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21861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人工景区板块的休闲度假属性会进一步增强,建造高端、高品质的旅游度假区将成主流。

一、旅游景区行业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广阔

1、三大因素合力,推动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1)人均收入提高,旅游需求增加

当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旅游需求剧增。

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人民币,整体达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显示,人均可支配年收入31990元及以上水平,划为中等偏上收入组)。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了1.2万元人民币。

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旅游消费日趋大众化,我国的高人口基数带来庞大的旅游消费需求。

2012年全国居民出游率首次突破200%,即平均每人每年出游超过两次。

2016年人均出游率达3.4次。

除去2003年“非典”及2008年自然灾害、禽流感、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速均保持10%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速。

2016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4.69亿元,同比增长13.6%。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研究,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会从观光游提升为休闲游;

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会继续提升为度假游。

旅游时间逐步延长,旅游产品及形式逐步丰富。

2008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休闲游开始抬头。

20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一线城市的度假游兴起,二三线城市的休闲游呈高速增长的势头。

2016年人均GDP已接近8000美元,休闲度假旅游区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一二线城市经济发达,休闲度假游兴起较早,已成为居民出游的重要选择,渗透率较高。

三四线城市居民以观光游为主,休闲度假游的渗透率也正在不断提高。

休闲度假游区别与传统观光游,不再是单一的观光,而是变得丰富和人性化,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诸如“旅游+演艺”的文化旅游、“旅游+亲子”的周边游、主题公园游及“旅游+游学”等休闲度假游正蓬勃发展

(2)国家利好政策持续推出,助推行业发展

政策陆续推出,旨在通过规范旅游市场、加强景点及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等措施来进一步激发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等工作目标。

《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全国旅游重点工作是努力由粗放型旅游大国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转变,继续发展全域旅游、旅游公共服务、乡村旅游等,推进以“旅游+”为代表的产业融合。

旅游业是既受到政府政策支持,同时市场需求又极为旺盛的行业之一。

旅游行业的特性高度契合“十三五”强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预计未来从政策层面会不断提升和强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性支柱地位。

(3)交通网络完善,“高铁游”成游客出行重要选择

基础交通设施日渐完善刺激国内游及周边游需求增加。

《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2.2万公里,铁路客运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

公路总里程469.6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

颁证民用航空机场达218个,覆盖超过200个城市。

“高铁游”成2017年国庆游客出行交通首选,国内旅游步入黄金时代。

根据广铁售票情况,国庆中秋假期(10月1至8日)约6成客流是前往各景点城市的游客。

高铁出行,使得游客旅行时间大幅变短,出行成本大幅下降,地区间通达性明显增加,推动旅游由“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拓展转变,为各地旅游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国内基础交通设施日渐完善,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其中,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为代表的五大城市群3-5小时交通圈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便捷的交通推动了地区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

家用车数量快速增加,周边自驾游空间大。

从2011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汽车拥有量逐渐增多。

2016年国内家用汽车保有量已达1.94亿,为周边旅游快速发展提高强劲动力。

2、旅游景区行业规模持续扩容,休闲度假游产品最具发展潜力

(1)旅游业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达7万亿

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2011版《旅游统计调查制度》,旅游收入的含义为:

游客(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支付的一切旅游支出。

包括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在整个游程中行、游、住、食、购、娱,以及为亲友、家人购买纪念品、礼品等方面的旅游支出。

不包括为商业目的购物、购买房、地、车、船等资本性或交易性的投资、馈赠亲友的现金及给公共机构的捐赠。

➢行:

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交通;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景区内的游览交通。

➢游:

门票收入,游览讲解收费等。

➢住:

标准酒店、主题酒店、家庭旅馆等。

➢餐饮:

美食一条街、农家乐等等。

➢娱乐:

文化娱乐、游艺体育运动、表演型娱乐、参与型娱乐等等。

➢购:

旅游纪念品、土特产、时尚采购、艺术珍藏购买等;

➢其它:

活动收入、宗教收入等。

除去2003年“非典”及2008年自然灾害、禽流感、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均保持10%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长率。

2016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2016年12月2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预计,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将在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将在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将在14%以上。

预计到2020年,我国旅游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7万亿元。

旅游收入包括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80%以上,是我国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6年,国内旅游收入接近4万亿,同比增长15.29%。

预计到2020年,国内旅游收入会达到6.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15%。

(2)2016年旅游景区收入规模接近4000亿,预计2020年达6000亿

旅游业按行业分类,可分为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等。

截止2017年,全国各类景区共有2.8万多个,A级旅游景区数量9000个左右,5A级景区249个。

根据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6》,2015年全国各地区A级旅游景区接待总人数为37.77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479.08亿元。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7》尚未公布,因此,以《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6》为基础进行市场空间测算。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之一是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18%。

预计到2020年,旅游景区行业收入约为5910.14亿元。

市场年均增长超五百亿,加之国家政策支持、经济整体向好,行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3)休闲度假游市场规模超5000亿,预计2018年超7000亿

按消费者精神需求,旅游产品可分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游、专项旅游(购物游、体育健身游等)等。

观光游和休闲度假游的区别和特点如下:

休闲度假游作为旅游业众多产品形态中的一个,其5000多亿的市场规模仅占旅游业4万多亿市场容量的12%左右,市场规模依然较小。

但是,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带来的消费升级,未来的旅游业,休闲度假游无疑是具有最大潜力的市场。

预计其增速将超过“十三五”规划的11.18%的旅游业总收入,休闲度假领域的未来增速将维持在15%左右,市场规模年增长近千亿,前景看好。

二、旅游景区投资建设保持稳定,5A级景区数量稍显不足

1、旅游景区项目投资建设占最大比重,新业态投资建设增速加快

以景区为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上游为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及开发。

旅游投资快速增长,旅游相关项目建设加速,旅游景区占比最大,数量持续增长。

2016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较房地产投资增速高22个百分点。

景区投资建设保持稳定,新业态投资建设增速加快。

2016年旅游景区项目投资继续增加,实际完成投资7371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56.7%,比重最大。

旅游基础设施类投资1122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8.6%,同比增长19.8%。

旅游购物项目投资872.8亿元,同比增长24.4%,增幅最大。

旅游饭店投资有所回落,增幅下降11%。

从业态分布看,随着消费升级、旅游需求结构性变化,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以及温泉滑雪、低空飞行和工业旅游等新型业态。

2、我国景区数量较多,5A级景区数量略低

景区位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吃、住、行、游、购、娱均以景区为基础开展业务。

目前国内景区数量较多,但优质景区数量仍然较少。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6》显示,2015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为8954,其中5A级景区212个,整体占比仅为2.37%,数量较少。

根据国家旅游局网站实时数据,截止2017年10月,全国5A级旅游景区共249个。

从游客接待量看,数量不多的优质景区游客接待量较多。

2016年国内旅游总人数为44亿人次。

根据2016年披露游客接待量的10家上市旅游景区及主题公园龙头长隆集团,11家企业占A级景区总数的0.12%;

而合计游客接待量却达1.07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2.44%。

3、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旅行社竞争充分,数量近3万家

景区产业链的下游为旅行社及游客。

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国内旅游业总人数持续快速增长,旅游需求快速膨胀。

除去2003年和2008年外,国内旅游人数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

2016年,国内游人数达44亿人次,同比增长10.00%。

旅行社进入门槛低,竞争最为充分,我国目前旅行社数量接近3万家。

庞大的数量,为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及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国家旅游局历年发布的历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国内各类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由2011年的2871.7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189.0亿元,数量由2011年的23690家增长到2015年的27621家。

三、消费升级,旅游景区外延扩张、转型升级成主流

1、自然景区转型休闲度假景区,推进国企改革带来增长新动力

(1)旺季客流量达到天花板,观光游增长乏力,国企改革仍需推进

自然景区受限于自身物理承载量限制,旺季特别是节假日的客流量无力负荷、已达到天花板。

传统观光游产品单一、游客停留时间短、二次消费低,受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天气恶劣会直接导致营业收入下滑,内生增长动力不足。

以观光游为核心、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寻求获得产业链闭环收益的营运模式,在竞争加剧和消费升级的情况下面临挑战。

休闲度假游顺应消费升级、受天气影响较弱、客单价较高,与传统观光游优势互补,协同作用较强。

迎合消费升级,提高企业运营能力,谋求外延扩张以实现向休闲度假景区的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由于景区的自然资源国有化属性,景区板块的国企属性较强。

国企改革对行业盈利改善的作用将尤为明显。

(2)自然景区外延扩张、转型休闲度假是趋势,高知名度和重运营成决胜关键

自然景区具有不可复制性、地域性、区域垄断等特征。

以自身优质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整合周边零散资源,并购或兴建古镇、古城、度假村,辅以酒店、娱乐等配套设施,形成各景区间联动、协同,进而提高游客驻留时间、客单价及重游率,是自然景区转型的主要途径。

国家“全域旅游”战略的不断推进,也会对景区周边旅游资源整合产生有效的助推作用。

传统观光游模式,简单来讲就是“靠天吃饭、坐地收钱”。

景区的知名度、品牌是影响营收的首要因素,对企业运营能力要求较低。

伴随着休闲度假游时代的到来,供给端市场竞争加剧和需求端消费升级、产品需求多样化,开始对企业运营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景区的运营能力和品牌维护与更新成为休闲度假游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运营能力成为新格局下的决胜关心。

(3)国企改革为景区类企业增添新的动力

从2016年初开始至今,国家层面连续发布了超过13个国企改革文件,以推进国企改革进程。

国企改革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高经营效率,加快转型进程。

国企改革的方向大致可以分为:

(1)管理层或股东的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合作者提升经营管理效率,谋求战略发展;

(2)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员工持股、管理层激励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3)并购重组具有竞争性业务的同业竞争者,形成规模效应后打造垂直领域的产业链闭环;

(4)收购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以促进公司业务转型;

(5)通过资产整合(资源注入、合并、整体上市等),市场化经营提升效率。

2、主题公园迎来黄金发展期,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1)主题公园未来行业空间巨大,2020年有望超800亿元

伴随休闲度假游在一线城市的快速发展及二三线城市的不断渗透,主题公园作为度假休闲游的最直接受益目的地,迎来发展黄金窗口期,行业空间巨大。

截至2016年底,我国主题公园市场规模达到约210亿美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到2020年,主题公园市场规模将达120亿美元(约840亿人民币)。

(2)主题公园数量较多,竞争激烈,优质公园较少

我国现有主题公园2500多个,竞争较为激烈。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70%的中国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整体盈利能力较弱。

后期投资、运维管理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是主因。

长隆集团、华强方特和华侨城集团处于国内主题公园龙头地位。

美国主题娱乐协会(TEA)与美国AECOM集团联合发布的2016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显示,三者的游客量合计9127.1万人,仅占迪士尼集团全年游客接待量的65%。

相比之下,国内主题公园规模尚小,面对需求的急剧扩张,供给不足。

自迪士尼落地上海以来,环球影城、六旗、乐高、梦工厂等海外主题公园巨头看准中国主题公园市场的广阔空间,加速布局。

外资进入,一方面提高了国内游客对主题公园的消费热情以及对门票价格的接受上限;

另一方面,对国内主题公园运营商带来了挑战,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3)主题公园规模扩张,核心IP打造力度加大,轻资产输出或成主流

国内主题公园的当前扩张模式为重资产扩张和轻资产输出并重。

重资产模式前期资金、技术投入大,门槛高,运营模式不易被效仿,易形成行业寡头垄断,产生规模效应。

但会形成大量固定成本,资产折旧率和摊销费用高。

轻资产模式扩张速度快,资金投入小,成本低,利润回报较高。

但一旦产生利润的主要无形资产要素被颠覆,则非常容易被替代;

服务质量缺乏有效控制,弱化企业服务水平。

轻资产模式适合主题公园以强大的品牌获取利润,适度轻资产扩张有益于主题公园品牌价值以更为丰富的途径变现,将产业链和价值链迅速做大。

在传统重资产扩张的基础上,轻资产输出开始兴起,或成将来主要扩张模式。

积极打造特色项目及核心IP、具备差异化运营能力,不被竞争对手复制或模仿;

同时拥有一条完整、全面的产业链作支撑,树立起独特的品牌优势的主题公园,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在主题公园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特色项目及核心IP的打造、全产业链的拓展将变得尤为重要,是主要着力方向。

3、人文景区受益周边休闲游,未来增长可期

(1)人文景区的休闲游属性,发展速度较快

人文景区坐落于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兼具休闲游属性,顺应消费升级,发展速度较快。

特别是位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3-5小时交通圈辐射范围内的人文景区,增长空间较大。

(2)乌镇和古北水镇运营程度,业绩靓丽,其他景区休闲游运营有待加快

以休闲度假游为主业的人文景区,一般以所营景观为主体,着力于完善景区内各项软硬件设施,全力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丰富景区内涵、推出新产品新活动,辅以度假酒店和休闲娱乐等设施,提高游客停留时间,依靠景区内的二次消费提高客单价。

但目前仅有中青旅的乌镇和古北水镇休闲度假游运营较为成熟,三特索道布局珠三角休闲度假区,其他景区休闲游的营运步伐有待加快。

(3)人文景区休闲度假属性进一步增强,中高端产品成主流

人文景区一般以历史遗留建筑、古镇或自然景观为基础,以特定目的进行商业化改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人工改造程度较高、限制少的特点,决定了其转型速度较快。

休闲度假游需求的剧增,人工景区板块的休闲度假属性会进一步增强,建造高端、高品质的旅游度假区将成主流。

诸如三特索道的“田园牧歌”和中青旅的古北水镇均以打造高端、精品休闲游为目标。

四、行业相关企业

1、自然景区:

外延扩张,转型升级休闲度假游,国企改革推进较快的企业

国企改革激发公司新活力,中长期业绩看好。

消费升级、休闲度假游需求剧增及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进,对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及营销推广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化国企改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及市场化水平,加快转型升级休闲度假,整合区域资源及外延拓展推进全域旅游,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关注稳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出顺应休闲游、全域游趋势的新战略、新项目的国企:

黄山旅游、张家界、桂林旅游、峨眉山、丽江旅游、云南旅游。

自然景区转型升级休闲度假游,区域资源整合。

自然景区以传统观光游为主,增长已现疲态,转型升级休闲度假游成为主要看点。

自然景区上市公司拥有核心旅游资源,业绩突出且品牌优势明显。

在消费升级以及政府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进行外延扩张、区域资源整合的预期增强。

景区联动、协同发展、业务转型升级将带来新增长点,值得关注。

自然景区主体景区可改造性较弱,通过区域资源整合和外延扩张,来实现由传统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的升级是主要途径。

因此,重点关注进行区域资源整合、外延扩张的优质龙头自然景区。

➢黄山旅游:

切入开发东黄山,合作开发宏村、太平湖项目,转型休闲度假。

➢张家界:

开发大庸古城,切入休闲游;

大股东张经投公司投资了西线茅岩河景区,二股东拥有黄石寨索道、武陵源内其他索道和天梯,区域资源整合加速。

➢桂林旅游,整合漓江水系游船,漓江市内游新航线于2016年10月29日正式启航,夜游漓江成为桂林又一精品旅游线路。

“漓江千古情”于2016年12月21日实现项目土地成功摘牌。

公司大股东(桂旅发总公司)和阳朔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资源整合预期强。

➢长白山:

以温泉开发为主题的长白山火山温泉部落一期已经完成,温泉酒店于2016年12月末投入运营。

2017年,公司将全力推进长白山火山温泉部落二期项目建设,最终将长白山火山温泉部落打造形成国内顶级的温泉度假主题公园。

形成“冰雪—温泉、养生—温泉、医疗—温泉、会议—温泉”为一体的长白山旅游特色品牌,促进长白山旅游由“观光旅游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

2、人文景区:

打造高品质休闲游、周边游企业

人文景区普遍坐落于城市周边,持续受益于短途、周边游。

并契合当前休闲度假游发展趋势,积极布局打造休闲度假村,成为当前看点。

致力于打造中高端、高品质休闲旅游度假区,布局五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周边休闲游的人文景区最值得关注。

➢中青旅:

中青旅的休闲游经营管理能力、异地复制能力卓越,未来发展十分看好。

乌镇景区辐射长三角,休闲度假游收入超过传统观光游,成为景区主要收入来源。

古北水镇休闲度假区落于北京,定位精品休闲游,自开业以来业绩呈爆发式增长。

濮院项目已经开始建设,定位时尚休闲度假,与乌镇景区互补,景区联动、协同效应明显,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三特索道:

虽然业绩仍然亏损,但是布局长三角及珠三角休闲游初见成效,相信业绩拐点将近,增长可期。

➢广州塔:

广州市的地标性建筑,公司在全国拥有较高品牌知名度。

公司致力于通过对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打造都市精品休闲游景区。

随着公司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战略逐步实施,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将呈现快速增长。

➢清园股份:

清明上河园在河南乃至全国品牌优势明显。

四大节会活动(民俗、清明、端午和菊会)和两大季节性活动(消夏纳凉和金秋畅游)的持续推出,成为广受游客喜爱的高品质周边游景区。

3、主题公园:

强IP、异地复制能力强、全产业链拓展的企业

主题公园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成为看点。

轻资产输出兴起,重资产扩张与轻资产输出并重成当前扩张模式。

轻资产输出的扩张速度比较快,资金投入小,成本低,利润回报较高。

轻资产输出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对标国际主题公园巨头,成功的主题公园都有自己核心的IP及一条完整、全面的产业链做支撑,树立特有的品牌优势,差异化竞争,不被竞争对手复制及模仿。

外资进入中国主题公园市场,加剧竞争。

十分看好有自身特色及IP、具备一定差异化运营能力的国内主题公园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公司。

➢宋城演艺:

代表性IP千古情系列品牌知名度高,三亚、丽江、九寨沟千古情运营成熟,异地复制能力得到市场认可,新项目采用重资产扩张和轻资产输出并重,既能保持品牌垄断,又能提高利润,缩短投资回报期。

➢华强方特:

《熊出没》IP的维护和持续更新使其热度不减,文化+科技主题公园以重资产扩张迅速,异地复制能力卓越。

轻资产输出兴起,并将成为公司扩张的主要模式,业绩释放加快。

“创意、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保证公司能及时设计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并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和议价能力。

➢大连圣亚:

围绕大白鲸IP打造丰富的观赏和体验产品,室内儿童主题乐园快速扩张,异地复制项目稳步推进,重资产扩张与轻资产输出并重。

➢恐龙园:

拥有中国系列恐龙化石最为集中的专题博物馆,是国内唯一融合科普与游乐,以恐龙题材和恐龙文化为主题的公园。

恐龙系列IP垄断性强,成功运行“主题公园+文化创意”双核模式,扩展游客结构,化解游客分流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