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 网络教育学院 A卷 模拟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21433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 网络教育学院 A卷 模拟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刑法学 网络教育学院 A卷 模拟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刑法学 网络教育学院 A卷 模拟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刑法学 网络教育学院 A卷 模拟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刑法学 网络教育学院 A卷 模拟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学 网络教育学院 A卷 模拟题Word格式.docx

《刑法学 网络教育学院 A卷 模拟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 网络教育学院 A卷 模拟题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学 网络教育学院 A卷 模拟题Word格式.docx

A.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B.坦白交待自己的罪行

C.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D.积极揭发他人罪行

5.吴某打猎时发现距其100米的草丛中有一物体时隐时现,认为是野免而开枪射击,结果击中一男孩,造成重伤。

吴某的行为属于()

A.不构成犯罪B.意外事件

C.过失犯罪D.故意犯罪

6.李某到田家盗窃,正开保险柜时,忽听到屋外有多人脚步声,只好仓惶逃走。

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

7.对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

A.不影响对行为人的定罪量刑

B.应按犯罪未遂处理

C.应按过失犯罪处理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8.下列犯罪中,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是()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B.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C.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D.贪污贿赂犯罪

9.某甲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执行8年后获假释,假释考验期第3年因违反公安机关的监督管理规定而被撤消假释,此时将甲收监后应执行的刑期为()

A.4年B.7年C.8年D.12年

10.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的,构成()

A.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B.受贿罪

C.职务侵占罪D.不构成犯罪

11.伪造、变造下列何种物品,不会构成经济犯罪()

A.股票B.国库券C.银行存单D.营业执照

12.甲从乙处购得贴有某名牌商标的假酒20箱,销售后获利1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假冒注册商标罪

D.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13.偷拿自己家里或近亲属的财物,应()

A.构成盗窃罪,可以从轻处罚

B.构成盗窃罪,但应减轻处罚

C.一般不按盗窃罪处理D.构成侵占罪

14.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何罪处罚()

A.抢劫罪B.故意杀人罪

C.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D..以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15.某甲为一国有企业负责原料采购的职工。

某甲出差时经常通过开大额发票的方法谎报差旅费,累计达6000元,甲的行为()

A.构成职务侵占罪B.构成贪污罪

C.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D.不构成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

1.刑法中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为()

A.故意B.过失C.作为D.不作为

2.根据刑法规定,下列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的是()

A.精神正常期的间歇精神病人B.性变态者

C.未成年人D.人格障碍者

3.对下列何种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

A.抢劫B.抢夺C.强奸D.绑架

4.构成不作为犯罪的特定义务的来源有()

A.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B.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C.道德义务和社会义务

D.由行为人先行行为设定的义务

5.在我国,不适用死刑的犯罪人包括()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B.初次犯罪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6.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

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7.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等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D.继承权

8.缓刑适用的对象是()的犯罪分子。

A.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B.被判处管制

C.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D.被判处拘役

9.犯罪既遂的表现形态有()

A.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

10.缓刑与死缓的区别在于()

A.适用前提不同B.执行方法不同

C.法律后果不同D.适用机关不同

11.下列行为可认定构成集资诈骗罪的有()

A.携带集资款逃跑的

B.挥霍集资款,使集资款无法归还的

C.使用集资款进行犯罪活动,使集资款无法归还的

D.集资方夸大回报条件,因客观原因无力及时返还集资款的

12.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犯罪主体是()

A.公司发起人B.股东C.公司经理D.公司董事

13.走私行为的方式包括()

A.绕关走私B.瞒关走私C.间接走私D.后续走私

14.下列行为,以盗窃罪论处的是()

A.将电信卡非法充值后使用的B.通过改装电表偷电的

C.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D.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15.受贿罪中的“贿赂”与礼尚往来中的“馈赠”相比,其特点在于()

A.双方一般不存在亲友关系

B.接受财物的数额或价值较大

C.接受方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D.接受方许诺或已经为给予方谋取利益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原则。

2.《刑法》第97条规定:

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此处对“首要分子”的解释,属于___________解释。

3.刑法中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的具体标准的是_________。

4.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构成犯罪的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称为____________犯。

5.犯罪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被称为______________。

6.某甲先后犯有盗窃、诈骗、强奸3个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7年、10年,根据数罪并罚原则,应在______________幅度内宣判对甲的刑罚。

7.刑罚方法中,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是______。

8.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必须是销售金额_________元以上。

9.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客体是国家的发票管理制度和_____________制度。

10.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称为____________受贿。

四、判断题(只判断正误,不改错。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对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认识因素是应当预见。

()

2.历史上罪刑法定最早的思想渊源见于法国的《人权宣言》。

()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我国享有受限制的刑事管辖权。

()

4.对减刑案件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是中级人民法院。

5.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6.单位犯罪并非是单位成员的共同犯罪。

()

7.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仅为公款。

8.根据刑法规定,对犯罪分子在执行刑罚期间,应当减刑的条件是其认罪服法,确有悔改表现。

()

9.遗失物不属于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10.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应按诈骗罪论处。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答刑法的任务。

2.简述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条件。

3.如何认定犯罪未遂?

4.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有哪些区别?

六、论述题(10分)

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关于洗钱罪的规定?

七、案例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案情:

被告人张某,男,40岁,原系某市某机械厂厂长。

该厂属集体所有制性质。

张某原系一般工人,后任车间主任,并由职代会推荐,报经该区工业局任命为该厂厂长。

1997年11月,在该厂更新设备过程中,张某将三台旧机床以18万元的价格卖掉,入账时谎称只卖了15万元,余下的3万元被张某装入自己的腰包。

问题:

张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还是职务侵占罪?

试说明理由。

2.案情:

被告人郑某,男,24岁。

被害人潘某,男,22岁,与被告人系同事,日常二人相处和睦。

2002年“五一”节期间,郑某举行婚礼,潘某应邀出席。

席间,新郎郑某和新娘一起敬潘某一杯酒,潘某因不胜酒力,只喝了半杯,说不胜酒力,聊表心意即可;

而郑某认为只喝半杯酒是半途而废之意,于是,郑坚决让潘某喝了这杯酒,潘某仍坚决推辞,并欲转身离去。

郑某认为这是成心拆自己的台,用手指着潘某的鼻子大骂,潘某忍无可忍,便上前与郑厮打起来,郑照着潘某的前胸狠狠的一拳,后被人拉开。

潘某在被拉出酒店门口时突然昏倒,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检察机关遂以故意伤害(致死)罪起诉至法院。

法医鉴定:

(1)死者心脏附近有大量脂肪,心脏功能不强;

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即可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引起心力衰竭而死亡;

(2)死者表皮仅有3个轻微擦伤。

(1)司法实践中,应该根据什么具体的标准来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2)本案中郑某的行为能否成立犯罪?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