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132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资料.docx

《中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资料.docx

中考复习资料

2016年中考复习资料——

古诗阅读

2014年一模

【鼓楼卷】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4分)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争堪悲。

路出①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②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③何处期。

【注解】:

①“路出”句:

意为李端欲去的路遥远漫长。

人:

指诗人自己。

②客:

在外漂泊。

③风尘:

喻指社会动乱。

7.诗人以一个“_____”字奠定全文感情基调,“_______”这一动作是此种情感的具体表现。

(2分)

8.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4分)

7.(2分)悲掩泪

8.(2分)诗人写故乡衰草遍地,寒云笼罩、暮雪纷飞,渲染了送别时苍凉萧瑟的环境氛围,烘托对友人伴寒云而去以及在乱世之中后会无期的悲伤之情。

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景致相融合,更增添感伤悲凉之情。

【联合体卷】

【古诗阅读】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②,海色明徂徕③。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石门:

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

杜二甫:

即诗人杜甫。

②泗水:

水名。

③徂徕:

山名。

8.阅读上面的诗歌,完成填空。

(2分)

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字,表现李白热切盼望分别后还能再见;诗歌豪迈洒脱,充满之情。

9.借助下面的资料,说说诗中“飞蓬”的形象比喻什么。

(2分)

飞蓬,又名孤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是古诗中常见的形象,如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

【答案】

(一)(16分)

8.(2分)重依依惜别(每空1分)

9.(2分)飘泊无定的孤客。

【建邺卷】

【古诗阅读】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3分)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宋〕张孝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①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②雪。

〔注释〕①月底:

月下。

②些儿:

一点儿。

(1)“”一词写出了月下梅雪相映的景致。

(1分)

(2)通过对“去岁”和“今岁”不同情境的描写,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一)(15分)

9.(3分)⑴清绝(1分)

⑵对去年雪月梅三者兼备的美景的留恋之情,对今年冬雪未至的遗憾之情。

第一点答出喜爱赞赏之情亦可,第二点答出惆怅惋惜亦可,意对即可)。

(2分)

【江宁卷】

【古诗阅读】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3分)

词的上片,一个

(1)“”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

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

词的下片,通过黄鹂

(2)“”,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3)之情。

要求:

(1)用词中的字填空;

(2)用词中句子填空;(3)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填空。

【答案】

(一)(15分)

8.(3分)

(1)若

(2)因风飞过蔷薇(3)惋惜(或“喜爱”)(每空1分)

9.(2分)B

【高淳卷】

【古诗阅读】

7.阅读下面的词,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4分)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②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①漠漠:

弥漫、轻淡。

 ②无赖:

无可奈何、令人讨厌。

(1)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在一个(具体季节、时段)所生发的淡淡的惆怅忧伤。

(2分)

(2)词的下片,前两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历来被诗评家引为佳例,请做简要赏析。

(2分)

【答案】

(一)(16分)

7.

(1)(2分)初春(1分)的早晨(1分)

(2)(2分)作者在这里打破常规,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以抽象的情感喻具体的物象)以“梦”喻“飞花”比出花之“轻”,以“愁”喻“丝雨”,比出雨之“细”。

(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描写出花之轻,雨之细)。

(分析出比喻的特点即可)

【溧水卷】

【古诗词阅读】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②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③,白酒床头初熟④。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释】①检校:

巡查,查核。

②山园:

作者隐居上饶时居住的庄园,园内种植瓜果树木。

③社肉:

祭神用的肉。

④初熟:

酒刚酿成。

9.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4分)

(1)上片中“”,是欣赏大自然美景,暗示隐居生活。

下二句“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字里行间描写的是的农家生活。

(2分)

(2)下片写了词人巡查中发现有儿童正用长杆扑打、偷取园中树上的梨和枣,此时的词人不让旁人去惊动,而是安静悠闲地欣赏起了小孩子们的举动。

请分析有何妙处。

(2分)

【答案】

9.

(1)(2分)连云松竹;甜美温馨;(每点1分)

(2)(2分)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因而欣赏他们的举动,衬托出词人作为长者的包容宽厚与闲适心情,表现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透露出对当时生活的喜悦之情。

(“衬托”1分,情感1分)

【六合卷】

【古诗阅读】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8.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诗中能含蓄表达诗人情感变化的两个词语是:

“”和“”。

(2分)

9.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村晚晴图,诗中对山村原野景物的描写可谓“有声有色有香”,请结合颔联和颈联试做具体分析。

(2分)

【答案】

8.悠悠或野兴,惆怅(2分)

9.有声: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一句中,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有色:

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

有香:

“香”字从嗅觉角度写出了荞麦成熟后的味道。

(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

【玄武卷】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5分)

江畔独步寻花①(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②,可③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①寻花:

赏花。

②无主:

没有主人。

③可:

表疑问。

7.诗人“懒困”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说说)。

(2分)

8.“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两句诗会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

请用形象的语言表述。

(3分)

【答案】

(一)(5分)

7.(2分)春光融融,春风和煦(每点1分,意近即可)

8.(3分)黄师塔前桃花盛开,争妍斗艳(1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眼花缭乱)(2分)。

(能结合诗意想象,意近即可。

2015年一模

【鼓楼】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15分)

【古诗阅读】

三衢道中①

曾几(宋)

梅子黄时②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③。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qú)道中: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

黄梅季节,通常是阴雨绵绵。

③却山行:

改走山路。

6.

(1)诗人此次行程看似平淡却路遇惊喜,“却”字,“”和“”这几个词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喜出望外之情。

(2分)

(2)联系全诗,赏析第一句的妙处。

(2分)

※参考答案

6.(4分)

(1)(2分)不减添得

(2)(2分)交代了作诗人行路的时间,而这一年的黄梅季节很特殊,不是阴雨绵绵,而是天气晴好,这为下文诗人充满惊喜的行程做铺垫,也烘托了诗人愉悦、轻松的心情。

【六合】

【古诗阅读】

望终南山

(唐)李世民

重峦俯渭水,碧峰插遥天。

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①。

叠松朝若夜,复岫②阙疑全③。

对此恬④千虑,无劳访九仙。

[注释]①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也即是“日出红扶岭,烟入翠贮岩”。

②复岫(xiù):

一层层的山岩。

③全:

连成一个整体。

④恬:

安静,安然,坦然。

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俯”和“插”两个字写出了终南山雄伟、高峻的特点,隐然透出一股帝王的雄霸之气。

B.诗歌的写景层次分明,首联总写山水,颔联是远景,颈联近景。

有俯有仰,有色彩与光线等的变化。

C.“叠松朝若夜”写出了山谷的昏暗;“复岫阙疑全”写出了山岩的连绵不断,呼应了前面的“重峦”。

D.尾联由景入情,意谓对着如此美好的山水,人生的烦恼和忧愁都为之一扫,不必再去寻仙求神了。

※参考答案

8.(3分)C

【联合体】

【古诗阅读】

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8.诗人描写傍晚立于门外所见之景。

从“”二字可以看出,季节正是暮春。

柴门落花、昏鸦绕林和(4字短语)三幅画面,动中有静,生机盎然,使人置身于村野薄暮的和谐、静谧之中,也使人感受到诗人的心情。

(3分)

※参考答案:

(一)(15分)

8.(3分)花落樵渔晚归/樵渔归家闲适愉悦(每处1分)

【江宁】

【古诗阅读】

春光好

〔五代〕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①浓香。

谁把金丝②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①雪坞:

背阳处没有消融的雪坡。

②金丝:

喻指柳条。

7.词的上片,一个“竞”字生动地写出了花儿的勃勃生机;词的下片,一个“”字形象地表现了花儿的羞羞答答。

(1分)

8.“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这一句颇为后人称道,试做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7.(1分)偎

8.(3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柳条映衬斜阳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也可从问句的角度答题。

如“运用了问句的形式,写出了词人陶醉于美景之中,

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溧水】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

(14分)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释】①帘栊:

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

花瓣飞舞,指落花。

7.结尾句“小桥流水飞红”历来被人称道,请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

(4分)

※参考答案:

7.(4分)运用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白描手法)的手法(1分),将三个具体意象并列呈现,通过小桥下春水潺潺,天空中飞红万点的画面,表现了盎然的春机(1分),给人美好、舒展、恬淡的感觉(1分),抒发了作者在明媚春光里的陶醉、惬意之情(1分)。

【秦淮】

【古诗阅读】

登赏心亭①

[南宋]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泪已流。

[注释]①赏心亭:

在金陵水西门城楼上。

②瓜步:

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

③迁都:

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8.请结合诗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8.(3分)运用对比,前文因希望而“兴”,后文因失望而“忧”,表现出诗人奏请迁都而不得的悲凉(炽热的爱国之情)。

或者:

借景抒情,五六两句运用景物描写,写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