的决心足够,那么就先不用讨论动机,我一定会首先说这三个问题:

1)学习一定是要花时间的!

一定是要花时间的!

你有花足够的时间吗?

我觉得6~8个小时是底线了,当然包括上课的时间。

大部分人,如果天资不突出,10~12个小时是我个人的推荐时间,当然,这个是对普通高中学生。

2)学习耗费的时间一定要有性价比,是有效果的!

一定要把时间花对地方!

你有花对地方吗?

光花时间是没有用的。

要把时间花在正确的地方。

怎么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地方?

答案是用心琢磨。

一定要观察自己,要给自己以反馈。

反馈就是让自己得到学习效果的评估。

这也不是说急功近利,这个期限是五天到一个礼拜,可以自己观察自己的情况。

如果一个计划学了一个礼拜,自己也不觉得获得了比较多的新知识,懂得了以前不懂的东西,就要反省自己的方法问题了。

是学的内容不对,还是学习的方式不对?

总之要观察,调整!

大部分别人的方法,都是别人摸索出来的。

这个摸索的过程,就是自己反馈、调整的过程。

3)学习一定要动手做!

整天琢磨自己要干什么是没有用的!

哪怕做错了也比没有做要好!

整天看帖子是没有用的!

看到这一句话,部分人可以关浏览器了。

王阳明(不觉得王阳明很强的读者的可以略过,只要记得下面那句话是一个确实很牛的人说出来的就可以了,“说这话的人是一个传说级的大牛”,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留下来的几句最为核心的观点里面,有一句就是说,知行合一方是真知。

真正懂得的人,必须是能够做到的人。

从小到大,大部分人习惯性地都有这样的想法:

“一个东西我看到了,见到过就算知道了,记住了就算知道了,而知道了就一切都好了,自己就已经正确了”,即我们满足于我们见过这个东西,“知道这个东西”,可惜这个知道只是“听说”和“知道”!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有害的,老师没有教我们!

这是不对的!

任何一个道理,除非你已经做到,否则就不要说自己已经知道了!

不能做到,没有实践过这些方法,永远不要告诉自己说这个方法我知道!

我就是想说,看到一个东西,不要告诉自己知道了,首先要问,你做到了吗?

它确实不一定对,但是没有实践过,就没有发言权。

发言权来自于做过的人。

1)方法论之预习

如果说我个人觉得什么东西是最实用的,我只能说是这一点了。

具体而言,预习推荐在学期之间的寒假和暑假,有些简单的科目可以在短假期完成。

每个假期预习下一个学期的所有科目(不包括语文和英语),比如数理化。

以及预习英语的单词部分,这些是我基本完成的。

预习的好处:

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有助于提高成绩。

有助于提前发现难点,重点照顾。

即帮助你有效投入时间。

我是怎么做到的?

我是从初二开始养成这个习惯的。

预习本身很无聊,没有压力是不会看的。

我之所以预习,是因为班上有一个同学在预习下学期的数学,被我发现了,我觉得他很牛,于是就模仿下去了。

久而久之就一直预习所有的科目。

预习的要点:

你有遇到过,看懂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但是后面就看不懂了的情况吗?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推荐看懂了一章之后立即做完本章的题目,例题一定要自己做一遍。

以为自己看懂了是不算数的,要题目也会做了才算。

如果书上没有习题,就找一本练习册同步做。

一次略过,走马观花,我觉得意义不大。

(2)方法论之复习

我其实复习得不多,但是喜欢做题目。

这个因人而异。

你可以选择看书来复习,也可以选择练习来复习,但是一定要保持熟练。

熟练的同时再用心,就能发现技巧,进而举一反三。

用心,用心,什么是用心,请看谢耘学长的书《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我只能简单说,就是要耗费和投入注意力,如果没有对自己,对学习投入注意力,神马都是浮云。

(3)方法论之上补习班/参考书

如果老师讲的和考的不是同一个东西,说明老师不合格,那么请上补习班,或者自己买参考书学习。

如果老师讲不出答案的所以然,只会公布答案,那么请上补习班,或者聪明的自己买参考书归纳、感悟。

(4)方法论之制定目标

高三的人最好有一个目标。

知道自己要考多少总分,自己现在差在哪里,哪一科容易提高。

然后分配时间,这就是一个全局优化的过程。

要理性分配客观资源,然后主观上尽一切可能去获得资源和信息,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有志者,事竟成。

学习之外

这一节其实是对所有人的,从初中到高中。

首先是选学校:

我虽然在普通中学上学,但我个人觉得,大部分人可能更适合去重点中学。

遇到优秀老师的概率更大,环境也更好。

我个人是运气好,我们这一届老师普遍很好,之后就退休的退休,调走的调走,可能之后的人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和华丽的配置了。

当然老师是外因,一定不能忽略自己这部分的内因。

其次是老师:

老师教的一定是对大部分人的需求。

如果你不是那大部分人,无论是最好的还是最不好的,都要考虑自作打算。

我们学校老师比较宽容,于是我就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做。

但是有的老师不同意,保持对老师的尊重我觉得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可以考虑这门课的进度就跟着老师走,只要他教得不错,就没有必要另起炉灶。

可以课下再额外花时间。

对老师的态度,我一直认为要客观认识他的优点与缺点,宽容缺点,获取知识。

起冲突毕竟是下策,要想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尽力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尽量体谅老师,他们并非就一定要十全十美,就一定必须正确,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而已。

比如我们的语文老师能力比较弱,但是比较关心同学,讲故事很有才;

数学老师中规中矩;

英语老师非常赞,跟着她就可以;

物理老师本人很牛,但是讲课要照顾大部分人,可以问题目;

课就不用听了,不如多做几道题;

化学老师资历深,水平也很好,听他讲课就可以;

生物老师是校领导,但我不觉得他讲的超过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只能自己看书。

我的生物和语文是学得相对比较弱的。

但是生物高考确实不难;

语文高考就只好吃亏了,我连作文的套路都没弄明白(但在班里已经是优秀作文了),现代文阅读也不知所以然来,于是就杯具了。

对于作文之类的,我在语数外一节里会讲。

其三是同学,和同学分享和交流对我很有帮助。

虽然综合起来我总分很好,但是每一门课都有学得不错的同学,于是每一门课和同学们交流都是不错的。

大家眼界要放开,因为高考是一个全省的排名,如果提高了其他同学的成绩,同时自己也能获得提高,即使没有别人的提高快,也是赚的。

在普通中学,甚至重点中学,我个人都认为班级的名次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总分有意义。

总分除以总分的满分乘以一百即为总平均分。

如果达到总平均90分的程度,就是非常好了,各大名校都有希望;

如果平时成绩除以总分的满分到了总平均95分,那么任何学校皆有可能。

当然每5分都是一个门槛,努力提高的过程中,才能和心力都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越往上越难,但是回报也是巨大的。

如果举个例子,清华学生的自信,往往都是因为在这个磨练中得到的:

这么难做的事情都做到了,那么我们努力之下,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去尝试,没有什么不可能。

这并不是说无法无天,而是会促使大家敢想敢做,心胸开阔,进而意境高远,力争上游。

知识在其次,但是勇气,热忱和自强不息,一定是在付出和磨练中慢慢形成的。

环境:

学习的环境很重要;

不要太多干扰。

这个如果不具备条件,也要努力创造。

作息:

我晚上不超过11:

30点睡;

高三不超过12:

30,这是受一本书上某清华的前辈经验所写,我实践了,我做到了,确实也是有效的。

我也不提倡熬夜。

我上学时早上5.40点起,周末和假期7:

30起,没有什么问题。

关键是要有效利用时间。

我利用下午放学到吃饭的20分钟练习英语听力,每天一套题,非常非常有效。

我的听力就是靠这个时间练习的,不用花别的时间。

我有个大学同学说他每天从教室到食堂的路上会做掉一套英语模拟题,除了听力和作文。

这都是真的,在清华不算什么变态。

不能充分利用时间的话,要从总平均分90分到95分还是很难的。

态度:

努力成熟去适应这个社会,不要怨天尤人。

外部的原因总是存在,但一定也有内部的原因,千万不要推卸责任给外部条件。

世界是美好的,但首先是残酷的。

人很多,工作很难找,不是没有岗位,而是满足现代社会需要人太少,能够创造机会的人太少。

没有背景,没有继承,那么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

而努力之后,才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获得幸福,自由和成功。

还有就是,世界上的很多关系看似矛盾,但其实是辩证的,并不意味着真的相互矛盾,没有道理可讲。

比如初看之下,学习和娱乐是冲突的,如果学习是x,娱乐是y,那么就是x+y=10,一个增加一个就减少。

但其实另一个模型更为正确,比如可能是Z=x*y的关系。

z是综合产出,平衡好x和y在约束条件x+y=10下的比例,x*y才能达到最大。

两者不能偏废,中庸之道最为理想。

但是很多人娱乐过多,我只能说矫枉必须过正,还是把war3删了,好好想想一个有追求的人应该干什么。

等学习稳定了,再来考虑娱乐的问题。

很多人理解这个,都无法保持公正,一定要找对自己有利的解释。

比如幸福,自由和成功。

有人常常会想,成功的人未必自由,好像成功人士都很辛苦,我只要自由就好,于是偏废而无所得。

其实这是三个没有矛盾的东西,而且他们的根源有共同之处,就是对目标不懈地努力,为周围的人带来帮助,来源于付出和耕耘。

他们是一个ouput=x^2+y^2+z^2的关系,其实并不矛盾。

精神:

精神是最终支持你持续努力的东西。

热情如果不能持续,就要有一个理由让你坐下来看书。

它来源于何处?

现实世界有宗教信仰,有圣学传人,有佛法无边,也有道法自然。

这些太抽象。

我高中的时候,为什么会努力学习呢?

原因应该第一,我认为我如果去一个好学校,可以有人解答我的疑惑;

第二是因为我的初中同学,小学同学有很多我的好朋友们,他们很棒,他们都去了重点的高中,而我没有,那我要和他们一样强,不能给他们丢脸。

这样以后还可以在一起玩。

其实就是这样简单。

还有就是人间有悲苦,如果个人拥有力量和知识,可以减少这样的悲苦。

颜氏家训说,北朝内乱的时候,一个城池可以依赖一个人而获得拯救;

一个国家会因为一个人而不至于灭亡。

这里不是说别人就无足轻重,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4.语数外

语文:

拼音成语之类的基本语言能力,多写多读书就没有问题了;

文言文可以

通过看白话本三国演义->

原版三国演义->

史记的方法解决,每一个步骤读5~10遍,基本可以文言文全部过掉。

语文我比较弱。

但是听一个大学同学牛人说,现代文只要把要点都答出来,就不会扣分的;

而要点的类型就那么十几个,可以归纳出来。

这个我没有试过,可以大家借鉴。

至于作文,作文是有章法的。

开头,经过,结尾据说都有程式可言,不要太自说自话,除非是作文高手,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用心研**之作文不是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能写出漂亮文章的。

GRE里面有AW,是分析型作文的意思,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学习了很多英文作文的写法,我是看到这个之后才醒悟以前的作文写得真是毫无章法。

但是中英文有不同,我只能说大家需要向高手学习,如果语文老师没有讲的话。

数学:

具体方法我不多说了,很多前辈经验都写上去了。

数学是我的经典案例。

我的数学在高二结束还是120的水平,我就讲讲我是如何提高到模考平均140+,高考145+的。

我分析了自己120的水准,发现是时间不够做不完,不是不会。

所以以练习为主;

使用了当时广泛采用的3遍复习法,第一遍教材,第二遍专题,第三遍模考;

只是模考提前到了高二暑假结束,和第一遍第二遍同步进行;

每周两套题,限时完成。

后来就看着分数慢慢从120到130再到140稳定下来。

我只能说,练习真的是有效果的。

不用担心。

后来到高三下学期,一周一套题保持状态就可以了。

前提是基本上高中数学的原理都是明白的,心里透彻亮堂。

另外,高一的时候用每天晚上的1个小时看了同济版的高等数学,用微积分方法求各种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的极值是非常方便的。

通过学习微积分,可以加深不等式、数列的理解,函数当然更加不用说了。

英语:

练习同样是有效果的,我高二的时候做高考的完形,20个只能对5个,后来每周三到四套,伴随着词汇量和固定搭配的记忆量增多,以及语感的提高,20个满满变成对7个,对10个,对13个,对15个,对17~18个,然后稳定下来。

期间和一个同学说好,每天帮助讲解一个完形,于是每天都要自己做一个;

自己觉得对于打好基础也很有帮助。

高考因为练习做得多,做到了原题,于是一个都没错。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语感和语法问题:

个人以为熟读即可,选择几个文章背诵就行。

我找了几篇当时难度看来比较大的马丁路德金的Ihaveadream原文全文和the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来背,走在去学校的路上随时都可以念念有词,英语的语感就这么出来了。

还能有振奋人心之功效。

听力我说过了,只要每天20分钟听一套题目,听久了就好了。

当然如果觉得模考题太难,可以从简单的一些题目开始。

网上有大量英语论坛,我就不多说了。

有志向的同学可以高中把托福作为准备的目标,高考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我考过了高考,四六级都是裸考下来的。

一个单词都不用看。

单词关,如果托福太难,严重推荐把大学英语四级的单词书背下来,我也是这么做的。

这应该可以应付高考了。

背单词的方法早就有人说过,这个就是要一次量大,不要怕遗忘,多过遍数。

不要一次背10个,第二次背10个,这样忘了一半就只剩了5个;

不过一次背30~100个,忘了80%,也会有20个。

然后迅速过完一遍,再背一遍,认识的划去,就可以很快搞定了。

搞定了单词,阅读神马的都是很容易的。

如果读懂了,再说技巧。

不要在没读懂的情况下追求技巧,要做到无障碍阅读的话,题目如果还经常错超过3个,再针对题型总结答案的规律,就很容易了。

作文我都靠英语老师不停帮我修改。

准确地说,就是要用一些漂亮的句型和结构,这个就靠平时收集了。

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模板。

一句话的话,就是看英语论坛的iBT准备,很多方法都可以应用到高考里,这样的话,高考英语就不是问题了。

我高二结束的时候,英语水准大约是125~135,高三一年练习,大约能到135~140左右。

高考的时候人品爆发,完形考到原题,于是答题卡的所有题目只错了1个。

心路历程

初中的时候,和我同一个成绩线的同学有很多,我虽然也还不错,但是和其他同学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这些同学大部分都去了重点的学校,于是我一时间很失落和孤单。

我小学的两个好朋友,有一个在学文科,中考和我的成绩一样,于是我就以他为目标,说要和他同样考到最好的分数。

高一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自己高考要去哪一个学校,我是没有目标也没有概念的。

清华看来遥不可及,我想也没想过。

而且语文书上说,大言不惭者,无必为之志,我连必为之志都没有,更加不会提了。

后来我拿到一个物理题目,去问一个认识的物理老师(不是后来的我高中物理老师),他说这道题目他不会,说要学高等数学才行,我就不要想了,我觉得很郁闷,于是就自己先研究了一下,然后对微积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就从那个图书馆借出来了两本古老的同济版的高等数学,不得不说我们图书馆的最有价值的科学书籍都是三十年前买的,之后买的都是武侠和文学。

发现其中的微积分不是不可以看懂,而且非常有意思和有用,最后一直看到了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多元函数极值。

其实关键是,微积分的很多结论,即使不理解为什么来的,也能拿来用。

当然数学的境界并不是追求这个,我当时只是很高兴微积分很好用,也增加了自己的信心。

英语就是跟着老师走。

高二的时候,看了许多文言文。

然后英语受到了英语老师的特训:

几个英语比较好的同学被拉去做高三的题目,完形都只能对4~5个,惨不忍睹。

后来慢慢习惯了。

高一暑假恶补了单词,背了其实只有3000个,但是效果很显著。

之后高二就一只在背四级单词,效果显著。

然后开始加训听力,每天20~30分钟,练到高三开始就已经不错了。

当然之后也一直保持了下去。

高二寒假之后,因为策划提前一年高考的事情,提前看了清华和北大的网站,觉得很赞,于是努力要考一个好分数。

但是也是得之不喜,失之不悲,但尽全力。

为了降低心理期望,就许了一个更高的愿望,Mass.Ave才是该去的地方。

高二数学很惨淡,所以高二结束的时候只有120的水准。

当时的情况就是语文110~120,数学120~130,英语120~130,理综260~280.其实这么看,当时的基础也不是很差,只是通过有针对性地合理复习数学,强化英语,其它随进度复习,最后高考就700了。

没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我觉得最成功的就是数学的飞跃,以及英语的增长。

只是英语是渐变的,随着阅读量和单词提高,慢慢就会增长。

数学则是通过集中训练+错题本+总结解题技巧飞跃的。

语文一直不怎么样,理综270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物理化学都学懂了,生物扣一点无所谓。

遇到难一点的题就是670~680,遇到简单的题目就是700+。

基本是这样。

7.志愿:

学校和专业

这个可能有些遥远,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本人没有特别的专业倾向,能上好学校,就上好学校;

如果去不了好学校,那就是选一个好专业。

好学校的标准是名校,不是211。

比如我个人认为陕西财经学院的会计专业可能比湖南大学的某不知名专业要好。

我个人觉得,好专业的标准是,这个学校有这个专业的悠久传统。

如果不是有强烈的志向,不要轻易学普通学校的新专业。

要看一个学校的好专业,就要看这个学校的前身。

比如北理工的电子很好,北航的航天很好,中国矿业大学的石油很好,北京交通大学的冶金也很好。

这些都是好专业。

对于好学校的讨论,每个人有自己的尺度。

我不能代表除我之外的任何人,但是基本说来,北大的文科(文史哲)+理科(理化生)确实很强,清华的所有工科专业基本都值得读,理科也非常优秀,特别是物理和数学。

化工是工科,也很好。

经管两个学校都很火。

这两个学校的差别基本就在于专业上。

复旦的名声基本全面优于人大(我刚才看到有人问,但我印象中,即便是经管和金融也是如此)。

复旦和上海交大也是很好的。

如果让我列理科的名校,那么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浙大、上海交大、北航、西安交大、人大、同济的名声都很好。

基本可以忽略专业,就是听到这个学校毕业,就会默认不错,跨专业就业很常见。

当然这个列表可能有遗漏,而且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上面列的好专业,就业和职业发展和这些好学校我觉得基本是平等的,只是学校声望略低一点。

但是除了这些之外,别的学校感觉差别不大了,无论是申请出国还是就业,感觉用人单位不会在乎是辽宁大学还是山东大学亦或是湖南大学,而是会在乎你是什么专业的,相关经验和技能如何。

当然总体而言,一本比二本好,这个不用多说,但是专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