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6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甘肃省武威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武威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甘肃省武威市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题号

总分

得分

甘肃省武威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24分,每小题2分)

1.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

A.摄氏度(℃)B.千克(kg)C.米/秒(m/s)D.千克/米3(kg/m3)

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黑板B.书包

C.太阳D.投影屏幕

3.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河底石块看起来变浅世博会中国馆的灯光廊桥在水面出现“倒影”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

4.小明说:

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在高空中是静止不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B.月亮C.火星D.地球

5.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

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响度B.音调C.振幅D.音色

6.小丽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她靠近平面镜时,则镜中她的像的大小会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

7.如图2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

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防止噪声进入人耳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声源产生噪声

D.以上方式都有

8.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用电吹风机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

C.把新鲜的草莓放入冰箱D.把苹果装入塑料袋

9.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0mm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D.一瓶1.25升的可口可乐质量约为50g

10.下列关于图3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柴油

煤油

汽油

密度ρ/kg·m-3

0.85×103

0.

80×103

0.71×103

油罐车编号

11.几种燃料的密度见下表。

三辆完全相同的油罐车,分别盛满这三种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质量最大

B.乙车质量最大

C.丙车质量最大

D.三车质量相同

12.分别用铝和铜各制成一个实心球,已知:

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

则下列判断不可能的是

A.铝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比铜球小B.铝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比铜球大

C.铝球质量大于铜球质量,但铝球体积小于铜球体积D.铝球质量小于铜球质量,但铝球体积大于铜球体积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

共12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B.速度越快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大

C.速度越大的物体,一定跑得越快D.跑的路

程越长的物体,用的时间一定越多

14.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B.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不改变C.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D.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体积是1m3铜其质量为8.9×103kg

15.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实像一定是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C.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D.实像与物体分居在透镜的两侧,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

16.一只空瓶子装满水时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水密度的0.8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瓶的质量为150gB.瓶子的容积为300cm3C.空瓶的质量为100gD.瓶子的容积为250cm3

三、填空题:

(共20分,每空1分)

17.请你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0mm=m

(2)50m/s=km/h

(3)720min=h(4)900kg=mg

18.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

光在中传播的最快。

19.如图4所示,在草叶上形成的“露珠”,属于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热。

20.某种昆虫

靠翅的发声

若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

了600次,人类听

到该频率的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

21.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

的、位置、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2.如图5所示,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它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

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作用。

若镜头的焦距

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cm。

2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s的平均速度是6m/s,后4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该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是m/s。

24.小明从自由市场购买了一箱牛奶,他想知道在牛奶中是否掺了水。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掺水含量为。

牛奶中掺

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密度(g/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像的性质

倒立

缩小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25.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riziya想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装置比较它们的焦距大小,实验时凸透镜和蜡烛火

焰的距离保持不变,蜡烛通过三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如右

表所示,则透镜的焦距最大,透镜的焦距最小。

26.已知冰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为9∶10。

则质量为54g的

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减少了m。

27.图6是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

析图像可知,若甲物质的质量为88g,则相同体积的乙物

质的质量为g。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4分,28、29题中每图2分,36题3分,其余各题每空1分)

28.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7所示,OB是平面镜上的一条反射光

线,请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

(2)请根据图8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

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符号。

29.

(1)如图9所示,木块的长度是cm。

(2)如图10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30.如图11所示实验装置,测得斜面长0.9m,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5s。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秒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

则:

小车从斜面顶端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cm/s。

 

31.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

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12甲所示。

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向端移动。

(2)小亮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

然后将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12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cm3。

(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这时出现了如图13所示的情况,小亮应进行的操作是:

和,使天平横梁再次,读出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2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kg/m3

 

 

32.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小林利用如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水槽的水中,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林仍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

于是他得到结论:

水是声介质,水能够传声。

同学小丽认为通过小林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

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林同学的实验中关键问题是:

;应如何改进:

33.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

海波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不是100℃,这说明在进行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水的温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99

99

 

34.小明利用如图15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

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该实验为了能确定蜡烛A像的位置,通常采用较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这样也较方便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该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

B是否与蜡烛A。

 

3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华同学通过学习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

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16甲),看到手指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16乙),看到

房屋的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他猜想:

凸透镜成像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距离有关。

于是,他在如图17所示的光具座上,固定凸透镜在50cm处,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

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

像的大小

3.00

光屏上没有像

5.00

光屏上没有像

12.00

60.00

放大

20.00

20.00

等大

25.00

16.67

缩小

30.00

15.00

缩小

 

(3)小华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选填“增长”、“缩短”或“不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36.利用一支温度计、一个小烧杯、一瓶酒精,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五、计算题(共10分,每题5分)

37.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72km/h。

求:

(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38.将一容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