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析《散氏盘》的艺术特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2768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浅析《散氏盘》的艺术特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浅析《散氏盘》的艺术特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浅析《散氏盘》的艺术特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浅析《散氏盘》的艺术特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浅析《散氏盘》的艺术特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浅析《散氏盘》的艺术特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品浅析《散氏盘》的艺术特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浅析《散氏盘》的艺术特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浅析《散氏盘》的艺术特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guojizi"

"

maogongding"

andotherworks.

SanshiisoneoftheindispensableworksofbronzeinscriptionsinthewesternZhoudynasty.ThesanshiisoneoftheonlyuniqueinthejinwenshiisthekingofLiSysTick.Inthescattered'

sReel,thewholebodyofZhengissimilartothatofthebureauof,andisdividedintosmallerpositiveFang.itsshapeisthickerthantheGuZhuo,andthewidthisgender.theZhanglawisdividedintotennine.Withthe"

sanshi"

andcalledthefournationaltreasures,"

maogongding"

and"

GreatYuTripod"

theypushedtheevenlyrigorousorderofbronzeinscriptionstotheextreme,andjointlyreflectthebrilliantbrilliantofwesternZhou.

Keywords:

sanshidisk;

Writingtechniques;

Architecture;

Style;

Artisticvalue

目录TOC\o"

1—3"

\h\z\u

前言

《散氏盘》由于其独一无二的书法风格,使之其自出土以来就受书者们的喜爱和推重,其艺术特色不仅深刻影响到清末以后碑派的发展,而且对当代也具有重要书法意义,其作为经典的篆书作品,在线条上,结体上都是学书法必学习的一种帖子。

一、散氏盘的背景

相传《散氏盘》是在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嘉庆年间被进贡上京,后为皇室珍藏,1949年后被带到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对于《散氏盘》的定名说法不一,因铭文中出现“散氏”字样,所以得名为《散氏盘》。

国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等人认为作器者为矢,在朱其智的《散氏盘还是夨人盘?

——兼与张振林先生商榷》提到:

“如:

郭沫若释此字为“受”,且有说:

“受者授省,言经界既定,誓要既立,乃授其疆里之图于矢王。

授图之地乃在‘豆新宫束廷’。

豆者矢之属邑,上举矢之有司中有豆人,可证。

就此语观之,本盘实是矢人所作,旧称‘散氏盘’者实误也”[1],因此又称作《矢人盘》。

又因铭文有“西宫”二字且重复出现三次,所以也有人称该铭文《西宫铭》。

散氏盘为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腹深9.8厘米,底径4.4厘米的铜铸器盘,其外观是双耳浅腹且整体为圆形十分精美,还呈现了西周晚期青铜器纹饰艺术特色,腹饰为夔文,足饰为饕纹,彰显了该时期纹饰的精美灵动的特色。

《散氏盘》最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的铭文,铭文铸于盘腹,共19行,全

文共计357字(如图1)。

图1

《散氏盘》铭文价值可在史料价值与书法价值两方面进行论述。

其史料价值体现在该铭文内容对研究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篇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西周时期属于奴隶社会,该时期实行的是井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的土地制度,其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土地所有权。

在西周晚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周的政权不断削弱,实施的井田制度也由于土地赏赐、交换、劫掠、赔偿、买卖和垦荒等现象的出现和加剧而逐渐瓦解,其铭文记载的正是在动乱的西周时期发生在散、矢两国的一起土地纠纷事件。

正如仲屯乡的《《散氏盘》地籍资料解读——再谈我国最早的地籍资料》所说:

“《散氏盘》以长篇铭文及其重要史料价值而著称。

内容为一篇土地割让的契约,记述矢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细记录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

它是研究西周土地及其管理制度的重要文献”[2]。

因此《散氏盘》的整篇铭文为研究当时土地制度提供了史料价值。

《散氏盘》还具有书法艺术价值,《散氏盘》全文发轫于商,西周是我国古代全文发展的辉煌期,西周金文继承了商代甲骨文的传统,并不断地规范和统一,在字体上更为成熟,在章法上更趋于定型,因此这一时期对于汉字字体演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西周金文笔画粗壮厚实,其中的肥笔十分突出,有的笔画有从粗到细的变化,有的笔画有明显的波磔,有的字带有很强的装饰性,但又不过分,不失整体的和谐,这种厚重,肥健,壮实的美感,表现了西周金文特有的艺术水平。

西周早期金文,虽在结体风格上还保留较多的商代传统,但也有变化差异,其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为精良,字范的刻制技艺更传神,铭文字数明显增多,字体个性更突出,章法的运用更突出行列之感,铭文字数明显增多,字体个性更突出,章法的运用更突出行列之感,字体大小错落有致,代表作《大盂鼎》。

西周中期金文,如王镛的《中国书法简史》所述:

“至恭王时期的《盘铭》,西周金文书法的典型已经确立。

其线条的纯化与结构的秩序都已达到了很高的境地,线质圆润,结构匀称,气息纯净”[3],线条更纯化,字形结体更有秩序感,代表作《史墙盘》。

西周晚期金文的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字体风格的总趋势是在线条、造型、结构、笔势以及章法等方面都强调适度、协调和整体,在字的大小、章法的纵横、字与字间的借错,收缩方面强调协调,以《散氏盘》(图2)为代表的西周晚期铭文字体,代表了金文成熟期的字体特点,在钟明善的《中国书法史》中说:

“《散失盘》的单字结构似因铸造形成了具有斜侧的体势,在西周金文中独具特色”[4],字形多为扁方形,体形歪斜错落,笔画线条自由奔放,古拙苍劲,布局上竖看成行,排列较密,整体有流动感,可谓“草篆”之宗,字体艺术性极高,说明到了西周晚期,书法字体风格走向多样化,也反映了书法字体的繁荣景象,成为后人学习大篆字体的楷模。

图2

二、散氏盘的艺术特色

在整个商周金文中《散氏盘》无论在铭文内容还是铭文本身的艺术特征上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珍品,它改变了历来金文规范化的纵势而转向横势,全铭稚拙弥漫,浑然天趣,下面分别从《散氏盘》的结构、笔法和风格特征三方面探讨其艺术特色。

(一)散氏盘的结构

《散氏盘》的铭文从整体来看,气势宏大,姿态随性。

顾翔的《金文尚意书风代表之作——《散氏盘》》中提到:

“《散氏盘))铭文整体来看,气势宏大,意态飞扬。

整个铭文拓片呈方形,铭文的字与字间隐约可见阳文直线界栏,纵横有序,字距行距适度,具有明显的行、列特征。

它的字大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左右奔突,大小、鼓正变化极具其能”[5]。

铭文中单字在总体布局中存在变化,或大或小,或左或右突出,变化多端统一于一体,杂且不乱是其神奇之处,使之具有拙朴浑厚,奇肆雄浑的审美特征,它的结构凸显出厚拙雄强的气象。

这种美的产生,除去制作浇铸、残缺锈蚀等因素外,与其单字的结构布置,点画组织排布形成有着密切不分的关系,中国书法的结构安排,直接影响着书法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陈国成的《《散氏盘铭》的历史评价及其书法意义》提到:

“字形的横向发展以及不对称现象的出现,战国时带来了秦文字的“隶变”。

西周成熟时期金文字列排布匀整严谨,横竖规则有秩,多取纵势,结字庄重,笔法精细,匀圆遒劲”[6],西周晚期的《散氏盘铭》一反纵势,转呈横势取向,结体宽扁开张舒畅。

《散氏盘》铭文字势多取势下斜,且单字重心偏下,其横线多呈现左高右低的趋势,中心微微向右下偏转,中轴有所移动,造成正欹变化,使整个字有跳动活跃的节奏,导致书写结构不对称,使点画之间连接更富于变化,成为后来文字“隶变”的一个诱因。

如薛元明的《形散而神不散——《散氏盘》临摹分析》中提到:

“因为笔画和字形的巧妙变化,字的内部空间和字与字之间的空间随势而定,形方势圆,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不拘陈规,奇姿迭出,有稚拙之态,呈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之感”[7]。

《散氏盘》字间结构,空间与字之间的空间则是随势而定,有稚拙之态,体现着独特的动态美,受到金文爱好者的异常珍爱,这种美与其字的点画结构的组织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从《散氏盘铭》单字点画组合关系研究其结构:

1.重心下移,上松下紧。

当重心居中时,整个结构是端庄平稳的,当重心上移,结体是修长险峻,当重心下移,给人的感觉是结体敦实厚重。

这类字形结体下部分笔画紧密,衬托了上部分笔画的恣肆豪迈之感,如崔向君的《《散氏盘》单字结构形式研究及创作风格》中论述:

“以动物和鸟类为例,如马、驴等,腿与身的比例适中,其重心相对居中,给人以匀称、平稳之感;

而如丹顶鹤、长颈鹿等,腿特别长,其重心居上,给人以硕长、动荡之感;

然而像河马、企鹅等,腿特别短,其重心居下,给人以敦实、笨拙之感”[8]。

如“豆”(图3)“爽”(图4),皆为重心下移,体现了字形的厚实,粗重的风貌。

图3图4

2.结体圆润厚实,点画粗重。

字的结构是由基本点画组成,其点画形状决定结体的面貌,《散氏盘》笔画起笔多以钝圆为主,少有尖锋状,多以钝涩,厚重,粗拙中锋运笔,给人以雄强苍健之感,如“散”(图5),其结体中点画粗壮,其点画所占空间比例要比余白空间大,给人产生刚劲,雄壮美感,又如“用”(图6),三条竖画的粗壮呈现出坚硬刚劲的力量,两条稍弱的横画穿插,更加反衬出竖画的力感。

在这些粗壮的点画中,多以方折形和弧形笔画为主,粗壮的弧笔使整个字张力四射,以致《散氏盘》有很多单字外形趋于椭圆形,形体给人以饱满充实,厚重内敛之感。

图5图6

3.正中寓欹,平中见奇。

字体结构端庄中寓灵动,平稳肃穆,平正中寓合奇姿,点画穿插避让,朝揖互让,给人以美感。

《散氏盘》较多字结构中部首稍倾斜,给人以奇肆率真之感,但这些倾斜的部首相对应是相对端正的结体,体现出了欹中寓正,顾盼生姿的美妙。

如“城”(图7),部首向左倾斜,而“成”部却相对端正,形成对比,使其正中寓欹,动中有静,险中求稳;

再如“复”字,左右两侧一斜一正形成对比,却整体统一,“复”(图8)字左右两部首中间留有较大空间,增加留白空间,使之对两边部首形成牵擎作用,另外左边部首两条向右斜笔画与右边部首下部向左倾斜笔画呼应,左边竖撇与右部首三条竖画相呼应,一斜一正的呼应,使之整个字气脉相通,这种类型的字形可在《散氏盘》中找到较多相类似的结体形式。

图7图8

4.疏密对比,挪让穿插。

《散氏盘》中在安排疏密对比时有独特的结体风貌,其中有些字在疏密安排时将点画较多的部首所占据的空间进行夸大,使之更加开阔疏朗。

如“雽”(图9)字,“雨”字头空间撑大,所占空间很大,而下部首“于”部却是形成鲜明对比的缩小,竖画很短,两部首组成结体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但还有一种情形,如“准”(图10),“墙”(图11)等,其面貌是点画较简的部首被放大,空间开阔,与点画繁多的紧密空间形成鲜明对比,也更反衬出与之对比点画繁多且排布紧密部首的凝重与厚拙。

图9

图10图11

(二)散氏盘的笔法

农业文明始祖后稷之后才建立起来的西周,这个长达350余年历史的王朝重视发展礼乐文化,而土地分配实施的是“井田制”,在西周礼乐文化中井田代表的是九州,也就是象征着抽象的“九宫”概念,由此得知西周推崇的制度化和观念化所追求的是理想化的井然有序,因此在书写与结体排布中充分体现了对理想秩序的追求与建构。

西周金文内部的秩序建构体现了线条的纯化,首先是摒弃了商金文的块面结构,使之纯化,线条化,然后再将单笔单字乃至整体篇幅的线条秩序理想化致使纯净洗练,匀称如一。

如丛文俊的《散氏盘评述》中论述到:

“就西周金文所见,有三种笔法。

一为引笔画线,中含内敛,不做轻重提按之类的变化,这是典型的大篆笔法;

二为头重尾轻,近于简册日常书写体笔法,但不多见,属于变例;

三为简化篆引笔法,既保留了大篆线条粗细匀一的特点,又有手写体的简便率意,兼二者之长,也不多见,散氏盘即属于这一种”[9]。

《散氏盘》多为简化篆引笔法,其线条质感因年代久远,自然再造过程,形成残破和古拙厚重的风格外貌,但其铭文手写感较强,细看铭文的线条仍能感受到其制作之时的状态。

从文俊的《中国书法史》中论述到:

“篆引的成熟具有双重涵义:

一是经过推衍、提纯,使式样基本定型;

二是在较大的区域之内,形成统一的规范和风尚”[10]。

尽管散氏盘所属时期金文大篆已完全成熟,结体布局进入规范制度化,但散氏盘一反较为稳定的规范,铭文结体不求精美细致,追求变化与自然率性,使整篇布局既有中原文化的稳重质朴,又有楚文化的变异逸趣,整体铭文线条古拙质朴,凝重而含蓄,开金文尚意书风之先河,线条屈曲篆引不合法度,灵活洒脱,粗放不羁,增添些许自然活泼灵动感,用笔率性恣放,不拘规范约束,初看铭文点画给人一种散漫随意的感觉,但细察不难发现,其用笔多为中锋且藏锋行笔,笔画圆而不弱,钝而不滞,用笔快慢体现在线条中,线条的流动自然,使线条又活泼又凝重。

《散氏盘》铭文线条古朴厚重,率性自然,灵动洒脱,整篇铭文用笔圆润凝练,既有金文凝重,又具有行草书笔意,其线条虽以形体圆实为主但也不乏方折形和弧形的笔画的巧妙运用,使之更显得其用笔沉稳凝练。

历代书法论文选中姜夔的《续书谱》中提到用笔:

“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

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

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

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

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11]。

《散失盘》笔法与同时期正体大篆相同,包括字形中曲线与直线,都用转笔和牵引之法,用笔多是书写时要高执笔,以致用笔时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笔锋运笔平实,行笔快速而涩劲,笔与纸有明显的摩擦,形成自己笔法节律;

多为中锋用笔,起笔收笔多为藏锋行笔,致使结体笔画线条显得质朴拙厚;

字中笔画衔接处多重合,对称性线条,运笔摆动相同,向左右分散者略有变化,自左右向中间对接者要到位,无中竖画者要略重合,以避免生硬痕迹。

《散氏盘》的用笔又体现在局部特征中表现出对正体大篆篆引笔法的简化处理,有些字体势多向各下方倾斜,使之对称线条有所变化;

双向双接的两笔合并为一笔(如“又”(图12)),笔画线条多数较短,且有少量复古的字形和幼稚的装饰性笔画偏旁,通过用笔简化,篆引笔法规范使用的改造,使之倾斜取势,形态随意,字形结体多为不工整,书写多简率恣肆用笔影响其艺术风格,使其整体灵活多变,富有意趣,调节了章法,使之有种自由,解脱气象,不拘于理性,浑然天成,给人以新的审美享受。

图12

(三)散氏盘的风格特征

象形字美在形体和线条的生动,在大篆的图案之后,原形发生了很多变迁,抽象美感逐渐增强,而形象美却日渐淡化,尤为显著的是笔画线条更具有独立性,具有更大的审美价值,其主导地位由画转向了书写,所以全文大篆作品中错杂存在着画与写,形象美与抽象美。

与甲骨文相比,殷和西周时期金文的书法艺术更加的丰富多彩,其风格从雄壮浑厚转向了典雅工饬。

《散氏盘铭》是西周晚期代表作,呈现了西周金文的成熟时期的形态,黄一凡的《萧娴书法艺术研究》评述到:

“从书法艺术的意义上看,它不似《大盂鼎》铭文的端庄凝重和甲骨文的犀利瘦劲,而表现出的是一种“乱头粗服”的艺术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在书法史上堪称一绝”[12],彰显出西周后期金文的典型风格特征,自由奔放,随意率性,朴素自然。

《散氏盘》的字形结体取势多为倾斜,通过与其自由率意的用笔相结合,致使每个单字都产生一种率意自然的动感,从整篇铭文整体布局来看,气势恢宏,恣意盎然,其铭文中粗细变化多端的单字笔画却又不失统一规划,其次在单字欣赏中,呈现了醇古朴茂,雄健宽博的艺术美感,这种美感是通过结字、运笔、章法等多因素构成。

《散氏盘铭》单字不刻意追求点画的疏密对比变化,更多的是在点画之间追求自然的的结构,使之更好的达到平衡率意的形态,使之笔画多少的不同产生字形大小之别,创造了欹斜的外形,对笔画少,结体简单字形不作伸展调整,对笔画多,结体繁复字形,不作限制,使之自由率性,打破了整齐排列的格局,被誉为金文中的草书,拥有类似草书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律动形态,达到一种错落有致、灵活跳动的气韵,整篇铭文呈现一种平稳中隐寓险境,险境中蕴有平稳的韵律,使通篇铭文达到了和谐平稳,气势连贯,动态平衡的意境。

仇高驰的《篆书解读三题》提出:

“《散氏盘》是金文中属于奔放、奇崛一路的书法作品”[13],可知《散氏盘》铭文的书法艺术在金文中属于奔放洒脱,自然率性,奇曲古朴一路的书法珍品,它的艺术风格与当代人的自由豪放,率真写意的性情较为符合,在学习《散氏盘》艺术特色时,要抓住其率意豪迈,刚劲朴拙的风格特征。

三、散氏盘的艺术价值

在西周后期的书法中,厉王时器《散氏盘》可以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精品,其铭文内容是记述矢人与散氏因土地纠纷事件而签订的一份有关土地割让契约,整篇铭文记载较为详细的盟誓经过与当时田地的分界状况,所以该铭文内容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金文发展至西周后期变化较大,它与前中期铭文的稳重典雅的风格形成鲜美对比,其铭文更为宽博厚重,恣放率意,字形多呈方形,结体较宽阔,其一反常规的艺术风格,打破了秀美典雅,端庄温润的格局,其书法价值受到学术界推崇,为后代习书者做了学习篆书楷模。

在周德聪的《书法:

传统形态的现代阐释《散氏盘》》论述到“其铭文章法因线条的豪放粗矿与凝重含蓄,结字的飘逸潇洒与稚朴可掬,显得朴茂而空灵”[14]。

《散氏盘》全篇布局纵放自由,疏密得当,竖成列而横不成行,单字结体笔画交错,随行就势,字与字之间布白空间恰到好处,轴心摆动较大,用笔的圆转使其通篇尽显古拙质朴而又不失规范。

《散氏盘》铭文通过线条穿插的合理安排,对空间的分割,打破了篆书规范的平行对称的特性,使整个布局呈现跳跃灵动的视觉感。

在单字处理上,每个字有大小之分,有方有圆,富于变化,单字更加注重随意自然,形体率性自由,富有感染力,极具有动感。

正如周斌在《从神本走向人本——从甲骨文到金文德书法美学嬗变》中提到“散氏盘铭文将稚朴与老辣、恣肆与稳健、粗放与含蓄十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有金文凝重遒劲,又兼草书的流畅飞扬,被称之为“金文中的草书””[15]。

结语

《散氏盘》以其长篇铭文和精美的书法艺术著称于世,其铭文既对研究西周封建制度有重要贡献也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风格多变,想象力丰富,使其文字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将简单的变化变得不再简单,用它的大气磅礴、苍劲有力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临习《散氏盘》铭文即要注意结构上的杂而不乱,乱而有序;

其次还要注意线条的处理,在临习时要把控好线条的粗细变化、收放程度、巧拙形态表达。

铭文结体取横势,看似不太整观,但一反西周晚期大篆结构及章法的严谨之姿,摒弃等长、等粗、等距常态,使之天真率性自然,使整个章法极尽开张变化,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朱其智.散氏盘还是夨人盘?

——兼与张振林先生商榷[J].载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5,1000—9639:

89—91.

[2]仲屯乡.《散氏盘》地籍资料解读——再谈我国最早的地籍资料[J].载于《浙江国土资源》,2012—02—15,1672—6960:

2.

[3]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钟明善.中国书法史[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21

[5]顾翔.金文尚意书风代表之作——《散氏盘》[J].载于《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7—2,1003—5354:

14—17.

[6]陈国成.《散氏盘》的历史评价及其书法意义[J].载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09—10,2095—0063:

134—136.

[7]薛元明.形散而神不散——《散氏盘》临摹分析[J].载于《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3—03,1003—5354:

32—36.

[8]崔向君.《散氏盘》单字结构形式研究及创作风格借鉴[J].载于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02—15,1005—5312:

55.

[9]丛文俊.名师正腕书法教学丛书·

碑帖导临·

散失盘卷[M].武汉出版社,2001:

3—6

[10]从文俊.中国书法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182—187.

[11]郑夔.历代书法论文选—续书谱[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383—395.

[12]黄一凡.萧娴书法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4.

[13]仇高驰.篆书解读三题[J].载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674—3571:

69—71.

[14]周德聪.书法:

传统形态的现代阐释[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

版)》,2010—05,1003—1332:

123—126.

[15]周斌.从神本走向人本——从甲骨文到金文德书法美学嬗变[D].华

东师范大学,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