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81217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8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Word下载.docx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Word下载.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说课稿Word下载.docx

十在数学王国里是个神奇的数字,很多计算只要借助它去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设计意图:

借助复习引出“十”以便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主动想到借助“十”)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后让学生自主说出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

1>

数数法:

1、2、3、4、……12、13,一共有13盒。

2>

接数法:

盘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

凑十法:

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子里凑成10盒,10盒个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师:

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设计意图:

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个果子,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第三种方法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9加4”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

盘子里的9个再加上几个就凑成了10个?

这个1个是从哪来的?

外边的4个拿走1个后还剩多少个?

10个与剩下的3个合起来是多少个?

所以“9+4”等于多少?

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9+4=13

 

3

10

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加深理解,教学9+6=?

这是用直观图出示的

教师引领学生圈一圈,然后放手给孩子

学生通过动手圈一圈,又对“凑十”加深了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

4、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独立计算九加几

小组计算9+1 

一直加到9是多少,并找规律,

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开始脱离具体的实物,变为抽象的算式,让学生直接根据算理。

去计算]

(2)计算9+1 

再次提高难度,离开算理,让学生能根据规律直接说出得数,提高计算的速度]

5.拓展:

计算8+9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练凑十法,开拓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兴趣。

还有可能引出8、7、6、5加几的方法,为后面三节课的学习做极好的铺垫]

6、总 

结。

同学们可真棒,这是我们下节课才能学到的知识,我们既可以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也可以把8凑成十,看来凑十法的用处可真大呀,你还能想到哪些题可以用凑十法来完成呢?

下课以后聪明的同学一定要试试看呦。

[设计意图: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数数数的组成》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对20以内各数有初步的认识,本学期将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以内,100以内数的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数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包括课本33页的主题图,34页至36页的例1—例3以及“做一做”。

其中33页的草原牧羊图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例1是数100以内各数,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

例2是为了突破数数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而设计的。

例3是通过数纽扣个数,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这部分内容选取的素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是师生比较容易找到的实物。

学生应用这些实物作为学习数这个概念的载体,使之变得容易理解。

另外,为了使学生掌握数这个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就掌握了这些概念。

本节课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二、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是:

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2、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数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

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要让学生准确数出物体的个数,还有困难,即使数出100以内的数,也只是用点数的方法,估数意识薄弱。

学生对100以内数感层次还比较低。

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

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具和学具

 

教具:

课件、小棒等

四、教法和学法

由于所面临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五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引导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课件,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直接的感官认识,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认识100以内的数。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带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同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其中,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5、教学流程:

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这节课我分为七个部分来进行教学: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下面请跟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板书:

数数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

三言两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板书课题。

(二)口述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你们有信心学会吗?

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

请大家按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出示课件)

把书翻到33页,手指图,思考:

1、猜猜这里有多少只羊?

(10只)

2、猜猜这里有多少只羊?

(20只)

3、估一估有多少只羊?

(100只)

学生观察、估出小羊的只数后,师小结:

老师和你们一块儿去大草原看看。

我们一起数数草原上有多少只羊?

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估计小羊的数量。

哪些同学估的较准确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只一只的数。

学生通过数知道一群羊有10只,接着出示第二群羊,这样使学生感知20有多少。

先出示一群羊10只,而不是20只一起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数知道一群羊是10只,从而为下面出示100只羊打基础。

让学生先估一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自学指导二:

(出示课件)(用小棒)

读课本34页例1,思考:

1、数小棒一根一根的数,从1数到30,数到29时,继续数下去,是几?

2、一根一根的数,从1数到100;

再10根10根的数,20根20根的数。

3、从35数到42.

4、从88数到100.

5、35是由()个十,()个一组成。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动手数小棒,然后汇报。

同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它们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先学

1、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2、检测。

(出示课件“填一填”,2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草稿本上。

检测学生看书的效果,有学生板演,易暴露学生理解、运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后教:

评议

1、学生更正。

谁有不同的答案请上来更正。

提示:

用红粉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认为做对的举手,为什么这样做?

(2)评议板书与对错。

(3)同桌对改、统计全班正确率,有错误的更正。

鼓励其他同学更正,避免老师让更正变成老师长“独角戏”。

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找规律,让学生紧张的思维,解决疑难问题]。

(六)拓展

眼力大比拼(出示课件“眼力大比拼”)

(七)当堂训练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就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

作业:

完成教材35页“做一做”。

当堂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检测每位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实际,课外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3—34页上的内容及练习八1—2题。

2、教材地位和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程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

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

这一课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有关数学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数100以内的各数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

思想目标:

让学生在数物体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理解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重点:

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二、教法和学法

1、动手操作学习。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

这里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注意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他们对100以内数看似了解。

但是却概念模糊,所以在导入时从复习20以内数入手,让学生1个1个、2个2个、5个5个以及倒着数20以内的数。

这也是为后面数100以内数及数的顺序做了铺垫。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比20大的多的数,(出示主题图)猜猜可能是多少?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

从而揭示课题,刚才大家说的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0以内那些数,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数数。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能空口数到100甚至100以上。

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

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左右的物品,并培养好的数数品质。

我为每位同学准备了数量在100左右的物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贴近生活,使数数能力得到提升。

在数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数的时候要记住怎么数的,有多少个,而且数时要认真,不要掉在地上,这样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数100。

这一环节以学生操作学具为主,要求就进一步提高了。

物品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要让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并在操作中发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知识点。

通过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让学生经历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3、数数。

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十的形成,学会数100以内的数。

通过操作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以竞赛形式练习数数,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使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游戏中部分学生不断提醒同伴“猜的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

另一部分学生在帮助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

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4、数的组成。

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

在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2个学具,并思考怎么样摆能让别人很容易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

然后抽象成小棒图。

(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像,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5、说生活中的数

100以内的数生活中有很多,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贴近,知识来源与生活,服务与生活。

四、总结本课收获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小棒图

10个十是一百三十五、3个十和5个一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说课稿

塘坊小学:

肖小红

一、说教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年级小朋友聪明、活泼,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

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设计好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把书中主题图进行了创编,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顺势复习旧知,为学生能顺利的进行知识迁移做好铺垫。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

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评价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学中注重从各个角度评价学生,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用爱心使课堂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教学效果预测。

由于本节课我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明确算理,再加上有梯度的游戏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

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说课稿

官垱小学肖敦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二、【说学生】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某种看法。

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经验,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学生已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也就是说学生能类推出本节课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并不感兴趣,所以,赋予课堂生动的讲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成了教师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所以,教师鼓励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相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同时,由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观察、交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借助实物计算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

《加减混合》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加减混合》。

1、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计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

但教材是组合型的情境图出现的,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

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

用眼看、动脑想、开口说,使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导入、回忆法则

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