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锰的工艺选择和论证文档格式.docx
《电解锰的工艺选择和论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解锰的工艺选择和论证文档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ηMn可取0.02V,氢在Mn,Cu,Al,Ti,Fe等金属上的过电位很大,可取ηH2=0.62+0.0611pH+0.1222㏒DK.。
使得电解时氢的实际电位与锰接近或稍负,从而使Mn2+和H+同时在阴极。
为了保证高的氢超电压以达到高的电流效率,采用高的电流密度,较低的电解液温度,较纯的硫酸锰及添加剂等重要条件进行电积。
图1.1Mn—NH3—SO42——H2O系f—pH图
条件:
25℃,A=[MnSO4]=1mol,B=(NH4)2SO4=1mol,FMn与线交点时,[NH3]加入=0.4089mol
金属锰的电极过程是电化学反应和电晶过程,晶格在电极表面不断生长与破坏,过程十分复杂。
此外,由于界面上进行电子转移步骤一般进行都很快,电极过程常由传质速度控制,这是扩散控制,从而改进电解槽结构和强化传质对提高锰的电积速度。
1.1.2阳极反应
目前,金属锰一般采用Pb—Sb—Sn—Ag四元合金作阳极。
在阳极同时发生析MnO2与析O2两个竞争反应:
MnO2+4H++2e=Mn2++2H2OfMnO2/Mn2+=1.229-0.1192pH;
O2+4H++4e=2H2OfO2/H2O=1.229-0.0591pH;
MnSO4—H2SO4系f—温度图如图1.2所示:
可见,随着温度升高,而且f2-f1电势差值增大,这表明高温有利于MnO2的优先析出。
对于电解金属锰阳极过程,要求尽量少产出MnO2(又称阳极泥),以减少Mn2+的消耗和造成的电解液浑浊,故应采取低温、低[SO42+]T以及高的电流密度等技术条件,这
样对金属锰析出有利。
另外,在硫酸溶液中,以Pb—Ag合金为阳极时不同温度下,氧的实际电位很高,证明氧在覆盖着PbO2的阳极过电位很大,采用这种阳极必将造成分解电压的增大,从而导致金属锰电解电耗增加。
因此,研制低氧过电位的阳极材料对电解金属锰的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图1.2MnSO4—H2SO4系f—温度图
(条件:
[SO42-]T=2mol/l,[H+]T=0.04mol/l)
此外,氢、氨、氧的析出使电解液充气而成为非均相的气—液混合体系,产生了严重的“析气效应”。
它固然有促成液体的自然对流,带来了强化传质之利,但却明显地产生了减低溶液电导率,增大了电极周围电流分布的不均匀性之弊。
其结果是不大于利,减少了Mn2+离子扩散速度,降低了电流效率。
1.2金属锰的工业生产
国内金属锰电解均采用不锈钢板或钛板作阴极,选用铅锑锡银四元合金、铅锡银三元合金或铅银合金板作为阳极。
电解(电解沉积)总反应式为:
MnSO4+H2O=Mn+
O2+H2SO4
即在阴极上析出Mn,在阳极上析出O2,同时产出含H2SO4的废电解液。
废电解液返回浸出使用。
电解是在木制假底钢筋水泥PVC衬里的电解槽中进行。
1.2.1电解槽简述
电解槽是电解的关键设备。
其结构较复杂,一般采用木结构(也有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内衬塑料+下部假底。
底上装有隔膜袋,袋内装阳极板,袋外放阴极板。
这是由于在硫酸锰水溶液中电解锰时,阴极室必须处于中性偏碱(7~8)状态才能析出锰,而阳极在电解过程中放出H+,为酸性,必须区分阴极室和阳极室的不同电解效应。
槽中设有假底是为更好的密封性,,在其上镶入外面套有隔膜布的阳极室木框,阳极室的不同电解效应。
槽中设有假底是为更好的密封性,,在其上镶入外面套有隔膜布的阳极室木框,阳极室木框架中和假底下面相通,以便阳极液通过假底溢流排出,框中插铅基含银阳极板,此框以内即为阳极室;
整个电解槽内阳极隔膜布以外即为阴极板。
隔膜布只允许离子通过,分子不能通过,用不隔水的帆布即可。
为控制电解温度,电
图1.3电解槽简图
1—冷却水管;
2—槽体;
3—塑料衬里;
4—阳极板;
5—阴极板;
6—隔膜袋;
7—导电铜排;
8—铜排固定卡
解槽内侧设有间接冷却的铅管,管内通冷却水。
图1.3为国内第一套电解槽设计图。
图1.4为改进的电解槽,电解液输入后进入阴极前室,在阴极上放出的氢气起到搅拌作用使阴极液自由循环。
溶液进入阳极室后在上部溢出进入假底。
阳极泥可沉积在倾斜的底部,通过阀门排出。
必要时阴极液可通过侧壁阀门方便地排出。
图1.4电解槽结构图
1.2.2.阳极材料与阴极材料简述
⑴阳极材料
电解金属锰阳极材料为铅基合金,广泛应用于硫酸、硫酸盐介质及中性铬酸盐介质。
这是由于铅和铅基合金浸入硫酸后迅速生成一层PbO2薄膜(具体过程十分复杂),PbO2沉积于硫酸铅表面孔隙中,后来逐渐在整个阳极表面建立保护层,将金属铅与溶液隔开,使铅电极成为不溶阳极。
由于PbO2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所以电化学反应就在它表面进行。
但铅阳极具有以下缺点:
1重量大,强度低,易弯曲变形造成短路;
2导电性不够好,电能消耗大;
3如电解液中存在Cl-,则可破坏PbO2晶格,使阳极受到严重腐蚀。
因此,采用铅基合金阳极代替纯铅,可克服上述缺点。
⑵阴极材料
作为阴极材料应满足几个条件:
在电解液中不溶解、电阻率低、氢过电位高、弯曲性和弹性好。
本来铝材能满足这些要求,但在铝材上沉积的锰难于剥离,而且这一缺陷未能通过对铝材进行表面处理而改善,因此铝材没能得到应用。
工业生产初期,用18%Cr、12%Ni、2%Mo不锈钢作阴极,得到良好的效果。
这种不锈钢材在电解液中耐腐蚀。
使用前进行抛光,并在表面浸上一些缓冲成分,即在含有小量硅酸钠的溶液中浸泡。
可使阴极锰容易剥离。
另外,钛材非常适用于目前工业生产中作电解锰的阴极材料。
因为空气中形成的氧化膜不需进行表面处理,便能容易地将沉积锰剥离下来。
1.2.3电解参数的确定
1.电解液成分
锰电解液包括新液(净化液)、阴极液和阳极液。
⑴新液送往锰电解的新液是净化后的纯溶液,Mn2+34~38g/l,(NH4)2SO4100~120g/l,pH6.5~7。
为了保持较高的阴极电流效率,要求采用有效的除铁措施,铁除到1mg/l以下;
重金属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电解的电流效率和沉积锰的质量,采用S.D.D(福美钠)除重金属,镍和钴都可净化到0.5mg/l以下。
另外,溶液中的CaSO4和MgSO4结晶析出后,会堵塞隔膜,造成隔膜孔隙率下降,也是影响隔膜寿命的主要因素;
并且Mg2+虽对电解没有影响,但会形成Mn2+—Mg2+—NH4+复盐结晶。
因此,溶液中MgO含量应低于8g/l;
CaSO4浓度低于1~1.2g/l;
温度高于25℃,以防止结晶。
⑵阴极液
①Mn2+含量工业上阴极液锰含量波动在15~18g/l。
过高则导致锰铵复盐的析出,破坏电解过程。
②(NH4)2SO4含量增大(NH4)2SO4浓度可增加Mn2+在溶液中的稳定性,防止其在高pH下水解,此外它还能增加溶液的导电性。
国外锰生产中(NH4)2SO4含量波动在120~140g/l(无硒),国内为100~120g/l(有硒)。
③pH的调节试验证实,随着阴极液pH的增加,电流效率显著增加,但当pH﹥9后又显著下降。
为了提高阴极液的pH,实践中均加入1:
1氨水,生产中吨锰液氨用量一般为0.08t。
阴极液中氨浓度一般为3.2g/l。
应当指出,调氨量要适当。
过剩的氨一方面会导致Mn2+的水解,另一方面由于pH的增加,游离NH3增加,会导致氨的损失。
一般pH控制在7~8为宜。
⑶阳极液
阳极液含Mn2+14~15g/l左右,含H2SO440g/l左右。
当加SeO2作抗氧化剂时,pH控制在6.8~7.2为佳,加SO2作抗氧化剂时,pH控制在7.8~8.2为佳。
⑷添加剂
Mn2+在高pH的条件下,很容易被氧化成高价锰化合物MnOOH(Mn2O3·
3H2O)和MnO2。
为防止Mn2+氧化,必须加入抗氧化剂使溶液保持还原性。
即使偶尔生成了Mn2O3和MnO2威力也将立即被还原消失。
在20世纪40~50年代,金属锰电解曾成功采用SO2作抗氧化剂,溶液中添加0.1g/l的SO2以及溶液pH提高到8,可保持高的阴极电流效率和致密的金属锰沉积。
SO2的作用在于保持溶液还原性,使生成的MnO2和Mn2O3还原为Mn2+,即:
MnO2+HSO3-+H+=Mn2++SO42-+H2OE=1.229-0.0591=1.1689V
Mn2O3+HSO3-+3H+=2Mn2++SO42-+2H2OE=1.4434-0.0591=1.3843V
到60年代,在金属锰电解中开始使用更有效的抗氧化剂SeO2,其添加浓度为0.03~0.06g/lSe。
SeO2在溶液中的形态决定于pH值。
H2SeO3
HSeO3-
SeO32-
在pH﹥6.58的情况下,SeO2还原锰氧化物的电动势为:
MnO2+SeO32-+2H+=Mn2++SeO42-+H2OE=1.229-10875=0.354V
Mn2O3+SeO32-+4H+=2Mn2++SeO42-+2H2OE=1.4434-0.875=0.5684V
生成实践证实,向电解液中添加SO2和SeO2可显著提高电流效率,公认其显示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此外,研究证实,SeO2和SO2还原剂还起到下列作用:
①SeO2和SO2在阴极还原成元素硒和元素硫,吸附在阴极上能提高氢的析出超电压;
②SO2在阴极还原成H2S,与Co2+,Ni2+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从而减轻Co,Ni的危害作用。
③在电解溶液中存在有SO2,SO32-,SeO32-、胶体硫和硫脲有,利于沉积a型锰,较之g型锰具有更强的抗蚀性。
使用SO2作还原剂的缺点是金属中含硫量增加。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SeO2作添加剂,加入量控制在吨锰2~4kg。
2.槽电压与电耗
槽电压是由硫酸锰分解电压(V分),电解液电阻电压降(V液),阴阳极电阻电压降(V极),阳极泥电阻电压降(V泥)及接触点电阻电压降(V接),等五项标准组成,即:
V槽=V分+V液+V极+V泥+V接=4.6~5V
其中V分=fO2/H2O-fMn2+/Mn=1.229-(-1.18)+∆≈2.5V
可见,(V液+V极+V泥+V接)占V槽的40%以上。
国内锰电解电流效率一般达到68%左右,则每吨锰的电解电耗为:
W=
=8050KW·
h/tMn
原因主要是析氢的影响,而槽电压高的主要是施予阳极的电能白白浪费于析氧。
为此,由钟竹前、梅光贵等人进行的Mn—MnO2同时电解的研究已见广泛报导。
3.电解液温度
升高温度可以增加溶液的电导,减少能耗,但温度过高会降低电流效率。
并且温度偏低沉积锰会生成树枝状结晶,高于45℃则会形成粗晶粒,这两种晶粒是不希望得到的。
采用低的电解温度是确保高的塔菲尔值a的主要条件,从而保证高的电流效率。
由于析氢反应的活化能高(14~16kJ/mol),升高温度便会显著降低a值。
工业上采用的电解温度为38~44℃。
为了排除电解过程放出的焦耳热的影响,对于3000A电流的电解槽,在两侧装有∅33mm,厚3mm,长4m的蛇形铅管或不锈钢管、塑料管等耐腐蚀管,用循环冷水间接冷却。
4.电流密度
⑴阴极电流密度
为了提高氢超电压,电解锰生产中采用较高的阴极电流,以提高阴极电流效率。
有关阴极电流密度与电流效率的关系见表1.1。
表1.1电解锰阴极电流密度与电流效率的关系
Dc/(A·
m-2)
200
400
500
700
η/%
60
64
65
62.8
阴极电流密度过低,不仅电流效率不高,而且会导致无光泽的金属沉积。
电流密度过高,电效也会下降,而且容易产生树枝状结晶。
工业上采用的阴极电流密度通常控制在300~400A/m2范围内,国内电解锰厂电流密度一般采用350~400A/m2.实践证明,采用较低电流密度时,产品质量好。
⑵阳极电流密度
一般采用680~800A/m2高电流密度,以减少阳极上析出的MnO2量。
5.阴极沉积时间
随着电解时间的延续,阴极析出锰表面变粗糙,甚至产生粒状或树枝状结晶,电流效率降低,所以电解时间不宜过长。
但沉积时间太短,不但增加出槽数,增大工作量,而且也会增加氨水和SeO2秏量。
因此,国内析出周期一般为24h。
1.3工艺流程选择论述及节能与品质改进探讨
1.3.1工艺流程选择
中国生产电解锰的原料为菱锰矿,其工艺为:
硫酸浸出——氧化除铁——硫化法除重金属——电解。
1980年以前只生产以SeO2为电解添加剂的含锰99.7%~99.8%
片状产品,1990年后,相继出现了含Mn99.9%的高纯电解锰、低硒电解锰、粉状以及低氢、低硅、低碳电解锰等新品种。
目前,中国电解锰产能约188万t/a,占全球产能的98%以上。
本设计广泛吸取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工艺和技术,结合原料供应有利情况,在可行性研究中进行了多方案论证和流程比较,经过评审,本设计采用中温浸出、长时间静置方案,其冶炼工艺流程见图1.5。
生产划分为浸出车间、净化车间和电解车间三个部分。
其中原料仓库、浆化上料、浸出、氧化及中和除铁属浸出车间;
净化车间包括硫化、静置和压滤工序;
电积、析出锰处理等属于电解车间。
生产车间每天三班作业,每班工作8h,全年生产天数320天。
图1.5电解金属锰冶炼工艺流程图
1.3.2工艺过程论述
⒈原料仓库
按建厂厂区地形,为充分利用山坡地,减少挖、填土石方工作量,工艺厂房成三个阶梯布置。
原料仓库布置在最高的一个平台上。
袋装的碳酸锰矿粉有汽车运入仓库,人工卸料。
原料仓库宽15m,长40m,有效堆放体积1000m3,可贮存15d生产用的碳酸锰矿粉和硫酸铵等辅助材料。
与原料仓库地面高度相同处,设有硫酸贮罐和氨水贮罐。
2.浆化上料
为了减少矿尘飞扬等损失,本设计利用地形高差优势,采用集中投矿、浆化上料工艺。
浆化槽面与原料仓库地面高差2.0m。
浆化工序设置机械搅拌浆化槽3个,每个槽子有效容积100m3,搅拌电动机功率20kW,搅拌轴转速50r/min。
袋装碳酸锰矿粉人工拆袋,倒入有格板筛的矿斗中,矿斗上部高度与原料仓库地面持平。
为使加料均匀,矿斗下方难割舍电磁振动给料机1台。
浆化为半连续性作业,及根据浸出槽的需要连续加入碳酸锰矿粉和阳极液及洗渣液等,混合后的浆液从浆化槽上方连续溢流排。
溢流矿浆通过溜槽(溜槽断面350㎜×
350㎜,坡度1%)自流进各个浸出槽中。
应当指出,碳酸锰矿粉加入浆化槽时就起到浸出作用,在浆化槽和溢流槽中就得到从分混合反应,这样可以缩短矿粉浸出时间。
但是由于反应有大量CO2放出,浆化矿浆不能用泵和管道输送。
3.浸出
浸出工艺采用常温浸出(即不外加热,利用H2SO4反应热可使矿浆升温至55~65℃),硫酸铵和硫酸的加入量按工艺计算量加入,浸出反应放热原则上有利于锰的浸出速度加快,但镁、重金属、SiO2等杂质也随之增加溶解。
开始浸出的液固比为8~9:
1,浸出终点液固比为10~11:
1。
浸出终点pH值为2.5,浸出时间约2.0h。
4.氧化
氧化在浸出终了进行,加入软锰矿粉,使矿浆中的Fe2+氧化成Fe3+,氧化反应时间1.5~2.0h,使Fe2+氧化完全。
氧化后溶液含Mn38g/l;
(NH4)2SO4110~130g/l;
Fe0.01~0.18g/l;
重金属总量0.04~0.08g/l。
5.中和
氧化后化验Fe2+在1mg/l之内时,加入氨水中和到溶液pH6.5~7.0,使Fe3+水解沉淀。
与此同时杂质SiO2和一部分重金属离子。
当然Mn2+也有少量沉淀,溶液中的Mn2+含量有所下降。
6.过滤
采用可水洗的箱式压滤机进行过滤进出、氧化、中和后的矿浆。
压滤机进液用压力较高的砂浆泵泵入,泵压力达到1.0MPa时,能产生含H2O较少的渣,在压滤机内加水洗渣能充分回收已经浸出的Mn2+。
压滤液靠高差,自流到下一个硫化(净化)工序。
压滤渣送渣场堆放。
7.硫化
硫化槽槽面低于压滤机平面1.0m,压滤液自流进入硫化槽。
浸出过虑液还含有较高的重金属离子Co2+,Ni2+,Cu2+,Cd2+,Zn2+及SiO2等杂质。
硫化的目的就是使重金属离子硫化沉淀除去,以达到合格液(新液)的标准。
除去重金属常采用硫化沉淀除去,硫化沉淀法,硫化剂可为(NH4)2S或S.D.D等。
硫化后产出难溶的重金属硫化物沉淀,采用箱式压滤机进行液固分离,滤渣送渣场,绿叶自流静茹静置槽。
8.静置
静置时间的长短,关系到电解锰产品质量的高低,静置能使硫化过滤液中残留的有害杂质如SiO2,Al等进一步絮凝沉降,一些胶状物质也能随过饱和的MgSO4,CaSO4结晶吸附除去。
本设计静置时间为36h,使杂质含量下降到:
Co小于1mg/l;
Ni小于1mg/l;
Cu小于0.01mg/l;
Fe小于0.2mg/l;
Si小于10mg/l。
静置后的清液经压滤机过滤后即为合格液,压滤用泵的压力可降低到0.8MPa,过滤布采用较为致密的涤纶布为好。
9.电解
电解同极中心距80㎜,阴极电流密度370A/m2,阳极电流密度570A/m2,槽电压4.6~5V。
合格液加入量587.26m3/d,折合每槽加入量6.67m3/d,每小时每槽平均加入0.284m3。
合格液在总溜槽上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生产无硒产品是不能使用SeO2作抗氧化剂。
电解阴极液温度38~42℃,Ph7.0~7.5,阴极液含Mn2+15~18g/l,(NH4)2SO4110~130g/l。
电解周期24h。
电解周期完毕后,人工辅以吊车起槽后带锰的阴极板进行钝化、水洗、烘干和剥板。
10.电解锰的后处理
⑴钝化
达到电解周期后,将沉积了金属锰的阴极板一块一块地从电解槽中取出,沥干电解液后,放入钝化液(3%重铬酸钾溶液)槽中,这就是钝化处理。
钝化的目的是防止或减缓金属锰在空气中的氧化。
其原理是当金属锰浸泡在钝化液中时,金属锰表面形成了钝化膜层,该钝化膜层很致密,可防止金属锰的进一步氧化。
为了保证金属锰的质量,钝化液的浓度要适中。
浓度太低,则起不到钝化作用;
而浓度太高又会引起金属锰表面发黑。
重铬酸钾钝化液的浓度以3%左右为宜,从外观看应为橘黄色。
⑵水洗
将钝化就、处理后的阴极板及金属锰吊起,沥干钝化液后,放入热水槽中浸泡,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最后再放入另一个热水槽中浸泡。
水洗的目的是洗去金属表面上粘附的电解液、钝化液等溶液。
如果洗不干净,产品含硫一定高,因此,必须反复冲洗,直至冲洗干净为止。
⑶烘干
将用水冲洗干净的金属锰放在架子车上推入烘房中烘烤。
烘房温度以不超过110℃为宜。
烘烤时间一般为20~30min。
烘干操作应注意必须使产品完全干透,否则,产品容易氧化变质。
但也要注意不要烘烤过度,否则,产品会发蓝发黑,也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
⑷剥落
剥落就是将烘干的金属锰产品与阴极板分离。
剥落时应注意:
①先观察产品外观质量,按产品外观质量将产品分级,不同外观质量的产品不能在同一桶中剥落;
②菠萝是应尽量避免极板的变形和损坏。
在任何情况下,不得用铁榔头敲击;
③应尽量将金属锰剥离干净。
⑸包装
产品剥落完后,现场质检员在剥落桶内按规定方法取样送理化分析室分析。
生产工人按产品外观质量分别装桶、称重。
操作时应注意:
①包装桶和包装袋内是否干净,严禁外来杂质混入产品中影响产品质量;
②称量准确。
1.3.3节能与品质改进探讨
1.3.3.1电解槽的节能技术探讨
在电解金属锰的生产过程中,有95%以上的能耗集中消耗在电解槽上,所以电解槽的设计、安装和相应的配置是否科学就直接决定了能耗的高低,针对电解槽节能,以下分别从减小电解槽电阻、在设计安装时防止电解槽漏电、在生产管理上的节能观念等谈一些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1.减小电解槽的电阻(即减小槽电压)
①设计合理的极距
在电解槽的生产过程中,电流在电解槽内的传导是通过槽内电解液为导体完成的,电解液浓度的大小,槽内阴阳离子向阴阳两极移动的距离直接决定了槽内电阻的大小。
电解锰生产过程中,电解液浓度是恒定的,因此,缩短极距是减小电阻的有效途径。
基于这个道理,现在所采用的同名极距在70~80㎜之内,直流电耗有效地控制在6200KW·
h/tMn,好的厂家还达到了5600KW·
h/tMn这样的水平。
缩短极距是节能方面的重大飞跃。
但一味缩小极距是不科学的,国内有的厂家将极距缩小到60㎜,使原本已经很狭小的阴阳极空间更加狭小,在生产过程中,如过不能很好控制极板的平整度,出槽时很容易划破隔膜袋,也很易短路,造成无谓的损耗。
②采用新的连接办法组装阴、阳极板
原来阴极板与铜条连接全部是螺栓固定连接,这种办法的缺点是接触面的电阻大,生产过程剥离锰片操作不耐振动,会出现螺栓松动现象,而且铜条与极板间夹缝中易积累结晶物腐蚀接触面,引起极板严重发热而损耗电能。
现在普遍采用了螺栓连接加焊接、铆接加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加导电胶胶接等办法,基本解决了因连接不紧而引起的阴极板发热现象。
在阳极板的铸造方面也有了新办法,原来的办法是直接把熔融的阳极板材料与铜条一起浇铸成型,铜条只经过简单的打磨除垢处理,使用时也会出现接触面锈蚀现象。
现在的处理办法是铜条除垢后镀上一层金属锡加导电胶,然后再浇铸成型,同样解决了阳极板发热现象。
通过极板连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