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146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docx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docx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

第一模块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及操作系统windowsXP应用

一、计算机系统

(一)计算机发展史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

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300次乘法。

从计算机的发展趁势看,大约2010年前美国就可以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

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

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

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

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X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5.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

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2、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如下:

1、记忆能力强

在计算机中有容量很大的存储装置,它不仅可以长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资料,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

2、计算精度高与逻辑判断准确

它具有人类无能为力的高精度控制或高速操作任务。

也具有可靠的判断能力,以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从而保证计算机控制的判断可靠、反应迅速、控制灵敏。

3、高速的处理能力

它具有神奇的运算速度,其速度以达到每秒几十亿次乃至上百亿次。

例如,为了将圆周率兀的近似值计算到707位,一位数学家曾为此花十几年的时间,而如果用现代的计算机来计算,可能瞬间就能完成,同时可达到小数点后200万位。

4、能自动完成各种操作

计算机是由内部控制和操作的,只要将事先编制好的应用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

(二)硬、软件系统简介

1、硬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硬件是指有形的物理设备,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可以是电子的、电磁的、机电的或光学的元件、装置,或者由它们所组成的计算机部件。

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的控制来实现数据输入、运算、数据输出等一系列根本性的操作。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构成。

运算器是进行运算的部件,它能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是控制和指挥整个计算机自动地、连续和协调地完成一条条指令的部件,主要作用类似于人类大脑,是计算机的中枢神经。

现在计算机中,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做在一块芯片上,称为中央处理器。

存储器存储器是存放信息(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简称为内存和外存。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又称I/O设备。

输入设备的作用是从外办将数据、程序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存。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计算机处理之后的结果转换人们能够识别的信息。

如图形、图像、数字、文字和声音等。

上图列出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硬件结构。

图中,实线代表数据流,虚线代表指令流,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联系就是通过这两股信息流动来实现的。

原始数据和程序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在运算处理过程中,数据从存储器读入运算器进行运算,运算的结果存入存储器,必要时再经输出设备输出,如图,指令也以数据形式存于存储器中,运算时指令由存储器送入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工件。

2)外观上分类

(1)主机箱主机箱中有主板、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电源、显示适配器(显示卡)接口、以前的机器有软盘驱动器等。

系统主板

CPU

内存条又称为主存。

主存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前者只存放一些由厂家用特殊方式写入,即使关机也不会丢失的信息,用户只能读取,不能更改。

后者是一种既能写入信息,又能读取信息的半导体存储器,它的特点是一旦断电,今年立刻会消失。

用由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因此要注意保存RAM中的信息,一般在关机时应把RAM中需要保存的信息放到外存储器上保存。

所有信息用若干二进制代码表示。

一个二进制称为1位bit,8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Byte。

存储器存放信息的多少用存储容量来表示。

字节就是表示存储容量的一个基本单位。

容量的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

字节(B)、KB、MB、GB、TB。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KB=1024字节(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我们习惯把后面的B字给去掉。

K是千M是兆G是吉咖T是太拉由数位组引申出的计量单位

(2)硬磁盘、软磁盘和光盘

这三者属于外存储器。

它们主要用于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大量程序和数据等信息。

它们需要使用驱动器进行工作。

(3)显示器显示器属于输出设备。

主要功能是在显示屏是人们熟悉的文字、图形和图像信息。

(4)打印机也是输出设备。

它的作用是把文字和图形信息打印在纸上。

目前常用的打印机针式、喷墨和激光打印机三种类型。

(5)键盘输入设备。

向计算机输入英文、汉字、数据和操作命令等信息。

(6)鼠标输入设备。

人们可以通过操作鼠标上的按键和移动鼠标指挥计算机工作。

有的计算机还配有扫描仪、绘图仪、调制解调器等。

2、计算机软件系统。

所谓软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由人们先执照某种需要而编制的具有各类功能的信息组成。

这引起信息包括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程序、数据等等。

计算机软件通常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组成。

系统软件主要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监视服务,使系统资源得到合理调度,确保高效运行。

常用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网络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应用软件指的是腹胀程序。

它是用户根据各种需要而编制的程序。

如文字处理软件、各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

分辨率是指单位面积显示像素的数量。

3、硬件、软件系统的关系。

计算机硬件是指有形的物理设备,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可以是电子的、电磁的、机电的或光学的元件、装置,或者由它们所组成的计算机部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和相关的数据文档。

相对于硬件而言,软件用来扩大计算机的功能和提高计算机的效率,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

软件和硬件是密切相关和互相依存的。

没有软件的硬件机器,称为裸机。

当代的裸机只有极为有限的功能,甚至不能有效的启动和正常的进行最起码的数据处理工作。

软件与硬件在逻辑上有着某种等价性,即软件功能可以用硬件设法加以实现,硬件功能也可以用软件加以模拟。

3、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中央处理器

(2)主板(3)内存(4)硬盘(5)显示器(6)显卡

(三)操作系统简介

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是任何计算机中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个软件。

操作系统要对计算机的所有硬件进行管理。

(举例说明操作系统都可以做什么)总的来说,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软件等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组程序,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

能够协调计算机各部件能有条不紊的工作。

也就是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自己管理自己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的一个“大管家”。

常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系列、UNIX等。

1、以WindowsXP为例认识操作系统。

(1)WindowsXP的桌面

桌面上

开始按钮

(2)窗口及对话框

窗口组成及操作

快捷图标、任务栏、桌面背景图案、箭头(鼠标器的坐标)

对话框及其组成

对话框是一种简单的窗口界面,是WindowsXP和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界面。

当某一菜单命令出现省略号时就表示会出一个对话框。

以字体对话框为例说明对话框的组成:

标题栏、标签、文本框、数值框、列表框、下拉列表框、复选框、单选框、命令按钮。

2、启动和退出应用程序

启动的方法和步骤

(1)从桌面上启动应用程序

(2)使用“开始”菜单打开应用程序

退出的方法和步骤(关闭应用程序)

(1)在应用程序窗口的文件菜单中,选择退出命令。

(2)按ALT+F4键

(3)双击应用程序窗口上的控制菜单框(窗口左上角)。

(4)单击应用程序标题栏上的关闭按钮。

(四)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

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度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就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破坏性

这是绝大多数病毒最主要的特点,病毒的制作者一般将病毒作为破坏他人计算机或计算机中存放的重要的数据和文件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在网络时代则通过病毒阻塞网络,导致网络服务中断甚至整个网络系统瘫痪。

(2)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的自我复制功能,并能将自身不断复制到其他文件内,达到不断扩散的目的,尤其在网络时代,更是通过Internet中网页的浏览和电子邮件的收发而迅速传播。

(3)隐蔽性

病毒程序在发作以前不容易被用户察觉,它们将自身附加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内,或者隐藏在磁盘中较隐蔽处,有的隐藏在压缩文件中,有些病毒还会将自己改名为系统文件名,不通过专门的查杀毒软件一般很难发现它们。

(4)潜伏性

有些病毒传入给合法的程序中和系统后,不是立即发作,而是等待一定的激发条件,如日期、时间、文件运行的次数等。

(5)可触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触发条件,发作之前潜伏在机器内并不断繁殖自身,当病毒的触发条件满足时病毒就开始其破坏行为,不同的病毒其触发的机制都不同,例如“黑色星期五”病毒就是每逢13日星期五这一天发作。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传统病毒(单机环境下)

(1)引导型病毒:

就是用病毒的全部或部分逻辑取代正常的引导记录,而将正常的引导记录隐藏在磁盘的其它地方,这样系统一启动病毒就获得了控制权。

“大麻”病毒和“小球”病毒。

(2)文件型病毒:

病毒寄生在可执行程序体内,只要程序被执行,病毒也就被激活,病毒程序会首先被执行,并将自身驻留在内存,然后设置触发条件,进行传染。

如“CIH病毒”。

(3)宏病毒:

寄生于文档或模板宏中的计算机病毒,一旦打开带有宏病毒的文档,病毒就会被激活,并驻留在Normal模板上,所有自动保存的文档都会感染上这种宏病毒,如“TaiwanNO.1”宏病毒。

(4)混合型病毒:

既感染可执行文件又感染磁盘引导记录的病毒。

混合型病毒被依附在可执行文件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