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837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ppt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ppt(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ppt

世界麻醉学发展简史,Anesthesia,麻醉(anesthesia)一词源于希腊语“an”及“aesthesis,”表示“知觉/感觉丧失”。

感觉丧失可以是局部性的,即体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局麻)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即体现为病人全身知觉丧失,无意识。

(全麻),没有麻醉之前的外科手术,李斯顿飞刀,在使用麻醉剂之前,由于手术时病人十分痛苦,休克极多,迫使手术向快速方向发展。

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科三分钟锯断患者大腿,半分钟切去患者乳房。

法国名医让多米尼克拉里24小时为200名病人做完了截肢手术。

在这些快刀中,最出名的是英国医生罗伯特李斯顿,他以手术奇快著称,人称“李斯顿飞刀”。

在李斯顿经手的病例中,有三个病例特别令人胆寒:

他曾在两分半钟内切下患者的腿,但由于用力过猛,同时也切下了患者的睾丸;一名颈部溃烂的少年,由于李斯顿的过分自信而导致误诊,当他开刀切开患部时,少年立即喷血不止而死;他还创造了一起历史上唯一死亡率达300%的手术纪录:

被他以神速切下腿部的患者翌日因感染死去,他的助手则被他失手切断手指,亦因感染而死去,另一名无辜受害者是在现场观摩手术的一位名医,被他刺中两腿间的要害,因恐惧而休克致死。

现代外科学里程碑,无菌术麻醉输血,Wells止血钳1872,一个基础解剖,三大障碍,十九世纪(科学革命世纪),Morton乙醚1846,感染Infection,Semmelweis石灰水1840,1877Bergmen无菌观念,1852Lister石炭酸,抗菌技术,出血Hemorrhage,Landstainer血型1901,1843英国皇家外科学院,Bloodtype,疼痛Pain,Bloodtransfusion,药物基础,1540年乙醚制备成功。

1818年法拉第(Faraday)描述了乙醚的麻醉作用。

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JosephPriestley)合成氧化亚氮笑气。

1799年英国建立气体治疗疾病中心,吸入氧化亚氮以缓解炎症疼痛。

戴维(HumphryDavy)吸氧化亚氮来解除自已的头痛和牙痛,并体验到一种“欣快感”。

1845年1月HoraceWalls在哈佛大学正式将氧化亚氮用于临床麻醉。

美国国家医师节与DrLong,1842-3-301993-3-30,现代麻醉的里程碑,1846年10月16日WilliamMorton首次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向大家演示了成功的乙醚麻醉下完成了外科手术,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开始。

莫顿的墓志铭:

“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酷刑;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1847年SIMPSON第一次使用氯仿于分娩镇痛成功。

并于1853年用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无痛分娩,使得麻醉技术在欧洲得以快速推广。

1847年,英国麻醉医师JohnSnow编撰发行了第一本麻醉学专著乙醚吸入麻醉。

维多利亚女王与麻醉,麻醉医生创造的第一,1933年MayoClinic麻醉医生JohnLundy建立第一个血库,保证了临床手术的大量开展。

美国的产科麻醉医师VirginiaApgar于1952年发明了Apgar评分,这成为新生儿评价和救治的经典指标,沿用至今。

Airway,1543年VESALIUS曾给动物施行气管内插管,1792年CURRY首次在人进行气管内插管。

1880年苏格兰外科医生WilliamMalewen首先不用气管切开行气管插管。

1895年Kirstein首次借助喉镜成功行气管插管。

公认的以直接喉镜完成气管内插管的理论是美国眼科医生ChevalierJacksow在1913年提出。

1909年梅耳泽(SamuelMeltzer)和奥尔(JohnOuer)始创气管内麻醉术。

Pain,美国麻醉医师JohnBonica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汇集多个学科的疼痛诊所,并于1973年发起建立了国际疼痛研究联合会(IASP),开创了疼痛医学。

ICU,1952年丹麦脊髓灰质炎流行期间,丹麦麻醉医师BjrnAageIbsen坚持给患者气管插管实施正压通气,使病死率从95%降低到25%,并且于1953年在哥本哈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

美国麻醉医师PeterSafer于1950年代发明了心肺复苏技术,挽救了无数生命。

Safer于1958年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ICU,Safer也被称为CPR之父。

美国加州大学的JohnSeveringhaus发明了血气分析,将危重患者的临床医疗安全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麻醉学术组织,1893年出现了伦敦麻醉医学会(LondonSocietyofAnaethertists)。

1905年在美国成立了麻醉学会,1936年称为美国麻醉学会(ASA)。

1922年美国麻醉学会主编出版了麻醉与镇痛杂志。

1925年国际麻醉研究会(IARS)成立。

1955年国际麻醉医师协会联合会(WFSA)正式成立。

中国麻醉学的历史,麻醉,1850年日本SeikeiSugita翻译,扁鹊,扁鹊(秦越人,原籍河北省内丘市)早在公元前386年,春秋战国时代的曾为两人治病,先令这两位患者饮下他配制的药酒,迷死三日,他为这两位患者剖腹探查而患者未感疼痛,实际上是施行了全身麻醉。

(列子汤问),华佗,华佗(公元145年208年,安徽亳州人)中国古代麻醉学家,研制的“麻沸散”记录在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是世界最早应用全身麻醉的记载。

据传口服麻沸散后便失去知觉,刮骨疗毒并无疼痛,1800多年前华佗就曾施行过全身麻醉。

麻佛散的主要成分是中药曼陀罗、乌头、大麻、闹羊花(羊踯躅)、附子等。

历代医书中记载了中药具有的麻醉与镇痛作用,公元652年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方公元752年王焘著外台秘要都提到大麻用于镇痛1337年朱棣著世医得效方1381年朱棣著普济方均载有草乌散的麻醉作用1578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洋金花的麻醉作用,洋金花即曼陀罗的干燥花,此药的主要成分为东莨菪碱、阿托品与莨菪碱,其中东莨菪碱占80以上1642年张景岳的资蒙医经即有蒙汗药的记载,其成分为川乌、草乌、闹羊花、乳香、没药等1662年王肯堂著诊治准绳1773年祁坤著外科大成也记载有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等药组成的开刀药方,服用后患者接受开刀疗伤可不感疼痛。

此后,来自美国、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传教士医师大量使用乙醚和一定量的氯仿进行麻醉完成外科手术。

在中国的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和临床工作中能够及时反映西方国家麻醉学的进展,如1919年报道了使用larocaine或bacaine做宫颈旁阻滞,1920年报道了可卡因气管内麻醉。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麻醉技术和麻醉知识有了明显地提高,蛛网膜下腔阻滞已经安全地用于1268岁的患者,报道的成功率达99.31%,相关死亡率为0.063%。

开展了包括臂丛神经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内的各种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为84%。

硫喷妥钠和环丙烷等各种麻醉药在西方国家首次使用后,很快就以中文的形式,介绍到我国。

伴随着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后,各地相继建立的教会医院。

施行麻醉者除了传教士,多为嬷嬷以及医学实习生。

此后逐步转向外科助手轮流做麻醉。

1884年局麻药可卡因问世1904年普鲁卡因问世1920年巴比妥类药物开始在德美上市随后硫喷妥钠、利多卡伊相继出现20世纪70年代芬太尼1942年箭毒与肌松效应,中国现代麻醉学先驱者,1949年初从美国回国兰州国民党陆军中央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麻醉科辽阳第201医院(1954)解放军胸科医院(1956)第一届中华麻醉学会主委,尚德延教授,麻醉学先驱者们,言传身教著书立说带进修生办学习班建立第一批麻醉科培养出第一批人才开创我国麻醉事业,向中国麻醉学的先驱者们致敬,中国近代麻醉学发展历史,新中国的麻醉史,

(一)初创与早期发展阶段(19491966)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恢复阶段(19661979)(三)正式成为独立学科阶段(19791989)(四)快速发展阶段(1989至今),

(一)初创与早期发展阶段(19491966),北京上海主要省会城市麻醉科或麻醉组麻醉学专科人员,

(一)初创与早期发展阶段(19491966),以上海为基地麻醉机、硬膜外及腰麻穿刺针、导管、喉镜、气管导管、心电图机、体外循环机等乙醚、普鲁卡因、琥珀胆碱、箭毒等,103型循环紧闭麻醉机1956年上海制造,

(一)初创与早期发展阶段(19491966),局部浸润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持续硬膜外腔阻滞静脉普鲁卡因全麻,第一本麻醉学专著,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院士主编1951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195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麻醉及相关学科发展,1954年2月,上海施行首例二尖瓣狭窄闭式交界分离术成功1958年起北京、西安、上海相继开展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958年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以此震惊了世界1955年,王源昶教授两次报道体外心脏按压实施复苏成功谭蕙英教授介绍人工冬眠方法进入六十年代,李德馨教授重点研究了脑复苏和血气分析王景阳教授发明了野战麻醉机此外,上海和陕西近乎同时开展了针刺镇痛的研究,1964年南京首届麻醉学术会议,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组(1964),组长李德馨副组长王景阳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临床麻醉学杂志,李德馨教授,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恢复阶段(19661979),知识分子受冲击教授受到了迫害科研工作被停止针麻和中麻研究,汤沐黎创作的油画针刺麻醉,1976年,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共四枚“医疗卫生科学新成就”邮票,选取4个典型项目,向世人宣传和展示我国六七十年代在医疗卫生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

其中,针刺麻醉位列第一位。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恢复阶段(19661979),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科学大会谢荣教授锡生藤,(三)正式成为独立学科阶段(19791989年),1979年8月22日成立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历届主委副主委,第一届主委尚德延,副主委,吴珏谢荣,第二、三、四届主委谢荣,副主委,谭慧英金士翱金清尘曾因明,第五届主委金清尘,副主委,孙大金曾因明盛卓人,第六、七届主委罗爱伦,副主委,孙大金曽因明曾邦雄庄心良王俊科,第八届主委李树人,副主委,王俊科薛张纲田玉科,第九届主委吴新民,副主委于布为刘进薛张纲田玉科,第十届主委于布为,候任主委刘进副主委熊利泽薛张纲田玉科黄宇光,第十一届主委刘进,候任主委熊利泽副主委黄宇光薛张纲姚尚龙米卫东,第十二届主委熊利泽,候任主委黄宇光副主委姚尚龙邓小明米卫东俞卫锋,(三)正式成为独立学科阶段(19791989年),国门开放1981年Drager麻醉机安氟烷异氟烷泮库溴铵欧美教授来华讲学中国麻醉学专家参会进修,(三)正式成为独立学科阶段(19791989年),全国各地建立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专业杂志创刊发行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1985,专业杂志创刊发行,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80徐州)中华麻醉学杂志(1981石家庄)临床麻醉学杂志(1985南京),王府井台湾饭店,谢荣罗爱伦李树人教授陈敏章部长会商申请麻醉科为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1987,历史性会商,卫生部12号文件麻醉学二级学科临床麻醉急救复苏疼痛治疗重症治疗,1989年5月3日,(四)快速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卫生部1989(12号)老教授充分发挥作用中青年医师学成回国走出去请进来发展快,(四)快速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首先是现代化麻醉手术系统的建立,为保证病人安全和开展各类心脏手术、重症患者手术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是各种新型监测设备、麻醉设备大量进入中国,使得中国麻醉学科的装备,尤其是在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迅速与国际接轨。

(四)快速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第三是学科人才梯队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大量本科生、研究生进入学科梯队,使麻醉学科的人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麻醉科医师学历逐年提高,与此同时,原在麻醉学队伍中的大量护士,逐步过渡到辅助工作岗位。

伴随着医师法的颁布和执业医师制度的执行,麻醉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