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20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x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x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禾U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

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

“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

“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印慎一日,以答天心。

……

译文:

①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2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

第一句:

“俄而”应翻译成“不久”:

“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

谢”:

“因”是“通过”的意思。

“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

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

“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

“信”“达”“雅”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

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米。

2.一句要求: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

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

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

1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

3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

4对曰:

“将以衅钟。

5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

2、替换法(换):

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

记载

3、删减法(删):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对象:

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情况:

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

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

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1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3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4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

”(《孟子见梁襄王》)

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解牛》)

6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4、增补法(补):

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

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

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1(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桃

花源记》)

2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3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4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5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

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3牛何之(宾语前置)

4王语暴以好乐(介词结构后置)

5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6、另要注意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

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长见的有比喻、互

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题6: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1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固若金汤的城池)

2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做官的人)

4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自己死去)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

拥有的金玉珍宝)

6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五、其他注意事项:

1.翻译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

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

的18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

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

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

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2、观照上下文语境

例题6:

将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乃

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

“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译文:

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解析:

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3、联系平时的学习积累

例题8:

将下面加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

(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解析:

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

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

六、练习

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

“卿节

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

”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

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

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

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

“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

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

”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唯于

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

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译文:

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

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

“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

“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

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

时代借用人才的吗?

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

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

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

"裴矩遂能

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

裴矩传》)

臣光曰:

“古人有言:

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

(《资治通鉴》)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

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

君王厌恶听见自己的错误,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王喜欢听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佞之臣就会变为忠诚之臣。

4、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1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译文:

用毛发来编织它,用苇苕来捆系它。

2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译文:

这并不是蒙鸠的巢构造的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的东西太脆弱所造成的。

5、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

王大怒,诛之。

王不知客之欺几,而诛学者之晚也。

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

且人之所急

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1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

译文:

派去的人没来得及学,那个客人就死了。

2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译文:

何况人们最为重视的没有超过他自身的了,不能使自身免于一死,又怎么能

够让燕王长生呢?

6、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

“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管仲曰:

“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

左右曰:

”吾甚恶紫之臭。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

“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

“诺。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1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

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味道。

2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译文:

在当日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7、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译文:

一个人想跟随他们,华歆就为难他。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

我当初犹豫就是因为这一点啊,但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

8、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辕毁,无所可用。

①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③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④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1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

因为他们乡间不曾有过车,就用船载着破车回到家乡并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