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5099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6

33*5

198

9

33*9

297

6.下面那个式子能表示出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A.d=3t 

B.d=33r 

C.d=33t 

D.d=1.4t

7.海龟13分钟能游( 

)米。

A.99 

B.46.2 

C.1089 

D.429

8.还会游了2937米,它游了多久( 

)分钟。

A.89 

B.96 

C.98 

D.86

9.7/10的分数单位是( 

)。

A.1 

B.1/10 

C.1/2 

D.1/5

10.某班有8名男同学、6名男同学参加活动,每次需要2名男同学、1名男同学同时上场,一共有( 

)中上场方式

A.56 

B.336 

C.48 

D.168

11.已知x:

y=1:

x2:

y=2:

5,则x、y分则等于( 

A.0.0 

B.4/5,8/5 

C.8/5,4/5 

D.8/5,16/5

12.如图,在三角形中,已知AB=AC=9cm,AD=BD=AE=EC=12cm,则三角形DEF面积是( 

A.4 

B.4 

C.8√2 

D.6√2 

13.如果需要反映某地一至十二月平均降雨量连续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比较合适。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D.统计表

1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30dm^3,它的面积是1560dm^2,,它的高是( 

)dm。

A.1/4 

B.1/3 

C.9 

D.1/2

15.给一个七边形的七条边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不论怎么样图,至少有( 

条边涂上的颜色是相同的。

B.6 

C.5 

D.3

16.林老师计划一周看完白岩松写的(你幸福吗?

)这本书,第一天她看了全书的1/16.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8,第三天看了全书的1/4,第四天看了全书的1/8,而且后面每天看书的数量呈递增的等差数列,最后一天看了全书的( 

A.9/80 

B.5/32 

C.1/96 

D.1/6

17.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592cm^2,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A.960 

B.480 

C.960 

D.480 

18.在等腰梯形的中,角则角3=( 

A.75 

B.93 

C.83 

D.76 

19.甲汽车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88公里,乙汽车从B地开往A地,每小时112公里,两车在终点36公里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是( 

)公里。

A.200 

B.400 

C.360 

D.600

20.在1、2、3、4、5、6六个数中,任选三个数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大于400的三位数数字的概率是( 

A.1/2 

B.1/3 

C.1/4 

D.1/5 

21.已知(x+y):

2,(x+1):

z=1:

3,则x,y,z的值分别是( 

A.1/2,2/5,6/5 

B.1/5.-2/5,-6/5 

C.-1/5,2/5,-6/5 

D.-1/5,-2/5,6/5

22.已知,x^2+y^2=5,x+y=1,则X,Y的值( 

A.X=2,y=1或x=-1,y=2 

B.x=-2,y=-1 

C.x=2,y=-1或x=1,y=2 

D.x=2,y=-1

23.在直角三角形中△ABC中,∠C=90度,sinA=1/2,则cosB=( 

A.√3/2 

B.1/2 

C.√3/4 

D.√3/3

24.边长为4cm的正方形外接圆与内切圆的面积只差为( 

)cm^2

A.4π 

B.6π 

C.8π 

D.5π

25.不等式组2x+4<0,x+1≥0,接集是( 

A.-1≤x<2 

B.-1<x<2 

C.-1≤x≤2 

D.-1<x<2

26.计算-32的结果是( 

A.-9 

B.9 

C.-6 

D.6

27.因式分解(x-1)2-9的结果是( 

A.(x+8)(x+1) 

B.(x-2)(x-4) 

C.(x-2)(x+4) 

D.(x+2)(x-4)

28.点A、B、C、E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A=( 

A.BE/BC 

B.AE/AC 

C.AD/AC 

D.BD/BC

29.边长为6的正方形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周长之差为( 

)cm。

A.5√3π 

B.4√3π 

C.6√3π 

D.2√3π

30.在△中ABC,DE//BC,若AD:

BD=1:

3,DE=2,则BC=( 

A.8 

B.6 

C.4 

D.2

31.在半径为R的园中,内接正方形壹外接正六边形的边长之比是( 

A.2:

B.2:

:

C.√3:

D.√2:

1

3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则K的取值范围( 

A.K>1/2 

B.k≥1/2 

C.k>1/2且k≠1 

D.k大于等于1/2且k≠1

33.下图中的物体的左视图是(D 

34.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像如图,则下列结论(k<0;

a>0当)x<3,y1<y2中,正确的个数是( 

y

A.0 

B.1 

C.2 

D.3 

35.将抛物线y=x^2向下平移1各单位,再向左平一2各单位,所得的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y=(x-1) 

B.y=(x-2)^2+1 

C.y=(x+1)^2-2 

D.y=(x+2)^2-1

36.某篮球12名队员的年龄如下图所示:

年龄(岁)

18

19

20

人数

5

4

2

则这12名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19 

B.18,19 

C.2,19.5 

D.18,19.5

37相交两心园的圆心距是5,如果其中一个园的半径是3,那么另一个圆的半径可以是( 

A.2 

B.5 

C.8 

D.10

38.关于二次函数y=2+(x+1)^2的图像,下列判段正确的是( 

A.函数开口向上 

B.图像的对称轴为x=1

C.图像由最高点 

D.图像的顶点坐标为(-1.2)

39.当A≠0时,函数y=ax+1与y=a/x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像可能是( 

40.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B,∠A=50则∠BDC=( 

A.100 

B.115 

B.120 

C.125

42.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q>1”是{an}为递增数列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3.设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0.1),P(X>1)=0.2,则P(-1<x<1)等于( 

A.0.1 

B.0.3 

C.0.6 

D.0.8

50.奇函数f(x)(x∈r)满足f(-3)=0,且在区间(0,2)与(2,+∞)上分别是递减和递增,则不等式(1-x^2)f(x)>0的解( 

A.(-∞,-3)∪(1.4) 

B.(-∞,-3)∪(1,∞) 

C.(-∞,-3)∪(-1,1)∪(3,∞) 

D.(-∞,-3)(1,3)

52.点x=0是函数y=x的( 

A.驻点但非极值点 

B.拐点 

C.驻点且是拐点 

D.驻点且是极值点

53.曲线y=1/丨x丨的渐近线情况是( 

A.只有水平渐近线 

B.只有垂直渐近线 

C.既有水平渐近线又有水平渐近线

D.即无水平渐近线有无垂直渐近线

5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了四个基本目标,分别是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思想和( 

A.基本能力 

B.基本习惯 

C.基本态度 

D.基本经验

55.《义务教育课课程标准(2011)》中提到的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涵盖(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阅读问题 

B.发现问题 

C.创新问题 

D.辨别问题

56.“综合实践”是一类以( 

)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A.知识 

B.探讨活动 

C.问题 

D.调查

5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 

)和科学态度

A.推理能力 

B.应用能力 

C.创新能力 

D.思维能力 

58.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的( 

)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A.过程 

B.能力 

C.目标 

D.质量

59.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和因材施教。

A.探究性 

B.启发式 

C.互助性 

D.讲授型

60.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活动,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自主探究 

B.独立探究 

C.自主思考 

D.极创新

四、撰写数学设计(本题满分14)

以“余数的除法”为例,就如何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撰写一个数学设计片段,并写出该片段每个数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要求:

1.数学设计片段的撰写要求层次,有条理

2.设计意图要写清楚每个环节中具体落实“四基”和“四能”目标

1、【B】180°

×

(7-2)=900°

2、【A】根据均值不等式,两数和一定,两数越接近相等时乘积最大,而195=97+98,97×

98=9506。

3、【C】设梨为X千克,则苹果为3X+40,与是X+3X+40=220,X=45.

4、【B】此数需为12的背熟,带入验算发现168计委最小

5、【C】0.39万。

6、【C】d=33t。

7、【D】d=33×

13=429。

8、

9、【B】1/10

10、【D】

=168

11、【B】带入验证即可

12、【B】过A作AH垂直与BC与H,交DE与G,则

,DE:

BC=AG:

AH=AD:

AB=1:

3,则

13、【B】折现统计图。

14、【A】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高÷

3,带入得高=。

15、【D】根据抽屉远离,把红、绿、蓝三色看作三个抽屉,把七条边放入次三个抽屉,7÷

3=2余1,故至少有3条边为同色。

16、【B】假设全书为96页,则前4天分别看了6、12、24、12页,共54页,余42页,又后4天成递增差数列,故后4天分别看了12、13、14、15页,于是最后一天看了15÷

96=5/32。

17、【C】设长宽高分别为6x、5x、4x,则表面积592=2×

(6x×

5x+5x×

4x×

+4x×

6x),解得x=2,故体积=6x×

5x×

4x=960,注意单位。

18、【D】等腰梯形下面两角度数相等,则∠4=∠1-∠2=37°

,故∠3=180°

-∠1-∠4=76°

19、【D】相遇地点距中点36千米,说明乙车比甲车多行72千米。

说明过去了72÷

(112-88)=3小时,故总距离为(112+88)×

3=600千米。

20、【A】任选三个数组成的三位数有=120种情况,符合要求的三位数有3种情况,故所求概率为。

21、【D】带入验证发现仅D正确。

22、【A】带入验证即可。

23、【B】A、B两角互角。

24、【A】R=2√2,r=2,所求面积差为

25、【A】两不等式交集为1≤x≤2。

26、【A】-9

27、【D】平方差公式

28、【D】根据图像只有BD/BC正确,注意A点不在格点上。

29、【D】,,所求周长为2πR-2πr=。

30、【A】AD:

4=DE:

BC,故BC=4DE=8。

31、【D】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r,故比值为。

32、【C】

二次项系数k-1≠0,且判别式,即且k≠1。

33、【D】略。

34、【B】仅①是正确的。

35、【D】根据“左加右减”的平移原则,选择D项。

36、【B】众数为18,中位数为19。

37、【B】带入验证发现仅B项目满足要求,既最高点,故仅D项正确的。

38、【D】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1,有最高点,故仅D项正确。

39、【C】直线的截距为1,仅A、C满足,若,仅C正确,若,无选项,故【C】。

40、【B】

41、【C】A=[2,5],B=[3,∞),。

42、【A】{}为递增等比数列,若各项为正,则q>1,若各项为负,则0<q是其充分不必要条件。

43、【C】根据正态分布的对称性,P(1<x<1)=1-2P(x>1)=0.6。

47、【A】正确的为①④。

48、【B】根据茎叶图规则,容易发现甲的数据小,乙的数据偏大,故

49、【B】根据余弦定理

两式相加并整理可得,与题设比较,可知cosB=sinB,故

50、【D】略

51、【B】略

52、【D】由其图像易知x=0为驻点且为极值点。

53、【C】水平渐近线为y=0,垂直渐近线为x=0。

54、【D】基本活动经验,见课标。

55、【B】发现问题,见课标。

56、【C】问题,见课标。

57、【C】创新意识,见课标。

58、【A】过程,见课标。

59、【B】启发式,见课标。

60、【A】自主探索,见课标。

主观题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课件出示2组分草莓图和2组分铅笔图,学习复习上节课经历学习的简单的有余数除法。

【设计意图:

复习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技能】

(二)穿衣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本节教材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信息,从而揭示课题。

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技法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所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观察比较,合作探究

1、教师操作: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体。

2、学生思考:

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

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

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

(没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一下9种情况)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动手操作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探究能力】

(四)交流反馈,发现关系

1、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2、学生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姐并板书:

余数<除数

【设计图意:

学生在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中,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五)巩固联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教材第61页“做一做”。

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

用小棒摆出一个五边形需要5跟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3、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

你是怎样想的?

4、如果用这些小棒摆出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

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