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9050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研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研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研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研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研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ppt

《教研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ppt(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研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ppt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一、修改了课程标准的结构一、修改了课程标准的结构二、明确了历史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二、明确了历史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三、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三、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四、改变了高中历史课程结构四、改变了高中历史课程结构五、更新了课程内容五、更新了课程内容六、补充了学业质量要求六、补充了学业质量要求七、丰富了实施建议七、丰富了实施建议一、修改了课程标准的结构实验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一、必修课程历史()()()二、选修课程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五)探索历史的奥秘(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三)选修课程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附录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2:

教学与评价案例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

一、修改了课程标准的结构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

同时,还指出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的教育功能。

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二、明确了历史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部分,突出强调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树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

三、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四、改变了高中历史课程结构实验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

其中必修课程历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历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历史()着重反映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选修课程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6个专题。

具体设置如下:

四、改变了高中历史课程结构实验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四、改变了高中历史课程结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五)探索历史的奥秘(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5.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历史()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6.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8.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历史()1.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4.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5.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6.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7.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类型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类。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了有选择性的课程。

其特点有二: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改变了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第二,合理确定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

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具体设置如下:

四、改变了高中历史课程结构四、改变了高中历史课程结构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24个专题早期中华文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晚期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全球联系的建立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冷战与20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义趋势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6+6+7个专题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政治体制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货币与税收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战争与文化碰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三)选修课程7+7个专题模块1史学入门历史与历史学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史学的优秀传统读史常识举要历史探究的主要方法历史的解释与评判综合探究:

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论文习作模块2史料研读史料及搜索、运用史料的原则和方法文献史料研读实物史料研读口述史料研读图像史料研读现代音像史料研读数字资源的利用

(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由专题史变为了通史,按时间排序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

史实的选择也有所增删,具体变化如下: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1、中国古代史

(1)增加了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中华文明的起源、私有制等。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更加具体化,战国时期的变法由选修变必修。

(3)增加汉朝开疆拓土、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

(4)增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5)增加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议、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增加了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及南海诸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除增加这些内容外,还格外侧重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必修课程2、中国近代史

(1)实验版太平天国运动和维新思想有单独成课,2017版没有。

(2)增加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思想。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017版具体展开介绍。

(4)抗日战争由七年抗战变为十四年抗战。

(5)在2017年版本中没有看出对该时期经济的描述痕迹。

中国近代史除了以上变化外,还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国共合作。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必修课程3、中国现代史

(1)增加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2)增加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习近平新时代等。

中国近代史除以上变化外,还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国共合作。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必修课程4、世界古代史

(1)新增早期人类的产生、各文明古国及古代各大帝国相关内容。

(2)增加了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必修课程5、世界近代史

(1)新航路的开辟从关注史实及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变为从全球史观来看待新航路。

(2)删减了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增加了对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实验版侧重人文主义的发展,2017年版侧重与资产阶级革命的联系。

(5)共产党宣言增加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及革命实践。

(6)无巴黎公社运动。

(7)增加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的独立运动。

(8)没有该时期的文化科学成就。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必修课程6、世界现代史

(1)世界大战由选修变为必修。

(2)增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主运动。

(3)从2017年版中没有看到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苏联经济建设等及文化科技成就。

必修课程的教学活动建议从只有一句话概括变成了举完整的例子,更具参考性和实用性。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政治体制:

与实验版必修1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基本相同。

(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必修1相同,新增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3)法律与教化:

新增加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及宗教伦理对其的影响。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选择性必修(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增加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国家法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必修变为选择性必修。

(5)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增加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基层管理组织,社会救济和优抚措施。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管理。

(6)增加中外历史上货币、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及关税、个人所得税。

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由必修变为选择性必修。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选择性必修模块2:

经济与社会生活

(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增加了由古至今人类对食物的获得、利用、保存及交流等。

(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内容与实验版必修2一样。

(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内容与实验版必修2一样。

(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增加了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问题。

(5)交通和社会变迁:

增加了古代交通运输。

新航路开辟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及20世纪交通运输由必修变为选择性必修。

(6)医疗与公共卫生:

新增了古代医学及疾病、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选择性必修模块3:

文化交流与传播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内容与实验版必修3一样。

(2)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

增加了世界各地的文化。

(3)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

增加了世界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

(4)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增加了商路的开辟及商业与文化的关系。

(5)战争与文化碰撞:

增加了战争与文化的关系。

(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新增内容。

(7)信息革命与文化共享:

新增内容。

五、更新了课程内容选择性必修(三)选修课程实验版选修课程是专题史,属于具体历史史实的教学。

2017版的选修课程内容则是史观和历史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