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及材料题总结材料纯个人吐血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1194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及材料题总结材料纯个人吐血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及材料题总结材料纯个人吐血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及材料题总结材料纯个人吐血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及材料题总结材料纯个人吐血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及材料题总结材料纯个人吐血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及材料题总结材料纯个人吐血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及材料题总结材料纯个人吐血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及材料题总结材料纯个人吐血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及材料题总结材料纯个人吐血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参加学术团体学术活动;

教育观察与观摩

(4)自我教育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教师专业自我的主动构建过程。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提升专业发展。

比如专业阅读;

网络学习;

行动研究

以上科目一的重点内容

5、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的基本理念。

【2015下】

(选择备考)

(1)师德为先

(2)学生为本【2016上】

(3)能力为重

(4)终身学习【2016下】

6、教育机智

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因势利导;

随机应变;

对症下药;

掌握分寸

应对:

教师应遵循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为达到正确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转移话题,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让学生的异常言论或动作进行化解,把尴尬事化作善意的笑谈

特点;

偶发性、针对性、情绪感染性、情境适应性

7、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8、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第四节教育研究方法

9、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考过】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作出结论;

(7)撰写成文。

10、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下】

(1)全面性

(2)准确性(3)勤于积累(4)善于思考

11、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2013上】

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包括报告的题目、引言、正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

★★★第五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12、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015上】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13、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14、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考过】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5、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6、个人本位论

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从个体本能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17、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2014上】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8、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我国当前教育事业改革的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纲要指出: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把鱼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育事业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即“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9、现代学制的类型【2016下】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20、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第六节心理学基础

21、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

(1)选择性

(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22、如何提高记忆力?

(记忆/遗忘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3、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7)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

24、创造性思维与培养

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怎么办: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和内容

(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

接触个体对答错问题恐惧心理;

重视非逻辑思维;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常用方法:

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25、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育方式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2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考过】

27、弗洛伊德人格“三我”结构

(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步分化出来,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3)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具有三个作用;

一是抑制本我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控制,三是追求完美境界。

28、气质类型(材料题)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第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9、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定义

关系

基本内容

核心

课程计划

(教学计划)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教学科目的设置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课程计划编写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课程目标

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

课文

直线式、螺旋式(教材编写方式)关键在重复与否

30、制约课程的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31、新课改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过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课程目标观课程设置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学科技术及分化有综合

(3)内容联系观课程教学内容要努力与社会相联系,生活化

(4)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

(6)校本发展观从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

3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

33、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34、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013下】

35、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36、新课改教师观

37、教学观的转变

38、教学行为的转变

39、简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2015上】以上科目一的重点内容

第二章学生指导

第一节身心发展的规律

40、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考过】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回事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1、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启示

(1)顺序性;

由浅入深、由繁到简,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2)阶段性;

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3)不平衡性;

指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抓住关键期和最佳期

(4)互补性;

扬长避短、发现学生的优势

(5)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

42、简述皮亚杰理论中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7~12岁小学生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

(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

43、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6上】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

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第二节儿童的学习

44、★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又称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创始人。

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提倡发现学习;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动机原则

4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而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

社会互动性强调合作互动来完成

情境性认为只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2)建构主义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建构主义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4)建构主义教学观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核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对学习教材获得新的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能力新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进行一里写的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4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

(1)探究学习是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支架式教学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3)情景学习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主要是以通过互动合作,以学习小组的基本形式,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47、简述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及方法。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从四方面进行:

(1)学习计划指导。

要帮助学生设立目标,切合实际,留有余地,并结合实践,作出调整。

(2)听课方法的指导。

要引导学生注意:

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和善归纳。

(3)复习方法的指导。

要引导学生注意回顾讲授的内容和重点,复习课本,整理笔记,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求助教师或同学以解决疑难。

(4)写作业的方法指导。

先复习后写作业,仔细审题,认真表述,细心检查。

48、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49、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50、★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学习习惯具有广泛性、实践性、阶段性和模仿性。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第三节德育

5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52、简述小学德育的原则

“导疏尊严知行统,正纪积消一贯材”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含义;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要求: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宽严适度;

教育这对于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8)因材施教的原则;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53、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2012下)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54、小学德育的方法(材料题备考)

(1)说服教育法;

(2)品德修养指导法。

(3)陶冶教育法;

(4)指导实践法;

(5)品德评价法;

(6)榜样示范法;

55、榜样法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运用榜样法?

(材料分析题)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榜样等。

在德育过程中,运用榜样法要注意:

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

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

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情感的冲动上。

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第六节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56、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常用的方法

(1)强化法;

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作为代币。

优点可是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3)行为塑造法;

通过不断强化逐步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5)自我控制法;

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的行为。

(6)惩罚法;

负激励,以消除不良行为

(7)暂时隔离法。

意味着奖励、强化、关注、有趣活动的终止。

第六节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

57、家校协调的常用方式(考过简答)

(1)家访

(2)班级家长会(3)家长学校(4)家长沙龙和家长委员会

第3章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58、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59、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标志着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60、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2)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3)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4)发挥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作用

61、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课堂中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2)客观性原则,指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