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3365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家庄市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石家庄市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石家庄市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石家庄市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石家庄市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家庄市辛集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x

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对我市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支柱产业增势强劲,工业经济全面提速。

完成工业产值156.5亿元,实现利税14.6亿元,分别增长24.1%和21.8%。

皮革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新上技改扩建项目35个,总投资6.33亿元;

产品创新和争创名牌工作成效显著,“束兰”皮装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佰立特”、“伊鹿奇”皮装荣获国家免检产品,有8种产品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称号;

全市皮革业销售收入76.5亿元、出口创汇4.06亿美元,分别增长9%和21.94%。

以辛化集团、双吉化工公司为代表的化工业,以澳森公司为代表的钢铁机械业,固定资产投资、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均快速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

辛化集团兼并石油化工厂正在加紧运作,气缸盖厂由宁波得创机械有限公司整体收购,集大公司与石家庄市长江实业公司合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三家企业转制重组,不仅使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存量资产重新发挥效益,而且将增加投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进行,28家基层粮站完成人员身份置换。

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达到48.7万吨。

优质专用麦稳定在25万亩,优新果树面积达到24万亩,奶牛存栏达到1.25万头,蛋鸡存栏稳定在2500万只,生猪出栏达到67万头。

15个动物防疫检疫分站建成投入使用,畜禽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新上和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24个,总投资6.84亿元;

以产业协会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54个,新增入会农户万余户,全市农民累计入会4.8万户,入会率达到33%。

节水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铺设防渗管道30万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

全市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顺利完成了粮补兑现工作,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商贸流通更加繁荣。

金街不夜城、金鹿商城等一批商贸设施建成投入使用,豪润购物中心、天和商厦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昊华电子城、禽蛋市场、农机配件市场等专业市场日益活跃。

金融、保险、邮政、通讯、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等行业不断壮大,整体服务功能明显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实现新提高。

城建、交通全年完成投资6.7亿元,组织实施了一批事关载体功能、品位形象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建工程。

投资1.26亿元、全长59公里的天王线改造顺利建成通车,投资1.37亿元的衡井线拓宽改建、投资2475万元的回新线建设正在加紧施工;

沧辛过境路、建设街东西段、方碑街东段改造顺利建成通车,城乡道路状况明显改善。

结合旧城改造,开发建设了一批高标准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

城市容貌综合整治初见成效,铺设彩色便道砖5万平方米,新建绿地12.2万平方米,部分地段实施了拆墙透绿。

大力度开展了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

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农村容貌和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行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取得较大进展。

行政服务中心去年3月份挂牌运行,涉及项目审批的11个职能部门进驻,全年审批项目260个。

在5个工业区实行了“扎口收费”,对58家企业实行了挂牌保护,取消了84个行政审批事项,查处了25起破坏环境的案件,有效遏制了“三乱”现象,减轻了企业负担。

各乡镇各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亲民工程”的公开承诺,“投资到辛集、事事都满意”的环境品牌效应开始显现。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达到4061元;

适当提高了公教人员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94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证了8000多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00多名登记失业人员救济金按时足额发放,对累计2.7万名低保人员提供了生活保障。

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新增就业岗位近2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社会救济工作扎实开展,投入各类扶贫、救灾、救济资金150万元,确保了2300名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1600多名贫困学生免收学杂费。

年初确定的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23件利民实事基本完成,解决了39个村的吃水难、44个村的浇地难问题,维修乡村道路71公里,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好成绩。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了10个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两基”教育巩固提高,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投资1.2亿元的市一中迁建、投资1100万元的市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投资493万元完成了12所中小学危房改造。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投资800万元的市妇幼院、投资550万元的市疾病控制中心、投资1350万元的市二院门诊楼顺利完工。

广播电视事业再上新台阶,投资1400万元的电视台搬迁如期完成,有线电视已延伸到50个街村。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群众业余生活日益丰富。

城网改造进展顺利,投资5100万元新建了一批电力设施,全市供电状况有所好转。

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人口出生率12.4‰、人口自然增长率0.1‰。

基本农田保护成效显著,违法占地得到有效控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整改了一大批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工作有了长足进步。

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工作力度,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破获了一批重特大案件,维护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答复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8.8%。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逐步深入,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取得新进展。

双拥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声有色,涌现出了一批文明单位、文明村镇。

物价、统计、审计、新闻出版、人防、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气象、档案、支油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拼搏进取的结果;

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协商共事、鼎力相助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一切为繁荣辛集经济、促进辛集发展的建设者,向公安政法干警和驻辛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辛集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面对当前的好形势,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立市立乡的大项目还相对较少。

二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民增收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

三是财政紧张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收支矛盾依然非常突出。

四是用电负荷缺口较大,建设用地短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

五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急需妥善解决,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还不容乐观。

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个别部门、少数干部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紧迫感,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二、200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根据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等城市的奋斗目标,用足用好扩权强县的各项政策,精心打造三张城市名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124.5亿元,增长12%;

财政收入5.32亿元,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增长23.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13亿元,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0元,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增长7%;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全市人民加快发展、强市富民的殷切希望,我们将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始终坚定事在人为、时不我待的创业信念,始终保持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把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全力推动辛集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加快发展、奋勇争先的原则。

贯彻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发展,在发展中调控、在调控中发展。

辛集的实际,决定了我们不发展不行,用一般的发展速度也不行,发展不好更不行。

加快发展是解决辛集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是辛集相当一个历史时期的主题。

必须牢固树立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观念,积极探索宏观调控形势下加快发展的新举措、新途径,奋发进取,争先创优,推动辛集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坚持工业强市、项目带动的原则。

工业是辛集经济的主体力量,项目是做大做强工业的主要途径。

无论是规模的扩张、结构的优化,还是产业的升级,都离不开项目的支撑。

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情况,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始终不渝地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持久战,以项目建设的突破,带动和活跃经济发展全局,培育经济快速增长的持久动力。

三是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现有优势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加快特色产业的升级和优势产品的更新换代,着力转变增长方式,努力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培育经济发展新特色,形成集约发展新优势,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察民意、虑民计、为民生、谋民利,带着感情和责任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筑和谐辛集。

三、2005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在发展速度上实现突破

坚持以积极、有作为的态度,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始终不渝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方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在项目总量、投资规模和项目档次上实现新突破。

集中力量抓大项目。

紧紧抓住国家、省制定“十一五”计划的有利时机,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瞄准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组织力量加强对国家部委、省有关部门及国内外知名大公司的重点攻关,力争年内引进1-2个投资几亿元、十几亿元的大项目。

对8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作为政府工作“一号工程”,加强协调,加快建设,确保如期完成。

全民动员上项目。

动员全市人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完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乡、村两级干部项目建设的考核、激励力度,鼓励乡、村立足优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搞项目建设。

对现有的乡村工业小区,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继续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抓投入、上项目的积极性。

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力争年内签约一批较大规模的合资合作项目。

全年引进石家庄市外资金7.8亿元,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

全力破解项目建设的突出难题。

主动适应新的土地管理政策,努力保证项目占地需要。

选择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全力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尽可能多的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盘子。

下大力盘活闲置的建设用地和待开发土地,以地引项目,以地生财。

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根据项目效益和投资情况实行双向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建设容积率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坚持抓重点、重点抓的工作思路,把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牢牢抓在手上,给予全力支持,努力壮大工业经济的规模实力。

进一步做大做强皮革支柱产业。

继续扩张产业规模,全力抓好投资1.7亿元的皮革城十二期续建和十三期工程、投资3.7亿元的制革区七期工程。

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加快新产品开发。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省级名牌,提高我市皮革产品的知名度。

按照国内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年内有较大进展。

大力培植新的优势产业。

把化工行业作为继皮革之后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按照“精细化、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以辛集化工集团为基地,紧紧依靠中国化工集团,引产品,上项目,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中国北方高科技化工基地。

今年重点抓好投资3.85亿元的辛化集团技改、扩建项目,投资1亿元的双吉化工公司低毒农药项目。

钢铁机械行业按照“扩规模、搞联合、做配套”的思路,大力扶持澳森公司、踏岳集团、气缸盖厂等龙头企业,重点抓好投资5.7亿元的澳森公司扩建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气缸盖厂扩建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踏岳集团技改项目。

对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印染、板材加工等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尽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倾斜扶持措施,促其不断发展壮大。

重点扶持骨干企业。

对年纳税过百万元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并在收费、占地、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大搞技术创新,努力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培植一批在国内同行业有影响、有地位、税收贡献大的骨干企业。

(三)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努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依靠城市化带动农村,依靠产业化提高农业,城乡互动、工农互促,加强农业,支持农村,富裕农民。

加快建立惠农支农的长效机制。

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业扶持政策。

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税率再下调2个百分点,力争全部减免。

认真清理取消对农民的各项不合理收费、摊派,使农民负担进一步降低。

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中型农机具购置补贴。

年内,安排专项补贴资金280万元,扶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大中型农机具更新改造。

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化肥为重点,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坚决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加快发展八大龙型产业。

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思路,加快发展优质麦、优质棉、梨果、奶牛、蛋鸡、生猪、蔬菜、枸杞八大产业。

对涉及八大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其不断扩大规模,增强幅射带动能力。

今年重点抓好投资1.8亿元的佳隆公司脱水蔬菜续建、投资1.2亿元的辛集镇乳制品加工、投资2100万元的10万亩优质果品基地、投资1400万元的天华公司果品保鲜气调库二期工程、投资2100多万元的4个规模养猪场等项目,并力争再新上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年内,优质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奶牛存栏突破2万头,蛋鸡存栏稳定在2500万只,生猪出栏突破100万头,建成10万亩优质棉、2万亩枸杞、8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全市梨果结果面积全部实现无公害产品认证。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完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职能,设立村级劳动就业联络点,全力组织好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引导和促进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市场,寻找就业发展机会。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产业聚集程度,拓展就业空间,吸引农民进入非农产业。

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1万人以上。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抓好投资2956万元的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50万元。

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治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深入开展农业技术进千家入万户活动,不断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年受训农民10万人。

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努力解决农村交通、垃圾处理、雨水排放等问题,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质量,确保首批35个示范村全部达标。

(四)加快构建城乡商贸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按照“大商贸、大流通”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贸整体功能和档次,下大力量发展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

全面加快商贸业发展。

年内重点抓好投资5.5亿元的河北一集市场改造,加快豪润购物中心、天和商厦等商贸设施建设,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将兴华路中段及周围区域建成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环境美的核心商业区。

抓好投资1500万元的南智邱商贸街建设,搞好对旧城大集的规范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位伯、新城集贸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逐步把四镇建成功能较完备的二级商业中心。

以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黑马粮油有限公司为主体,在全市各街村设立农资综合服务站,发展农村粮油连锁超市,尽快建起覆盖全市的农村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方便广大群众生产生活。

抓好皮革商城、农机配件市场、昊华电子城、禽蛋市场等专业市场的管理和繁荣,搞好果品、蔬菜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完善设施,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增强辐射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强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农业的信贷支持。

加快发展土地、技术、人才、劳动力市场,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积极支持通讯、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移动公司投资4450万元的基站建设和网通公司投资1050万元的市区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体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围绕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力求在一些重要方面取得新突破和新进展。

抓好市属工商企业改革。

按照彻底改、改彻底的思路,对尚未转制的4家企业,因厂制宜,强力实施,确保年内市属工商企业改革全部完成;

对已转制企业,继续深化改革,优化企业股权配置,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妥善解决遗留问题。

继续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内全部到位。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推进、试点引路、确保稳定”的原则,抓好事业单位改革。

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实行改企转制,促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年内完成30%。

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并在工资分配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现状,激发内部活力。

年内完成80%。

对执法管理类事业单位规范执法职能,明确执法范围,严格执法程序,提高人员素质,使其真正成为执法主体。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入股,大力清收不良贷款,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构建新的产权关系,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鼓励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依法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政务、市场和舆论环境,释放民营经济的发展潜能。

认真解决民营企业的实际困难,健全信用评价和担保体系,办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扩大担保资本金规模,解决好融资难问题。

引导民营企业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其它政策,规范劳动关系,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增强照章纳税、守法经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六)增收节支并举,加强财政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持

坚持增收、节支两手抓,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

坚持依法治税。

围绕主体税种,突出抓好对重点税源的监控,深入挖掘税收潜力,努力解决部分行业、企业税赋偏低和不平衡的问题。

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严厉打击账外经营等各种偷、逃、骗税和抗税行为,千方百计堵塞各种税收漏洞,确保做到有税尽收、无税禁收。

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要求,在确保公教人员工资正常发放的基础上,整合财政资源,集中有限财力,向“三农”倾斜、向贫困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加快公共财政建设。

全面推进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和集中采购改革。

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市、乡财政的分级管理。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勤俭持政。

(七)实施“五大工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容貌,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实施城乡路网工程。

乡村道路重点抓好“三路三桥”建设,即,投资1.37亿元的衡井线、投资2475万元的回新线建设和投资600万元的辛赵线拓宽改建,投资348万元的天玉公司铁路地道桥建设和军齐桥、四七营桥改造。

力争到2006年,乡村主要道路全部达到平原四级路以上标准,乡村交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市区道路重点抓好主要街道的改造提高,投资896万元对建设街、农贸街、新开街、西华路、迎宾大道进行改造,投资332万元完成市区热管网建设破损路面恢复。

同时,着力抓好市区排水改造工程,解决市区雨天积水问题。

实施城市靓点工程。

围绕打造“六条景观大道”和“十大城市靓点”,进一步加强绿亮美建设。

投资2000万元,完成市区主要街道绿化、亮化工程和19座公厕建设,投资1200万元完成芳华公园建设和雷锋公园续建工程。

实施旧城改造工程。

坚持招商开发与自我改造并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

年内投资2.1亿元,完成文苑花园、千禧花园、芳苑小区等3个居民小区和车站广场商业街等旧城改造项目。

同时,抓好安古城、支方、东石庄、新垒头等村沿街建筑改造。

实施综合整治工程。

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下大力抓好垃圾清运、沿街墙体整修、户外广告整治、违章建筑拆除、交通综合整治等工作,努力把城市管好、管优、管美。

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

瞄准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目标,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制革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