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同步训练2精选教育文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7707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同步训练2精选教育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同步训练2精选教育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同步训练2精选教育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同步训练2精选教育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同步训练2精选教育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同步训练2精选教育文档文档格式.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同步训练2精选教育文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同步训练2精选教育文档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同步训练2精选教育文档文档格式.docx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主权行为又是什么呢?

它并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约定,而是共同体和它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

它是合法的约定,因为它是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

”该言论出自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

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A.卢梭B.康德 C.伏尔泰D.孟德斯鸠

3.

威尔斯认为: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

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4.

西方的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思想。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批判传统思想,动员、组织民众捍卫主权,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从根本上反映出()

A.文化背景的差异B.民族精神的差异

C.时代背景的差异D.民主和科学发展程度的差异

5.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

“作为有感知的生物(人类),他受到无数情欲的支配。

这样一种存在物随时都可能忘却他们的创造者;

上帝便以宗教的法规让他们回忆起这一切。

这样的存在物随时也会忘却他自己;

哲学家以道德规范警示他。

”从材料可以看出孟德斯鸠()

A.支持上帝造人的观点B.认为人类必须遵守宗教教义

C.认为人类是愚昧的D.主张用法律来约束人类

6.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皮特说:

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保护私有财产B.人人生而平等

C.对抗中央王权D.反对君主专制

7.2019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

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

“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

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

”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②三权分立说③因信称义论④天赋人权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严复著《孟德斯鸠(1689~1755)传》说:

“(孟氏)……渡海抵大不列颠,居伦敦者且二稔。

于英之法度尤加意,慨然曰:

‘惟英之民可谓自由矣。

’入其格致王会(皇家学会),被举为会员。

”由此可以推断出:

①当时的英国国民较法国国民自由

②孟德斯鸠写《论法的精神》受英国法律和制度的影响

③英国对外来人才持欢迎态度④当时的英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穆勒说:

“但社会本身就是暴君,社会集体的统治者组合为社会的分散的个人时……它就是一种比许多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社会专制。

因为……它几乎没有留下逃脱的手段,更深的侵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奴役着灵魂本身。

”这段话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直接民主的危害 

 

B.奴隶主贵族的专政 

C.轮流坐庄的弊端 

D.多数人暴政的危险

10.

张岱年教授认为: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11.

“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开始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

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

《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

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阐述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C.宗教改革的原因

D.启蒙运动的原因

12.

某学者认为:

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13.

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在《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中说:

“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

他们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

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

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

”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

A.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B.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C.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D.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14.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

安东内特酷爱文艺。

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

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

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这反映了

A.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B.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

C.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

15.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在此,孟德斯鸠旨在说明()

A.自由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

B.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C.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

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基础

16.

“怎样找到某种形式的结合,使这种结合能够动用全部成员的集体力量来保护其结合者的人身和利益;

而且在这种结合下,每个人在和别人结合的时候并不是使自己服从于其他的人,而是仅仅服从于他自己……”。

卢梭认为“结合”的最好形式是

A.建立集权统治

B.实施直接民主

C.实行三权分立

D.订立社会契约

2、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

“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

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

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

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

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

虽然他们旱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

……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

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1)阅读上述材料归纳威尔·

杜特对中国前后不同的认识

(2)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评述这一观点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8.

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

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

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鸡《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

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

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孟德斯坞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

孟德斯坞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

其目的何在?

(2)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学说。

试卷答案

1.D

2.A

3.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背后的动因是政治革命。

故选C。

4.C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的比较。

注意材料信息“以解放人为目的……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思想”“批判传统思想,动员、组织民众捍卫主权,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说明西方的启蒙运动极力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新文化运动则致力于批判传统思想和挽救民族危机。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当时中西方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决定的,故C项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

5.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当然是主张用法律来约束人类,材料的主旨也是主张用法律来约束人类,孟德斯鸠并不是认为人类是愚昧的而是认为“人类正是因为受到无数情欲的支配”才需要用法律来约束人类,AB两项显然是不适合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6.A

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体现的是个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答案选A,BCD三项含义与题意主旨不符。

7.C

启蒙思想。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分析选项,②主要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对统治者的约束,与材料无关;

③是马丁·

路德改革的教义,排除②③,A、B、D项均错误。

从材料“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等信息可以看出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天赋人权的理念。

8.A

从材料“惟英之民可谓自由矣”可以看出①项正确;

孟德斯鸠著述《论法的精神》,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明显受到英国的法律等的影响;

英国吸纳孟德斯鸠进入皇家学会,说明英国重视人才,因此A项正确,故选A。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9.D

10.C

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是指文艺复兴,故A项错误;

启蒙运动一定程度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这一发展与“近代社会宣言书”并不契合,故B项错误;

“理性王国”就是对资产阶级建立国家的设想,与“近代社会”是相契合的,故C项正确;

民族独立的斗争和“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不相契合,故D项错误。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

D

材料说明经济上的新大陆发现和思想上的日心说引发了人们的信仰危机,成为哪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故A项显然错误;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仍然信仰宗教、信仰《圣经》,不符合“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开始怀疑”,故BC错误;

经济上的新大陆发现和思想上的日心说引发了人们的信仰危机,从而引发了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批判迷信、愚昧,提倡科学,故D项正确。

【名师点睛】

“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开始怀疑”“《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说明人们对宗教信仰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这正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科学发展的结果,也是“新大陆的发现”开阔眼界的结果。

12.考点:

87:

启蒙运动.

分析:

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

解答:

A项中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与题干中的“理性”不符,故排除;

B项中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与题干中的“理性”不符,故排除;

题干中信息“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启蒙运动时期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思想,C项正确;

D项中进化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题干中“他们…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不符,故排除.

故选C.

13.考点:

I1:

浪漫主义文学;

本题以拜泽尔关于浪漫主义与启蒙运动的描述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浪漫主义与启蒙运动关系的掌握.

A、浪漫主义者是启蒙运动的信徒,故错误;

B、材料中未揭示是否是同时产生的有关信息,故错误;

C、浪漫主义与启蒙运动都是希望建立美好的社会,在根本观念上是一致的,故正确;

D、材料中未揭示其内容方面的具体信息,故错误;

14.B

根据“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

”表明国王对反封建等级制度、攻击统治阶级反应不强烈,说明一定程度上接受启蒙运动的理性哲学,不能说明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B正确,D错误;

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的阶级矛盾很尖锐,C错误。

15.C

材料“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说明了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只是能够做法律允许做的事情,体现的是法律与自由的内在联系,因此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与他人关系,A项说法可以排除;

材料强调了社会生活中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与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无关,B项说法错误;

材料未涉及自由对民主的影响,D说法错误。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内容

16.D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找到某种形式的结合”“能够动用全部成员的集体力量来保护其结合者的人身和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认为“结合”的最好形式是订立社会契约。

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17.

(1)观点一:

中国制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确立了完美的社会形志和高水平文化。

观点二:

中国古代虽然制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发展缓慢。

(2)评分标准:

一等(8-6)紧扣论点,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论证,论证充分,逻辑明确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3)结合观点,引用史实,但角度单一,论证完整,表述清晰

三等(2-0)偏离观点,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

①主要史实: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就建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代表当时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后来传入欧洲,有利于欧洲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

中国儒家思想不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传入欧洲,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等。

②主要史实:

中国古代虽然制造了辉煌的科技和文化,但是这些大多是古代经验的总结,不具有近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也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社会形志发生质变的作用;

到了鸦片战争后,由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门户,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在洋务运动时,工业革命才自西方传入中国。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给出了纳威尔·

杜特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初步认识,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古代的高度发达的科技是赞赏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后期他发现了中国在近代的落后与问题,因此他又提出新的观点。

因此我们只要分成两个阶段来概括即可。

18.考点:

解析:

(1)本题考查孟德斯鸠的观点及其发展与目的,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归纳能力,比较简单.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国家应该分权治理”和材料二中“英格兰的基本政体”可以得出孟德斯鸠的思想来源:

洛克的分权思想;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洛克只主张“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而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第三小问,孟德斯鸠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方面,启蒙思想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

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

故答案为:

(1)来源: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实践.

发展:

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目的:

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

(2)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