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1868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3章中国设计溯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原始农具的历史发展

 

3.1.5陶器

一、陶器的发源与发展

1、彩陶的概念:

所谓原始“彩陶”,是指一种绘有色、色装饰花纹的或的陶器。

2、彩陶文化:

原始彩陶出现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为“”。

(1)陶器的设计发明不仅改变了原材料的化学性质,而且是人类与自然斗争中获得的划时代的创造,标志着人类设计阶段由进入了阶段。

(2)主要有黄河和为中心的彩陶,继之而起的为中心的黑陶,以及长江广大地区的。

3、原始陶器的特点:

(1)重视实用性:

即在最大限度内为适应生活中的不同需要而设计制作。

作为日用器皿的陶器,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设计制造的(汲水器、储藏器,饮食器、炊煮器)。

例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

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轻巧实用。

例2、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中的,考虑器物的容量、方便和耐用。

例3、山东龙山文化的,素有“”之称,造型独具一格,样式设计比彩陶更加丰富。

(2)还创造了多种不同的装饰设计手法,如拍印、刻画、堆贴、镂孔、彩绘等,其中彩绘是我国新时期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一种装饰设计手法。

彩绘:

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为进行描绘,经过彩绘的陶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求赭红、黑、白诸色的美丽图案。

4、彩陶的装饰

彩陶的装饰设计,基本上是以的形式出现的。

彩陶图案设计中形式法则有:

立对比法、分割法、多效装饰法、双关法。

(文化类型的彩陶、类型的彩陶、文化类型的彩陶)

5、彩陶的装饰图案

陶器装饰图案,除了较为写实的动植物纹样外,最普遍的还是几何形图案,主要曲线的粗细、疏密、长短、横竖、曲折、交叉和各种圆点、圈点等相互有规则的排列组成,如正三角、倒三角、方格纹、网纹、旋纹、锯齿纹、圆圈纹等。

这些几何纹样通常又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适合纹样等各种不同的构成方法进行图案构成。

二、原始“彩陶”的设计

1、半坡型:

鱼形花纹:

由逐渐演变为,可以分为草体鱼纹和复体鱼纹。

人面鱼身盆和尖底瓶汲水器。

2、庙底沟型:

装饰多用和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鸟纹的应用更多,而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3、马家窑型:

和的运用,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4、半山型:

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

二是用,是装饰面区分为数个单位,并流行运用纹。

5、马厂型:

以人形纹(或称蛙纹)最有特色。

三、原始彩陶的影响

通过对彩陶器和黑陶器的造型与装饰图案的设计创造,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匠师极大地丰富了诸如节奏、韵律、对称、呼应、均齐、平衡、对比、调和、比例、均衡等美的形式法则,对后世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人类手工设计阶段的开端,中国原始陶器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设计。

3.2第二节商、周和战国时期

中国自夏代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与鼎盛时期,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整个奴隶制时代,也是青铜器的设计制造最繁盛的时代,故又称。

3.2.1青铜器

一、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1、起源:

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天然铜制造小件工具和装饰品。

2、发展:

中国自从夏代开始铸造青铜器,在,青铜器的设计铸造达到了顶峰。

战国晚期,出现高水平的青铜器设计铸造业。

汉代的青铜器设计铸造,仍然呈现出美丽的余辉。

3、时间: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出经历过青铜时代。

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以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大量使用青铜礼器为基本特征的。

二、青铜器设计

1、实用功能的设计:

礼器、农具、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杂器等。

2、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

商周青铜器更多地被作为,常被应用于,,等礼仪场合;

这一类的设计大都造型威严,纹饰丰富,制作精美。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主阶级的、与,对青铜器的设计施加着决定性的影响。

又由于商代的统治着尊神重鬼、崇拜祖先,青铜器的设计又充满了神秘和威严的色彩。

如人面方尊、虎食人卤、四羊方尊。

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就是,也称创塑姿。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

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

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

增加光泽度。

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饰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3、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主要采用,采用和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

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即以兽面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逐次效果。

图案组织多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法,显出威严工整的艺术氛围。

4、青铜器设计受什么文化制约(易考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奴隶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残酷的阶级统治是它的基本特征。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需要、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对青铜器的设计施加着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青铜器的造型设计还是装饰设计,都必然体现着奴隶主阶级独特的意志,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

商周青铜器中的大部分日常器具,都更多地作为礼器而存在,常被应用于祭祀、宴会和入葬等礼仪场合。

5、西周以后青铜器的功能和装饰方面有哪些变化(易考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西周早期承袭了商代的风格,中期以后,设计风格开始反映周代统治者“礼治”的需要,神秘色彩淡化,造型有了固定的规格,纹饰趋向简化,多采用富有秩序感和韵律感的窃曲纹,有的还有很长的铭文。

、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失去它原来主要作为礼器的作用,而成为统治阶级日常享用的生活用具,造型设计由原来的厚重威严转变为轻灵奇巧,纹饰设计手法由抽象趋向写实,纹饰内容由神秘变得易于理解,出现了宴乐、射猎、战争等新的纹饰题材,加之铸造与装饰新技术的应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设计呈现出清新自由、繁缛精美的风格。

6、青铜器的制造工艺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易考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最早是,即器体、耳、足等附件均一次铸成,造型单纯质朴,变化不多。

、以后是,即器体单铸,耳、足等附件另铸,再与器体铸成一体并加以焊接,造型更加丰富。

、春秋战国以后,出现了焊接术、刻模、印花、细线刻纹,以及镶嵌红铜丝等新技术。

其最伟大的发明是,也称。

它是用蜡代替泥土来制造模型,然后在模型内外敷泥,成为泥范,再焙为陶范,最后再浇入铜液进行铸造,蜡则熔化流失。

蜡模比起泥模,可以进一步精雕细刻。

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铜器,层次丰富,精巧细致,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

三、“鼎”的变化

1、南周青铜器:

权力的特征。

青铜礼器的设计充满了神秘和威慑的色彩。

以抽象和半抽象的动物纹样为主要装饰--兽面纹。

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着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商代后期的司母戊方鼎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是目前所见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铸鼎。

2、西周中期以后:

神秘色彩淡化,造型有固定的规格,纹饰趋向简化,多采用富有秩序感和韵律感的窃曲纹,有的还有很长的铭文。

3、春秋战国:

青铜器逐渐失去它原来主要作为礼器的作用,而成为统治阶级日常享用的生活用具,造型设计由原来的厚重威严转变为轻灵奇巧,纹饰设计手法由抽象趋向写实,纹饰内容由神秘变得易于理解,出现了宴乐、射猎、战争等新的纹饰题材。

(春秋中期莲鹤方壶,堪称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

四、青铜器的铸造

1、我国最早关于工艺的专著-《》,详细记载了熔铜的火度,以及各种不同的铜锡配方比例。

2、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青铜器的方法:

和,用失蜡法制造的铜器,层次丰富,精巧细致,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

尊侯乙尊盘就是采用失蜡法铸造。

焊接、刻画、镶嵌、金银错、鎏金等。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宴乐水陆攻战壶。

青铜器设计意图的实现,离不开高水平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用失蜡法制造的铜器,层次丰富,精巧细致,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

五、失蜡法(知识补充)

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人们开始用失蜡法制作铜器,也称蜡模法。

失蜡法可以制造极为精细或镂空和各种造型的装饰。

甚至鸟兽象形的容器也铸造得十分准确生动。

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失蜡法铸造的。

所以用失蜡法制造的铜器,层次丰富,精巧细致,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

3.2.2建筑(简单了解)

1、夯土技术

2、早期建筑的特点

3、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过商周以来不断地改进,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同时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院落群体组合。

出现了瓦;

出现了砖;

出现了城和郭。

4、春秋时期的建筑已采用了彩绘、雕刻等装饰手法,建筑设计已开始从纯实用逐渐转向兼有审美装饰的追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营建了许多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宫室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上,瓦屋彩绘,装饰华丽。

3.2.3服饰(简单了解)

1、丝织物的品种:

缯、帛、素、练、缟、纱、绢、绮、罗、锦;

纹样:

斜纹、花纹

2、工艺方面的特点:

商代的丝织物已经有斜纹、花纹等一些复杂纹样。

古文献记载殷纣王“锦衣九重”并以“,”,可见商代的锦绮和绫纨已经相当华丽。

3、衣冠服饰是统治阶级“,”,“严内外,辨亲疏”的工具服饰设计与服式、服色、饰品以及服装的质料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4、服饰特点:

(1)商周时期:

上衣下裳、束发右祍。

(2)春秋战国时期:

服饰风格清新自由,既有中原衣襟加长、下裳宽广的深服,简约便适的胡服。

3.2.4设计理论

在春秋战国时代,第一次出现了我国有关设计理论的繁荣书面。

1、儒家孔子主张“”。

反映着功能与形式并重的设计思想。

2、墨子主张“”,这是功能第一的观点。

3、老庄关于“”之说,其“有”与“无”的概念,丰富了我们的空间设计思维。

4、韩非子主张“”,反对“以文害用”,这与墨子的观点近似。

5、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是我国最早关于设计与制作的专著,其所谓“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是一重要的设计观点。

3.3第三节从秦代到晚清

3.3.1建筑

一、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

1、战国时期:

出现了许多街道纵横、规划齐整的工商业大城市。

2、秦汉时期:

(1)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2)汉代的建筑设计已经发展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中国建筑设计从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和陶屋明器来,当时的木结构技术已渐趋成熟,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并且能够建造多层木建筑,斗拱已普遍使用,屋顶出现了庑殿、悬山、折线式歇山、攒兴、囤顶等多种形式,主要建筑材料-砖,瓦-已能大量生产。

、砖石结构技术也成长起来,拱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中国建筑特有的布局形式已经形成,成为后来两千年中国建筑发展的基础。

3、魏晋南北朝时期

(1)由于佛教的传入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大批佛寺、佛塔、石窟等佛教建筑被兴建起来,南北朝时期达到了极盛。

(2)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形式。

4、隋唐时期

(1)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成熟时期。

隋代已经采用和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方法。

设计修建的赵州桥,迄今为止1300多年还基本完好。

(2)这一时期成就最为突出的是城市与宫殿的设计。

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隋唐建筑设计强调艺术与结构的统一,没有华而不实的构件,建筑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时后来宋元明清建筑少见的特色。

、宫殿与陵墓建筑加强了纵轴方向衬托突出主体建筑的给合布局。

、南神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构架建筑,造型端庄深厚,表现出唐代建筑稳健雄丽的风格。

、砖塔主要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塔的平面除极少数例外,全都是正方形。

5、五代两宋时期

(1)风格趋于秀丽和多样化,在建筑布局和造型上出现了若干新手法――山西太原晋词圣母殿,放弃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用的封闭式里坊制度,改为沿街设店的方式,有利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北方辽代建筑更多地保留了唐代建筑雄健的风格――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大同华严寺大殿、普化寺大殿、应县木塔。

(3)金代建筑糅合了辽宋两者的风格

(4)宋代木构架建筑采用了以“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化。

砖石建筑达到了新的水平――佛塔留存最多,形式丰富,艺术设计和工程设计水平都很高。

(开封信国寺塔、河北定县开元寺瞭敌塔)

(5)建筑的装修和色彩设计有了较大的发展。

格子门窗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

各种色彩花纹的彩画和琉璃瓦,使建筑外观显得格外豪华绮丽。

12世纪初由北宋编著、政府颁布的《》,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

6、元代

(1)木构架建筑设计继承了宋、金的传统,但在规模与质量上都不及前代

(2)元朝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外来建筑风格随之传和内地。

7、明清时期

(1)建筑是继秦汉建筑和唐宋建筑之后,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

(2)在宫殿、坛庙、宗教建筑和园林设计等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不少建筑完好地保存到现在,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不断营造的结果,是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

明清建筑设计的成就不在于对前代建筑设计的变革性发展,而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一次全面总结。

最大的古建筑群,规模宏伟,布局严整,主次分明,体现着王权至高无上的设计思想。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祭礼天地、祖先的场所;

(3)官式建筑已高度定型化――《工程作法》虽有利于加快设计施工的进度,但不利于建筑设计的多样化发展。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建筑在外观、结构、色彩和布局设计诸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1、在外观设计上

中国古代建筑由屋顶、屋身和台基组成。

屋顶的特征最明显,主要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卷棚和单坡等多种类型。

2、在结构设计上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常用的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它们以立柱和横梁组成骨架,建筑的全部重量都通过柱子传到地下,“墙倒屋不塌”。

(2)在建筑的室内空间组织非常灵活,在柱与柱之间的砌墙、装门墙,一般四个柱子构成一间,一栋房子由几个间组成,也可用各种形式的罩、屏风等轻便隔断物。

(3)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构件,唐宋时期斗拱主要作为结构构件,到明清时演变为以装饰构件为主。

3、在布局设计上

(1)中国古代建筑有一种简单的组织规律,就是以“”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合。

庭院以院子为中心,四周建筑物面向院子,并在这一方向设置门窗(北京四合院)。

(2)显著的中轴线:

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两侧次要建筑呈对称布置,以廊于联接各建筑个体,并以围墙围绕四周,通常建筑组群的前部分还有门、阙、牌坊、照壁等附属建筑构成建筑组群的序幕,以导向和衬托主体建筑(北京故宫、明十三陵)

4、在装饰和色彩设计上

(1)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也别具一格。

装饰主要几种在梁枋、斗拱和部分,综合运用了各种美术工艺及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加工手法。

(2)在色彩设计上:

运用对比强烈的原色设计,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显著的特征之一。

建筑各部分轮廓鲜明,色调各异,建筑物的整体色调强烈而协调,显得富丽堂皇。

一般住宅的色彩设计多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木面本色,形成素雅的格调。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以其独特的设计体系,在世界建筑设计史上独树一帜。

这一体系不仅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广泛流传应用,历史上还影响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是世界古代建筑中延续时间最久的体系,也是传布范围广泛的体系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著名作品:

天坛的设计艺术、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设计艺术。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所体现的中轴线对称平面布局,即统一又富有变化的空间处理,是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传统特征。

5、中国古代桥梁设计:

(1)汉朝时的梁桥,是我国古代最普遍出现的桥梁,故是称作平桥。

它的结构简单,外形平直。

(2)种类繁多的拱桥。

如卢沟桥

(3)著名的桥梁设计:

万安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

这座桥是我国隋朝时期一位普通的工匠设计监造的。

6、中国住宅设计实例:

于阑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住宅、闽南土楼住宅、河南窑洞住宅。

3.3.2园林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1、商朝:

周文王时兴建“灵圃”

2、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候统治者竟相兴建苑囿。

3、秦汉时期:

秦始皇修建林苑;

汉武帝修建上林苑;

建章宫的“一池三岛”做法对后世的园林设计有深远影响

4、魏晋南北朝时期:

私家园林设计形成追求自然野逸的风气,是中国园林设计的转折时期,也是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

5、唐宋时期:

中国文学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转折时期,园林设计也被推向更高的审美层次,“诗情画意”逐渐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

大型风景建筑的建造和修复兴盛一时:

藤王阁、黄鹤楼、岳阳楼

6、明清时期:

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顶峰时期,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超出前代的辉煌创造。

保存至今的园林尤以清代最多,设计成就也最高,代表了古典园林设计的高峰期水平。

明末清初的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

这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设计论著,在设计史和美学史上都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二)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特点:

1、首先,中国园林设计注重自然美,

2、其次,中国园林设计十分强调曲折多变。

园林风景设计上的复杂多变,同时达到了“体宜”的效果,而无丝毫杂乱无章之感。

3、再者,中国园林设计崇尚意境。

设计不止满足于对自然美景的仿造,更追求诗情画意境界的创造,借以寄托游园者的思想情怀。

中国园林设计以其曲折多变的造型和自然野逸的意趣在世界园林设计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3.3.3家具

家具设计主要是随人们的生活方式、起居习惯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变化的。

1、商、周至三国时期:

跪坐使人们主要的起居方式,因而相应性形成了矮型的家具设计,席与床(塌)是当时室内陈设的最主要家具。

2、汉朝时期:

家具很低矮,屏风多置于床上,胡床普及。

3、隋唐时期:

中国家具形式大变革的时期是唐到五代。

垂足而坐与席地而坐的习惯同时存在,总的趋势是由上层阶级带动民间向垂足而坐和高型家具过渡。

4、宋代:

宋代家具的结构与造型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为明清家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明代:

(1)大量热带优质木材由东南亚各国不断输入中国,木工工具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种类繁多,加工便利,木工技术发展得到很高的水平。

(2)明代家具种类繁多,用材考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形成别具一格的设计特色,被称作“”。

(3)出现了成套家具的设计;

明式家具采用优质的硬木。

(4)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

、注重结构美;

、注重材质美;

、注重造型美;

、注重装饰美。

明式家具不止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在世界家具设计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6、清代:

清代家具在结构和造型设计上基本继承了明式家具的传统,体重显得更加庞大厚重,出现了组合柜、可折叠与拆装桌椅等新式家具。

而在装饰设计上为了追求富丽堂皇、华贵气派的效果,对家具进行不厌其烦的繁琐堆砌。

清式家具以苏作、广作和京作为代表。

被称为清代家具三大名作,造型与装饰设计各具地方特色,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

3.3.4陶瓷

一、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区别:

、、。

区别

陶器

使用粘土,烧成较粗松;

大半无釉,或用釉粗陋;

约800度左右。

瓷器

使用瓷土,烧成很坚致;

一定有釉,而且用釉越来越精致;

约1200度左右。

二、中国陶瓷的发展:

1、从陶器发展到瓷器,经历了漫长的过渡阶段,那就是半瓷质陶器,瓷质陶器远在殷商时代己经出现,至汉代渐趋成熟.原始瓷器施有釉料,釉色青黄,故称“”。

到了六朝,青瓷己经完全成熟取代了铜器和漆器的地位。

2、六朝的青瓷

(1)产地以浙江地区为中心,并且逐渐形成“”的不同风格,正式奠定了南北瓷器两大体系。

六朝青瓷以青瓷鸡头壶和仰覆莲花尊最负盛名。

(2)六朝青瓷造型设计丰富多样,以仿动物造型为主,同时仿植物花卉的造型与纹饰设计也已经出现。

3、隋唐两代

(1)青瓷以南方浙江的“”为代表,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

白瓷以北方河北的“”为最佳,邢窑与越窑齐名,因而有“”之说。

唐代瓷器装饰以花卉纹为主,装饰方法繁多。

其中是先在素胎上画彩,然后上釉,这是迈向彩绘装饰的开创性的一步。

(2)唐代最具特色的陶瓷器还数被称为“”的三彩釉陶器。

它主要采用、、三色釉料,利用易于流动的特点,造成淋漓变化、绚丽华滋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还远销到阿拉伯地区和欧洲各地。

制作地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