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卷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4075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卷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自考《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卷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自考《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卷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自考《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卷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自考《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卷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卷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自考《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卷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卷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卷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安宫牛黄丸 

D.苏合香丸

11.风温余热未净而气阴两伤,胃失和降者宜选用( 

A.沙参麦冬汤 

B.益胃汤 

C.竹叶石膏汤 

D.五汁饮

12.春温初起发生在气分还是发生在营分,主要取决于( 

A.正气的强弱 

B.邪气的强弱 

C.外邪的种类 

D.治疗的情况

13.认为春温是冬寒内伏,藏于少阴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王孟英 

D.吴又可

14.寒解汤主要用于治疗( 

A.风温初起邪袭肺卫 

B.春温初起气热兼表 

C.暑温初起热入阳明 

D.暑湿初起里热炽盛

15.春温热在胸膈,郁而不宣,表现为身热心烦,坐卧不安,咽干咽痛,口渴等,正确选方是( 

A.凉膈散 

B.清心凉膈散 

C.栀子豉汤 

D.黄芩汤

16.热入营分,其咽燥口干而不甚渴饮的机理是( 

A.邪热入营,营阴耗伤 

B.邪热入营,蒸腾营阴

C.邪热入营,气阴耗伤 

D.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17.神犀丹与安宫牛黄丸相比,其作用重在于( 

A.清热解毒 

B.清心解毒 

C.开窍清热 

D.凉血解毒

18.气营同病而出血症状不重者,应选用( 

A.化斑汤 

B.加减玉女煎 

C.清瘟败毒饮 

D.黄连解毒汤

19.身热,心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

此病机是( 

A.热伤肾伤 

B.心火炽盛 

C.热伤肾伤,心火炽盛 

D.心阴不足

20.邪留阴分,夜热早凉的机理是( 

A.与卫气运行有关 

B.与太阳热能有关 

C.与时间医学有关 

D.与病邪发性质有关

21.宣清导浊汤不含( 

A.猪苓,茯苓 

B.寒水石 

C.蚕沙,皂荚 

D.石膏

22.被王孟英称之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的方剂是( 

A.甘露消毒丹 

B.王氏连朴饮 

D.达原饮

23.身热面赤,口燥咽干,渴欲饮水,脘痞便秘,苔黄燥,脉沉实,治疗选方是( 

A.小承气汤 

B.小承气汤等分方 

C.甘露消毒丹 

D.王氏连朴饮

24.薛生白治疗“湿热已解,余邪蒙蔽清阳,胃气不舒,宜用极轻清之品,以宣上焦阳气。

”此指极轻清之品是( 

A.薛氏五叶芦根汤 

C.三甲散加减 

D.桑菊饮

25.菖蒲郁金汤主要用于治疗湿温病( 

A.湿重于热证 

B.热重于湿证 

C.湿热并重证 

D.热入心包证

26.鉴别暑湿卫气同病与卫营同病证,最有意义的症状是( 

A.发热 

 

B.心烦 

C.头痛 

D.苔腻

27.吴又可认为,疠气是( 

A.六淫邪气之外的一种致病因素 

B.六淫邪气之中的一种致病因素

C.没有传染性的一种致病因素 

D.易导致肿毒表现的一种致病因素

28.下列哪项不是对新感温病的描述( 

A.感邪后立即发病 

B.初起病邪在表,由浅到深传变 

C.初起治疗以解表透邪为主 

D.暑温初起,无卫分证,故本病不属于新感温病

29.被叶天士称为“两阳相劫”的邪气是( 

A.风热之邪 

B.暑热之邪 

C.湿热之邪 

D.燥热之邪

30.伏邪温病的传变形式多是( 

A.由表入里 

B.由里达表 

C.不分表里 

D.卫气营血证候传变

31.将三焦病变作为外感热病的分期,始于( 

A.吴鞠通 

B.叶天士 

C.刘河间 

D.王安道

32.下列哪项不是黑苔的一般主病( 

A.主寒热 

B.多主重危病证 

C.主虚实 

D.热入心包

33.素有瘀血而又感受温邪者,其舌苔为( 

A.舌紫而瘀暗,扪之潮湿 

B.舌紫暗有瘀点 

C.舌紫晦而干 

D.舌深绛少苔

34.下列哪项不是白培的好发部位( 

A.颈 

B.胸 

C.头面 

D.腹部

35.脓培的临床意义是( 

A.热毒极盛 

B.津气衰竭 

C.热入营血 

D.多见于温热性疾病中

36.时有汗出,多见于( 

A.阳明热盛 

B.肝肾阴竭 

C.湿热郁蒸 

D.亡阴亡阳

37.下列哪项不是热厥发生的机理( 

A.热毒内闭 

B.气机逆乱 

C.阴阳气不相顺接 

D.元气无所依附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38.属于清代温病学家的是( 

A.吴又可 

C.陈平伯 

D.薛生白 

E.王孟英

39.三焦辨证之上焦证型与卫气营血辨证中有关的是( 

A.卫分病变 

B.气分病变 

C.营分病变 

D.血分病变 

E.阴伤病变

40.温病后期,热邪久羁,劫灼真阴,其舌象表现为( 

A.舌绛不鲜干枯而萎 

B.舌体强硬 

C.舌紫而干 

D.舌体萎软 

E.黑苔薄而干燥或焦枯

41.温病出现大汗,其病机是( 

A.气分热炽,迫津外泄 

B.亡阴脱变 

C.亡阳气脱 

D.阳明腑实 

E.湿热郁蒸

42.暑伤心肾的表现是( 

A.消渴不已 

B.肢体麻痹 

C.心烦不得卧 

D.舌红绛苔黄燥 

E.脉细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白培的临床意义是———————、—————————。

44.血分证的基本病理是————————————、————————————。

45.对温病的祛邪,历来很重视—————————与—————————。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

每小题2分,共4分)

46.甘露消毒丹主要用于治疗湿温病湿重于热之证。

47.增液通下法主治津枯肠燥证。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气营两燔 

49.热结旁流

50.暑秽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举出明清四位著名温病学家及各自的代表作?

52.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王氏连朴饮、甘露消毒丹四方均可治湿温病,其所治病证有何不同?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秋燥病的治疗原则及用药注意事项

54.如何理解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入血就恐血动

血,直须凉血散血”?

八、病例分析题 

(10分)

55.李某,女,13岁,发热、呕吐、泄泻2天,于7月10日初诊。

患者昨日因贪凉饮冷,复加淋雨致发热,体温38.7℃,并有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泄泻每日4次,泻下物黄臭粘腻不爽,纳呆,脘腹胀满,小便黄赤,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请写出:

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7分)

1.D 

2.A 

3.B 

4.D 

5.D 

6.D 

7.B 

8.D 

9.A 

10.A 

11.C 

12.A 

13.A 

14.B 

15.B 

16.B 

17.D 

18.B 

19.C 

20.A 

21.D 

22.A 

23.B 

24.A 

25.C 

26.D 

27.A 

28.D 

29.A 

30.B 

31.C 

32.D 

33.A 

34.C 

35.C 

36.C 

37.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8.BCDE 

39.ABC 

40.ACDE 

41.ABC 

42.AB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每小题2分,共6分)

43.辨病证性质 

辨津气盛衰 

44.动血耗血 

热瘀内阻 

45.透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

46.甘露消毒丹主要用于治疗湿温病湿热并重之证。

47.增液通下法主治热结液亏证。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热邪入气不解(1分),又进入营分,致气营皆热的病理(1分),以高热,烦躁,斑疹隐隐

等为主要表现(1分)。

48.阳明腑实病变过程中,由于燥屎结于肠道,致肠中水液自燥屎旁流下(2分),病人排出稀

水,但多臭秽(1分)。

49.感受暑湿秽浊之气(1分)所导致的猝然烦躁、闷乱的病证(2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吴又可,代表作《温疫论》(1分);

叶天士,《温热论》(1分);

吴鞠通,《温病条辨》(1分);

薛生白,《湿热病篇》(1分)。

52.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用于湿重于热的湿遏卫气证,其中藿朴夏苓汤偏于卫表而热象不显,

三仁汤用于湿邪渐化热而卫表湿郁较轻者(2分)。

王氏连朴饮、甘露消毒丹用于湿热并重证,王氏连朴饮用于湿热困阻中焦证,而甘露消毒丹用于湿热蕴毒证(2分)。

七、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燥邪易伤津,《素问·

至真要大论》说;

“燥者濡之”,指出了燥病的治疗大法(1分)。

燥病的治疗,除滋润津液外,还要注意祛邪(1分)。

初起邪在肺卫,应根据温燥、凉燥的不同,分别采用辛凉甘润和辛开温润之法滋润津液、透散邪气(1分)。

中期,病在气分,燥热炽盛,津液已伤,宜清养并举,在根据不同病位施以各种清泄气热法的同时,注意滋润津液(1分)。

少数病例燥热化火,深入营血,治宜清营凉血。

若肝肾阴伤,则滋补真阴,而“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就是针对秋燥不同阶段确立的治疗大法(2分)。

治燥不同于治热和治火,不能用苦寒药,因燥虽近于火,但又不同于火,苦味药性燥易伤阴,而燥证已有伤阴,故治火可用苦寒,治燥则不可用之。

火郁当发之,而燥必用润(2分)。

54.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了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治疗的大法。

“在卫汗之可也”指邪在卫分,宜用“汗法”,使邪从表而解即可,不可早投清里之剂,以免遏阻气机,使邪不得外透。

但只宜用辛凉之剂,不可用治寒邪束表的辛温之剂,以免过于发汗,伤津助热,反生他患。

(2分)

“到气才可清气”,指温邪由卫表入里,邪正剧争,出现气分证,才可用“清气”之法治疗。

叶氏在这里既指出了气分证的治疗大法,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寒凉清气之剂不可早投,即温邪在卫而未入气分时不可滥用。

这里所谓的“清气”,并非具体一法,而是泛指治疗气分证的方法,包括轻清宣气、辛寒清气、苦寒泻火、苦寒攻下、清热祛湿,临床应根据气分证的具体情况而合理选用。

(2分)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仍是强调透热外出的重要。

因为温邪虽由气分传人营分,但并未深入血分,尚有转出气分而解的可能,所以治疗时仍应设法透热外出。

具体如何透营热外出,意见不一。

叶氏在文中指出宜用清营养阴的“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而目前多数医家认为应在清营养阴的基础上,加入轻清宣透之晶,如银花、连翘、竹叶等。

临床实践证明,清营养阴之药配轻清宣透之品,确实可提高清营透热的效果。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既指出了血分证的病机特点,又强调了血分证的治疗关键。

“耗血动血”为血分证的基本病机。

所谓“耗血”,主要指热邪耗伤血中津液,导致血液粘滞,运行障碍;

所谓“动血”,主要指邪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发斑,或血溢脉外,热与血结而成瘀血之证。

热入血分,病位最深,难以用轻清之品使之外透,故叶氏指出其治疗“直须凉血散血”。

而要达到“凉血散血”的目的,就须将凉血止血药与活血散瘀药合理配合,使凉血止血而不留瘀,活血散瘀而不动血,故叶氏指出需用“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

八、病案分析(10分)

55.病名:

暑湿(2分)

辨证:

暑湿干犯肠胃(2分)

病机:

本证为暑湿病邪直趋中道,肠胃气机紊乱,升降失司,清浊不分。

(2分)。

治法:

清暑利湿,调中健脾(2分)

方药:

桂苓甘露饮:

茯苓10克,甘草6克,白术6克,泽泻10克,官桂6克,石膏1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猪苓5克(2分)。

1.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哪种提法欠妥( 

A.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 

B.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 

C.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 

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2.下列内容除去哪一项,即可构成温病的基本概念( 

A.以发热为主症 

B.都具有传染性 

C.易化燥伤阴 

D.热象偏重

3.根据临床特点命名的疾病是( 

A.大头瘟 

B.春温 

C.冬温 

D.风温

1.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是( 

A.风温 

C.伏暑 

D暑温

5.在温病与温疫的关系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温疫乃温病之别名 

B.温疫传染,温病不传染 

C.温病都是烈性传染病,温疫自属其中

D.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6.温病病因学的实际意义是( 

A.指示病变部位 

B.推测正气强弱 

C.说明病变的传变趋向 

D.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7.暑热病邪初起病变中心是( 

A.在肺卫 

B.在脾胃 

C.在阳明胃 

D.在阳明大肠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感温病的初起表现( 

A.发热恶寒 

B.头身疼痛 

C.咳嗽鼻塞 

D.苔黄尿赤

9.下列哪项不是初起邪在上焦手太阴肺的温病( 

A.风温 

B.冒暑 

C.秋燥 

D.暑秽

10.风热表邪未解而津液已伤,其舌象为( 

A.苔薄白欠润 

B.苔薄白而干 

C.苔白厚干燥 

D.苔黄干燥

11.暑秽的方剂是( 

A.清营汤、至宝丹 

B.苏合香丸 

C.清宫汤、至宝丹 

D.藿香正气散、通关散、玉枢丹

12.治疗外有表寒,内有暑湿的代表方是( 

A.香薷饮加味 

B.雷氏清宣金脏法 

C.雷氏清凉涤暑法 

D.四加减正气散

13.“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出自( 

A.刘河间 

C.吴鞠通 

D.王纶

14.下列哪项是湿温病发生的机理( 

A.脾土内伤 

B.外感湿热 

C.外感湿热,脾虚湿停 

D.湿邪内阻

15.湿温在辨证时,应首辨( 

A.湿热的轻重 

B.湿热的部位 

C.卫气营血的证候 

D.辨寒热虚实

16.三仁汤中用杏仁的目的是( 

A.开宣气 

B.止咳嗽 

C.止喘息 

D.排水湿

17.体现了“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的方剂是( 

A.藿朴夏苓汤 

B.三仁汤 

C.加减正气散 

18.治疗湿邪上蒙,小便闭阻证的方剂是( 

A.苏合香丸、茯苓皮汤 

B.苏合香丸、薏苡竹叶散 

C.至宝丹、茯苓皮汤 

D.一加减正气散、苏合香丸 

19.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心烦溺赤,便溏色黄,苔黄滑腻,脉濡数,此为( 

A.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B.湿重于热困阻中焦 

C.热重于湿困阻中焦 

D.湿热蕴毒困阻中焦

20.湿热郁发白培,治疗选方是( 

A.栀子豉汤 

B.薏苡竹叶散 

C.杏仁滑石汤 

D.薛氏五叶芦根汤

21.身热汗出不解,或寒战热炽,关节重着或肿痛,舌苔灰腻或黄腻,脉濡数,其病机是( 

A.湿热郁阻经络 

B.湿热困阻中焦 

C.湿热蕴毒,充斥内外 

D.湿热蕴蒸三焦

22.湿邪寒化伤阳,治疗选方是( 

A.真武汤、薛氏五叶芦根汤 

B.真武汤、薛氏扶阳逐湿汤 

C.黄土汤、真武汤 

D.黄土汤、薛氏扶阳逐湿汤

23.正式确立伏暑病名的医家是( 

B.王肯堂 

C.吴坤安 

D.周扬俊

24.伏暑感受暑热病邪,易郁发于( 

A.气分 

B.血分 

C.营分 

D.卫分

25.下列哪项不是吴鞠通提出的“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的内容( 

A.伏暑 

B.暑温 

C.湿温 

D.暑湿

26.《疫疹一得》的作者是( 

A.戴北山 

B.余师愚 

C.杨栗山 

D.王孟英

27.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 

C.吴又可 

28.叶天士认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因此,在治疗上他提出( 

A.直须清热凉血 

B.直须凉血散血 

C.直须活血化瘀 

D.直须养阴活血

29.关于“逆传”的含义,章虚谷认为是( 

A.自卫入营而言 

B.与六经“顺传”而言 

C.从气营分而言 

D.以病进退而言

30.下列哪项不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到的“直须凉血散血”药物( 

A.生地 

B.丹皮 

C.阿胶 

D.犀角

31.叶天士认为,舌上生芒刺者,不拘何色,皆是( 

A.上焦热极 

B.中焦热极 

C.下焦热极 

D.三焦热极

32.斑色紫赤,类鸡冠花色者为( 

A.热毒轻浅 

B.热毒极盛,最为险要 

C.热毒深重 

D.火热炽盛

33.湿中蕴热,郁蒸气分的发热热型是( 

A.寒热往来 

B.日晡潮热 

C.身热不扬 

D.发热夜甚

34.战汗时,全身战栗而无汗出者,多因( 

A.经气不畅 

B.腠理密闭 

C.津液亏虚 

D.中气亏虚

35.下列哪项不是实风发痉的特征( 

A.抽搐强烈 

B.发作突然 

C.幅度较大 

D.按之即止

36.症见寒热起伏,胸痞腹胀,溲短,苔腻,最佳治疗方法是( 

A.清泄少阳 

B.开达膜原 

C.分消走泄 

D.和解少阳

37.下列哪项不是运用熄风止痉法的注意事项( 

A.不宜早投 

B.分清虚实 

C.辨别原因 

D.小儿必用熄风之法

38.温病神昏谵语的原因有( 

A.营热扰心 

B.血热扰心 

C.热陷心包 

D.胃肠有热扰心 

E.痰浊蒙蔽心包

39.下列哪些是对斑的正确描述( 

A.皮疹点大成片 

B.压之色不退 

C.触之不碍手 

D.斑为阳明热毒 

E.压之色退

40.下列哪些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A.身热夜甚 

B.斑疹隐隐 

C.夜热早凉 

D.心烦谵语 

E.舌红绛

41.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为( 

A.首先犯肺 

B.易伤脾胃C.后期既可伤阴也可伤阳

D.易困阳气,阻气机 

E.易闭窍动风

42.暑温暑伤津气证的临床表现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