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966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数学教师进城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60分)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 。

2.“问题解决”的教学要增强学生与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乘法口诀有和两种,小学教材一般用后者,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4.小学阶段“简易方程”的教学,以往《大纲》强调利用解方程,现在《课标》提出利用解方程。

5.在“上、下、前、后、左、右”中,和是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

6.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图主要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如果要表示连续量的变化,一般用统计图。

7.在抛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的实验中,统计出正面向上的次数占实验总次数的50.36%,这里的50.36%叫做“正面向上”这个事件发生的,在大量的重复实验中发现它在0.5左右摆动,这个0.5叫做“正面向上”这个事件发生的。

8.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中国古代叫做。

9.《墨经》中提到“一中,同长也”,小学教材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图形有(写两种)。

10.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cm、4cm、5cm。

一刀把这个长方体切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切面是一个长方形。

切面最大是c㎡。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分,每题2分)

1.小数乘法教学中最关键的是()。

A相同数位对齐B小数乘法的意义

内部资料

C计算每个分步积D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教学“圆的面积”时,渗透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是()。

A分类B集合

C极限D函数

3.“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大把豆子,计算豆子落在正方形的内切圆中的概率。

”这个实验属于()。

A古典概型B统计概型

C几何概型D无法确定

4.教学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概念时,渗透的是()。

A交集思想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D补集思想

5.甲、乙、丙、丁四人进行了象棋比赛,并决出了一、二、三、四名。

已知:

(1)甲比乙的名次靠前;

(2)丙、丁都爱踢足球;(3)第一、三名在这次比赛时才认识;(4)第二名不会骑自行车,也不爱踢足球;(5)乙、丁每天一起骑自行车上班。

甲的名次是()。

A第一名B第二名

C第三名D第四名

三、解答题(30分,每题5分)

1.在一条长800m的环形公路的两边安路灯,每隔25m安一盏。

一共要安多少盏?

2.简便计算

12.6×9.3+53×0.93+0.21×931998+199.8+19.98+1.998

3.今有兔先走一百步,犬追之二百五十步,不及三十步而止。

问犬不止,复行几何步及之。

(1)将以上文字翻译成小学生能读懂的数学问题。

兔子先出发100步,然后狗出发去追它,狗跑了250步后,距离兔子还有

30步却停了下来。

问如果狗不停地跑,再跑多少步就能追到兔子?

(2)解答。

用一根绳子测量井台到水面的深度。

把绳子对折一次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15米;把绳子对折两次后垂直到水面,绳子超过井台4米。

绳子长多少米?

井台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米?

在一个长8dm,宽6dm,高10dm的长方体内挖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画示意图)

有两条绳子。

一条长21m,一条长13m,把两条绳子都剪下同样长的一段以后,发现短绳子剩下的长度是长绳子剩下长度的

问剪下的一段有多长?

第二部分:

教学运用能力(40分)一、分析题(10分,每题5分)

简要分析下列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在教学中应采取的预防或补救措施。

12能被0.4整除。

成因:

没有理解整除的概念,对于数的整除是指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

概念要求除数应为自然数,0.4是小数。

而且混淆了整除与除尽两个概念。

故错误。

预防措施:

在讲整除概念时,应让学生清楚被除数、除数和商所要求数字满足的条件。

即被除数应为整数,除数应为自然数,商应为整数。

并且讲清整除与除尽的不同。

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成因:

正比例的概念,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原因:

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X半径(S÷R=∏×R,圆面积公式变形),因为半径不一定(如果半径一定,就成了一个固定的等式,涉及的几个量也就不是几个变化的量),所以“圆周率X半径”不一定,也就是说“圆的面积÷半径”

不一定,而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条件是“比值一定”,显然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定的,所以不成正比例。

二、设计题(30分,1题10分,2题20分)

1.请你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设计一个具有现实性、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作为这节课的引入。

2.请根据以下教材内容,写出例题部分的教学片断。

(注:

本例题选自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单元第3小节)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60分)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大九九小九九

4.四则混合运算各部分的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

5.上,下

6.条形,折线,扇形,折线

7.频率,概率

8.勾股定理

9.圆,球

10.25。

二、选择题(10分,每题2分)1.D2.C3.C4.A5.B

三、解答题(30分,每题5分)1.64盏2.186,2119.778

3.107

步(翻译2分,解答3分)4.44m,7m

5.32π(100.48)dm³(图2分,解答3分)6.m第二部分(40分)

一、分析题(10分,每题5分,其中分析原因3分,提出措施2分)

1.要点:

整除的概念,数的范围

2.要点:

正比例的概念,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二、设计题(30分,1题10分,2题20分)

1.9~10分:

数学问题有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语言生动。

7~8分:

数学问题有现实性、趣味性;语言清楚。

5~6分:

数学问题表述较完整。

5分以下:

数学问题表述不清

2.18~20分:

设计有新意,情景创设好,学习过程充分,注重方法提炼,语言表述清晰。

15~17分:

情景创设较好,学习过程充分,语言表达清楚。

12~14分:

教学层次清楚,体现教学过程。

12分以下:

教学过程不清。

教育综合知识试卷与答案一、单选题(40题,每小题1分)

1、“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这句话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中所体现的战略目标是(B)。

A.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B.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C.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D.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是( D )。

A.加快薄弱学校改造

B.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C.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D.促进农村科教结合

3、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修订规定的是

( C )。

A.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

B.义务教育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C.义务教育鼓励教科书循环利用

D.义务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发展教师教育。

4、《基础教育可改革纲要》(实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时间”、“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 C )。

A.环境教育

B.艺术学习

C.研究性学习

D.网络教育

5、在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不属于通识性知识基本要求的是

( D )。

A.具有相应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

B.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C.具有形影的艺术欣赏表现知识

D.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6、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的是( B )。

A.小学与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初中阶段以分科和综合相结合课程为主

D.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7、“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或者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要求”,这段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B )。

A.全面教育思想

B.终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

D.精英教育思想

8、按照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为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做出正确反映的学习属于( D )。

A.信号学习

B.系列学习

C.言语联结学习

D.辨别学习

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感知教材,形成形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三维目标”是指( A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技能、能力

C.观念、方法、态度

D.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11、人们通常将“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称为”( B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1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A )。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联系、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13、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C.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1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D )。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讲授课与练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15、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决定性因素的是

( B )。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人口质量

16、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映。

这种教育方式依据德育规律的是( A )。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17、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D.完善学生的人格

18、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 A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重视智育

C.贯彻安全要求

D.坚持智育与体育并重

19、教育目标分类中的“接收、反映、价值判断、组织、价值观或价值体系的个性化”属于( B )。

A.任职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

20、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的原则是( A )。

A.长善救失

B.正面疏导

C.知行统一

D.从实际出发

21、教师讲课时“抑扬顿挫”语速过快过慢,容易引起学生的( A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2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C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