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1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docx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docx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考点29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

考点29 聚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分析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14·新课标全国Ⅱ,31节选)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____。

答案 

(1)

 

(2)捕食 消费者

解析 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

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级。

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2.(2015·全国Ⅱ,31节选)假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

3.(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

(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而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2014·海南,16BD)( × )

(2)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其中共有9条食物链,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硅藻属于生产者,其遭到破坏要比蓝鲸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大(2009·广东,14改编)( √ )

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

4.(2014·新课标全国Ⅱ,31节选)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答案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5.(2015·全国Ⅰ,31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2015·全国Ⅱ,31节选)假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则在该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 大于

7.(2016·全国丙,31)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8.(2016·全国丙,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C

解析 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

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发生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故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

9.(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2015·海南,25D)( × )

(2)在如图所示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二者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012·海南,19)( × )

(3)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015·江苏,9D)( × )

10.请在下列空格处填写适当内容:

(1)(2012·安徽,30Ⅱ改编)下表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植物→田鼠→鼬”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的结果[单位是J/(hm2·a)],则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答案 3% 生长、发育、繁殖

(2)(2014·山东,27节选)如图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答案 A B(注:

两空可颠倒) 20%

(3)(2015·海南,28节选)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__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

答案 大气中CO2库 生产者 分解者 C

(4)(2011·山东,26节选)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kJ和______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

答案 10 400 增加

(5)(2013·安徽,30节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植可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2011·海南,28节选)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答案 分解者 不能

依纲联想

1.准确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通过代谢类型判断:

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消费者一定是寄生异养或捕食异养的生物,分解者一定是腐生异养的生物。

(2)从图中信息判断: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D中有“3”个指出箭头,确定其为“生产者”,C有“3”个指入箭头,确定其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A→B、D→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

(1)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掌握碳进入生物群落和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及循环范围

(1)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2)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燃烧。

(3)范围:

整个生物圈,单纯某个小的生态系统无法独立完成。

4.掌握能量流动图解,理清摄入量、粪便量和同化量之间的关系

(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3)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4)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非“照射”。

(5)流经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强调关键词“同化”而非“摄入”或“储存”。

5.有关能量流动计算问题的3个核心点提醒

(1)传递效率的计算一定要注意是两营养级同化量之比而非个体摄入量之比。

(2)在食物网中:

①在没有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或能量分配比例,当求最多需求量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当求最少需求量时,按最短食物链、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②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或能量分配比例,当求最多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求最少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计算时注意当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时,由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逐级递推。

当限制能量分配比例时,假设出低营养级的需求量,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逐级递推,同时要注意分配比例)

(3)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不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

6.有关信息传递的2点提醒

(1)发生范围:

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往具有双向性。

(2)3大作用:

个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群——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群落——调节种间关系。

考向一 以文字表述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赤眼蜂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孵化,瓢虫则直接以玉米螟的卵和幼虫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一块玉米田里的玉米、杂草和玉米螟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

赤眼蜂和瓢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玉米螟在产卵时会释放信息素,据此赤眼蜂能很快找到玉米螟卵,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玉米田易受玉米螟侵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合理密植可提高玉米产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高会导致产量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群落 竞争 

(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玉米田的营养结构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