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治理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5352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治理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治理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治理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治理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治理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治理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

《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治理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治理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治理调研展望分析报告.docx

京津冀地区水环境治理调研展望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历史:

京津冀地处海河流域,多重历史原因造成水环境脆弱

京津冀水系基本情况

京津冀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

北京、天津全部面积属于海河流域,河北省91%的面积属于海河流域,因此京津冀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基本上是围绕整个海河流域展开的。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黄河,北接蒙古高原,流域总面积32.0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3%,整个海河水系包括五大支流——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以及一条小型支流——北运河。

其中,流经北京境内的主要有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北运河流;流经河北境内的主要有永定河、滦河、子牙河、大清河、黑龙港运东河;最终五大支流汇集到天津,自大沽口流入渤海。

表1:

京津冀地区主要河流情况

多重历史因素造成流域水环境脆弱

温带季风气候带,水量供应季节差异大:

京津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雨空间、时间变化比较大,经常出现大旱大涝、连旱连涝、旱涝交替的情况。

20世纪80年代,海河流域持续大旱,河北省白洋淀地区连续7年干涸;水系干涸导致白洋淀地区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筑河堤建水库,流域自然生态破坏:

京津冀流域发展依赖水利设施,从历史上开运河、打机井、建水库等,海河流域的水利工程不断的增加,海河流域的沿岸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资源减少,水自净能力下降,水生态非常脆弱。

图1:

京津冀流域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0%

图2:

京津冀流域面积占全国流域面积的3.3%

流域面积占全国面积3.3%,承载全国10%的人口:

京津地区人口高度密集,需水量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加,但是海河流域受自然条件影响,水量总体比较小,且水量分布空间和时间不均匀,导致水位下降严重;大量人口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等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河流污染严重。

流域粮食生产占全国10%,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京津冀地区流域只占全国面积的3.3%,却生产全国粮食的10%,粮食灌溉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海河河水成为主要的灌溉水源,导致海河水位不断下降;粮食种植中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随着降雨、灌溉、地下水渗透等方式进入流域内,导致流域面源污染。

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染直排入河:

京津冀地区曾经是重要重工业生产基地,黑色冶金、化学原料加工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等占据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位置,高污染企业产生大量的水污染,再加污水并未处理直接排入河水,河流遭受大面积污染。

图3:

京津冀流域图

图4:

京津冀水系图

现状:

区域水资源匮乏,水质污染严重

资源性缺水:

京津冀水资源匮乏,属严重缺水地区

水资源严重紧缺,成为发展桎梏。

在水资源方面,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多年的平均水资源总量分别为37.39亿立方米、15.70亿立方米和2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76立方米、111立方米和307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5%~13%,均属于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

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商业发达,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

图5:

2014年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均水资源情况(单位:

立方米)

水质性缺水:

地表水水质差,劣V类水占比全国最高

京津冀地区在全国河流地表水水系中水质最差:

环保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流域——海河流域的水质质量在所有河流的水质中最差,劣V类水质比例最高。

海河流域64个国控断面中,I类水质断面仅占4.7%;II类占比15.6%;III类占比21.9%;IV类占比6.2%;V类占比12.5%,比2014年上升3.1个百分点,劣V类占比39.1%,比2014年上升1.6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海河干流2个国控断面分别为V类和劣V类水质。

综合来看,京津冀地区河流的劣V类水占比在全国主要流域中最高,污染最为严重。

图6:

海河流域水质情况

图7:

全国七大水系、浙闽片河流西南西北诸河地表水质

图8:

北京市五条河流水质差异较大

北京市:

劣V类水占比较高,五河水质差异较大。

根据2015年《北京市环境质量公报》,2015年北京市地表水水质空间差异明显,上游水质总体优于下游,水库水质最优,湖泊其次,河流水质最差。

河流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有机污染。

全市五大水系中,II、III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8.0%;IV类、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7.5%;劣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4.5%。

五大水系中,潮白河系水质最好,永定河系和蓟运河系次之;大清河系和北运河系水质总体较差。

图9:

北京市河流水质情况

天津市:

劣V类水占比最高。

根据《2015天津市环境质量公报》相关数据,天津市水功能区82个有效监测断面中,达到地表水II、III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仅为4个,占比4.9%;IV类水质断面4个,占比4.9%;V类水质断面20个,占比24.3%;劣V类断面数量高达54个,占比65.9%,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

进行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在京津冀三地中,天津市地表水水质中劣V类水占比最高,这与天津地理位置处于整个海河流域最下游有关。

图10:

天津市河流水质情况

河北省:

总体中度污染,七河水质差别巨大。

根据2015年《河北省环境质量公报》,河北省流域总体为中度污染,I到III类水质占比49.67%,IV占比13.67%;V占比6.47%,劣质V类占比30.22%。

河北省河流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和氨氮。

在河北省七大水系中,黑龙港运东、北三河、漳卫南运河为重度污染,子牙河和大清河为中度污染;永定河和滦河水系为轻度污染。

图11:

河北省河流水质情况

综上所述,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同时存在是京津冀地区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又一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水资源不足、水质污染严重已经成为阻碍区域发展的一大瓶颈。

因此,水资源合理利用,改善区域水质成为当务之急。

“超级污水渗坑”事件再次敲响警钟

河北、天津等地发现超级污水渗坑。

18日,非营利性环保组织“两江环保”发布消息,在河北、天津等地发现超大规模工业污水渗坑,这批渗坑面积大,存续时间长,或已对当地的地下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其中,位于河北廊坊的污水渗坑面积约17万平方米,位于天津的污水渗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图12: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镇污水渗坑

图13:

渗坑废水呈锈红色、酸性,PH约为1

环保部亲自督办,修复工作已经启动。

据河北大城县政府消息,被曝光的两污水渗坑于2013年就开始治理,然而存在治理不达标,水质反复恶化的问题;2016年底,大城县政府将两个渗坑治理工程列入2017年县政府重点工程,预算3848万元。

另外,据天津市环保局2013年摸底排查情况,静海区有18个类似渗坑,多为废酸倾倒或偷排所致。

静海区政府自2014年起开展渗坑废水重点整治工作,已治理完成14个渗坑;2014年11月完成治理及验收工作,但2016年下半年该渗坑污染出现反弹。

环保部督办通知要求在31日前完成督办渗坑污染事件,目前河北省、天津市都已经有专家组进驻商讨治理方案,渗坑实现加快修复。

“超级污水渗坑”事件一方面暴露了区域内自然环境严重污染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京津冀地区环保治理工作处于高压态势,治理需求强烈,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表2:

河北省渗坑治理行动方案

政策体系日渐完善,治理目标逐步明确

京津冀地区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投资。

“十三五”阶段,京津冀地区需要立足解决京津冀一体化面临的重大水环境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效率,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北京提出在2018年底前,全市建成区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天津和河北提出到2019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

图14:

京津冀三地污水处理率情况

表3:

京津冀地区“十三五”期间污水处理建设规划

“水十条”提出流域治理工作总体要求。

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计划行动》“水十条”),充分彰显了国家全面实施水治理的决心,是推进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

“水十条”为全国的流域治理工作设定了阶段性目标,为后续详细政策的落地起到了理论基础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流域水质控制要求:

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流域污水处理要求:

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流域污水直排管理:

除干旱地区外,城镇新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到2017年,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于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

....河道淤泥整治:

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

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

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提出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消除。

为贯彻落实“水十条”的相关要求,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整治,2015年8月住建部会同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指南》提出2015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

2017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2030年底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是目前各地开展流域治理工作所遵循的一项重要政策。

表4:

流域治理相关政策梳理

地方政策陆续出台,治水目标更加明确。

在“水十条”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落地之后,各地也陆续推出“地方水十条”、“地方环境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将流域治理目标逐步细化。

下面我们对京津冀三地的水环境治理工作目标进行总结和梳理:

....北京:

到2020年,丧失使用功能(劣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比2014年下降24个百分点;到2030年,地表水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水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

2018年底前,全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天津:

深化海河流域污染防治,实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到2020年,海河污染程度得到缓解。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2017年年底前,基本消除全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河北:

到2020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较2014年下降21个百分点以上。

各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

到2030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部分地区已经公布流域治理规划投资,大型项目有望逐步落地。

通过资料收集和梳理可以看出,目前京津冀地区部分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流域治理工作并公布了相关的规划投资情况,除“通州项目”和“白洋淀流域”以外,承德市规划投资71亿元进行滦河流域治理试点,天津市分别规划投资10.5亿元和11亿元进行外环河综合治理和水系联通工程。

预计整个京津冀区域内大型流域治理项目将逐步落地。

表5:

京津冀地区流域治理规划投资情况

市政污水处理:

处理水平逐步提高,仍有发展空间

废水排放量持续增加,存在刚性治理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北京市废水排放总量从2006年10.5亿吨增长到2015年的15.2亿吨,增长率为44.8%;天津市废水排放总量从2006年的5.9亿吨增长到2015年的9.3亿吨,增长率为57.6%;河北省废水排放总量从2006年21.4亿吨增长到2015年的31.1亿吨,增长率为45.3%。

京津冀地区废水排放量处于持续增长态势,同时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存在刚性治理需求。

图15:

北京市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增长率

图16:

天津市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增长率

图17:

河北省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增长率

图18:

京津冀三地废水排放量对比

京津两地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90%以上,河北仅为78%,污水处理产能仍有增长空间。

“十二五”以来,我国大力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水平明显提高。

截至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2.17亿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其中,北京、天津两地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已分别达到90%及以上,相对来说河北污水集中处理率较低,仅为78%。

北京提出在2018年底前,全市建成区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天津和河北提出到2019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综合来看市政污水处理产能仍有增长空间。

表6:

京津冀地区污水处理概况

表7:

北京市市政污水处理现状

表8:

河北省地区市政污水处理现状

排放指标持续收紧,“提标改造”快速推进。

2015年11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计划对2002年发布的“旧版标准”进行修订。

此次征求意见稿提出“设置特别排放限值”“增加污染物控制项目”“收严部分污染物排放项目排放限值”等内容,从实施层面为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提标改造”给予指导,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污水处理标准正在由“一级A”向“类IV类”标准提升,“提标改造”仍在快速推进。

表9:

新版污水排放指标出台,排放指标持续收紧

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十三五”规划,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的新增投资分别为53亿元、58亿元和145亿元。

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十三五”规划的内容,相关新增投资包括各类设施建设投资和监管能力建设投资,前者又涵盖新建配套污水管网、老旧污水管网改造、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或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新增再生水设施、初期雨水污染治理设施8项建设投资。

将上述内容进行加总,可以得到京津冀地区“十三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的规划投资情况。

图19:

“十三五”期间新增投资测算思路

表10:

“十三五”京津冀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投资

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大规模流域治理拉开序幕

从传统的市政污水处理到综合性流域治理。

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流程相对简单,取水之后引入到自来水水厂净化,净化后通过供水管道输入消费端,消费者产生的污水汇入排水管道,通过排水管道汇集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通过活性污泥法,加入除磷氮等处理后,将达到排放标准的水排入河道和其他天然水体;或者,污水处理厂对达到排放标准的水进一步深入处理为再生水,可供冲洗、绿化等再次使用。

随着环保治理的逐步推进,水环境治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项目模式逐渐由单体市政污水处理项目转变为大规模综合性流域治理,项目复杂程度更高,综合性更强。

与传统城市污水处理相比,流域处理具有不同的特点:

首先,流域治理的尺度不同,流域治理关注整个流域体系,涵盖范围更广,如海河流域就涵盖北京、河北和天津;其次,流域治理工作内容更多,除市政污水处理之外,还包括流域系统规划、水利改造、园林绿化、生态修复等相关内容,研究范围和工作量大大拓展。

图20:

从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到大规模综合性流域治理

流域污染治理工程体系:

流域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流域地理格局为基础,根据污染源防治特点和污染物迁移途径,按照源头(点源、面源)、途径(地表径流、河道)、内源(湖泊内源与内负荷)的全过程污染控制及治理,主要工程包括污水直排管网改造、点源和面源治理、地标径流及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陆地生态修复等。

其中,黑臭水体治理是流域治理的主要工作之一,由于目前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信息和数据更容易获得,可以将其作为一项指示性指标,借此观察整个流域治理工作的进度情况。

北京市黑臭水体分布广,两批项目消灭城区内黑臭水体。

2016年8月,北京市组织了专业评估检测机构全面摸查了辖区范围内505条河道水质情况,筛查确定了北京市共存有黑臭水体141条段,总长度约665公里,其中建成区黑臭水体57条段,长度约248公里;非建成区黑臭水体84条段,长度约417公里。

北京市目前已经公布两批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河段并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第一批建成区治理项目于2015年年底公布,治理河段涉及6个行政区域24条河段,总长度67.37公里;2016年公布第二批建成区治理项目,涉及大兴、昌平、通州、房山、顺义、朝阳和丰台7个行政区域的37条河段,总长度200.69公里,包括温榆河、凉水河、北运河等河段,其中17处的黑臭级别为重度黑臭。

两批次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基本覆盖北京市内建成区黑臭水体状况,另外非建成区的黑臭水体仍然有广阔的治理市场。

图21:

北京市黑臭水体分布情况

天津市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已全部启动,大部分项目正在治理:

到2017年1月份,天津市共有25个黑臭水体点,总长度117公里。

所有黑臭水体项目均已经启动;已经完成的黑臭水体项目有10个,长度总计为43公里;有12个黑臭水体项目正在治理,总长度为63公里;有3个黑臭水体项目正在制定方案,总长度为10公里。

图22:

天津市黑臭水体分布情况

河北省黑臭水体行动全面开展:

到份,河北省黑臭水体共有41个点,总长度207公里。

河北省黑臭水体目前已经全部启动;其中,有16个治理项目已经完成,有7个正在治理,总长度30.7公里,7个项目中有一个位于石家庄市,长度为0.18公里;还有18个正在制定方案,18个项目中有2个位于石家庄市,3个位于邯郸市;目前没有治理完成的黑臭水体项目。

图23:

河北省黑臭水体分布情况

京津冀地区黑臭水体治理存千亿市场空间。

如上文所述,根据近期摸查结果,北京市存在黑臭水体141条段,长度约665公里;天津市共有25个黑臭水体点,总长度117公里;河北省共有黑臭水体点41个,总长度207公里,三地目前公布的黑臭水体长度总和为989公里,按照每公里黑臭水体治理平均投资1.5亿元计算,则京津冀地区黑臭水体治理的总投资空间接近1500亿。

典型项目:

永定新河与通州项目提供借鉴,白洋淀治理备受瞩目北京通州项目:

总投资280亿,将成为标杆项目总投资280个亿,被誉为“帝王级”项目。

2016年年中,“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PPP建设项目”开始对外招标,整个项目被分为8个区域,8个区域加起来几乎覆盖城市副中心全境,项目总投资达280亿,被称为“帝王级”项目。

“六区两带”,覆盖通州全境。

项目所划分的8个区域分别为:

两河片区、城北片区、潮白河生态带、北运河生态带、于永片区、台马片区、漷牛片区、河西片区,共“六区两带”。

其中生态带主要是以河道为主,长条形状,片区的治理面积相对更大。

按照北京市财政局发布的信息,北运河生态带规划范围是通州区域内北起北关拦河闸、南至京冀界,包括两堤之间及周边部分区域,建设内容包括北运河水质净化厂、延芳淀湿地工程和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潮白河生态带规划范围则北起通顺交界,南至通香交界,建设内容主要为潮白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

其它6个片区的治理工程,也是在打造一张绿色“水网”,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排涝、水生态修复、农村截污治污、黑臭水体治理等。

图24:

通州水环境“十三五”规划示意图

融合海绵城市建设。

在6个建设区中,两河片区与城北片区颇为重要。

单从投资额来看,两河片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投资额52.5亿元,城北片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投资额30.7亿元,两个项目总投资额占到8个项目投资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这两个区域将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对低标准雨水管线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片区内将进行雨水、污水、再生水管线工程建设,同时开启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两河、城北水网体系。

同时,北京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的试点区域就在这两大片区内。

项目采取PPP模式。

目前这8个片区项目已经全部完成招标。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水环境治理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中标后联合体将与通州区政府出资人共同组成项目公司,采用“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建设、运营服务期25年。

或将成为京津冀流域治理标杆项目。

整体来看,通州“六区两带”的水环境治理将实现防洪、生态、自净能力的有机统一,在显著净化区域水质的同时,有效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和水资源调控能力。

通州区政府于2017年2月发布《水污染防止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区河道全面还清,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标准,水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

通州流域治理项目以“高标准”著称,未来或将成为整个京津冀地区流域治理的标杆项目。

表11:

北京市通州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主要内容

表12:

通州区流域治理项目情况一览

天津永定新河治理项目:

兼顾防洪工程和水环境治理

天津永定新河治理项目是京津冀地区另外一个流域治理标志性项目。

永定新河位于天津市市区北侧,是天津市北部的防洪屏障,起自北辰区屈家店,东至滨海新区塘沽北塘街,河道全长66公里,是海河流域北系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和蓟运河的共同入海河道,永定新河右堤作为天津城市防洪圈北部防线,对27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防洪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

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加之海潮侵袭,在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之前,永定新河河道淤积、堤岸损坏现象严重,河道行洪能力及沿岸景观效果大大下降,给天津市防汛安全及河道沿岸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自2007年,天津市开始了永定新河综合治理,整个项目共分为两期,历时近十年,投资38亿元。

一期工程:

2007年11月,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工程总投资10.11亿元,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按泄洪能力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标准在永定新河河口修建20孔防潮闸一座,闸下新建一座650米长的渔船码头,右堤2.58公里复堤,新建左右引堤和清淤13公里河道等,一期工程于2011年5月建成通水。

二期工程:

2012年永定新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开始实施,工程共分为防洪工程和水生态环境治理两部分。

其中防洪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完成北京排污河至永定新河防潮闸段河道清淤40公里,恢复及加固两岸堤防70公里,新建堤顶巡视路92.8公里,改造穿堤建筑物70座,恢复河道行洪能力至1400~4640立方米/秒,提升河道防洪标准到100年一遇;水生态环境治理主要建设内容为滩地及堤坡整治,实施河岸绿化1140公顷,重点提升北辰区郊野公园段水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为宁河、东丽湖、北塘及中新生态城段景观节点建设打好基础。

二期工程总投资27.9亿元,主体工程已于2016年完成。

综合来看,永定新河治理兼顾了防洪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修复功能,水体污染物种类较多,含沙量大,治理难度高,对于京津冀沿海地带的流域治理具有借鉴价值。

图25:

永定新河区位图

图26:

永定新河一期治理工程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