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525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docx

《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docx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二思想政治(选修)

2018.01

试卷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注意事项:

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写在答题卡和答卷的密封线内,请将考试证号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现代科技的冲击、人们精神的迷失、伦理文化的冲突等,越来越要求哲学给予回答,这也影响哲学的未来。

由此可以看出

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研究的领域不同②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具体科学需要哲学方法论的指导④哲学是高度概括的科学的世界观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

思维寓于身体之中,但在人死亡时就成为离开身体的灵魂活动。

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思考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这一观点可以论证的问题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哲学的基本问题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哲学与时代精神

3.中共中央坚持把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首要任务,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努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对独立

4.2017年11月30日,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终于取回“真经”,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人类对宇宙暗物质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

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人的意识有主动创造性④人类可穷尽对世界的认识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下列观点与“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所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A.未有此气,先有此理C.天地合而万物生

B.量力而行,尽力而为D.物是观念的集合

6.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提高哲学思维能力是各级党员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共产党人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④是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理论基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7.下列与“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蕴含哲理相近的诗句是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B.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8.“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存在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

9.为什么有人唱歌不着调?

研究表明,音调的处理一般是由大脑右颞区控制的,双颞区和神经运动区的互联动缺乏极可能是致使先天或后天失歌症产生的重要原因。

这说明意识

A.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B.是人脑的机能

C.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有自觉选择性

10.作为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中国天眼FAST,是科学家们捕捉脉冲星的最理想设备。

自2016年9月25日启用至今,已发现9颗脉冲星。

这表明“中国天眼”

①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认识工具②有助于检验现代自然科学理论成果

③能够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④意味着我国科学发展实现全面超越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11.虽然知道没有什么用,但面对自己孩子即将参加高考,不少人还是参与到祭天地、拜圣人、烧香磕头的“高考迷信”中去。

这启示我们

A.要勇于创新,因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要热爱真理,因为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真实统一

C.要知行统一,因为脱离了实践的认识没有意义

D.要具体分析,因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对此,党中央做出了战略规划: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战略布暑说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②量的积累必然带来质的变化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总是前进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3.睡眠的意义是什么?

由于人脑过于复杂,加上科研条件的限制,科学家们对此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睡眠是节省能量的一种方式,也有人认为睡眠带来了清除大脑废物的机会。

这表明

A.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有多个不同的真理B.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C.认识具有无限性,永远无法获得真理D.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14.近日,香港公布智慧城市蓝图,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

从哲学上看,“智慧城市”

A.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B.表明发展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C.打破常规,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D.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5.红军长征之初,队伍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是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

鲁迅先生如此坚信,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理想和信念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新出现的事物符合发展规律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16.“观大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之一。

“观大势”,就是要把握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说明,发展我国经济要

A.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B.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7.下列选项中观点与其蕴含哲理不相符的是

A.乱生于治,怯生于勇——矛盾的同一性B.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践第一的观点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矛盾的斗争性D.物先必腐,而后虫生——坚持联系的观点

18.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

一年来,北京、山西、浙江三地先行先试,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拿出了高质量的改革“样品”。

这主要强调了要坚持

A.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承认矛盾的普遍性D.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9.当前在线教育凭借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的优势,行业呈现风生水起状态;同时,师资造假、夸大宣传等负面信息不时见诸报端。

如何正确认识在线教育,业内人士多持肯定态度。

从矛盾观的角度看,评价在线教育要坚持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 

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转折,西方所遭遇的困境和中国经济的“风景独好”。

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更加值得纪念。

之所以我们要纪念《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

A.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1.十九大报告提出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此前,提出在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变的基础上,顺应农民的意愿,将流转土地上的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

这表明

A.制度创新是农村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C.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性质变化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22.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之所以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

A.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3.吉林大学原教授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共中央决定追授黄大年同志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黄大年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②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判断

③只有接受逆境考验才能实现自我价值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24.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我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在全球居最先进地位②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来京述职的林郑月娥

③淘宝商家积极备战双十一和双十二购物节④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

25.在扬州的很多私家园林中,主人家族的谱系资料完整陈列,配以生活场景细致入微的复原,使游客既在传统的园林观景,又如置身博物馆之中。

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B.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D.文化对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26.当时下家长和学生盯着教科书时,不少科学家都把他们的成长与青少年时代大量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物理学的进化》等课外科普读物联系起来,他们充分肯定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材料表明

①阅读科普读物决定了科学家的成长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④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27.上海市政府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兴市,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