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民族职业学校加工制造专业大类建设的规划文档格式.docx
《怀化市民族职业学校加工制造专业大类建设的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化市民族职业学校加工制造专业大类建设的规划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已达到学历教育400人,非学历年培训200人次以上的办学规模。
(三)专业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
2006年,学校投入100多万元建造了1个300多平方米,体现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的大型模具数控车间。
车间设有4个实训区,均配置了相关设备:
(1)普通机械加工实训区:
配备有1台铣床,1台车床,1台磨床;
(2)钳工实训区:
配备有20个钳台,配备4台钻床,模具20副;
(3)数控线切割实训区:
配备4台数控线切割机床,20台电脑;
(4)数控实训区:
配备有2台数控车床,1台数控铣床,20台电脑。
同年,学校还创建了怀化华峰电子、深圳赛格三星等1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现在学校拥有图书12万多册,每年订有报刊杂志200多种。
(四)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本专业共有专业教师21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5人。
其中高级教师6人,高级技工2人,工程师4人,双师型教师15人,占57.7%。
(五)学生就业情况
学校与深圳正通电子、赛格三星、宏港机械、泰日升等企业签订了长期实习就业协议,学生一毕业就先后送到这些企业进行实训,并顶岗进行模具设计制造等操作实习,实习实训合格即成为正式工人。
我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办学走向大都是模具设计、钳工、车工、铣工等实践技术型岗位,特别是铣工、车工水平高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已经毕业的两届学生共计183人,全部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达90%以上,当年就业率98%以上,上岗起薪明显高于其它类专业。
二、加工制造专业大类的比较优势和不足
(一)优势
1、“车间式”教学特色——让学生真正学到技能
我校的加工制造类专业在校内拥有一个面积300多平方米、价值100多万元,怀化市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大型模具数控实习车间,在深圳与浩宇通等沿海外企建立了10多个定点实训基地,形成了“专业+车间”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操作工位上学到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数控技术应用技能。
2、“双师型”教师队伍特色——让专业教师满足教学需要
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学生的实习环节,让相关教师跟经验丰富和技能强的专业教师定期到对应的生产部门,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第二系列技术职称,使之能胜任更多岗位的工作。
同时,学校要求专业教师除上好本门课程外,还要求他们加强对其它专业的学习,学科带头人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计划。
以此来引导我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广泛汲取其它专业技术信息,使“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数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为搞好专业教学提供了人才保障。
3、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我校密切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调整课程结构。
学校每年从企业聘请3-5名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很高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研讨、设置每门课程的项目任务,增强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性。
同时,请他们担任加工制造类专业的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技能要求高的课程教学,如钳工、铣工等课程。
(二)不足
1、专业教师队伍的不足
我校从2005年开办加工制造类专业以来,发展速度迅猛,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专业教师队伍已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专业教师引进和培训力度,优化专业教师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
2、专业教学资源的不足
学校与现场专家共同开发的校本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教师教学指导书和学生学习指导书尚未全部定型。
集纸质与电子、动态与静态的图书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尚未建成。
3、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的不足
一是实训场地需要扩展,二是还要添置一些先进设备。
4、专业研究的不足
学校对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还有待加强,教研教改成果不突出。
三、加工制造专业大类建设方案
(一)专业大类建设指导思想
1、重视社会需求。
以适应经济建设需要为专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体现中职教育特色,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重视培养质量。
在专业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的安排上体现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思想;
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上,借助多媒体教育和实践操作方式,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服务支持系统,为学生自主化学习提供方便;
通过改革使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使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形成符合加工制造专业人才需求的教学体系。
3、坚持面向农村。
主要招收本市及周边市(州)、贵州农村学生,坚持服务山区,服务贫困地区,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专业大类建设的目标
1、办学规模:
学历教育稳定在700人以上,非学历培训每年500人以上。
2、办学质量:
达到省级精品专业标准。
(三)专业大类建设的重点指标
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为满足模具、数控专业发展的需要,今后三年将共投资200万元,扩建1个500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工厂,添置电脑80台、车床3台、钻床3台、铣床3台、磨床2台、钳台70台、数控钻床1台、数控磨床1台、数控铣床1台、加工中心一台。
将校外实习基地扩大至30处。
2、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在今后三年,学校将加强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团队。
1)提高现有教师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平。
教师要全部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8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
其中,高级技术职务教师达到30%以上,中级技术职务教师达到5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70%以上,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均要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主干课程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力,具有较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吸收、消化和推广能力;
专业负责人在本专业领域要有较高学术造诣,有1名以上省级专业带头人或本专业副高专业技术职务。
2)大力引进和培训专业教师。
面向社会、企业招聘实践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教学培训经验的行家担负实习指导教师。
招聘加工制造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担任理论教学工作,并每年送到实训企业进行三个月的实际操作培训,在1-2年内培养成“双师型”教师。
3、专业课程资源建设
1)努力完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加强与劳动部门联系,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把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有机统一,提高学历教育中的能力比重和职业资格教育中的知识比重。
加强毕业学生的跟踪服务和行业发展信息反馈,建立专业课程计划修订机制,努力完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坚持理论与实践互相融合,在本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已达到50%的基础上,三年内每年再增加三个百分点。
2)实施本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立校级、市级、省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组织力量修改完善校本课程《机械制图》,争取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
3)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
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基础编写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的校本教材,并逐步补充完善和推广,争取3年内开发这样的校本教材6种以上。
4)加强校园网上的精品专业网页建设
确定专人负责,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主干课程教案、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部分授课录像、网络课件、在线测试等相关资料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
4、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创新
1)进一步增加校企合作对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在本专业已与10个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进行合作的基础上,计划三年内再新增10个。
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争取企业向学校注入资金和设备。
2)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实施订单式培养。
继续坚持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车间式教育、项目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依托学校实习车间,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以现场教学和真实任务来设计专业综合实训项目。
不断深入探讨“以市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双中心教学模式,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将讨论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再进一步推向深入。
3)精心组织实施毕业实习。
学校做到毕业实习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15人,并有30%的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现场专家参与毕业实习指导。
4)进一步完善专业办学质量考评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5、特色带动功能建设
1)面向行业,增强示范带动功能
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将我校模具与数控专业建设成怀化及湘鄂渝黔桂周边地区专业教学中心、实习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在同类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示范;
另一方面,积极开放校内教育资源,承接相关学校学生来校实习,促进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内同类专业的协调发展。
2)面向社会,构建技术服务平台
一是对外承接机械加工业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二是积极开展培训,在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四)专业大类建设主要项目及投资年度计划
序号
项目名称
资金投入计划(万元)
2009
2010
2011
小计
1
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
55
80
85
220
2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10
12
13
35
3
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
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5
专业管理与研究
6
特色带动功能建设
合计
84
113
133
330
(五)专业大类建设的保障措施
1、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有现场专家参与、由专业负责人牵头的精品专业建设指导小组,负责专业建设的规划和领导工作。
2、完善学校管理体系。
通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科研工作管理体系、师资队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运行,形成“人人有压力、事事带指标、努力有方向、发展有目标、进取有保障“的工作氛围。
3、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
建立和调整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教师的考核指标、权重,更加客观、科学评价教师师德和工作业绩。
加大核心人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薪酬激励力度,建立多元化分配方式,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提高核心人才收入水平。
4、积极筹措,保证资金投入。
我学校将通过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投入和学费收入,保障加工制造类专业建设的经费来源。
同时,确保学生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帮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
二00八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