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手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0532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QC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QC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QC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QC手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手法.docx

《QC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手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C手法.docx

QC手法

品管QC七大手法培训教材

七大手法

▌查检表(checklist)▌散布图(scatterdiagram)▌层别法(stratification)

▌直方图(histogram)▌柏拉图(paretodiagram)▌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diagram)

▌管制图(controlchart)

七大手法

查检表:

查检问题点的分类备忘录(日常管理/收集数据/改善管理)

特性要因图:

列出并归纳问题的可能原因(找出因果关系)

柏拉图:

20/80分配原理,找出问题的重点

散布图:

找出二种特性间的关系/分析数据之差异

直方图:

表示出质量的分配状况.

管制圖:

能正確判斷異常.

層別法:

把混合在一起的加以區分.

七大手法

根据事实,数据发言:

图表,查检表,散布图

整理原因与结果,以探讨潜伏性之问题:

特性要因图

凡事不能只用平均数:

直方图,管制图

分析事情的背景:

层别法

先取影响较大的项目下对策:

柏拉图

一.管制图(controlchart)

概念

管制图是记录质量演变之时间表.方法是将指示质量情况的统计指针在圆上用点表示出来,并在圆上画出质量管理图界限,以此显示生产情况,有预防,维持,改进质量之作用.

质量管理

依据消费者需求导向,掌握消费者及其需求,利用公司之技术能力促使产品价廉物美,安全无虞,准时交货的具体实现.

现场管理者二大课题

达成管理绩效

精通“标准作业”的作法

管理、改善、创新

管理:

依理而管

改善:

改为更良善

创造新事务

保持已达成设定的水平

提升现有水平,求更进步

跃升现有水平,求取进步

维持与改善之循环

▌维持:

管理水平▌改善:

提升水平

改善与管理

▌管理人员要愈少愈好▌改善人员要愈多愈好

管理、改善、创新

***数据与图表***

数据=事实

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步骤

根据事实经判断后再采取行动

应用数据的重点

▌收集正确可用的数据▌避免个人主观判断▌掌握事实的真相

整理数据的原则

采取对策前,须有数据作为依据

对于数据使用目的应该清楚了解

数据收集完成,应立即使用

改善前,后的数据收集,条件要一致

数据不可造假

数字与图表

图表

现场的数据或情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大概情势及巨细变动于纸上的图形,称为图表.

方便人的视觉

掌握更多的情报,而能采取必要的对策

图表的分类

图表的必备条件

▌掌握全体▌简单明确▌迅速了解▌正确判断▌浮现对策

图表制作的原则

制作前考虑事项

制作时应遵守的原则

图表制作注意事项

制作前考虑事项

确定目的何在?

要掌握的资料为何?

有哪些可用的情报数据?

制作图表及阅读的对象是谁?

以后用起来是否方便?

是否经久可用?

实用性及时间性如何?

符合正确,简洁,清楚的原则?

制作时应遵守的原则

目的要明确

数据特性要固定,前后要一致

5W1H要清楚

单位要定好,使整体有美观与完整性

不要用太多颜色

要求标准化

实用第一,美观次之

出现异常,要追查原因并注明

用词要简洁

图表与字体要相互搭配

图表制作注意事项

主题要清楚

坐标特性要清楚

分类项目最好有其它项,并摆在最后

数据履历,说明要清楚

数值刻度一般取三位

图表制作要领

▌图名▌图形大小▌坐标轴▌尺度▌零度基点

▌划线▌文字书写▌数字排列▌图例▌资料来源

常用图表

柱形图(条形图)

推移图(趋势图/历史线图/折线图)

雷达图(蜘蛛网图)

甘特图(进度表/顺序表/日程进度表)

流程图

圆圈(扇形图)

管制图分类:

管制图种类很多,一般按数据性质将管制图分为:

计量值管制图和计数值管制图.

a.计量值管制图的控制对象是质量管理中的计量值数据.计量值数据是指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具测量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这类数据,如长度、容积、重量方面的数据.

b.计数值管制图的控制对象是质量管理中的计数值数据.计数值数据是指不能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即使使用测量工具也得不到小数点以下的数据,而只能得到0、1、2、3等自然数的这类数据.这两大类中常用的各种控制图特点和适用场合如下表所示:

管制图种类与适用场合

类别

名称

管制图符号

特点

适用场合

平均值一标准差管制图

x-s

常用,判断工序是否正常的效果最好,但计算s的工作量大.

适用于产品批量较大,且稳定、正常的工序.

平均值一极差管制图

X-R

最常用,判断工序是否正常效果好,计算R和工作量小.

同上.

中位数一极差管制图

X-R

计算简便,但效果较差.

适用于产品批量较大,且稳定、正常的工序.

单值一移动极差管制图

x-Rs

简便省事,并能及时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缺点是不易发现工序分布中心的变化.

因各种原因(时间、费用等)每次只能得到一个数据或希望尽快发现并消除巽常因素.

不合格品数

管制图

Pn

较常用,计算简单,操作工人易于理解.

样本含量相等.

不合格品率

管制图

p

计算量大,控制线凹凸不平.

样本含量可以不等.

缺陷数

管制图

c

较常用,计算简单,操作工人易于理解.

样本含量相等.

单位缺陷数

管制图

u

计算量大,控制线凹凸不平.

样本含量可以不等.

管制图的作用

a.在质量诊断方面,可以用来度量制程的稳定性,即制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b.在质量控制方面,可以用来确定什么需要对制程加以调整,而什么时候则需要使制程保持相应的稳定状态;

c.在质量改进方面,可以用来确认某制程是否得到了改进.

管制的应用步骤

(1)选取管制图拟控制的质量特性,如重量、不合格品数等;

(2)选用合适的管制图种类;

(3)确定样本组、样本大小和抽样间隔.在样本组内,假定波动只由随机原因所引起;

(4)收集并记录至少20-25个样本组的数据,或使用以前所记录的数据;

(5)计算各组样本的统计计量,如样本平均值、样本极差和样本标准偏差等;

(6)计算统计量的控制界限;

(7)画管制图并标出各组的统计量;

(8)研究在控制界限以外的点子和在控制界限内排列缺陷的点子并标明异常(特殊)原因的状态;

(9)决定下一步行动.

在质量管理中,最常用的管制图是X-R-Chart[平均值(X),极差(R)管制图]和Perf-Chart[不合格

品率(P)管制图].

 

二.***查检表(CheckList)***

定义

将不良个数,缺点数等计数资料,作成容易观查分类项目的图或表.

查检表也可以作为每日工作的记录,对于数据数据的分布可一目了然,而容易采取对策.

用途

▌掌握不良项目▌数据分析

查检表的种类

记录用查检表

把数据分类为数个项目别,以符号数字记录于表或图.

点检用查检表

把非做不可,非检查不可的工作或项目按点检顺序列出逐一点检,并作记录之表.

设计之要点

能正确迅速的记录数据

记录时要考虑层别

数据履历要清楚

尽可能以符合数字记入,避免文字出现

查检项目不宜太多,以4~6项为原则,其它项要列入

查检表配合目的,必要时可检讨修正

制作要点

▌决定制作目的及如何收集▌决定分类项目▌决定查检格式

▌决定记录数据的符号▌记入必要事项

决定制作目的及如何收集

不论是针对什么制作的查检表都必须确立其目的;使用查检表目的主要,

-正确的把握现状//整理原始数据//正确的管理工作//详细调查工作内容//查检

决定分类项目

数据要分类时,应该记入至那一项目,为使不会发生迷惑,就应该把所有数据分类内容,全部具体包括进去.

项目可依分类顺序或工程顺序排列,比较容易记录.

决定查检格式

▌记录方式▌点检方式

决定记录数据的符号

记号要尽量简单

例如:

正,#,X等

如果将许多数据全部记入一张查检表时,可分别使用V,,X,等记号或分色等.

记入必要事项

▌标题▌收集日期(期间)▌资料来源等

查检表使用步骤

三.***散布图***ScatterDiagram

功用

能大概掌握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否有相关与相关程度

能检视离岛现象是否存在

原因与结果相关性高时,二者可互为替代变数.对于制程掌握可择一较经济之变量予以监测.

定义

特性要因图大概可以了解工程上的要因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特性.

散布图也是以此因果关系的方式来表示其关连性.并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绘于x-y轴坐标的象限上,以观察其中的相关性.

制作方法

以横轴表示原因,纵轴表示结果

收集成对数据(x1,y1),(x2,y2),…整理成数据表

找出x,y最大值,最小值

以x,y最大最小值建立x-y坐标,并决定适当坐标

将数据依次点于x-y坐标中

注意事项

是否有异常点:

-有异常点时,不可任意删除

-除非异常点原因已掌握

是否需层别

散布图与固有技术与经验是否相符

判读

▌完全正(负)相关▌高度▌中度▌低度▌无相关▌曲线相关

四.***特性要因图***CauseandEffectDiagram

(鱼骨图,石川图)

由来

特性要因图是由权威石川馨先生所创的手法,所以国外亦有称为石川图.

因其形状很像鱼骨,又称鱼骨图.

定义

特性要因图是借着多数人共同讨论,再有系统地表示结果(特性)以及其原因(要因)之影响情形或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图形.

换句话说,它是一种针对特性来分析其要因所带来的影响,以便追究原因的QC手法.

功用

改善解析*改善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现状解析,改善时用.

管理用*发生很多抱怨,不良品,或异常时,为找寻原因,采取除去措施时用.

制定作业标准用*为制定或修改作业方法,管理点,管理方法等的作业标准.

质量管理导入及教育用*导入质量管理,全员参加讨论时用整理问题用.

*作为新人工作说明教育时用.

用法

步骤

原因追求型

(原因与结果)

对策追求型

(效果与对策)

1

列出问题点(特性)

列出期待的效果(特性)

2

将大骨的原因框起来

将大骨的对策框起来

3

将各组原因进一步添写更细的原因

将各组对策进一步添写更细的对策

4

决定影响问题点的原因之顺序

决定影响效果的对策之顺序

作法

▌决定质量特性▌画大要因▌各大要因,分别记入中,小要因▌圈选4~6项重要要因

决定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就是这次决定的问题(即题目)

先把题目写在纸的右边的中央

题目外围以外框围住

再自左方画一粗线或双细线来代表制程(工作过程)

横线右边口端画上箭头

画大要因

全体人员自由发言

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分成几个大项来考虑

就生产单位产品而言,一般系依4M(人:

Man,机器:

Machine,材料:

Material,方法:

Method)来考虑.大要因方框围住,再自框缘画直线与粗线成45度~80度之交角,线头并画上箭头

各大要因,分别记入中,小要因

在大要因在线,取与粗线平行的方向,分别画上中要因线与大要因相交.

一端记上文字,一端则画上箭头.

同样在中要因在线,取与大要因线平行的方向,分别画上小要因,并记入文字及箭头.

最末端必须是能采取措施的小要因.

圈选4~6项重要要因

全员参与圈选表决

依过去的经验圈选,影响度大小要加上不同符号

用红笔圈选

记入重要事项

图名

制图日期

制图者

脑力激荡术构想十大原则

不要批评构想

欢迎自由联想

创意越多越好

欢迎搭便车,利用别人的灵感刺激创意

不要太早下结论

讨论要力求集中,针对某一问题

破除阶级尊卑的意念,无拘无束一起讨论

将提出的意见,利用特性要因图一一记录下来

不要以个人冒充大家的意见

想出来的创意,要加以整理评价运用

五.***直方图***Pareto

定义

为要容易看出如长度,重量,时间,硬度等计量值的数据分配情形,所用来表示的图形.

亦也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或数据之全距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之测定值所出现之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

用途

▌了解分布▌了解制程能力▌与规格做比较▌每批货品质量状况

步骤-1,2

收集正确之数据,收集可随机抽测方式.

由数据中,先找出最大值(L)与最小值(S),然后求出全距.

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步骤-3,4

数据加以分组(即组数),若50~100个数据,可分6~10组,100~250个数据,可分7~12组,250个数据以上可分10~20组.

决定组距

组距=全距/组数

步骤-5

决定各组之上下组界

下组界=最小值-测定值最小位数/2

最小一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

第二组下组界=最小一组上组界+组距

第三组下组界=最小二组上组界+组距

由以上依此类推计算至最大一组之组界

步骤-6

计算组中点

下组界=最小值上组界+下组界/2

第二组中点=第一组中点+组距

第三组中点=第二组中点+组距

由以上依此类推计算至最大一组之中点

步骤-7

作次数分配表

将所有数据,依其数值大小,画正等记号记入各组之组距内,并计算其次数.

六.***层别法***Stratification

定义

为区分所收集的数据中,因各种不同之特征而对结果产生之影响,而以各别特征加以分类,统计.

分类

▌部门别,单位别▌制程区层别▌作业员层别▌机械,设备层别

▌作业条件层别▌时间之层别▌原材料之层别▌测量之层别

▌检查之层别▌环境之层别▌地区之层别▌制品之层别▌其它

实施步骤注意事项

选定欲调查之原因对象▌确认层别的目的

设计收集数据所使用之窗体▌查检表之设计应针对所怀疑之对象设计

设定数据之收集点,并训练站别员工如何填写窗体▌数据之性质分类应清晰详细载明

记录及观察所得之数值▌依各种可能原因加以层别,至寻出真因所在

整理数据,分类绘制应有之图表▌层别所得之情报应与对策相连接

七.***柏拉图***Pareto

(ABC图,重点分析图)

由来

1897年一位意大利经济学者V.Pareto分析其社会经济结构国民所得分配,发现其金额被少数人所控制.

美国品管大师J.M.Juran将柏拉图真正应用到品管上.

由品管圈之创始人石川馨博士介绍用在品管圈活动中,亦属七大手法之一.

柏拉图又称A.B.C图亦可称重点分析图.

定义

柏拉图就是「分类不良及缺点等内容,然后按照大小顺序,利用累积数据来表示的图」.

只要看图就很容易了解那个项目是不良或缺点集中的所在.

因此,柏拉图是将不良或缺点等重要项目,亦即将问题点表现出来的QC手法.

用途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调查不良或缺点的原因▌用于报告及记录

▌明确改善项目对象▌改善前与改善中及改善后之效果确认

步骤-1

决定欲调查之主题,收集数据

决定收集之方法及期间,收集期间可依问题之特性设定为一个月,一星期等.

利用查检表收集数据及分析原因.

步骤-2

将数据依照其发生之原因或现象分类整理,计算出各项目之累计次数

依原因别分类:

如材料、机械、作业者、作业方法等

依现象别分类:

如不良现象、位置、程度、时间区间等

步骤-3

将问题项目依其发生次数之大小顺序排列,同时计算出累积(计)缺点或不良数

将各项目依发生次数之大小顺序排列,“其它”一项置于最后

由大至小计算累积(计)缺点数或不良数

计算各项缺点或不良百分比

将排列好之各项缺点或不良百分比累计

步骤-4

绘出纵轴及横轴

将分类项目之名称依发生数之多寡,由左至右列于横轴之下,“其它项”列于最右之位置,各项目在横轴上所占之宽度相同

于纵轴左边标出度量单位名称,设定纵轴之长度,使之横轴长度4:

3倍间(绘好之图将近于长方行)

将总缺点数设定于纵轴最高点附近,然后在纵轴内侧标上刻度,刻度最高应包含总数,且表示的间隔要一致

步骤-5

于特性项目之对应横轴位置绘出直方柱,依纵轴之刻度设定柱之高度,各柱宽度相同,彼此间不留间隙

步骤-6

绘出累积缺点曲线

由各项累积缺点数据,设定于各直方柱之右界之延长线上,将各点连成一折线,此折线称累积曲线或柏拉图曲线

步骤-7

于图形之右界加上纵轴,且标出累积百分比(累积影响度)刻度

将折线之起点定为0,终点定为100%

由折线之终点至横轴绘一垂直,将该垂直线分为5(或10)等份,分别由下往上定为0,20,40,60,80,100之累积百分比(累积影响度)刻度.

步骤-8

记入重要事项

将各项目之发生数据填于各柱上方,并将累积百分比之数据填于对应折点附近

在图表上方标示主题,另外于旁边或下方标出资料收集期间、收集人、数据来源、数据整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